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广西新闻网》: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060209/newgx43eab8e7-550019.shtml
感受德保
李俊康
德保山歌骆越风,
云山鉴水映彩虹;
小康民谣长歌处,
文明花开红彤彤。
近来,接到香港友人戴保清先生寄来的一本诗集《云山诗社》,这是德保县一班热心人出的一本诗集。德保人热爱诗歌是出了名的,《云山诗社》成立20年来,已经出版有10多本诗集。戴保清先生的母亲是德保人,身上流着德保人的血液,难怪他具有诗人的气质,也爱好诗歌。
德保人唱山歌也是出了名的,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当年,广西曾经在德保举行了一场“小康民谣”山歌晚会,我有幸到了一趟德保,亲自感受到德保人的山歌情结。
虽然德保地处壮乡僻壤,然而却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德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秦始皇时期,属象郡,后历经各朝代而不衰,清朝为天保镇安府,是广西18个府的治地之一。解放初,敬德县和天保县合并,各取一字就成为了德保县。
那是1997年初夏的一天,我第一次踏上德保大地,汽车在百色右江河谷公路上飞奔,两旁是成片的芒果园。汽车到了田阳县,便往南面的方向拐去,这里的山路也开始崎岖起来,颠簸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终于到了德保。
为了引导农民致富奔小康,由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潘琦同志牵头,搜集整理编著,于1996年出版《小康民谣》一书,作为人们唱小康、颂小康、奔小康的教育读本。潘琦同志在该书序言中写道:
绿树摇摇红花开,七彩闪闪春光来;
小平指引小康路,扬起金鞭快步迈。
口含槟榔上歌台,甜歌甜曲涌心怀;
牵手同唱小康谣,山歌如潮滚滚来。
《小康民谣》被人们长久地传诵着,自然也成了后来各地举行众多山歌会的歌词脚本。
我这次去德保的目的,是准备在那里筹备一台“小康民谣”山歌晚会,具体说就是组织一台由农民唱、唱农民小康生活的山歌晚会。要求一方面是“原汁原味”由农民唱的山歌,另一方面是引导农民唱小康生活的山歌。
壮族山歌,分为南路山歌、北路山歌,以七言为一句,讲究平仄、押韵。德保民风淳朴,唱山歌有悠久的历史,山歌对歌习俗多在歌圩举行,是广西歌圩最多的县份之一。德保山歌讲究一个“新”字,常唱常新。德保山歌属南路山歌,高亢、激情,远近出了名。在壮家瑶寨,无论男婚女嫁、劳动生产、逢年过节、谈情说爱等场合,多听到德保人们唱山歌,他们以山歌来表达喜庆、欢乐、爱情等。德保山歌讲究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德保山歌不仅悠扬动听,清雅,而且还是多声部的民歌,有两部、甚至三部,这在少数民族民歌中是非常难得的。德保山歌还讲究一个“快”字,信手拈来,出口成歌,而且往往不乏幽默、诙谐之作,引来阵阵笑声。
因为德保山歌唱的多是壮话,山外人听不懂。在组织山歌会中,为了使大家都能够听得懂歌词,我们做了简单的规范:首先要求尽量用桂柳话唱山歌;其次在每次唱歌之前,要用桂柳话把歌词念一遍;第三是其中要有一首是唱“小康民谣”的歌。我们希望通过有组织的唱山歌,以便使德保山歌更多地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走向八桂大地。
到了真正比赛的那一天,大家开始还有点紧张。因为是头一次组织农民山歌会,不知道群众对演唱的效果是否满意。晚会是在县剧院里举行的,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座无虚席,坐满了前来看热闹的观众。台上由各地组成的几支歌手队伍,摆开阵势迎接比赛,比赛很是热闹。唱到精彩处,观众中不时爆发出阵阵的笑声和掌声。最后是擂台赛,决出这次“小康民谣”山歌比赛的名次。
到晚会结束的时候,我们走出了剧院的大门。令我惊讶的是,剧院外面竟然里三层、外三层自发地挤满了唱山歌的人们,原来是这里的山歌会才刚刚开始。这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歌圩,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歌的盛会!毕竟,在德保人看来,剧院里的比赛还不过瘾,参与的人还不够多。只有在广阔的天地里,德保人才找得到山歌的灵感!
和剧院里的正式山歌比赛不同,外面唱的多是情歌。这里的情歌时而婉转含蓄,时而热情似火,并且往往与对新生活的向往联系在一起,这是壮乡人感情的真情流露!
第二天,依然是歌的盛会。我们走上了县城偏北的云山公园。云山又名珠山、独秀峰。山峰像一支青笋,山腰峭壁镌“云山”二字,下有“配岳”两字,笔迹遒劲有力,这是德保有名的“独秀擎天”景观。峰脚正南面,有天然岩洞,叫毓秀岩。山上有慈云洞和紫霞亭,亭后有对联:“名高北斗星辰上,诗在千山烟雨中。”登上云山山顶,德保县城尽收眼底,山下街市历历在目。远处鉴水像一条玉带环抱城郭,令人心旷神怡。滔滔江水,流去岁月悠悠,却也带来了千年歌声。壮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我看见云山一路上都是赶歌圩的人,自然少不了唱山歌。人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在亭洞里,在台阶上,或唱或说,好不热闹。
独秀峰非常有灵气、名气,清朝的赵翼曾作《独秀山古榕树歌》诗曰:
秀山耸削无寸土,其上乃有榕树古。
咄尔托根何奇哉!不以土植以石栽。
此诗成为了赞美独秀峰优美景色的佳作,被人们久久地传颂着。难怪德保人出口成诗,山歌远近闻名,原来是长期受这里山水灵气浸润的缘故。
《云山诗刊》作品选收录了罗宝山的《云山颂》:
巍巍云山苍,屹立鉴水旁;
默默吻大地,育我壮儿郎。
我想,也许这就是德保山歌与云山、鉴水的秘密吧!
德保文化底蕴深厚,《云山诗刊》创刊20年,创作了大量诗歌便可见一斑。
今天,看见了《云山诗刊》,不由得使我想起了那一年在德保举行的“小康民谣”山歌比赛,尽管比赛场地很简陋,内容也很简单,却很有意义。继德保以后,我们又先后在来宾、宜州、田阳等地举行“小康民谣”山歌比赛。正是有了德保的比赛,才有了今天广西比较成熟、规范的农民山歌比赛。
至此,德保山歌的文明之花开遍了城市农村,开遍了八桂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