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0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自治区民委主任谈少数民族的社会转型

[复制链接]

156

主题

1

听众

9723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20-1-17
注册时间
2004-8-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13 02:0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来源:天山网讯(记者 巴立)

如何使新疆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自治区民委时刻考虑的重要课题。自本报开展了关于少数民族社会转型的讨论后,立即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不久前,国家民委的同志到新疆来考察,在与自治区领导的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机王乐泉同志指出:新疆的少数民族要更快发展,思想观念要先转型。这为我区的少数民族工作提出了一个明确的课题,自治区民委的领导对此有了更深认识。11月18日,自治区民委主任阿比孜·尼亚孜就少数民族的社会转型这个话题接收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在新疆,社会转型和思想观念的转型有什麽关系?

阿比孜·尼亚孜:社会转型和思想观念的转型是相辅相成的。意识来自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意识可以对实践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所以,在新疆,思想转型是重要的。

记者:按照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新疆少数民族在思想观念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阿比孜·尼亚孜:在民族地区,从历史上遗留下来很多制约因素,比如,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民族问题与经济问题、宗教问题与文化问题相互交融,产生出很多不适应现代客观发展环境的思想观念。而更主要的问题是文化素质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分散居住在戈壁沙漠的一块块绿洲中,受到环境的制约和条件的限制,一些少数民族发展起步较晚,思想观念观念的转型就很滞后,很迟缓。很大一部分农村人口中思想观念的转变仍处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状态。在很多地区,民族群体中自我保护的思想还在作怪,不仅农村,城市中也有。有人片面的强调民族习惯和民族特点,凡是历史上形成的,属于本民族的东西,不加分别地要保护下来。而对新生事物则加以排斥。举个例子,国家投入很大的资金实施农村改水工程,当建筑工人把水管拉到南疆一些农民家里时,农民却说:我们不吃自来水,只喝涝坝水。他们的依据是,按照传统,不见阳光的水,就是“阴水”,只有见了阳光的水,才是“阳水”,喝了“阴水”会不能生育。

还有一个例子:在南疆一些农村推广农作物和牲畜的品种改良,但有一些农民就很抵制。说“良种作物吃起来没有营养”、“改良后的牛肉没有土牛肉香”。这些都是抱守传统,不求改变的落后思想观念的产物。所以,很多科技手段的应用和推广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总会遭人说三道四,非常艰难。

另外,还有一些人以语言不同为借口,有意识地排斥新东西。我以前工作过的一个乡镇,开会时总是按照不同民族分成两批开,说是因为语言不通。我把语音翻译器材安装好后和起来开会。准备了200多个“译峰”,第一次开会时有十几个人领了,第二次开会领的人更少,到后来,就没人再领。不是听不懂,而是没有接收新事物、新思路、新方法的意识。在一些少数民族中盲目的、狭隘的民族意识在制造麻烦,这种思想在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根深蒂固,宗教意识和民族意识相互掺杂,形成一些地区顽固的民族保护主义。这种封闭的思想从思想观念到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不吃鸡蛋,说通过交配下的蛋不能吃,还有扶贫项目小尾寒羊的养殖推广就很困难,一些少数民族说一羊多胎是怪物。可见,观念跟不上,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反,我在和田遇到一位宗教界人士成为乡里有名的致富能手,他积极的引进先进的农作物和牲畜品种,是当地的科技示范户,他的鸡圈里有8种鸡,羊圈里有五种羊,他尤其喜欢小尾寒羊,认为这个品种效益高,长得快,生得还多。我问他:有人说羊下崽儿多了穆斯林不能吃?他说:羊就是羊,任何人无法改变它的本质。结果,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在当地推广得很快,没有遇到什么麻烦。思想观念的转型对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反作用,产生出推动力。

