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5888|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壮族人,你要往前看!

[复制链接]

3

主题

1

听众

650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6-9-14
注册时间
2005-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13 07:3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是我在"红豆社区"百色论坛的拙文,一口气写完,错漏难免.望各位贝哝指正.

壮族人,你要往前看!

()

当前中国、广西的主要矛盾并非民族矛盾,依我看,贫富不均甚至悬殊才是最突出的问题。笑贫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心理。而如果一个无能的人在实际生活中过得很不如意,他首先会迁怒于环境,于是有些人就开始意淫了,有很多种他认为造成他现况的原因供他意淫,民族、区域问题最明显。

中国现行的民族划分,参照的是前苏联的办法。从某种意义上,和文革时的分的贫、下中农、地、富、资本家差不多。天生的,少数民族本来就生活在自然条件差的地区,国家所谓的民族政策是一种麻醉剂,并非让你雄起,而是更利于统治。真正政策的不平衡性造成东西部差距越拉越大,少数民族群体真正成了贫困的代名词,所以他的语言、他的人、他的很多特征成了被歧视的对象。你一说你是少数民族,他们潜意识里就想到贫穷、落后。而汉族里的,你一说是贵州来的,人家潜意识里一样就想到贫穷、落后,这就是中国文化里最劣根的一部分,从而造成的歧视现象不足为奇。

但我认为,真正把此当一回事的,毕竟少数人。在一切向前看的时代里,大多数人并非真当回事,就象网上叫嚣的反日愤青一样,现实中你又如何感知?实际上,事情一来,汉奸肯定前赴后继地涌现,比之那8年不知多多少倍呢。

壮民族有多少年历史?这个问题不同角度有不同答案。我在此说壮族只有几十年历史,她的先民从唐宋起就严重汉化了,她取得“名分”也就几十年时间,又本身居住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区域,这几十年是怎样过来的应该很清楚。我要说的是,不要怨天尤人,壮族地区由于多种外在原因,形成缺乏主动性、容易心理满足、感性多于理性等性格,这跟什么血统、什么民族属性没有关系,汉族的一些地区同样存在这些性格特点,农耕文化、儒家文化的影响是根源。我们现在不是存亡的问题,而是发展的问题。

而所谓“汉化”,性质不是一些“民族分子”(请原谅我用此词,不含贬义)所想像的那么严重,用不着妖魔化。在资迅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全球化浪潮比任何时候都猛,我们在既定的环境中更应主动接受外来先进文化,奋起学习,从个人做起。你没有实力,人家永远看不起。壮族人缺乏反思精神,和广西的整个人文环境一样。把“汉化”当成洪水猛兽,大可不必,本身所谓的“汉文化”已超越“汉族的文化”这一特质,“汉族”是名存实亡,但所谓“汉文化”仍是现代中国现代化中的主要部分,就是说,你若生在中国,要想发展,必然接受所谓的“汉文化”,现今的“汉文化”实际上已为全中国人民拥有。举个例子,我认为普通话就是“国语”----中国的语言,代表的已经不是“汉族的语言”了。

我这样说,没有反对坚持本民族特性的意思,这是两个方面。我反对上纲上线,我认为壮民族最缺乏的往往是自我反思、开拓进取,以自信心理面向未来、开拓未来的这种精神。如果你发展了,你说的话才响亮,否则就是喊口号。如果认为以后没有“特色”了,我想是杞人忧天,有思想的人多了,你害怕什么?这是好事!

