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1楼)称其为“雷公节”和“盘古节”,都是因为跟太阳有关。在蓝衣壮也称之为“马平节”,马平是广西柳州市最早的地名。民间传说在战国时代,蓝衣壮罗姓从江西省南逃到广西来的时候,前队在来宾县碰上黑衣壮黄姓从湖北省南逃下来的后队,罗姓就跟黄姓打趣说:“你们真是逃得比兔子都还要快呀。”黄姓则反唇相讥说:“你们逃得慢,干嘛还能老踩我们的脚后跟?”据说,当时罗姓和蓝衣壮队伍中所带的狗听得黄姓所说的话之后,都一齐扭头就跑回柳州,蓝衣壮队伍看到这样怪异的现象就混乱说:“连狗都回头了,不能再跟着那帮右熊王家的黑衣壮往南跑了,我们蓝衣壮世世代代都只出国公侯,没人当过王,跟那帮黑衣壮白挨他们支使。”由此,蓝衣壮就留居在以柳州为中心的桂柳邕一带,以后沿江流向东西两方分布到红水河流域和大瑶山以南以及广东省。当时广西广东的南方土著本民族苍梧国的壮族和黎族,正在跟从浙江省和江苏省流窜下来的越国流寇越族人(即当今的广东粤人汉族和客家人汉族)打仗,争夺之前被越国流寇趁着苍梧国与楚国在湖南江西发生战争之机,从海上背后突然袭击占领的苍梧国都梧州市和广东省,也正需要蓝衣壮这支同族生力军,所以蓝衣壮很快就跟苍梧国的壮族两广土著融合成为一体。也因此就把柳州市定名为“马平”,译成汉语词义就是“狗回头”。
由于蓝衣壮奉“柳三妹伏羲”为始祖,所以就把柳江称为“布柳河”,译成汉语词义是“柳祖江”。柳州市的柳江边有一座鱼峰山,汉族文化界都说鱼峰山之名是由于山的形状像鱼而得名,其实秦始皇开岭南以后才来到柳州的汉族根本就不知道柳州鱼峰山的来历。《山海经》有记载说:“自此山以南,虫为蛇,蛇化为鱼。”又记载巫师偈语说:“有鱼偏枯,名曰鱼婦、颛顼,死即复苏!凤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婦、颛顼,死即复苏!”以此《山海经》的引文作为比照,就不难知道柳州鱼峰山之所以得名并不是因为山的形状像一条鱼,反而是因为山的形状并不像鱼却像太极圆。因为柳州鱼峰山的“鱼”并不是普通的鱼,而是“鱼婦” 和“颛顼”式“蛇化为鱼”的“鱼”,也就是太极阴阳的“鱼”。壮族原始宗教神文化以太阳和月亮都是“盘古蛋”太极阴阳文尧鱼(莫六鱼)孵化出来的一对阴阳,因此以“蛇化为鱼”的太极阴阳“鱼”来代表太阳和月亮。古代柳州鱼峰山的山脚下曾经有一个跟柳江相连的“龙潭”,是古代蓝衣壮清明节浴日和端午浴月的节庆地点,因此把鱼峰山称为代表太阳和月亮的太极阴阳文尧鱼(莫六鱼的“鱼峰山”。而且柳州最早的地名“马平”的“狗回头”,在壮族罗姓巫术天文历法星象流派的传承中,还是一个历法“易经”天文座标。
据说从柳州“马平狗回头”到北回归线的距离,是“九疑山舜葬”到“苍梧之野舜葬”距离的三分之二,是江西“鼻天子冢”到广东“番禺八树罗浮山”距离的二分之一,是“舜葬”北回归线到“帝喾之墟”南回归线距离的三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只要量出柳州“马平狗回头”到北回归线的直线距离再乘以三十,就是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的距离长度。所以对于壮族罗姓巫术星派来说,柳州“马平狗回头”其实是一座“牂牁柱”,它标示从柳州到北回归线的距离,太阳视圆面中心线要走六天,是一年时间的六十分之一。