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人哦 发表于 2006-3-17 17:23:00

<P> 标准壮语的问题上 不能忽视 左江流域 和 右江流域的壮方言 </P>
<P>标准 〈~不应该用纯正和优美来判断和依据! </P>
<P>我觉得 一个民族最高度聚居的区域所流传的语言 才是一个民族最原始的母语!!! </P>
<P>左江流域 和 右江流域   从古至今一直是壮族最高度聚居的区域  </P>
<P>左江流域 和 右江流域 是我族的发源地 </P>
<P>,所以左 右江流域的壮语在我族内部理应有绝对的话语权!</P> 绝对话语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7 17:33:16编辑过]

Duhhenj 发表于 2006-3-17 18:04:00

想听武鸣口音的壮话的朋友,如果你身在南宁,那么你可以到朝阳广场,坐2路公交车从朝阳广场开往安吉客运站的方向,一路上你都可以听到壮话(大多是武鸣口音),注意不要坐反方向,从安吉客运站开过来的2路车上多数时候是听不到壮话的,切记。这是我多年来坐2路公交车观察到的,也已经被实践证明过了的(已有朋友体验过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7 18:11:27编辑过]

季人 发表于 2006-3-17 20:54: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上林后花园</I>在2006-3-16 22:42:14的发言:</B><BR>
<P>所以当初选定武鸣话来作为壮语“普通话”是一个失误。我想,造成这个失误的原因可能是当时(解放初期)全广西交通很不发达,而武鸣由于靠近南宁,交通相对方便一些,那些所谓的“专家”懒得深入壮族地区进行调研,就草率作出了以武鸣话作为标准的决定。而这个决定,造成了今天壮族人没有一种能普及的语言,也造成了我们壮族同胞心头永远的痛。</P><BR></DIV>
<P>  
<P>“1952年2月,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派出北京大学语言学专家袁家骅教授率领的工作组到广西调查研究壮族语言文字问题,草拟出初步的拉丁化壮文拼音方案。<BR>  <BR>1954年,袁教授与壮语工作队再次来到广西,与当时称为桂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的语言工作者一起,对壮族聚居的47个县52个点进行深入调查,反复研究、讨论,确定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县壮语为标准音,于1955年制定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壮文方案》草案,1957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推行。1982年3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壮文方案》(修订案),并开始在壮族地区全面推行。”</P>
<P>不必想当然地认为专家“懒得调研”,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我认为选择武鸣音为标准音,确实有邻近首府南宁的考虑,但这主要是想借助南宁作为经济文化中心的辐射影响力。这和选择北京音作为汉语普通话基础的道理是一样的。</P>
<P>不过事与愿违,几十年过去,标准壮语并没有真正推广开来。但这不是选择了武鸣音的错,还是有更加复杂和深层的原因。</P>
<P>各位贝侬的有些意见我也不甚赞同,比如选择“我族发源地”的方言作为标准语。且不说壮族的发源地究竟应定位在哪个点还有待商榷,就是汉语普通话也没有选择汉族发祥的河南(中原)或陕西(汉水流域)的方言,而是选择了曾经是“胡人”聚居地的北京。</P>
<P>另外,上林拥有能够“一字不漏读报纸”的“读书音”,也不是能成为壮语标准音的有力依据。实际上,这种“读书音”很可能连壮语都算不上,只是一种“壮化”了的汉语(平话)。<BR></P>

lannie1013 发表于 2006-3-17 21:07:00

<P>我觉得争论这些东西没有多大意义,如果真的不想让壮语消失掉,每个方言都应该保护,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用现在的壮文方案拼写自己的方言,多学点各方言的词汇,一样可以达到交流目的。靠政府去推行壮语普通话来保护壮语,现阶段真是不可想望。尽量保护每个方言,减少语言活力的流失才是当务之急。只要你所在的方言不消失,整个壮语才希望。</P>

