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话是否适合作为壮语的标准音?
<P><STRONG><FONT size=5>欢迎各位壮族贝侬踊跃投票。谢绝非壮族的贝侬投票,但可以参加讨论。</FONT></STRONG></P><P><STRONG><FONT size=5>大家如认为哪一种地方的壮方言更合适作为标准壮语,可在回帖中说明。</FONT></STRONG></P>
<P><STRONG><FONT size=5>支持理性讨论,不支持互相攻击漫骂。</FONT></STRONG></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6 22:43:18编辑过] <P>个人观点:本人认为武鸣话不适合作为壮语的标准音,理由如下:</P>
<P>为什么标准壮语不能在壮族人中普及起来,我认为当时选武鸣话作为标准壮语就是个错误!</P>
<P>1、武鸣话没有代表性。出了武鸣,没有哪个地方的口音和它相同或相似的。</P>
<P>2、武鸣话汉化严重,已经被汉语严重污染。以武鸣话为标准的壮话,动不动就夹上一句“桂柳话”,不伦不类。广西电视台的壮语新闻,连不识壮语的柳州人都能听得懂大概内容,就是“夹汉”太多的原因。我们的母语不应该是这样严重汉化的语言。</P>
<P>3、武鸣人都不愿讲武鸣话。在武鸣,壮话基本上是农村乡下的交流语言,到了县城或各厂矿机关单位,基本上都是以桂柳话作为交际语言。武鸣话本县人都不愿讲,在本县尚不能普及,又如何能在全广西的壮族人中普及呢?!</P>
<P>估计武鸣的贝侬会向我扔砖头,但扔砖头前请先给我一块创可帖,并冷静想想我的观点是不是有道理。</P> <STRONG>武鸣话界于僚语两大方言之间的地理位置,理应可以作僚语的标准音看待,但是官方已将其好多的僚语固有词去掉而用汉语桂柳话代替是个可恶的事.</STRONG> <P>个人认为,以大丰口音为代表的上林话较适合作为壮语的标准口音。理由如下:</P>
<P>1、较有代表性。和马山、大化、来宾、贵港等广西大部分壮族地区的壮语都较接近,都能交流。</P>
<P>2、较纯洁,汉化不那么严重。</P>
<P>3、较好听,铿锵有力,悦耳动听。上林人都爱讲,不管是机关单位,乡下县城都能流通,上林电视台也有上林壮语播的新闻。</P>
<P>4、表达能力较强。能用上林话把一份报纸从头读到尾,而不用夹借汉语。</P>
<P>请看正宗的上林话是什么样的:</P>
<P><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22&ID=14626&page=1" target="_blank"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22&ID=14626&page=1</A></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1 18:59:16编辑过] <P>我不喜欢武鸣的壮语,因它(夹汉) </P>
<P>我比较支持!以左江流域的壮语为标准壮语 </P>
<P>左江流域是指:(现崇左市的管辖区以及百色市的靖西/德保等地) </P>
<P>1~崇左市的管辖区的(不同的县/市)壮语的相似度比较高! </P>
<P>2~崇左市的管辖区的壮语是族内比较认同的(壮语南部方言)! </P>
<P>所以崇左市的管辖区的壮语可以称为:是具有很高的代表性的(标准壮语南部方言) </P>
<P>3~崇左市的管辖区(花山壁画):说明了,左江流域是壮族的高度聚居地之一!(包括越南的北部的部分地区) </P>
<P>4~个人认为(壮语南部方言),才是:标准壮语</P>
<P>5~个人认为(龙州/大新/天等)这3个县的壮语是~标准壮语南部方言~~(标准中的标准) </P>
<P>虽然这(龙州/大新/天等)这3个县的壮语不是100%的相同,但~相似度很高!!!</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6 14:47:37编辑过] 我认为,以德保口音作标准最好,这里几乎包括了南部壮族地区、还有越南国的北部几省。况且,古有南天国在此,文化历史深厚。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青春的日子</I>在2006-3-16 14:30:15的发言:</B><BR><STRONG>武鸣话界于僚语两大方言之间的地理位置,理应可以作僚语的标准音看待,但是官方已将其好多的僚语固有词去掉而用汉语桂柳话代替是个可恶的事.</STRONG></DIV>
