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廣練鐵餅拍攝的外景,是台北市敦化北路現址的市立體育場。(World record holder C. K. Yang.) |
第十四屆釜山亞運會正在進行中,而迄今已五十二年的亞運爭霸滄桑史,也到了回顧檢討的時刻了。
舉世參加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創始於1896年,而亞洲運動會的前身,由中國、日本、菲律賓於1913年也創始了「遠東運動會」,並於1920年獲得國際奧會的承認。
該運動會僅舉行了21年,到1934年第十屆後,就因政治紛爭而解體了。當時因為日本堅持要將其在中國大陸東三省製造的「滿洲國」,也要帶進遠運會。我國在強烈抗議下,憤然退出了這個國際體育組織。
後來由我國體育博士郝更生及印度的國際奧會委員宋德等,聯絡亞洲各國發起成立「亞洲運動協會」(AGF),並決定於1950年在我國上海舉行第一屆亞運會。
但當時我國正進行國民黨與共產黨內戰,第一屆亞運會就延後一年,於1951年由印度在新德里接辦。我國剛播遷台灣,一時無法組團赴賽。而印度卻因剛承認中共政權,而邀請了九名中共的觀察員到場觀禮。
亞運會一開始就由印度採取了「政治掛帥」的態度。據說,在開幕典禮時為了等待尼泊爾駐印度大使的駕臨,竟將開幕式延後了半個小時。
第一屆亞運會有十一個國家的四八九名男女選手參加,角逐六種運動。在52面金牌中,日本得了24面,印度15面,新加坡5面,菲律賓4面,伊朗3面。
三年後的1954年5月1日,第二屆亞運會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當時旅菲有二十多萬華僑,熱情出錢出力,我國派出龐大代表團,接受他們提供的食宿待。結果,我們選派了137名運動員參賽,而在當地的菲國華僑組成的接待委員會,則多達160人。
這屆亞運會已經有十八個國家及地區參加,在77面角逐金牌中,日本得了約半數的38面金牌,菲律賓14面金牌居第二位,南韓8面金牌第三,其餘巴基斯坦及印度各得5面金牌分居第四及第五,中華民國以2面金牌4面銀牌及7銅牌,排行第六名。
我國第一面亞運金牌事由楊傳廣的十項全能運動所拼來的,他的十項總分是5454分。巧合的是他於1954年5月 4日這一天贏得金牌,這個分數他永遠忘不了。但是經過四十年後,六十歲的楊傳廣已被體育界給遺忘,如今即將前往廣島的 中華亞運代表團,已不在把他安排在團中。雖然亞洲體壇還有很多外國人仍然都記得他的傳奇性成就。
楊傳廣的崛起相當偶然,他在四十年前的中華田徑隊的選拔中,以最後一名入選。後來在集訓測試時,他代表的田賽隊在 接力賽跑贏了中華競賽選手,才被發現他的潛力雄厚。最後建議楊傳廣改練十項運動,臨時惡補了兩個月,爆出冷門擊敗日本 名將,勇奪十項冠軍。
原先,國內記者稱呼楊傳廣是:「傻將」,但自從這屆亞運楊一鳴驚人奪得金牌後,亞洲新聞界已給了他一個:「亞洲 鐵人」的外號。
在第二屆亞運中,最珍貴榮耀的是足球金牌,由名球王李惠堂執掌兵符,香港華僑名腳卓然、莫振華等為主力組成的中 華隊,以3比2勝越南,4比0勝菲律賓,4比2勝印尼,最後才以5比2輕取韓國,贏得亞洲足球冠軍。目前再追憶這段光 輝戰史,更不勝唏噓,因為韓國在今年世界盃足賽踢出了實力,而中華男足隊連進軍廣島亞運的資格都沒有。
在馬尼拉二屆亞運,中華男籃隊在菲國瘋狂球迷打的頭破血流的驚擾威脅下,得到第二名銀牌,已是很不容易了。
另外中華亞運代表團的三面銀牌,除齊沛林的鐵餅外,拳擊輕甲級的黃亨利及舉重重量級的洪啟華,分別是來自香港及菲 律賓的華僑援兵。當時,中共並無資格參加亞運會。 (李廣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