上林后花园 发表于 2006-3-17 21:34:00

<P>上林话确实能“一字不漏读报纸”,但<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季人</FONT></STRONG>贝侬说它是一种“读书音”,是一种“壮化”了的汉语(平话)。这点我不敢苟同,上林话确实是有许多词是从早期的汉语演化而来的,但经过几百年时间的演变,已和本地壮语融为一体了。就象汉语中的“葡萄”、“幽默”、“琥珀”、“玻璃”等,都是外来词,但并不能因此说它们是外语啊!</P>
<P>而现行的“标准壮语”,则夹借了很多桂柳话,但读音却不准,不伦不类。</P>

Duhhenj 发表于 2006-3-17 21:41:00

<P><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FONT color=#000000>“如果真的不想让壮语消失掉,每个方言都应该保护,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用现在的壮文方案拼写自己的方言,多学点各方言的词汇,一样可以达到交流目的”</FONT><STRONG>lannie1013</STRONG></FONT>说得不错,可是现在很多人似乎一定要看到自己的方言成为标准语(最好标准语和自己的方言一模一样)才肯学习拼音方案,连纪录、保护自己的方言的意识和行动都没有,整天就知道争来争去,同样的问题变着法儿拿来重复讨论,空喊口号,有什么用呢!</P>

上林后花园 发表于 2006-3-17 21:55:00

<P>呵呵~~,不妨再重复一遍:</P>
<P>本人注意到,凡是对<STRONG>进行壮语改革</STRONG>持消极抵制态度的,不是武鸣的贝侬就是对现行的壮文有一定研究的人,相信其中不乏有专家级的人物。</P>
<P><FONT color=#000000>对于这种情况,本人表示理解。因为如果真的推翻了现行的壮文,重新起方案,那么他们就必须从头学起,<FONT size=4>一怕花力气,二怕失去在知识层中的优势。但是,为了我们全体壮族人的利益,为了我们的母语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希望这些贝侬能服从大局,坦然面对<STRONG>武鸣话不适合作为壮语标准音</STRONG>这个现实,拿出壮士割肉断腕般的勇气,果断摒弃现行的不合理的壮语标准。再由语言专家在经过科学论证以及广泛听取壮族同胞的意见的情况下,拿出一套更适合我们壮族同胞的、更为壮族同胞广泛认同的标准音方案!!</FONT></FONT></P>
<P><FONT size=4>我认为楼上的几位贝侬就是典型的“<FONT color=#ff3300 size=3>对<STRONG>进行壮语改革</STRONG>持消极抵制态度的</FONT>”人,呵呵,理解理解~~~!!</FONT></P>
<P></P>
<P>希望能把此帖在全<a href="http://www.rauz.net/bbs/index.asp"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僚人家园</FONT></A>范围内置顶,让更多的贝侬参与投票讨论,听听各位壮族贝侬的心声,作为今后壮语改革的参考。</P>

卜丁 发表于 2006-3-17 22:00:00

<STRONG><EM><FONT face=新宋体 size=4>不知道上林后花园贝侬是否学习过现在的标准壮文,我不是武鸣人,我的壮文也是自学的,但是我觉得她并不难学,关键是否有心去学,上世纪80年代,南壮地区的德保县的壮文推广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很多的人都掌握了这种文字,这说明南壮的群众也是能够学习好标准壮文的,至于说武鸣音不好听,那只是一种听力上的不习惯而已,谁都会认为自己家乡的口音是最好听的,如果谁都以这样的认识来对待标准语的语点选择,那永远就没有一个被认可的标准语了!现在的壮文之所以没有能够推广开来,是政府推广不力,没有让更多的人去学习她,了解她而造成的.</FONT></EM></STRON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7 22:01:20编辑过]

