gs560 发表于 2006-3-22 01:14: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想家的人</I>在2006-3-16 17:08:43的发言:</B><BR>
<P>我投合适票,但不是说武鸣话就很完美了,事实上我认为前面有些贝侬提到的“夹汉”问题(注意这是用词问题)与到底壮语里的标准音应该包含哪些音素(注意这跟词是两回事)无关.你如果谈到用词这方面以及该方言在当地普及率的问题,那是要考虑的另外一回事,与标准音里的音素无关,由于题目选项所限制,只好选这个了.</P>
<P>相对地,我比较同意农侬贝侬的说法,再加以补充.即壮语标准语音还是以壮族北方方言的语音为基础.然后如果武鸣话乃至北方方言里只是有“夹汉”的新借词的情况下,可以把壮语南方方言里的等意词作为标准词(象汉语中的“尴尬”一词北京话里就没有,是从湘方言里来的).如果壮语南方方言里还是汉语新借词的话就用泰语里的词或越南语里的词也未尝不可.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桂柳词泛滥的情况,这也同标准音的选取无关,这实际上是标准词的选取问题,词选得合适,我看这才是贝侬们真正关心的吧?</P>
<P>另外,如果可以的话,我认为有些南北方言中都有的等意词完全可以并用,就象汉语中的看、瞅及瞧,另外很明显的我、俺、咱等,都是一个意思,但还不是并用得很好?不一定非要定成一词汇的表示“非此即彼”。</P>
<P>再有,我还想说的是,我们的壮语标准话真的还很脆弱,现阶段大家真的还是要心平气和一些、宽容一些好。如果光是一个标准语的问题都老是统一不起来,你说你的好,他说他的好,四分五裂的,那还更能指望什么呢?相比之下,我们还算有标准语啊。</P>
<P>还有就是农侬贝侬说的“要是所有壮族超过70%的地方官方语也法定为壮语普通语就好啦!”,我也认为大家还是不要动不动期望来个法定的好,其实关键在自己,我想汉语中的白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白话没谁说她是法定的,可广东那边不是说得挺好的?假设有法定,却没人去执行不也是白费?当然如果能有资源,比如电视台、广播(象汉语中就有专门的白话电视台和广播)等加以利用,促进母语方言的保护自然是更好了。</P></DIV>
<p>

bouxrungh 发表于 2006-3-22 10:32:00

<P>1、没有学会壮文的人真的没有资格讨论壮文。</P>
<P>2、懂壮文的人都会发现,现行的壮文是能够担当壮语标准语这个角色的。</P>
<P>3、壮语新闻确实借汉过多,但同样是标准语,《射雕英雄传》就没有多少借汉了,汉人一句也听不懂。</P>

上林后花园 发表于 2006-3-22 11:27:00

<P>同意楼上<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bouxrungh</FONT></STRONG>贝侬第3点意见。</P>
<P>请<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bouxrungh</FONT></STRONG>贝侬说出第1、2点的理由:</P>
<P>1、不会壮文为什么不能为自己本民族的重要事务发表意见建议?</P>
<P>2、现行壮文能担当标准语的依据是什么?</P>
<P>只有说出了理由才能令人信服,请不要武断地下决论。</P>

wenliqan 发表于 2006-3-22 11:42: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ouxrungh</I>在2006-3-22 10:32:39的发言:</B><BR>
<P>1、没有学会壮文的人真的没有资格讨论壮文。</P>
<P>2、懂壮文的人都会发现,现行的壮文是能够担当壮语标准语这个角色的。</P>
<P>3、壮语新闻确实借汉过多,但同样是标准语,《射雕英雄传》就没有多少借汉了,汉人一句也听不懂。</P></DIV>
<P>不什么同意一条,毕竟都是贝侬.当然有资格啦.后两点同意,接触过现在的壮文后仍然感觉能够胜任,不过,现在壮文的缺点就是借汉太桂柳化,而且借汉现象比较严重,放弃许多现有的民族词组不用而直接借汉,这是有待改进的.</P>