这种太阳时间与地面距离的测量换算历法模式,壮族罗姓巫术星派通常称之为“易经量地尺”。当然这是站在罗姓巫术星派“月亮龙族”的立场角度来说的。如果从太阳神的立场角度来说的话,那就得称之为“易经量天尺”了。所以,柳州的“马平狗回头”其实指的也是“太阳转身”。但作为“牂牁柱”的性质来说,指的则是柳州距离“太阳转身”的地理座标地点有六天的年岁时间距离,代表一年时间的六十分之一。不过这种“马平节”少数民族黎苗子孙的中国商丘“易经”文化在今天的柳州市壮族当中已经失传。原因是柳州市的壮族在明代曾经两次遭到汉族明王朝政府的集体大屠杀,十几万壮族男女老少被屠杀死心殆尽,连个吃奶的婴儿都没剩下来。当然按照汉族的说法是他们“自绝于人民,自绝于中华和谐社会”,今天柳州市及其附近的壮族都是明朝末期和清王朝时代陆陆续续从外地搬迁到柳州的,大部分是各地壮族土司应朝廷的征调派到柳州卫服役的狼士兵的后代。
在壮族民间传说里,通常把汉族明王朝第一次集体大屠杀柳州壮族称为“火烧鱼窝寨事件”;把汉族明王朝第二次集体大屠杀柳州壮族称为“炸塌鱼窝洞事件”。鱼窝寨和鱼窝洞都在柳州市鱼峰山。在壮族民间传说中,实际上已经把这两次集体大屠杀的情节混淆起来了。据说第一次“火烧鱼窝寨”大屠杀跟瓦氏的发迹有关。瓦氏本名岑瓦氏,曾被前明王朝封赠为二品诰命夫人土司女总兵,是前明王朝时代壮族受汉族中国政府封赠品秩最高的人。瓦氏本是广西归顺州人氏,即今广西靖西县人,并且是归顺州壮族土司岑璋收养的养女,母亲是岑璋的妹妹岑瓦,父亲是镇安府土司的儿子。瓦氏父母的婚姻是一段类似于西方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传奇。不过瓦氏的父亲没有罗密欧那样的品质或者说性格,最后在瓦氏爷爷的暴力拘迫下屈服了,背叛瓦氏母亲岑瓦的爱情另娶了镇安府土司宗族定给他的妻室,以致岑瓦自幼忧思成疾,生瓦氏时得了月子病,不久就与世长辞,舅公岑璋怜惜瓦氏自幼失母,父亲也因爷爷顽固坚持家族世仇不能相认,于是收养为己女,所以史籍通常都记载瓦氏是岑璋的女儿。由于瓦氏自幼失母,怕养不大,岑璋就按照壮族古代民俗请巫师施术作法,用父母的名“瓦”作为阳世的一根线“拴”住瓦氏,由此法名岑瓦女,书名就写成岑瓦氏。所以后来明嘉靖十四年,镇安府土司在广西按察副使翁万达的撺唆下,出兵帮助岑邦佐跟瓦氏的孙子抢夺田州土司的继承权,岑璋的儿子岑献就跟着也出兵与瓦氏的田州部将卢苏联兵,打垮镇安府土司以及翁万达,岑邦佐带护卫部队到田州府去抢班夺权。当时瓦氏的爷爷早已死了很久,但是岑献仍然派人把瓦氏爷爷的尸骨挖出来,烧成灰,并学着汉族伍子胥鞭尸那样骂道 :“你这个老死鬼,以前害死我姑姑,又害我姐姐从生下来就没爹没娘,靠我父母精心抚养才侥幸长大成人,今天我为姑姑和姐姐报仇,把你这老个死鬼的尸骨烧成灰,派人把你扔到很远的地方,让你的子子孙孙永远也找不到你,让你从此永远做个若敖之鬼馁儿!”《明史》记载有王守仁奏折奏报朝廷说:瓦氏是田州土司岑猛的二妾,正妻为张氏,生长子岑邦佐,但自幼过继给武靖州岑氏土司为养子。大概因为张氏并不是土司家出身的女子,而瓦氏是归顺州土司岑璋的养女,亲生父亲也是镇安府土司的儿子,自然算是土司的女儿,所以二妾瓦氏反而取代嫡妻张氏的地位成为田州土司家的当家女主人。