Duhhenj 发表于 2006-3-17 22:11:00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上林后花园</FONT></STRONG>对标准语的了解估计只是停留在广西新闻的“壮语新闻”吧?新借词使用西南官话这是大多数地区都使用的方案,包括部分南部壮语的新借词也是采用西南官话,新闻类的翻译确实很困难,可以理解,但不可原谅,现阶段,借词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该借,什么时候不必借,然后是尽量不借。很多时候方案本身并没有错,错误的是某些壮文使用者没有认真地做好翻译,乱借滥借。这些问题的讨论从这个网站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我们还要讨论到什么时候?赶紧学好拼音方案,学会拼写自己的方言才是最关键的,这些有多少人做到了。</P>
<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上林后花园</FONT></STRONG>你太主观了,在这里发言的没有多少个是研究壮语的专家,而且所有参与讨论的人中,我没有看出来有哪一个是<FONT size=4>“</FONT><FONT color=#ff3300 size=3>对<STRONG>进行壮语改革</STRONG>持消极抵制态度的</FONT><FONT size=4>”,大家都支持拼音壮文的改革,比如加入ptk等送气音,这样可以照顾到南壮语的拼写,关于壮文改革的讨论也是<FONT size=3>从这个网站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没有停止过,</FONT>你来这个网站注册才多少天,你看了多少关于讨论壮文改革的帖子?你看了多少拼音方案的资料?</FONT></P>

上林后花园 发表于 2006-3-17 22:13:00

<P>想听上林口音的壮话的朋友,请在每天晚上8:00、9:30、中午12:30,打开上林电视台(如果能接收得到的话),收看上林“澄江新闻”,就是用<STRONG>正宗的上林县城口音</STRONG>的壮语播的。大家就能领略到什么才是<STRONG>真正的,好听的,原汁原味的</STRONG>壮语。</P>
<P>看了上林台的壮语新闻,建议各位贝侬再回头去看看广西电视台的“壮语新闻”,两者比较一下,看看大家是不是觉得现行的壮语标准音似乎真的选错了地方?!是不是应该改革了?!</P>

Duhhenj 发表于 2006-3-17 22:25:00

<P>我今天加入这个帖子的讨论也真是无聊之极。,关于这个帖子,再不说了,怎么说都是浪费表情!</P>

上林后花园 发表于 2006-3-17 22:28:00

<P><FONT size=4>你来这个网站注册才多少天,你看了多少关于讨论壮文改革的帖子?你看了多少拼音方案的资料?</FONT></P>
<P><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sigline.gif"></P>
<P>希望<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Duhhenj</FONT></STRONG>贝侬不要拿资历来压人,也不要拿你对现行“标准音”的学识来吓人,我们平头老百姓不认这个。合理的东西,没有人去反对,不合理的,就有人去质疑。去看上面的投票结果吧,说明了什么道理?是谁主观?</P>

僚人哦 发表于 2006-3-17 22:51: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季人</I>在2006-3-17 20:54:26的发言:</B><BR><BR>
<P>  <BR>
<P>“1952年2月,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派出北京大学语言学专家袁家骅教授率领的工作组到广西调查研究壮族语言文字问题,草拟出初步的拉丁化壮文拼音方案。<BR>  <BR>1954年,袁教授与壮语工作队再次来到广西,与当时称为桂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文字研究指导委员会的语言工作者一起,对壮族聚居的47个县52个点进行深入调查,反复研究、讨论,确定以壮语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武鸣县壮语为标准音,于1955年制定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壮文方案》草案,1957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推行。1982年3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壮文方案》(修订案),并开始在壮族地区全面推行。”</P>
<P>不必想当然地认为专家“懒得调研”,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我认为选择武鸣音为标准音,确实有邻近首府南宁的考虑,但这主要是想借助南宁作为经济文化中心的辐射影响力。这和选择北京音作为汉语普通话基础的道理是一样的。</P>
<P>不过事与愿违,几十年过去,标准壮语并没有真正推广开来。但这不是选择了武鸣音的错,还是有更加复杂和深层的原因。</P>
<P>各位贝侬的有些意见我也不甚赞同,比如选择“我族发源地”的方言作为标准语。且不说壮族的发源地究竟应定位在哪个点还有待商榷,就是汉语普通话也没有选择汉族发祥的河南(中原)或陕西(汉水流域)的方言,而是选择了曾经是“胡人”聚居地的北京。</P>
<P>另外,上林拥有能够“一字不漏读报纸”的“读书音”,也不是能成为壮语标准音的有力依据。实际上,这种“读书音”很可能连壮语都算不上,只是一种“壮化”了的汉语(平话)。<BR></P></DIV>
<p>现在广西的西部和西南部 是(本族发源地)的可能性 应该要比 在广西东部和北部是(本族发源地)的可能性要大!