hhq 发表于 2006-3-22 13:05:00

并非武鸣壮本身就夹汉,是我们不懂得珍惜已有的壮文,没有好好推广,好多纯壮语词随着汉语教育的普及,慢慢地失传了,如果我们还在这里吵来吵去的话,我们失去的词语会更多,我们应该着手推广壮文的应用,即使是记音的也好,至少可以保住我们的词汇.为什么壮语新闻夹汉那么多,就是因为壮语词汇量太少了,要从汉语稿件翻译成壮语稿件难度很大!特别是科技文!所以我主张,虽然标准音是要有的,但我们可以夹上更方言特有的词汇!

bouxrungh 发表于 2006-3-22 14:57:00

<P>从以上的讨论不难看出,不懂壮文的人讨论壮文抛出的观点太过幼稚可笑。</P>
<P>其实,要讨论壮文,仅仅懂壮文都还远远不够,还要懂得壮文创制的详细情况和推广的实践,更要懂语言学知识,没有语言学理论支撑的观点往往是站不住脚的。</P>

上林后花园 发表于 2006-3-22 17:46: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ouxrungh</I>在2006-3-22 14:57:53的发言:</B><BR>
<P>从以上的讨论不难看出,不懂壮文的人讨论壮文抛出的观点太过幼稚可笑。</P>
<P>其实,要讨论壮文,仅仅懂壮文都还远远不够,还要懂得壮文创制的详细情况和推广的实践,更要懂语言学知识,没有语言学理论支撑的观点往往是站不住脚的。</P></DIV>
<P>本帖中所讨论的主题可能<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bouxrungh</FONT></STRONG>贝侬并不十分理解。
<P>本帖所讨论的是<STRONG>“是否需要进行改革”,</STRONG>而不是<STRONG>“怎样进行改革”。</STRONG>所以并不需要十分高深的专业知识。况且,本帖是投票帖,只是这个投票是由本人发起罢了,主要是向本族贝侬进行调查了解,就我们母语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各位贝侬进行讨论,征求大家意见。从目前的投票结果来看,大部分的贝还是认为武鸣并不适合作为壮语的标准语,有必要进行改革,这并不是本人的主观臆断。
<P>假如是关于<STRONG>“怎样进行改革”</STRONG>的话题,就要由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然后再做方案了。但这方面的讨论也不是仅仅由专家来进行,还需要征求各方面各阶层的意见,每个人还是有权力为本族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的。
<P>谢谢<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bouxrungh</FONT></STRONG>贝侬对本帖的关注,建议在讨论当中不要武断下结论,才能以理服人。</P>

上林后花园 发表于 2006-3-22 18:24: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ouxrungh</I>在2006-3-22 14:57:53的发言:</B><BR>
<P>从以上的讨论不难看出,不懂壮文的人讨论壮文抛出的观点太过幼稚可笑。</P>
<P>其实,要讨论壮文,仅仅懂壮文都还远远不够,还要懂得壮文创制的详细情况和推广的实践,更要懂语言学知识,没有语言学理论支撑的观点往往是站不住脚的。</P></DIV>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bouxrungh</FONT></STRONG>贝侬的这句话,可能会把很多前来参与讨论的贝侬都吓跑了,因为按照你的说法,“仅仅懂壮文都还远远不够”,还要“更要懂语言学知识”,才能参与这个讨论。如果达不到的话,就是“太过幼稚可笑”。但达到你要求的标准的人能有几个?你这分明是不给大家来讨论的嘛!
<P>但是,假如不讨论的话,是不是我们的壮语就能发展得好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宁愿放弃讨论,让想说的话全烂在心里,只要我们的母语能发展得好,我什么都愿。</P>

bouxrungh 发表于 2006-3-22 20:24:00

<P>“武鸣话是否适合作为壮语的标准音?”已经是“怎样进行改革”而非“是否需要进行改革”了。</P>
<P>楼主发起的这个投票贴本没有多大的实在意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过哪一种语言的标准语是通过投票来决定的。</P>
<P>稍懂一点语言学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标准语的确定是不能凭个人好恶和感觉决定的。</P>
<P>没有对壮语的所有方言进行全方位了解,对壮语标准音的确定是没有发言权的。</P>
<P>很多贝侬(包括楼主)都认为自己的方言最适合作标准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P>
<P>其实,壮语标准音的选择和壮文的改进问题,早在两三年前贝侬们在家园里已经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了,感兴趣的贝侬可以翻为些贴子出来看看。</P>

