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征服苍梧地约200年,单凭时间长短来推定一个民族是否存在,这是很主观的行为。
如果你一定要这样认为,那是你自己的事。时间的长短,只是一个条件,而不是用时间的长短来作为它退出历史舞台的证据(注意,不是否定它的存在,而是退出,我从来都不否认苍梧族的存在。花魂网友的理解方法有点特别)
-------------------------------------------
苍梧地名在湖南的变迁,说明在北方长期战争、民族兼并、迁移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楚国的征讨下,苍梧人在不断迁移,苍梧地名随着苍梧人迁徙不断转移,楚国也始终无法彻底征服苍梧人。在楚国人眼中,苍梧族人是其追击的对象。
楚国征服苍梧地,设为苍梧郡,说明当时的苍梧人作为一个民族实体还是存在的。如果苍梧人进入岭南后,彻底被西瓯人同化,原因是秦汉史书中无苍梧族的记载,
那在楚人及后来者秦军的眼中,苍梧人已经是被彻底征服的民族,岭南并无苍梧国及苍梧族人。苍梧作为一个地名转移到岭南就没有丝毫理由。
在秦始皇27年(公元前200年),秦军已经拥有苍梧郡的统治权。最迟到公元前212年,苍梧郡和洞庭郡合并为长沙郡。根据馬王堆漢墓“駐軍圖”,长沙国的桂阳郡边界嵌入岭南山脉南麓,与南越国土呈犬牙交错之势,南越也没有完全控制南岭,苍梧郡不属于南海郡或桂林郡,根本不是赵佗的管辖地,也没证据表明南越国‘曾经’拥有苍梧郡土地。说赵佗把苍梧郡南移根本是路网友的想象。
南越国既无苍梧郡土地,也无苍梧人,在此前提下,赵佗以‘地名’封赵光为苍梧王根本是毫无道理。既然南越国拥有苍梧郡土地的可能性极微,那南越国内有苍梧人,则变成可能。苍梧人迁移到岭南,虽然与广大西瓯人有融合的趋势,但并没有完全消失。赵佗是因为该地有苍梧人的缘故,所以设立苍梧王。
赵佗早在秦末农民起义时就退守岭南,断绝了五岭的通道。而马王堆出土的驻军图一般认为是吕后时期所作,怎么可能反映出秦朝在岭南一带的驻军情况?苍族作为一个民族群休的退出历史的舞台,不代表其作为地名也会一起消失。现在桂东和广东省并没有壮族人居住,但这此地方依然还保留有许多以前越人命名的地名。
-------------------------------------------
难道可以以‘是否反叛’来推论赵光一定是中原人吗?学术界不是说吕嘉是越人吗?那吕嘉又何来小忠一说?赵佗能够征服岭南,靠的是秦朝作为后盾。秦朝已亡,汉朝和南越是敌对,西瓯人为何不干脆一脚把赵佗踢走呢?
赵光是中原人,并不仅仅是我的推论,而是史书也记载赵光是赵佗的族人。学界认为吕嘉是越人,可吕嘉是宰相,不带兵,而且身处南越国都城,要造反可没那么简单。赵光就不同,在外带兵,还有自己的封地,“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
根据之前的分析,罗泊湾一、二号墓是赵光先人墓,赵光先人早已归顺赵佗,连赵光的先人都归顺赵佗,赵光本人又凭什么去反叛赵佗呢?根据地方资料记载,俚人冼夫人的祖先当时也挑着担子去见赵佗呢。
这不更让路网友费解了吗?
路网友认为罗泊湾是西瓯腹地,
一、二号墓不是赵光先人的墓地,那请问,二号墓中的“秦后”如何解释?按季人的看法,罗泊湾二号墓很有可能是赵光的夫人,那赵光的夫人又如何葬在西瓯腹地的呢?其先人或妻子葬在那,那里就必须是赵光建都城的地方吗?
花魂以自己的分析的结果来作为证据,这个也太那个了吧?花魂之前的分析难道就一定准确吗?学界判定罗泊湾汉墓是赵光的先人的墓葬了吗?赵光的先人又是谁?史书只记载赵光被封为苍梧王,可没说他的先人怎么怎么样了。苍梧王被封,始于赵光,称苍梧秦王。如果罗泊湾中的“秦后”之印指的是“秦王之后”,即秦王的夫人,那怎么也不可能推到赵光先人的身上吧?花魂怎么能用后人的称谓,加到前人的身上?
“秦后”的问题,我没有办法解释,现在不是连学界都没有定论吗?但有一点很明显,如果赵光是苍梧族人,他怎么可能把墓葬到西瓯人的地盘?如果他不是苍梧族人,而只是这个地方的长官,那倒还可以说得过去。
===================================
准南子》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馀干之水,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徒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
秦军在大败之后尚且能控制漓江桂江一带,直至灵渠修建完成,期间共3年时间。如果屠睢是死于漓江桂江一带,战败后,战线后撤的秦军就不可能掌握漓江地区的主导权,灵渠就不可能那么轻易完成,西瓯人也不会睁着眼睛看着秦军在那里修灵渠而毫无动作。这说明屠睢的秦军曾经深入广西中部,屠睢也应该是死在广西中部地区,而不是漓江桂江一带。秦军战线后撤,但依然控制着漓江桂江一带,为灵渠的修建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一军塞镡城之领(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馀干之水”,这说明,在战争开始之前,秦军就已控制了进入岭南的五岭通道,而灵渠就处在越城岭与海洋山之间的湘桂走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已经是秦军的战略后方了。从记载看,亦是先修灵渠在前(只是一开始并没有修通),而秦军被西瓯人夜袭战败在后。
从西瓯人与秦军相持阶段,即修灵渠这段时间,西瓯人是“入丛薄”,即躲进山林里跟秦军打游击,正说明西瓯人的地盘已经被秦军占领了。西瓯人夜袭秦军,秦军虽然战败,但史书并无记载秦军退却。即使退却,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退到岭北吧?集中兵力,抢占一个战略要地而修筑工事(灵渠),这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说,花魂网友以秦军可以修筑灵渠为依据,进而推论秦军与西瓯人的主战场在广西中西的结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
另外,赵佗的东路军又在做什么呢?史书对赵佗东路军的作战情况没有记载-------元前214年,灵渠修成,秦军再次进攻。因为西瓯王已死,西瓯实力大为削弱,对秦军已没有多大威胁。秦军主要攻击了广西的骆越,并南下收拾了安阳王。
不得不说,你的想像力很丰富,我也不能说你所说的一定是错的,但从你的分析看,要证明赵佗是苍梧族人还远远不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1 3:07:0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