传说瓦氏“龙术”奇高(壮族称武术为“龙木”,称练武术为“打龙”),十来个壮汉一齐上都打不过她。而岑猛自幼被拘为人质,除了跟着拘主家子弟学认过几个汉字之外,其他就都稀松,因此每当明朝廷征调壮族狼兵上战场打头阵,瓦氏就都成为丈夫岑猛的贴身保镖。汉族明王朝第一次集体大屠杀柳州壮族的“火烧鱼窝寨”事件,传说起因是柳州汉官与同乡奸民合谋抢夺柳州壮族的土地,又诬告田主谋反而被抓进牢里整死,激起了柳州壮族民众闹申冤,官府再派官军镇压,最终引发柳州壮族农民大起义,打垮柳州卫官军,捉住柳州汉官点天灯为冤死的壮族兄弟姐妹报仇。明朝廷紧急征调南方数省官军会剿镇压,广西各家壮族土司狼兵都在征调之列,瓦氏和岑猛自然也得应征率领田阳县狼士兵赴柳州“会剿”。起义壮族农民在鱼峰山建鱼窝大寨作为防御工事抵抗汉族明军。经过月余的激战,柳州起义的壮族农民男性已经伤亡殆尽,在鱼窝寨工事顽强抵抗的已经大多是妇女,甚至是老年妇女,所以这时候广西各家土司狼兵都纷纷说不愿意屠杀我们夜郎人同族的同胞妇女而退阵罢战。据说甚至连湖南土家族的士兵都说我们不杀妇女老弱,也不顾军法擅自退下阵来不肯再攻打鱼窝寨,官军只得独自攻打。但打了大半天也没有什么进展,只得再强令狼士兵出战。而土家族的彭家土司长官也很绝,答复说现在士兵不愿意去杀妇女老弱,你们要是强逼他们去杀,他们心里难受,就会跑出去柳州外边掳掠,你们汉官自己担责! 汉官听了,果然不敢再用强。壮族土司知道了,也都纷纷效仿,不再出兵攻打。但是,这时的瓦氏却力主岑猛自率田阳狼兵出战,认为岑猛因为父兄有罪而长期迟迟得不到朝廷的正式封任为田州土司,现在各家土司狼兵抵制参战,岑猛独家出战必定容易受上赏,正是立功争取朝廷正式封任土司官职的绝好机会。而且鱼窝寨已经大多只剩妇女老弱,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番鏖战,体力早已透支,官军攻打不下只是因为官军没人肯死战,并不是因为鱼窝寨有多强的战斗力,所以就算只有田阳狼兵出战,只要后阵有官军接应也足够攻破鱼窝寨了。岑猛拗不过瓦氏,只得率领田阳狼兵独家出战攻打鱼窝寨。据说南京兵部尚书闻讯后,亲自记下岑猛和瓦氏的名字。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即这时候奖励一个等于激进百个。
于是,瓦氏叫人用布条蘸桐油裹在箭头上,点火射上鱼峰山火烧鱼窝寨,自己则手执双刀带头冲锋,打到天黑时分,鱼窝寨上许多妇女已经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瓦氏终于带着田阳狼兵杀上了鱼窝寨,岑猛和官军也随后爬上山来,把一群已经无力再战的壮族妇女老弱团团围在正燃烧着大火的鱼窝寨前,这时一个老年妇女大声喊着:“就义的时候到了,大家慷慨赴死吧! 不要给汉族当俘虏!”说着就投身到身后的大火之中。于是,这些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的妇女老弱相互搀扶着,义无反顾地一起投身进这鱼窝寨熊熊的烈火中自焚就义,没有一个人肯留下来当俘虏。这一幕悲壮的场面,顿时使岑猛对贪功和缺乏人性的瓦氏油然生出莫名的厌恶。尽管事后的结果都恰如瓦氏事前策划如出一辙:明朝廷不但很快就实授了岑猛继袭田州土司知府,而且还加授了一个广西指挥同知的军衔,这个军衔相当于今天的百色军分区副司令。但是,岑猛却从此疏远了瓦氏,不久就纳了三妾和四妾。所以史籍都说,岑猛好色。殊不知岑猛的这些所谓好色的举止,其实都只是出于对瓦氏的失望与无奈,因为这时瓦氏的势力已经到了岑猛所无法左右的地步了,这可以从与嫡妻张氏的嫡长子都被送人当养子就足可略见一斑了。