()

任何一种先进的文化必然综合了其他文化的精华部分,所以越开放的文化越有生命力。而这种文化也就成了所属群体的一部分,纠缠于他的来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日本文字来源于汉字,日本许多风俗文化源自唐朝。但现在他们都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自明治维新起。日本的政经思想已经“西化”,大力吸取西方先进的文化体系、科学技术,拿来我用,也就变成了“我”的。直至现在,日本人血缘虽是东方,实质上是个西方国家,当然,他没有学好西方的人本精神,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自然不比德国,这是另话,在此不表。

壮族先民作为一个比较固定的群体应该是在唐宋时期,此后所在区域变化不大。彼时称“僚”为主,故现在有“僚人”之说。彼之前,称“越”,而在粤东(今广东中、西部)的越人,接受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与南下的中原人融合,逐渐形成广府人,粤语就是成熟于唐时。而粤南的红河平原的越人,于十世纪最终独立,融合占族等今越南南部土著,逐渐形成京族人——现在越南的主体民族。粤西(今广西大部),至唐宋时,仍以越人(西瓯、骆越)为主,但由于汉文化的强大势力,南下汉人和西迁广府人、客家人的增多(以明清时期为最),使得今桂北、桂南、桂东南的越人几乎完全汉化。桂西南、西、西北的越人(唐时称“僚”)最初也是东边迁来,融合当地土著,加之少量汉人,最终发展成今天的壮民族,因地理、政策等原因,得以幸存,没有完全汉化。另外,唐时南迁的越人发展成今天泰国、老挝的主体民族。

现今壮族文化中,同样是吸收了大量的汉族文化(以中原文化为主流、以儒家思想为向导)。歌圩文化与客家山歌文化异曲同工,就说最有“特色”的“三月三”,为什么叫“三月三”?它是农历的,而年历无疑是中原文化传入,汉族有些地区也过三月三,也就是说,壮族现在很多风俗习惯(最明显的是春节)均来源于汉族,可能有“特色”的主要只剩语言了,就算是语言,也有大量的词汇借自汉语(宋以来借粤语,近代借西南官话),读音不同而已。这一切,没什么奇怪,重要的是,这都是壮族文化的一部分了,越南语还80%借自汉语呢,并不影响它成为一国国语。纠缠一种文化、一种血统的来源,甚至于沉溺其中,妄图论证所谓“正宗”而不可自拔的话,无非是无法面对现实,抑或阿Q精神作怪,抑或无聊透顶,总之,毫无实际意义。

1949年后,为某种需要,开始民族划分,不同于蒙藏满回的既定存在和特性,壮族最终成为一个法律民族,是因为认定壮语不是汉语的一种方言,亦即靠的是语言划分。那么,原先来源于汉人(粤人为主)后因适应环境改讲壮语的也就划为壮族(靖西就有此现象),

而主要血统来源于壮人的后改讲汉语的也属于汉族(此种现象城镇居多,推至更早,桂东南很多地方就是这样),试想,如果现在才划分民族成分,估计壮族少了百把万人(这些身份证上写着“壮族”的人,基本不会说壮语)。

罗嗦这么多,无非是想说,不管怎样,壮族已经成为一个法律承认的民族,这是现实,依我看来,是值得庆幸和自豪的。

由此,我想到这么一个概念-------新壮族。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壮族,她存在于这个各方高度发展的现代,一个资讯、交通、科技高度发达的新世纪,一个文明和民主社会必将胜出的时代。但是,无论是壮族还是其他群体,如果固步自封,不积极主动吸取先进文化拿做己用,甘于平庸和守旧,必将给时代大潮淘汰,“壮族”不存在就不是危言耸听。新加坡没有民族但有种族概念,在李光耀的领导下,在保持儒家文化的精华的同时,全面学习、应用西方先进的政经体系、人文精神,全力发展经济,最终成为各方面都令人称道的新的新加坡,而在几十年的磨练中,逐渐形成了令人自豪的“新加坡气质”,融合成“新加坡人”。当然,壮族所处环境不同,但可借鉴的正是那种精神,同样可以在建设新时代中国大潮当中充当耀眼的角色。只有自强、奋进、善于学习、多望前看,经济发展了,视野开阔了,吸收其他民族、其他体系的先进文化,融入自身体系,形成新壮族文化,民族真正的自豪感才实际存在,届时,一个新壮族也就水到渠成。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听众

