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园星火 发表于 2011-4-19 22:4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AVaz</i>在2011-4-19 16:55:27的发言:</b><br/><p>不是标不标准问题,乃天朝不作为,族人不作为……</p></div><p>不是简单地看作“不作为”,而是表面上不作为,实际上暗地里打压。</p><p>所谓标准之争,只是拿来套住族人而已,让我们这样团团转,也争不出个标准。</p><p>其实即你选的好的地方作标准,没有自己的国家机器还是很难推广。</p><p>毛泽东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政权就没有话语权!!!”</p>Bouxbuxlaij 发表于 2011-4-18 21:00:00
<p>告诉上楼贝侬,本人家乡借汉(桂柳话)非常严重,动不动就是夹上桂柳话,</p><p>“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广播新闻”这句话中除了“现在”这个词用壮话“neix”之外全部用桂柳话说。</p>AVaz 发表于 2011-4-19 16:55:00
<p>不是标不标准问题,乃天朝不作为,族人不作为……</p>郁水啸翁 发表于 2011-4-23 13:51:00
<p>武鸣县双桥镇的壮语语音(包括两江、宁武、灵马、罗圩、府城等乡镇)是老翁亲耳听到的壮语方言中最动听的语音,她的声、韵、调都非常清晰、婉转、易学。那里的人吵架,听起来也颇有乐感。这是中外专家看好双桥语音的主要原因之一。(老翁本人的母语不是武鸣双桥壮语。)</p><p>但标准壮语是另外一个概念,其中夹杂着许多武鸣壮族人包括双桥人都莫名其妙的东西。那些不认同武鸣语音(实际上是双桥语音)的人,可能没有认真学过标准壮语,更没有体会标准壮语与双桥语音的实际差别。</p><p>虽然老翁母语区的老百姓平时讲的话语跟双桥语音有较大差别,raem 和raemx 两字的使用还经常闹出笑话,但他们对双桥语音没有任何排斥。广播上使用的标准壮语常常叫他们感觉极不自然,“好象舌头短或者要掉牙似的”,但广播上曾经一度使用的其他壮语方言,使他们感到非常别扭,近乎悲观、绝望----节目主持人的讲话总是很爹气,而且好象要哭出声来似的。给别人留下这种感觉的方言,不管自我感觉多么奇妙,推广的空间无疑是极其有限的。</p>荷锄郎 发表于 2011-7-26 00:14:00
<p>我投了合适票并不因为我是武鸣人。我们现在争来争去能有结果吗?如果这种争吵没结果那还不如就用现有的标准。</p><p>这种讨论本身就是个伪命题,除了在我们内部引起混乱没有任何作用,以后这类东西还是少有为妙。</p>荷锄郎 发表于 2011-7-26 00:25: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doctor</i>在2010-8-14 12:05:45的发言:</b><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zzhc</i>在2006-3-21 14:29:00的发言:</b><br/><p>本人认为应有两种以上标准语,象傣族就有西双版纳傣语和德宏傣语等几种。</p></div><p>傣文有傣沥文、傣那文、傣绷文、傣端文四种文,壮文为什么就不能有南壮和北壮文呢?当然可以这样,在原有的拼音方案中加声母、韵母、声调,以拼出所有壮,这时最好的。</p></div><p>没必要!其实壮文在各个地方是同字不同音,这已经解决了大部分各地方言不同的问题。</p>heavenchris 发表于 2011-8-2 13:44:00
同意这样,我是大新的,建议如果要修改壮文的话,次以上修改外,还需要增加声母p、t、k用于拼写共同存在于南北壮语,但是在南壮读成送气音的词汇,这样将大大统一由于送气不送气造成的拼写差异,完全可以保证各地拼写需要,完成壮语统一。靖西壮壮 发表于 2011-9-8 00:52:00
我投了不赞成。僚人千百年走过来一直处在不断分化、扩散的局面,现在才形成十多个土语区,南部北部的语言和人群因右江和邕江而出现分化,现在是统一的时候了,但前面还有很多困难。我不赞成主要是现推行的壮语主要是未充分考虑南部壮语,同时在借汉字上我想应借鉴布依语增加送气音和其他一些声母。靖西壮壮 发表于 2011-9-8 01:14:00
<p> 语言最初是为社会人群交流信息而产生发展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上等等方面的交流才能在人们心理和行为上认可,为何壮语有危机就是在自身经济文化中缺乏交流从而产生隔阂,倘若南北壮语方言的使用人群出现大规模的相互流动,在共同的经济文化作用下,共同语是会形成的。</p>清秋 发表于 2011-9-15 22:20:00
从地理上看,武鸣靠近南宁市,武鸣壮话作为壮语的标准音是有一定考量的,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广西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利于壮语的发展,当初以武鸣壮话作为标准音我想是出于这个考量.<p> 至于要否定它的标准地位,我看没必要,只要把它完善即可,原因基于以上所述.</p><p> 贝侬们也指出来,武鸣壮借汉太多,也就是借桂柳话的较多,这确实是武鸣壮语的不足.依我看,这些桂柳话的词,如果壮语中原已经存在并在壮族人民普遍使用的词,就不必借汉(桂柳话),如果确实是外来词(相对壮语词而言),我看借也无妨,毕竟它是外来词,如地名/新事物名称.</p>德贵佬 发表于 2011-9-14 15:53:00
