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崇陈寅恪先生的治史严谨的态度:如果要证明某史实为‘无’,则委实不易,千万要小心从事。
我是两月前与朋友的谈话中,才知道有白先生的大作的。我不姓张,不是旧州人,也不在靖西居住,跟什么‘波澜’都没有关系。我曾列表说明,所列举的‘证据’,可以推导出不同的结论:‘义士张天宗为靖西乡愿的杜撰’,或其否定。我倾向于赞成其为‘否’的意见。
相同的‘史载的证据’及其不同结论对比表:
顺序 | 相同的‘史载的证据’ | 推断出不同的结论 |
按照白氏逻辑推断 | 楼主愚见 |
1 | 宋代无广丰府,清雍正才改此名。张氏后人自报‘先人来自广丰府’ | 籍贯错误,所以张天宗是杜撰的 | 张氏后人如此自报,合情合理 |
2 | 入峒72年,还‘籴谷于外’,居然不知外部‘元已改朔’ | 不可能,说明它‘自相矛盾’ | 他真正不知,或者他为骗其部下追随而假装不知 |
3 | 旧州是‘熟地’,汉人的进入 | 说是‘开辟’,不对 | 汉人说开辟,也有其道理 |
4 | 后人搞了扶乩降坛封建迷信活动 | 所以一切都造假 | 应就事论事 |
5 | 总结论 | 推断出‘义士张天宗’是靖西县乡愿的杜撰 | 推断不出‘义士张天宗’为靖西县乡愿的杜撰 |
在此论坛上,我得到的拍砖不少,谢谢。引起我重读白先生的大作。尤其后半(三),关于张姓峒主另有其人的记载,我读了不下五遍。
请容许我仍然存疑:就不能既有张元武,也有张天宗吗?为什么必须二者择一呢?
同是在旧州,张元武是12世纪的人,张天宗错后百多年,连他们的子嗣名字都不同。白氏的文献记录了张天宗的孙子张琅旺曾登仙洞,知道了张元武事迹,更证明他们之间本异。可见‘张姓峒主’张元武不一定就等于江西人张天宗。
白先生还用到一个杀手锏:“壮族人趋汉心态”,“弃已崇异、以附汉为荣的潮流”,
“今靖西县有50多万人口,壮族占99%以上。”那么,任何对其‘祖先来自’的推测,在白先生这杀手锏面前,肯定要败下阵来。
‘壮族占99%以上’,是以解放初期的民族调查为根据的。在那时,即使张天宗的后人自报‘先人来自广丰府’,他们仍然同样被认定为‘壮族’人。白先生的大作成文于13年前,现在可以去调研张天宗后人,我仍相信他们不会因白文而改变其‘民族成分’。反正他们都是‘壮族’,不会因祖上张天宗是否‘江西人’而改变分毫。
附:本论坛如果有张天宗后人,请跟帖报告你们民族成分是否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