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沙南曼森 于 2014-7-13 09:28 编辑
华夏世家 发表于 2014-7-11 20:02
只要壮民选择群居生活方式,壮语就不会消亡。认为壮语会消亡的,大多处于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想法
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在加快。在城市建成区、工业区,壮族人纷纷放弃壮语的代际传承,壮语确实存在传承问题。
在广西的西半部(柳州、南宁连线以西),地级市城区、县级市城区、县城、工业区里的“城镇壮族人”存在放弃传授壮语给下一代的情况。在广西的东半部(柳州、南宁连线以东),壮汉杂居的情况比较多见,像楼主所在的柳州市柳城县、“冷涩”所在的桂林市阳朔县,汉多壮少的环境里“乡村壮族人”整村放弃壮语的情况也是有的。
五十年代识别民族时,来宾、宾阳、贵港、横县、邕宁、钦州等地已经整村转用汉语方言(平话或粤语)的,一般被识别为汉族。个别村庄,全村熟练使用平话、壮话双语,可自行选择归为汉族或归为壮族。假若现在再来一次民族识别,先辈使用壮语的人口会有更多被划入汉族。
语言和服饰,是老百姓区分不同族群的两个常用“指标”。服饰都西化了,这个“指标”没办法再用。剩下语言这个也很脆弱的“指标”,再不守住就没剩多少族群印记了。没了服饰和语言的区分,就要从民间信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去识别民族了。而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个载体没了,许多文化也会跟着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