<p>过来看了一下,我感觉,不管反对或者支持武鸣壮话作为标准语的,都有道理,没有一个是胡搅蛮缠的,句句砸在点子上。</p><p>朋友们的意见归纳起来原因有不喜欢武鸣壮话夹汉太多的,有听不懂武鸣话的,也有没什么原因就是不喜欢武鸣话的,等等。</p><p>关于红水河壮语方言,有人把上林话拿来做例子,说这个方言夹汉很少,用壮话就能念报纸。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专业的态度来分析一下,不能感情用事的。请这些方言(尤其是上林周围的)的朋友分析一下,我们念报纸是用的壮话还是古平话?不能由于它跟桂柳话差得远就一口咬定它就是壮话。班超和梁敏等多位学者对上林壮话读报的古平话有过专门论述。如果它们都是汉语的话,那不就是五十步笑百步了:我说的是几百年前借来的汉语,你怎么说的是几十年来借进来的汉语?如果原因光是武鸣壮话借汉太多的话,那么,将标准语的词汇去丰富一下不就解决问题了?比如大量引进上林的壮话词汇(如果它们是壮话词汇的话)。</p><p>如果是听不懂的话,那么这不是个选择标准音的所要讨论问题,因为无论选择那个方言,这个问题都同样存在。这是个无解的难题。文革期间的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壮语天气预报我懂,马山都安上林的朋友也懂,但请问全广西的壮族有多少人能懂它?</p><p>至于那些压根儿就不喜欢武鸣话的话,那将没有答案到底应以哪里的为准。因为任何壮语方言都有可能有人不喜欢。至今真的没发现哪种方言是所有壮族人都能接受的。到底壮语用哪里的话作为标准语为好呢(也许这个问题是多余的,因为现在已经有标准语了)?也许应该看影响力,特别是近代的影响力。</p><p>我想英格兰语为什么能作为不列颠岛的普通话,而不是苏格兰语或威尔士语?因为英格兰的近代经济政治和相应的文化影响力都大大超过苏格兰和威尔士。今天英格兰语 English 几乎就是当今的“世界语”了,我们每个学校(包括很多幼儿园)都得学它,世界上还有哪个语言能享有这样的地位?为什么当初选用北京话而非西安话、洛阳话、上海话作为中国的普通话?因为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其地位超过了西安、洛阳和上海。</p><p>那么,壮族地区近代有没有哪个方言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或哪个人的影响力涉及覆盖到整个广西呢?好像没有。史上较有名的非侬智高莫属了。但是智高在桂南建立的“大历国”和其后的“南天国”其统治地域和政治影响却比较有限。打破脑壳找来找去,对近代广东广西两省有一丁点儿影响的那还真是只有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今天仍有广州话歇后语“陆荣廷睇相--唔衰搵衰”,见于国内史上最长连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广州话节目)。陆荣廷说壮话,其老家离壮话标准音双桥直线距离约十公里。他的“镇宁炮台”今天还虎视眈眈的对着南宁。标准点的选定是歪打正着还是有意为之?如今故人已乘鹤西去,吾辈不得而知矣。</p><br/><br/><br/><br/><br/><br/><br/><br/><br/><br/><br/>[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4 19:54:51编辑过]
土人香草 发表于 2011-9-14 19:00:00
<strong><font color="#454545" face="Verdana">德贵佬真是太太太~~~~专业了,佩服得五体投地。</font></strong>WBSSE 发表于 2011-10-17 19:23:00
读大学的时候,柳州的同学说他听得懂标准壮语,当时感觉好惊讶。八尺道人 发表于 2011-10-11 10:06:00
我同意<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骆越子孙的说法,</font></strong>八尺道人 发表于 2011-10-12 00:29:00
客观地讲,只有德靖土语最能代表我们的血统,大家所列以上方言,没被官,平,白污染的还有哪一种?丁马拉勒 发表于 2012-2-4 19:14:00
<p>我认为,标准的壮语是要吸取各地壮语的重要内容,完善壮语的声母韵母,完善词汇。要注重民族固有的词汇,不要总是夹汉的。借泰语完全也是可以的,毕竟是一个风格系列。所以南部方言还是比较合适的,但是还是要结合给地的方言才重要。该有的音符 就应该要有!不要总是这个声母又不用了,变成那个就行了~这个韵母有不用了,变成那个就行了~所以说了这么多</p><p>我的观点:结合性 完善性 完整性 创新性</p>丁马拉勒 发表于 2012-2-4 19:18:00
说来说去 我们又能怎么做呢~ 谁又来替我们说话~ 替我们改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