上林后花园 发表于 2006-3-23 00:08: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bouxrungh</I>在2006-3-22 20:24:19的发言:</B><BR>
<P>......</P>
<P>其实,壮语标准音的选择和壮文的改进问题,早在两三年前贝侬们在家园里已经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了,感兴趣的贝侬可以翻为些贴子出来看看。</P></DIV>
<P>我倒是没有见过哦,麻烦给个链接好吗?我去看看情况怎样。</P>

南岛 发表于 2006-3-23 23:27: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上林后花园</I>在2006-3-23 0:08:52的发言:</B><BR><BR>
<P>我倒是没有见过哦,麻烦给个链接好吗?我去看看情况怎样。</P></DIV>
<P><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22&amp;ID=4847&amp;page=1" target="_blank"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22&amp;ID=4847&amp;page=1</A>
<P>——关于僚语文的帖子集锦</P>

上林后花园 发表于 2006-3-26 11:37: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aenhak</I>在2006-3-26 9:59:35的发言:</B><BR>    政府壮文牌扁使我们壮族人感到那是挂羊头卖狗肉的行当,你到政府办事就知道,政府的欺骗性就暴露无余!</DIV>
<P>那些政府的“壮文”牌匾我们壮族人不承认它是壮语,桂柳人也不认为它是桂柳话,是谁“发明”出了此种不伦不类的“标蠢语言”的呢,令我们的壮语如此尴尬? <BR>
<P>我们现行的这种“标准语”到底还能走多远?
<P>欢迎各位贝侬继续踊跃参与投票讨论。</P><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9.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9.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9.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5.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5.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5.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2.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4.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7.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7.gif">

上林后花园 发表于 2006-3-27 18:35: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上林后花园</I>在2006-3-26 11:37:51的发言:</B><br><br>
<P>那些政府的“壮文”牌匾我们壮族人不承认它是壮语,桂柳人也不认为它是桂柳话,是谁“发明”出了此种不伦不类的“标蠢语言”的呢,令我们的壮语如此尴尬? <br>
<P>我们现行的这种“标准语”到底还能走多远?<br>
<P>欢迎各位贝侬继续踊跃参与投票讨论。</P><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9.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9.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9.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5.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5.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5.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2.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4.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7.gif"><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7.gif"></DIV>
<P><STRONG><FONT size=5>轰,炮轰,再次炮轰~~~。</FONT></STRONG></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7 18:46:13编辑过]

特婴 发表于 2006-3-28 12:47:00

<P><FONT color=#1a1ae6 size=3>我认为以武鸣壮话为标准音并无不妥,国家当初确定以武鸣为标准音是经过大量调研评估才决定的。以武鸣音为标准其实也没有排弃其他壮语口音,而是兼容并蓄其他的口音与词汇。</FONT></P>
<P><FONT color=#1a1ae6 size=3>语言是用来沟通的,不是用来作为一种“一统天下”的标准的。试问普通话的标准又在哪里?东北三省的口音、以及陕西西安的口音比北京的口音来,更接近普通话的标准音。江浙一带的汉语口音又与普通话标准音大大不同,难道他们也要说:“以我们的为准”不成?</FONT></P>
<P><FONT color=#1a1ae6 size=3>口头的壮语在沟通上从来不是问题,文字的壮语存在一个推广不利的大问题</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8 12:49:38编辑过]