521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0-3-11
注册时间
2005-1-21
沙发
发表于 2005-3-13 11:21:00 |只看该作者
说得好,壮族人本来就是一个知道进取 的民族,他敢 于走出去的

铁血酋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0

听众

1733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5-8-2
注册时间
2004-6-18
板凳
发表于 2005-3-13 12:26:00 |只看该作者
好个屁,壮族与汉族现今的区别在哪里?恐怕只剩下语言了。不知道在强调所谓的向前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失去的壮语的壮族她还是壮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6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7-4-9
注册时间
2004-4-19
地板
发表于 2005-3-13 13:00:00 |只看该作者
不管什么说,只有一个真理:失去壮话就是失去壮民族生存的理由,如果没有壮话了,也就没有壮民族。

向布洛陀祈祷!!向侬智高致敬!!向傣僚勇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听众

907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6-9-18
注册时间
2005-2-25
5#
发表于 2005-3-13 14:29:00 |只看该作者

汉武帝中的“上巳节”就是在三月三了。

我们靖西人真是广府后裔吗?我公(就是爷爷)说我们家族是从广东南海县迁来的。我们现在的村子 我们家族是第二位落户。而现在我们家族虽然大部分说靖西话(有的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 只会白话) 但我们家族的名字都是用粤语发音的。

另外 我记得我们家的老房子并不是干栏式(也就是上面住人 下面养牛那种)的,而是有点象广府民居,不光是这样,我觉得靖西县城很多老房子大多是广府式(就是大门外 再套一小门)。还有,从我平常与那几位广州朋友的交往中,我发现靖西的语言和很多风俗都一样(比如:广州白云区也有“奉神”一词的说法。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贝侬有无此种说法。)所以,我觉得靖西人可能确实融入了广府人的血液。

但这又真么样呢?我婆(奶奶)是姓农的。所以我们家族同样融入了僮民的优秀血统。所以,我是百越之后 那是肯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3-5
注册时间
2005-2-7
6#
发表于 2005-3-13 15:15:00 |只看该作者
大家小心啊,向前看是必须的,但同时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什么叫壮族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叼你妈!!!
警告——此帖发言涉及用污言秽语进行人身攻击,依条例执行 ①记录1 ----超级版主执行 参考:『Naeuz Vunzlai 通知公告』 网友 越裔引强 违规记录表

王者站着死,奴者跪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主题

1

听众

9723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20-1-17
注册时间
2004-8-29
7#
发表于 2005-3-13 15:2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越裔引强在2005-3-13 15:15:22的发言: 大家小心啊,向前看是必须的,但同时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什么叫壮族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叼你妈!!!

请用文明语言啦。虽然你未必是冲着楼主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7-18
注册时间
2002-5-23
8#
发表于 2005-3-13 16:29:00 |只看该作者
偶觉得:广府人和壮族人真的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理还乱的。呵呵!一般的壮族人由于有相近的习俗和有些相通的语言而对广府人有亲近感(如靖西老太太对粤剧的偏爱绝不亚于佛山的老太太,但她们又对粤语不是很通),但绝大多数的广府人未必对壮族有亲近感。还是不要老想南海俯才好啊!偶知道在陕西柞水县有少量的壮族,生活在纯汉族的环境中几百年了,据说都是明朝从广州俯移居去的,至今也是壮族而不是广府人,是不是有点奇怪?怎么如果我们的祖先也是明清从广东移居来的,我们今天是壮族,应该不是怪事吧?