<P>我认为武鸣话作标准音并没有多大问题,主要问题是推广不到位与使用者的母语的基本功。</P> 我认为壮语普通语还是以壮族北方方言的语音为基础.然后把壮族北方方言里的汉语借词全部换成壮语南方方言的词.如果壮语南方方言里还是汉语借词就用泰语里的词或越南语里的词. <P> 要是所有壮族超过70%的地方官方语也法定为壮语普通语就好啦!可这只能是一相情愿的事.连个壮语电视台都没有还能法定的官方语言???</P> <P>我投合适票,但不是说武鸣话就很完美了,事实上我认为前面有些贝侬提到的“夹汉”问题(注意这是用词问题)与到底壮语里的标准音应该包含哪些音素(注意这跟词是两回事)无关.你如果谈到用词这方面以及该方言在当地普及率的问题,那是要考虑的另外一回事,与标准音里的音素无关,由于题目选项所限制,只好选这个了.</P>
<P>相对地,我比较同意农侬贝侬的说法,再加以补充.即壮语标准语音还是以壮族北方方言的语音为基础.然后如果武鸣话乃至北方方言里只是有“夹汉”的新借词的情况下,可以把壮语南方方言里的等意词作为标准词(象汉语中的“尴尬”一词北京话里就没有,是从湘方言里来的).如果壮语南方方言里还是汉语新借词的话就用泰语里的词或越南语里的词也未尝不可.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桂柳词泛滥的情况,这也同标准音的选取无关,这实际上是标准词的选取问题,词选得合适,我看这才是贝侬们真正关心的吧?</P>
<P>另外,如果可以的话,我认为有些南北方言中都有的等意词完全可以并用,就象汉语中的看、瞅及瞧,另外很明显的我、俺、咱等,都是一个意思,但还不是并用得很好?不一定非要定成一词汇的表示“非此即彼”。</P>
<P>再有,我还想说的是,我们的壮语标准话真的还很脆弱,现阶段大家真的还是要心平气和一些、宽容一些好。如果光是一个标准语的问题都老是统一不起来,你说你的好,他说他的好,四分五裂的,那还更能指望什么呢?相比之下,我们还算有标准语啊。</P>
<P>还有就是农侬贝侬说的“要是所有壮族超过70%的地方官方语也法定为壮语普通语就好啦!”,我也认为大家还是不要动不动期望来个法定的好,其实关键在自己,我想汉语中的白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白话没谁说她是法定的,可广东那边不是说得挺好的?假设有法定,却没人去执行不也是白费?当然如果能有资源,比如电视台、广播(象汉语中就有专门的白话电视台和广播)等加以利用,促进母语方言的保护自然是更好了。</P> <P>白话是以广州话作为标准音的,包括梧州、南宁、玉林等地的广播电视台都是以广州话作为播音语言的,而不是以梧州或南宁、玉林的本地白话。</P>
<P>而我们壮族地区,由于选取的标准音没有代表性,普遍不受其它地方认同,所以各个地方的广播电视台并不把它作为播音语言,因此注定了它不能在壮族地区推广开来。以武鸣话为标准的壮语搞了半个世纪,还不能在壮族地区推广,就是这个原因。</P>
<P>试想。一种语言在本县尚不能推广,本县人尚不愿讲,又如何能在全广西的壮族贝侬中推广开来呢?</P> <P>不赞成。武鸣话听起来很生硬,不流畅。各个音调出现的频率不均匀,显得很单调沉闷。X调是壮语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音调,但在所谓标准语中却很少出现,尤其在夹桂柳官话严重的壮语新闻中。武鸣话感觉很像汉语-特别是桂林话,语音拖沓又矫情,与壮语发音短促、直率的特点背道而驰,所以很不爽!</P> <P>哈哈。。楼上的说的也有道理! </P>
<P>不过 我还是 比较认同以 壮语南部方言为 标准壮语! </P>
<P>如果可以的话!我也希望以后的标准壮语是(以不同地方的壮语方言,相互融合后~形成~标准壮语!) </P>
<P>想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做的3件大事 不就是(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上林后花园</I>在2006-3-16 17:39:28的发言:</B><BR>
<P>白话是以广州话作为标准音的,包括梧州、南宁、玉林等地的广播电视台都是以广州话作为播音语言的,而不是以梧州或南宁、玉林的本地白话。</P>