这种失望与无奈交织的心情就跟刘邦晚年对吕后的失望与无奈一个样,我们可以从一首可能是刘邦的作品《鸿鹄歌》的意境中体会到刘邦这种失望与无奈交织的心情:“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岑猛以后的最终结局,也是被受贿没有得到满意数额的广西汉官诬告谋反而逼得外逃避难等待申诉的机会。两广总督姚镆知道岑猛受冤,即上疏表替岑猛辩冤,但是广西汉官抓住姚镆也跟他们一起收贿赂的把柄,扬言姚镆若追不回疏表就告上朝廷,大家拼个鱼死网破,同归于尽。至此,姚镆只得派快马急追,拿回了疏表。并另上疏表附和诬告岑猛谋反,明朝廷据此组织征伐。此时的岑猛听众幕宾道士钱一真的策划,不抵抗官军,以免被坐实谋反的诬告罪行,而逃到了岳父岑璋处避难等待申诉的机会。据说,岑璋恨岑猛对瓦氏的爱情不专而杀了岑猛;钱一真恨自己看错了岑璋而断送了岑猛性命,也跟着岑猛同死殉葬。
近百年后的“炸塌鱼窝洞”事件与“火烧鱼窝寨”事件大同小异,只是起义的壮族农民没有在鱼峰山上建造鱼窝寨防御工事,而是最后躲进了鱼窝洞里。
由于在天文现象上“太阳转身”之后,黑夜开始逐日变长,白天的时间则反之,开始逐日变短,壮族巫术天文历法星派称之为“盘古换眼睛”。也就是太阳“眼睛”换成时间短的,月亮“眼睛”则换成时间长的。所以六月初六就又被称为“盘古节”,其实质自然是指“盘古换眼睛”,实际上也就是“太阳转身节”。
而六月六又称为“雷公节”,是因为《壮族图腾考》一书有引述壮族古代谚语记载说:“六月六,祭雷公,宰羊杀猪忙蓬蓬。”雷公在《布洛陀经诗》里被说成是“布少陀”的“哥”,说他管天,布洛陀管地,老三徒额管水。但是壮族民俗除了“六月六,祭雷公”之外,对“布洛陀”和“徒额”都没有任何祭祀的民俗。今天田阳县“三月三”或者“清明节”祭祀田阳县的壮族汉族共同中华始祖“布洛陀”是21世纪才由广西政府和百色市政府部门搞起来的。壮族古俗在“三月三”或者“清明节”是羲和浴日为太阳凤凰洗生的泼水节,跟汉族作为中国外来民族的清明节扫墓祭祖民俗是烔然有别的。至今广西马蚌乡壮族和贵州三江口布依族仍然遗留有三月三过泼水节的壮侗语族远古民俗。
由此可见,所谓“布洛陀管地”和“徒额管水”都只不过是封建专制时代土司文化狗尾续貂的封建专制政府愚民政策的文化舆论。与此相应的是在壮族民间的传说故事中,布洛陀恰恰是被雷公发洪水淹死的,所以实际上壮族神话传说中的“雷公管天”跟封建专制时代土司文化狗尾续貂接续上去的所谓“布洛陀管地,徒额管水”并不搭界,也就是本无关系。壮族民间有文史记载辑录古代谚语说:“天上是雷公最大,地上最大是舅公。”这则壮族古代谚语实际上是说明了壮族社会当中,“女权”的地位状况,也就是说“舅公”实际上是“女权”的社会代表。这种“女权”文化体现在中国土著本土历法上,就是“太阳转身”之后的太阳不再具有专制权,改由月亮来代表太阳,这以后的太阳视圆面中心线称为“月归”。在神文化上,太阳凤凰也改由月亮龙母来代表。这也就是说,通常“秋后行刑”的社会“刑法处罚”要由“女权”来行使。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代表“女权”的“舅公”就要变成“雷公”了。这应该也是六月初六“太阳转身节”又被称为“雷公节”的因由了吧,这与“盘古换眼睛”的“盘古节”名称成因来源也相当接近。(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