土地 民族 家园 母亲 http://blog.163.com/gaisi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439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05-3-13
注册时间
2005-3-13
9#
发表于 2005-3-13 16:56:00 |只看该作者
其实就如楼主所说,日本在西化,但他还是日本人。中国也在西化,但我们照样是中国人。。10万年前,类人猿哪有民族之分》?作为区分民族的那些依据:语言、风俗等等都是经过一段历史而形成的,而现在经过一段历史慢慢变样消失也是正常现象。所以变了风俗的壮族还是壮族,但状语作为我们国家的文化的一部分,就让他这样消失是一个悲剧,所以必须在推行普通话的同时(因为这样才能跟别人沟通,毕竟大多数人说的是普通话;象我们闽南人也有这个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状语。。。个人观点,被拍砖不可避免,但请不要人身攻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213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05-3-14
注册时间
2005-3-10
10#
发表于 2005-3-14 15:34:00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关于壮族理性的帖子,但在家园的反应竟不如红豆,值得思考。

翻看以前的帖子,有几个给我留下了印象,比如太一郎的“关注这么一群人”,没事找骂的“舍本而求末,一切白搭”。我可以算是那一群人吧,我赞同他们的一些观点。留意家园一阵子了,家园旨在宣传僚人文化,但是论坛里大部份是嘴皮上的事,聊来聊去,不了了之。

我是六十年代的人,不少同学朋友现在自己做或者在单位已到了一定的职位,都很忙,都比较理性。清楚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家园只是一个论来论去的地方,他们是不会来的。三十多岁的人了,已经意识到时间过得很快,没有太多的时间闲聊。

家园里除了聊天,辩论,没有其他能吸引热爱关注壮族发展的人参与的事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11
注册时间
2003-4-28
11#
发表于 2005-3-14 16:59:00 |只看该作者

虽然我不同意楼主的许多意见,不过我认为其提出的反思精神以及新壮族等思路很好,值得我们去探讨,所以给这个帖子加了精华。

我觉得所谓的论坛,大部分当然是嘴皮上的事,要不然就不叫做论坛了。当然这个论坛也不只是停留在嘴皮上,很多人以为注册进来以后,就可以看到整个论坛的实质,我认为其实不然,不真正参与这个论坛的管理和活动,就还是站在论坛的院子里,没有真正进入这个论坛的内室,于是也就不知道这个论坛到底做过什么,也不理解这个论坛真正的实质。


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11
注册时间
2003-4-28
12#
发表于 2005-3-14 17:22:00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认为楼主提出的“新壮族”定义和内涵是不错的,壮族当然应该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不过,我认为壮族吸收先进文化的前提,是民族语言绝对不能丢失,要不然“壮族不存在就不是危言耸听”了。而对于壮族人来说,走入城市的人,就意味着民族语言会退居非日常用语的地位,逐渐地变得陌生,而他(或她)的下一代就不可能再熟悉民族语言。从这点上,如何防止城市化之后的壮区流失民族语言文化,应该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我认为最近僚人家园的许多贝侬在利用时尚音乐文化来包装民族语言上的尝试就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和实践之一。另外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来进行壮语文语音教学,也应该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事情,对此一直有计划的壮族在线却迟迟未能够推出壮语文音频、视频教学,相信就是与人力物力特别是财力有关。我希望家园里的人“除了聊天,辩论”,也应该将之推动成为一个“吸引热爱关注壮族发展的人参与的事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4 17:27:29编辑过]

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0

听众

8087

积分

违禁用户

最后登录
2008-11-1
注册时间
2004-12-28
13#
发表于 2005-3-14 22:19:00 |只看该作者

希望更多人去创业回来支撑起家园


据查,该用户注册多个ID对本论坛某些重要议题进行挑拨离间活动,涉嫌蓄意破乱论坛秩序,根据《[法规]0003号.整顿蓄意破坏论坛行为单行条例》被取消发言权限——僚人家园理事会 2008.08.24 13: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6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7-4-9
注册时间
2004-4-19
14#
发表于 2005-3-14 22:46: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weyouthey在2005-3-14 22:19:45的发言:

希望更多人去创业回来支撑起家园

赞成!!!虽然我是一介工仔,但我仍然热心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向布洛陀祈祷!!向侬智高致敬!!向傣僚勇士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

听众

4019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0-10-11
注册时间
2005-3-6
15#
发表于 2005-3-14 23:16:00 |只看该作者
脚踏实地为民族做事,以民族的利益为先,发扬民族文化

