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那迷 于 2013-3-11 10:17 编辑
阿依呀 发表于 2013-3-7 23:15 
这个是从哪里来的信息呢?很感兴趣啊,贝侬有空指教一下。
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09-06/04/content_242442.htm
“血淋淋”的《区希范五脏图》
南国早报 2009-06-04 ■ 黄振南
今天,人们在医院或学校的教室里见到人体解剖图,不会大惊小怪。而提起宋朝的《区希范五脏图》,则令人毛骨悚然——因为这是一幅血淋淋的图。
北宋前期,宜州(治今宜州市庆远镇)附近有个抚水州,是被称为“夷”、“蛮”、“獠”的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为了同化这些少数民族,宋廷把抚水州改为“安化州”,把该州所属的抚水县改为“归仁县”、京水县改为“长宁县”。但是,这里并没有因此“安化”、“归仁”、“长宁”。景佑五年(1038年),安化州民众再次起兵造反,进攻宜州。曾任宜州推官(主管司法的官员)的苏绅上书认为,这是“国家姑息之太过”的结果,此前广西安抚都监马玉曾率兵去围剿安化州,杀了不少人,但被桂州(治今桂林市)知州曹克明阻止了,未能杀光灭绝,以致事端再起。为此,苏绅建议朝廷调两广、两湖驻军前往踏平安化州,彻底根除那里的少数民族。
宋仁宗赵祯采纳了苏绅的意见,派掌管军事的广南西路钤辖兼宜州知州冯伸已,负责解决安化州的问题。宜州所辖环州思恩县(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人区希范(进士出身),和他叔叔区正辞一并应募从军。结果,未经硝烟弥漫的战争,没有血雨风腥的屠杀,安化州恢复了昔日的宁静。本来,这样的结局是与区希范等人的作用分不开的。可在冯伸已看来,区希范只是“言语侏离”,“去禽兽无几”的“噍类”(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只能作为调和民族矛盾的工具,只配做镇压民族斗争的鹰犬,怎能与占据统治地位的汉人平起平坐?贪功独霸的冯伸已,对区希范的作用只字不提。用当时谏官余靖的话说,这叫“将帅贪功,不录其绩;朝廷吝赏,不与其恩。”区希范义愤填膺,亲自赴京上访,击登闻鼓(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击登闻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状告冯伸已的不公。
解铃还须系铃人,事情被退回宜州处置。冯伸已是宰相冯拯的儿子,他不像区希范那样凭真才实学考取功名,而是靠父帮忙混进官场。初到广西时,任桂州兵马都监(掌管军事的官员)。后经广西转运使俞献可举荐,两度当上宜州知州。显然,这样的纨绔子弟,不可能容纳进士出身的区希范,更不可能容忍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进入赵宋王朝的国家机构。于是,冯伸已罗织区希范“妄要赏朝廷”的罪名,除其名籍,贬谪全州(今全州县),严加监管。一时间,物议沸腾,纷纷指摘冯伸己。
功变成过,进而获罪,有口难辩,天理何在?区希范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设法逃出全州,返回故乡。这时,同样据理力争而不得回报的区正辞,也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叔侄俩于是商讨对策。
和平解决安化州的经历,使区希范、区正辞更加珍惜和平。但在黑白颠倒、有理说不清的特殊历史关口,和平需要付出代价。
叔侄俩找来族人,还请来附近的荔波洞、白崖山(均今贵州省荔波县境内)的少数民族同胞一起商量,其中白崖山的头人蒙赶最具号召力。经过一番谋划,他们决定以占领广西,摧毁赵宋王朝,恢复唐朝相激励,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大唐国”。
庆历四年正月十三日(1044年2月14日),蒙赶、区希范等率领部众500人,揭竿而起,一举攻下环州(今环江),旗开得胜。
一番招兵买马之后,蒙军乘首战告捷之风,挥师北上,破带溪寨,下镇宁州及普义寨(均在今河池市金城江镇以北),一路势如破竹,官军望风披靡。沿途少数民族备受鼓舞,纷纷加盟,队伍迅速增至1500人。星火燎原,使得两广骚动,声播湖南,皇帝为之旰食。