想家的人 发表于 2006-3-17 23:01:00

<P>争论还是适可而止吧,为了小节伤合气没必要.这个话题就此打住吧.</P>

上林后花园 发表于 2006-3-18 00:14: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想家的人</I>在2006-3-17 23:01:45的发言:</B><BR>
<P>争论还是适可而止吧,为了小节伤合气没必要.这个话题就此打住吧.</P></DIV>
<P>相信大家来这里参加讨论都是为了母语有更好的发展,有不同意见是难免的,大家在这里都很理性,没有象在其它论坛火药味很浓的那样子。
<P>因为大家彼此都是贝侬,虽然有不同的意见,还是很冷静地以理服人。并没有伤和气,这很难得。</P>

上林后花园 发表于 2006-3-18 00:18:00

希望更多的贝侬参加讨论,理性讨论。

mimi1997 发表于 2006-3-18 00:58:00

<P>    爭論這個一點意義都沒有!不管以哪种方言作爲標準語,使用的範圍少就是零。有壯語電視台和廣播嗎?壯語文是小學一直到大學的授課語言嗎?連最最基本的東西都沒有爭論什麽是標準語有什麽用?也沒看到有哪個縣市的有綫台用當地方言播音的?更不用説標準語了。壯文因爲文革就失去了推行的黃金時期,80年代之後政府又不重視。在現在大家都爲了尋求好的發展機會學漢語、學英語的時候,壯文的推行更是失去了環境了。現在絕大多數小孩都只跟自己的父母說普通話,再討論武鳴壯語是否適合做標準語有何意義呢?還不如團結一心促使政府能重視壯文的普及呢!</P>

季人 发表于 2006-3-18 08:29: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上林后花园</I>在2006-3-17 21:34:22的发言:</B><BR>
<P>上林话确实能“一字不漏读报纸”,但<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季人</FONT></STRONG>贝侬说它是一种“读书音”,是一种“壮化”了的汉语(平话)。这点我不敢苟同,上林话确实是有许多词是从早期的汉语演化而来的,但经过几百年时间的演变,已和本地壮语融为一体了。就象汉语中的“葡萄”、“幽默”、“琥珀”、“玻璃”等,都是外来词,但并不能因此说它们是外语啊!</P>
<P>而现行的“标准壮语”,则夹借了很多桂柳话,但读音却不准,不伦不类。</P></DIV>
<P>我说的“读书音”和上林方言的日常口头语是截然不同的。“读书音”是指诵读汉语文章时,完全遵循汉语语法,几乎完全按照汉语借词规律发音的语言现象。这有别于你提到的在口头语中出现汉语借词的情况。
<P>“上林读书音”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不少语言专业的人士对此做过研究。有的汉语方言中也有类似的“文白异读”的现象。</P>

山之凤 发表于 2006-3-18 12:08:00

<P>力主重新选择壮语标准音的贝侬不妨以你认为可以做标准音的县市方音为基础,创制一套新的壮文方案,并把这种“标准音”用mp3等形式放上僚人家园(看哪个地方最好听),让大家投票,如何????</P>

西桥吹雪 发表于 2006-3-18 12:09:00

<P>  我选择了不适合。</P>
<P>  本人认为,一套壮语标准语的制定应该是从实际出发。现行的标准语以武鸣双桥音为基础但又不完全是双桥音,这就造成了武鸣双桥人并不能自如地说着标准语,更别说是武鸣其他地方的人了。标准语推广不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武鸣县城基本上没人说壮话了,县城语言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导致了说壮语的人群产生自卑感,从而不知不觉以学县城口音为荣(我不知道那算不算得上是桂柳话),以这样一个没有什么群众基础的方言做为标准,想要推广难度可想而知。</P>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查看完整版本: 武鸣话是否适合作为壮语的标准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