以前因为害怕错过了很多,以后越是害怕的事情我越要去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16#
发表于 2005-3-16 01:37: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那达生在2005-3-14 15:34:53的发言:

这是一个关于壮族理性的帖子,但在家园的反应竟不如红豆,值得思考。

翻看以前的帖子,有几个给我留下了印象,比如太一郎的“关注这么一群人”,没事找骂的“舍本而求末,一切白搭”。我可以算是那一群人吧,我赞同他们的一些观点。留意家园一阵子了,家园旨在宣传僚人文化,但是论坛里大部份是嘴皮上的事,聊来聊去,不了了之。

我是六十年代的人,不少同学朋友现在自己做或者在单位已到了一定的职位,都很忙,都比较理性。清楚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果家园只是一个论来论去的地方,他们是不会来的。三十多岁的人了,已经意识到时间过得很快,没有太多的时间闲聊。

家园里除了聊天,辩论,没有其他能吸引热爱关注壮族发展的人参与的事项吗?

你的帖子已涉及很严肃的一个问题,即怎样来吸引关注壮族发展的人们积极参与的问题。家园的讨论,务虚的确实占很大比重。但这并不是发言者年纪轻、阅历浅的缘故,这里三四十岁的积极发言者也不少。壮族在线·僚人家园这样的地方,我认为最先受吸引的是对壮族(僚人)文化感兴趣的、想更多了解壮族(僚人)的人群以及远在他乡怀念故乡的壮族人(僚人)。对壮族(僚人)文化的介绍和讨论曾是我们网站和论坛的重点,现在“僚人文史百问”还没问世、“介绍”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但网站和论坛已经面临转移工作重心的问题。说句实在话,出门在外的僚人才比较容易产生民族意识,这个论坛上踊跃发言的僚人也以在外的贝侬为多,生活在区内城镇的僚人反而不太踊跃(乡村僚人上网机会少,是否有兴趣不得而知),如何吸引南宁、柳州、河池、百色这些区内城市的贝侬积极参与到僚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讨论和行动中来,确实是个难题。对于身在他乡的贝侬,僚人家园能起到僚人网上精神家园的作用就差不多了,在地面是否有所动作似乎都不很要紧的,但身在僚区的贝侬很可能就不是这么想了,他们可能希望网站和论坛牵头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我们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和行动至今还是比较欠缺的,现在连听得见的东西都不多,德靖贝侬歌会只是个开始。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

听众

2517

积分

樟树精灵

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Rank: 10

最后登录
2009-8-1
注册时间
2004-2-7
17#
发表于 2005-3-16 14:1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拉拉121在2005-3-13 12:26:18的发言: 好个屁,壮族与汉族现今的区别在哪里?恐怕只剩下语言了。不知道在强调所谓的向前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失去的壮语的壮族她还是壮族吗?

我从来不认为语言在壮民族的区分中有这么重要,因为我们临村的人就可能听不懂你的壮话,但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红白喜事和节日的风俗习惯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才是壮民族存在的最强有力证据!

据我在学校时考证,广西只有在壮民族聚集区或壮汉民族杂居而壮民族人口不是绝对少数的地方才存在“二次葬”的习俗,而根据《壮族通史》里记载,“二次葬”是壮民族前年保留的特色习俗之一,可以说,只要有这种风俗的,就可以认为是受到了壮民族的重要影响,有的是壮化汉的,有的是汉化壮的,在广东有部分地区也有这个风俗,但我们知道,广西狼兵曾经有大部驻守广东,而高州就是一个重要地点,那里的壮族后裔虽然现在已经改为汉族,但仍然牢记自己的祖先是来自广西的狼兵。