<P>而我们壮族地区,由于选取的标准音没有代表性,普遍不受其它地方认同,所以各个地方的广播电视台并不把它作为播音语言,因此注定了它不能在壮族地区推广开来。以武鸣话为标准的壮语搞了半个世纪,还不能在壮族地区推广,就是这个原因。</P>
<P>试想。一种语言在本县尚不能推广,本县人尚不愿讲,又如何能在全广西的壮族贝侬中推广开来呢?</P></DIV>
<P> 要说:标准音有没有代表性 》》》我认为壮语南部方言是很有代表性的理由如下
<P>1~~~左江流域 和 右江流域 从古至今一直是壮族最高度聚居的区域
<P>2~~~左江流域 和 右江流域 的族人所说的是(壮语南部方言)
<P>3~~~左江流域 和 右江流域 是我族的发源地
<P>4~~~左江流域 和 右江流域的壮语方言受到他族语言的影响最少</P> <P>但我也不支持南僚语作为标准语,因为北僚占僚人人口的大多数。如果为了与泰族人、岱侬族人沟通而选南僚语与作为标准的话,还不如直接让位给泰语。恕我直言,南壮语不见得就比北壮语纯正和优美,包括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德靖土语。南壮有送气音,北壮一样可以有。</P> <P>如果说选取的标准音没有代表性的话,我认为是否判断得快了点?哪个系统学过标准壮语文的贝侬最好出来评述一下.</P>
<P>至于普遍不受其它地方认同的问题,我看更多还是宣传得不够的原因.以前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消耗了人们太多的经历,宣传标准壮语文的事早不知道撂到哪边天了。没有经历过一段可能艰辛的铺垫路程,怎么可能会一下子有感觉起来?更难讲认同的问题。</P>
<P>有时候不要给事情找太多借口,那只会给自己不思上进的理由。</P>
<P>我不敢想象,如果在那个没有网络的时代,在那个人人为了阶级斗争而奋斗不已的时候,假设选择的标准音不是武鸣的,而是其他地方的(比如是南方方言的),没人管,没人宣传,如今的人是否会对她有同武鸣音一样的评价??难道也是简单的一句“管你三七二十一,我从小讲的不是这种壮,现在的标准**话我就是听不懂”就可以了事了?</P> <P>可是 你要知道! </P>
<P>左江流域 和 右江流域 从古至今一直是壮族最高度聚居的区域 </P>
<P>所以在 标准壮语上 不能忽视 左江流域 和 右江流域的壮方言 </P>
<P>标准 〈~不应该用纯正和优美来判断和依据! </P>
<P>我觉得 一个民族最高度聚居的区域所流传的语言 才是一个民族最原始的母语!!! </P>
<P>左江流域 和 右江流域 从古至今一直是壮族最高度聚居的区域
<P>
<P>左江流域 和 右江流域 是我族的发源地!!!!!!!!!!!</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6 18:33:21编辑过] <P>没有人会去否认我们族人生活的任何一个地域及其方言的重要性,但是让人无奈的是,我们必须在强调历史的同时兼顾现实,实实在在的现实就是经过上一辈本族优秀人物的不懈努力,才有了现如今的地位(从不被人承认,到第一大少数民族;从没有正式文字,到了有官方认可的文字,虽然可能有些不全尽如人意),我是不知道如何去表达的了,可能当年红军不在我们这里闹革命的话,就不会出现象韦国清等这样的大将军,没有他们的历史地位和他们的不懈努力,也就不可能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了,或许那时壮族也只是一个更加不为人知的概念了(事实上,很多外面的人都是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一行政区域概念开始知道壮族的存在的)。如果当时没有了这些,什么标准语的选取和推广就更加在做梦了。</P>
<P>大家还是珍惜和利用好眼前的吧。</P> <P>我支持以南僚语做壮语标准语,不过我学布依语算了.</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红水河畔</I>在2006-3-16 19:01:59的发言:</B><BR>
<P>我支持以南僚语做壮语标准语,不过我学布依语算了.</P></DIV>
<p>你的意思是...?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