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218.63.248.165/RESOURCE/CZ/CZDL/DLBL/DLTS0020/6846_SR.HTM
越南(张加祥 俞培玲 著)·五、占族和高棉族
占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传统的民族,早在公元2世纪就在越南中部建立了“林邑”国,后来又改称“占婆”、“占城”,它们一度十分兴盛,形成了当时独具特色的占城文化和占城文明。占族文化发展的极盛时期是3世纪和14世纪,到15世纪逐渐走向崩溃。古占婆文化从根本上说是农业文化,它接受了印度文化的许多影响。占族的古代建筑可说是举世闻名,世界上许多学者都纷纷前来参观考察。在越南中部地区,建有许多楼阁和多层古庙,著名的有位于广南地区的美山寺、同阳庙,芽庄的那阿神寺,宁顺的诺莫神庙;位于越南中部和西原地区的占婆古塔尤为壮观。
占城国在历史上与中国交往甚密,中国北方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之一“占城稻”,又称“小占稻”,就是由占城引进中国的。翻开中国许多史籍,有关占城国与中国交往的记载,多处可见。越南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后,占越两国交战频繁,前后经历700年,最终以占城国的失败而告终。一个北起横岭,南至藩朗、藩切沿海,面积比当时的越南大一倍的占城国灭亡,并于17世纪末划入越南的版图。现在的占族居民,是古占城国居民的后裔。
占族是一个分居几个国家的跨境民族,除分布在越南的这一部分占族居民外,在柬埔寨、泰国也有占族居民居住,柬埔寨约有9万人,泰国约有1万人。据说印度尼西亚也有占人,他们也都是占城国居民的后裔。尽管占族居民分布地区较广,但他们的文字、语言都是统一的。占语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占族在公元5世纪就创立了本民族的文字,使其文化能够不断地向外传播和得以保留。占族的民间文学艺术,内容丰富,其中突出的有古代传说和诗歌。居民中广为流传的叙事长诗有《占——巴尼》、《达塔瓦》、《卡林巴让》。占族的民歌和古典音乐,对居住在越南中部的越人民歌和古典音乐亦有很大影响。越族的一些曲调都取材于占族音乐,如越族的饭鼓调、南哀乐、顺化号子等。占族的民间舞蹈有很高的艺术性。民间艺术还有独具特色的石雕、木雕。一些建筑上的浮雕,内容生动,想象丰富,是占族灿烂文化的骄傲。
目前占族约有7万人,集中居住在中部南区的宁顺、平顺两省以及南部一些地区。占族又称占婆族,占城族,而居民们自称为“占姆”人,他们还被称为“赫衣”人。
居住在越南中部南区沿海的占族人,绝大部分是农业居民,他们善于耕种水田和种植果树。居民们在兴修水利方面,历史悠久,在藩朗平原地区尚保留有一些古代的水利设施,如建于公元12世纪的查尔格灵水坝,建于17世纪的麻兼水坝等。在一些地区还存有许多水库和几何形水渠灌溉系统的遗迹。
居住在越南南部的占族居民,主要以捕鱼、手工织布和经商为主。在历史上,占族曾是一个善于捕鱼和航海的民族,曾拥有强大的航海船队,而历史上与中国交往,也主要是通过海路进行。由于航海业发达,造船业也很兴旺,占族居民掌握着很高的造船技术。占族还有一部分居民以经商为主,长期以来,占族商人与越人、寮人、高棉人,以及与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建立了贸易关系。
占族男子的装束与当地各族男子相同,妇女装束具有传统特色,如着筒裙,裙后缀有一块布巾,头戴黑色布帽,样式与“孝帽”相同。宁顺、平顺地区的一些年长的男子常蓄长发,布巾缠头,身穿沙笼。
居住在越南南部的占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忌食猪肉;而居住在越南中部南区的占人,又分为两种宗教群体,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居民信奉婆罗门教,即印度教,忌食牛肉;其余的三分之一信奉婆尼教,又称旧回教。尽管同住在一个地区,但这两部分居民之间界限分明,不能通婚,不能同在一个村寨中居住,不能同桌进餐,等等。由于印度教的影响,占族居民在很早以前就被划分为贵贱不同的两个氏族:“高”和“热”,“高”为平民百姓的氏族,“热”则是贵族和僧侣阶层的氏族。过去占族社会,也像古代印度社会那样分成4个等级:婆罗门修士、贵族、平民和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