今天,壮汉民族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说什么有挑拨民族关系的话,那可就是见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11
注册时间
2003-4-28
18#
发表于 2005-3-16 16:58:00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壮民族最重要的还是语言。没有壮语的存在,壮族根本不能称为一个民族,壮族民俗与岭南汉族民俗的区别,还大大小于岭南汉族与北方汉族之间民俗的区别,根本不能成为民族识别的标志。而且,壮族的民俗大都是农耕社会的遗留,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民俗不免会产生无可逆转的变化,只有保留民族语言,使之成为稳定而有具有生命力的工具,才可以使得壮人保持独特的民族个性,屹立于民族之林。综观东亚,包括汉族人、日本人、韩国人,哪个民族的民俗不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哪个民族天天都在穿民族服装上班?但是因为他们还保留了自己民族语言的使用,这也使得他们还是他们。而我们呢?没有了语言,壮不壮,汉不汉,变成什么族都不是!

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听众

650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6-9-14
注册时间
2005-3-9
19#
发表于 2005-3-17 06:35:00 |只看该作者

深受儒文化家传统熏陶的中国人,非常强调家族繁衍和血统传承,以语言、宗族、血统、地域来强调一个群体的强烈自我认同性。

壮族也不例外,所以有古寿兄“壮族地区普通群众对自身和外面人固有区别的认同感——难于言状的心理素质。”之说,这没什么奇怪,但壮族至尽今都没有在同一“民族”的认同感上有质的突破,甚至这种强烈感都不如地域认同,如柳州的壮族人(我指的是普遍意识的壮族人)对柳州老乡(无论壮、汉)的认同感远比对百色的壮族的认同感强烈,或者说根本没民族意识;更不如广东的客家、潮汕人那种内部强烈的认同感,客家话、潮州话也都有“自己人“之说,但从法律上说,他们都分别只是“汉族”下的一个民系,从这点来说,壮族是幸运的,但必须的对现状作出反思,我所说的反思是针对壮族这个群体,而非某个个体。坚决不要戴着少数民族的帽子等、帮、靠,也坚决不要产生逆反心理,动辄打出“民族压迫”的口号来。没有这么严重,先把经济搞上去。

我写这篇帖子。冲动来源于一位网友的思维,将网上一些狭隘的歧视壮族的言论等同现实,进而愤愤不平。而没有认真、冷静的分析当今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开篇我说:“笑贫是大众心理”,为什么存在这种歧视?仅仅是民族问题吗?是你说的话在他们看来“难听“吗?……这都是表面性的东西。

“壮民族有多少年历史?这个问题不同角度有不同答案”。我想说什么?一些人断章取义,说我认为壮族只有几十年历史而大加鞭挞,很不理智,劝你通读全文再出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

听众

650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06-9-14
注册时间
2005-3-9
20#
发表于 2005-3-17 06:36:00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我强调,来源于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现在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你的未来如何把握。新壮族的形成没有人施舍,靠的是自己实在的努力。前面说了,深受儒家文化传统熏陶的中国人,非常强调家族繁衍和血统传承,以宗族、血统、语言、地域来强调一个群体的强烈自我认同性。“僚人家园”网站认为壮族人和广府人是表亲,这主要是从都有越人基因这种血缘关系上来说的,但在思维、文化、意识上差别很大了,更没有什么认同感。几年前,我在广东混时,认识一位同是赵姓的肇庆人,我有求于他。聊天时我说出我家近几代的姓名辈分排列,竟然和他家的一模一样,他爸和我爸一样是“国”字辈,他立刻对我产生很大的亲近感,生意也就顺理成章了。他还说赵家是自从宋元崖门海战后,散逃于江门五邑和西江一带的“皇族后裔”,他对我这个家在千里之外的广西壮族人认同感强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就算这是真的,又怎样?我还不是我!我利用的只是他那点认同感。我现在确实是个壮族人,这是现实。

壮族无疑也是一个多种来源的群体,既然如此,新壮族的形成不是什么天方夜谈。但我强调的是必须树立奋进、开拓、面向未来的精神面貌。否则,再多表面“特色”的东西,都不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4 12:39 , Processed in 0.177505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