勒布多 发表于 2006-3-28 13:19:00

我们支持以右江流域的为标准音

地球人 发表于 2006-3-28 21:34:00

<P>   你们干嘛不从另一角度想一想,借汉词更能丰富壮语的词汇, 汉文里能有的词汇,壮文里也有,汉文里没有的,你们壮文自有,到那时,现代壮文的先进的威力就比汉语利害了!</P>

上林后花园 发表于 2006-3-28 22:11: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地球人</I>在2006-3-28 21:34:22的发言:</B><BR>
<P>   你们干嘛不从另一角度想一想,借汉词更能丰富壮语的词汇, 汉文里能有的词汇,壮文里也有,汉文里没有的,你们壮文自有,到那时,现代壮牡南冉耐捅群河锢α耍?lt;/P&gt;</P></DIV>
<P>那干脆废除壮文,全部改学汉语算了,反正现在推广这个东东也没什么效果,反而劳民伤财。更重要的是,我们再也不用争什么才是“标准音”了。和和气气,何乐而不为?</P>

南方边民 发表于 2006-3-28 23:47: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上林后花园</I>在2006-3-17 21:34:22的发言:</B><BR>
<P>上林话确实能“一字不漏读报纸”,但<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季人</FONT></STRONG>贝侬说它是一种“读书音”,是一种“壮化”了的汉语(平话)。这点我不敢苟同,上林话确实是有许多词是从早期的汉语演化而来的,但经过几百年时间的演变,已和本地壮语融为一体了。就象汉语中的“葡萄”、“幽默”、“琥珀”、“玻璃”等,都是外来词,但并不能因此说它们是外语啊!</P>
<P>而现行的“标准壮语”,则夹借了很多桂柳话,但读音却不准,不伦不类。</P></DIV>
<P>冒昧引用一下啊,你认为“现行的“标准壮语”,则夹借了很多桂柳话,但读音却不准,不伦不类。”,那你为什么不认为“上林话确实是有许多词是从早期的汉语演化而来的,但经过几百年时间的演变,已和本地壮语融为一体了。”不是读音不准、不伦不类?你这不是双重标准吗!</P>

南方边民 发表于 2006-3-29 00:25:00

<P>看了这么多贝侬的发言,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方言适合作标准音,其他的方言都要么不好听,要么难学,要么通用范围不广,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恰恰说明了我们壮语的现状!各地方言林立、没有统一的标准音、相互交流比较困难。</P>
<P>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汉语标准音的发展史,几百年来,汉语标准音应该说是不断变化的,使用现在的普通话也就几十年而已,也仍然存在数不清的很多互相不能听懂的方言,他们靠什么交流?当然是靠汉字!而且现在的简体字也是由繁体字简化而来的,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文字是民族信息的最重要的载体!</P>
<P>所以,我认为,现在讨论壮语用哪种方言作标准为时尚早,而是应该创造一种直接表达壮语字词含义非拼音文字,各地根据自己的方言进行发音,这样各地同胞在口头交流的时候仍然会有困难(和现在差不多),但至少在书面交流(比如网站上)就不存在问题,以后再根据各地语言的发展确定强势方言为标准音,这样也好过现在的争论。</P>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6-3-29 02:15:00

<P>我投了“无所谓”。因为大家都不学壮文(壮语书面语)的话,壮语标准音选在哪里真的很无所谓。如果大家都觉得壮文除了“象征”再没有别的用途,壮语标准音选在哪里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作为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的象征,现行壮文应该说是胜任的:那么多的牌匾、文件都翻译成了壮文,壮语词典、壮汉英词典等等也都有了,你说它很幼稚吗?</P>
<P>壮语标准语(壮文)推广不开,缺的是“壮文入校”这一基础和“壮语广播”这一手段。“壮文入校”讲了多年,现在还在试验阶段,绝大多数的壮族中小学生至今没有机会在学校系统学习壮文;“壮语广播”包括电台壮语播音和电视台壮语节目等内容,如能每天若干小时播出,不愁各地壮族人学不会壮语标准音。僚人见面说僚语(僚人共通语),该是多么美好的一番景象啊。</P>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武鸣话是否适合作为壮语的标准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