宜州知州冯伸已曾任桂、宜、融、柳、象各州沿边兵马都监,专事镇抚广西少数民族。在化解安化州矛盾过程中,区希范的才能使冯伸已感到黔驴技穷,而区希范起兵后摧枯拉朽之势,冯伸已更扛不住了。宋廷便派入内供奉官王昭明前往宜州,募兵围剿区希范。然而,这位内官也未能给朝廷排忧解难。
广西的官吏束手无策,京官无可奈何,宋廷想到了湖北转运使田瑜。田瑜是河南人,曾任广西提刑(司法官),对当地情况有所了解。他沿用历代“以夷制夷”之策,招募“土人骁悍敢战者”对付造反者,但还是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多次调兵遣将均无补于事,京西转运、按察使杜杞又被提拔为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广西转运按察安抚使,南下扑灭广西的烈火。杜杞和冯伸已一样荫补得官,曾到广西当过横州(今横县)知州,有率兵镇压安化州少数民族的经历。这一回,杜杞使用软硬兼施之法,南下途中即发出劝降信,区希范没有理睬。接着,杜杞释放囚犯前往游说,仍未奏效。诱和不行,他大开杀戒了。
当时,宜州驻有禁军(国家正规军)2000名,宋廷还调拨1000名澄海军(厢军名号之一,厢军是宋朝驻戍地方的部队)到宜州,以备杜杞调遣。杜杞团团围住,使区希范陷入困境。在节度使崔盈、突阵将军谭护被俘后,区希范退守荔波洞,与官军对峙。尽管官府张榜以“赐袍、带,钱三十万,盐千斤”的赏格捉拿区希范等人,但无人敢去领赏。
兵不厌诈。狡黠的杜杞在使用武力的同时,继续施行诱降术。这一回,莫辨是非的蒙赶上当受骗了,他带领600多位将士去与杜杞签订盟约。一年来你死我活的战斗,竟在朝夕之间有如此结局,杜杞暗暗发笑。他下令张灯结彩,杀牛宰马,在环州城大设宴席,“招待”蒙赶等人,却在酒中加入毒草曼陀罗,乘对方昏醉之机,活活擒拿屠戮。
庆历五年正月初七日(1045年1月27日),也就是杜杞在环州诱杀蒙赶等将士之后第三天,区希范等于荔波洞古绾寨被俘。杜杞没有就地处决战俘,而是押到宜州之后才动手杀戮,一同遇害的共有243人。
杜杞阴险残忍,用两天时间,对区希范等56人开膛破肚,并在宜州推官吴简的监视下,由画工宋景绘成图。这便是流传后世的《区希范五脏图》。血淋淋之状,惨不忍睹。
杜杞还觉得不解心头之恨,又将区希范的躯体剁成肉酱,拿到各少数民族山寨示众。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杜杞下令将此次镇压活动所斩的1494个首级分送各地示众,首府桂林得到其中的四分之一。示众之后如何处理这些首级?桂林地方官经过讨论,决定在北郊筑京观(为炫耀武功而聚集掩埋敌方尸体,成为大冢),以“应古谊”、“章大戮”。钦州军事推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权节度推官孔延之写了一篇《瘗宜贼首级记》,刻于桂林镇南峰(今称铁封山),成为今人了解区希范事件不可多得的文献。
冯伸已的倒行逆施曾引起公愤。区希范起兵之前,曾计划杀掉冯伸已以平民愤,但未能抓到冯伸已而使之成为漏网之鱼。宋朝政府不但不理会民情,反而擢升冯伸已为右武卫大将军、分司西京,理由是他“讨蛮贼有功”。黑白颠倒,可见一斑。
杜杞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御史梅挚上书,弹劾他杀降“失朝廷大信”,要求治其罪。杜杞被降职后说:“杀降者,臣也,得罪不敢辞。”此后,他常梦见区希范前来索命。一天傍晚,他如厕时竟口鼻流血而倒地,自言“区希范以拳击我”,而后一命呜呼。古往今来,敌对双方不伤害战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更何况他是通过阴谋手段俘获敌手的。杜杞不择手段诱降杀降,而且是惨绝人寰的剖杀,伤天害理,世所不容,人所不齿。清代广西巡抚谢启昆说:“鬼神冥报,固不可知,然杀降固宜及此也。”
历史上第一个遭到剖腹刳肠酷刑的,倒不是区希范,而是早此1000多年(公元16年)王莽诛杀翟义等人。王莽派人刳剥造反者后曾量其五脏,但没有留下血腥的图录,《区希范五脏图》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野蛮、最恐怖的人体解剖图。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也曾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而进行过人体解剖,其中并没有夹杂不可告人的腥臭味。具有讽刺意义的是,1851年上海墨海书馆刻印首部系统介绍西方人体解剖学著作《全体新论》,竟在中国医学界轰动一时。这一轰动效应发生在早就将人剖腹绘图的国度,实在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