另外,我认为少数民族群体中有一部分人到现在还缺乏科学的民族观,不懂得生存发展才是谋求民族进步的唯一途径。这类人总是觉得,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民族就没有了。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民族只有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继续发展。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民族不可能只靠过去积累的老的东西,在新的时代还能够生存和发展。一个民族有没有社会地位,不靠人口有多少,生活大地域有多大,而是看哪个民族的文化素质高,哪个民族能适应变化的时代环境,哪个就能成为强者。现在还有一些人总担心民族会消亡,仍紧抱着固有的东西,不顾时代的新要求。实际上,民族的繁荣和消亡都是有条件的。民族是社会现象,更是文化现象,民族是文化群体,不是利益群体,民族的存在和发展,主要是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消亡了,民族也可能消亡,反之,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生存,要看其中有没有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存在。即使有很多积极的东西,但在时代发展中不能很好地运用,使之转化为对社会的积极因素,也有可能被抛弃。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一味地害怕传统被丢弃,害怕民族消亡,没有用,应当主动推陈出新,对民族文化,民族风俗勇于改革。少数民族总是在经济上比其他民族发展滞后,少数民族群体所身处的环境和条件是落后的原因,但文化素质的不平衡和陈旧观念在发展中所制造出的种种麻烦,是更关键的制约。对传统中精华和糟泊不加区别的态度,是制约民族发展繁荣的主因。所以,对民族问题没有科学的认识,也是影响社会转型的一个因素。

记者:您对最近出现在新疆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关于社会转型的讨论有什麽看法?

阿比孜·尼亚孜:作为专门从事民族工作的部门,我们注意到了社会上的这次讨论。我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社会精英首先要认识到思想观念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形成社会上的一股引导力量,才能够将社会转型的讨论辐射到全社会。在这部分力量的指引和带动下,使全社会都能明确社会转型中思想观念变革的重要性。

记者:各级民委在社会转型中如何实行正确地思想引导?

阿比孜·尼亚孜:现在我们在思考,如何将社会转型的大讨论中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一个群体的转型是不容易的,需要一个过程和积极的引导,形成一股骨干力量。民委作为民族事务工作部门,对这个问题过去虽然没有展开大范围的理论探讨,但这个想法已酝酿多年。

任何情况下,人也好,团体也好,必须适应所处的社会。历史上新疆存在过的一些民族后来消亡了,时代可能早就新的民族,淘汰掉一些旧的民族。所以,民族的稳定是相对的,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是绝对的。所以,为了害怕民族消亡而抱着老东西不放的想法,是多余的。恰恰是这种保守主义会使民族衰败下去。我在山东济南市见到了曾于明朝末年去哪里生活的一批维吾尔人。他们知道现在还保留着穆斯林的生活习俗,民族习惯。他们虽然与新疆的维吾尔人断了往来已有500多年,但他们还是维吾尔人,他们不仅生活得很好,各方面得到了进步,民族传统中好的部分仍然留存了下来。所以,与时代发展同步,才是民族谋求长远存在的出路,不必要做多余的担心。

最近几年,自治区民委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引领少数民族在各方面谋求发展。首先是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现在全疆少数民族干部人数已达32万人,占到全区干部总数的53%。还有一大批科技干部活跃在南北疆的少数民族农牧民中间。以前,新疆搞自然科学研究的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很少,现在渐渐多了。曾经有一种说法:“少数民族学什麽都没用,汉族人不给我们机会”。现在,这种说法不攻自破。哪些有了真才实学的人遇到的不是“给不给机会”的问题,而是“到底选择那一家更好”的问题,很多企业三番五次地邀请他们去做顾问,像新疆大学的哈木拉提博士,最终被奇康药业请到做顾问,原本快倒闭的企业,依靠维药发展得越来越大。新疆大学还有一位司马义博士,是学高分子化学的。这是一个新兴学科,全国只有五位博士,他是其中之一。去年,他承担了为独山子石化研制一种催化剂的项目,这种产品一直是从美国进口。结果他们成功了,现在已经投资3亿多元建起了一家工厂。《新疆经济报》招聘了11位能用汉语写作的少数民族记者,很短的时间内,在汉文编辑部显露出了写作的才华,使一些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汉族记者、编辑自愧不如。有了真本事,自己就能实现自我发展,这也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条件。

这些少数民族人才的涌现,一方面是民族发展的引导者,带头人,另一方面也是民族文化素质结构的提高。少数民族和主体民族实现平等,只有通过形成一批少数民族人才,才能够缩小差距,才能实现与主体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目标。国家的关心和照顾,是输入型的,是民族发展的外因,解决民族落后问题的关键,是内因要发生变化,这里的内因,就是少数民族整体素质要得到提高。

为了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各级民委和教育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现在,新疆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已达到93%以上,每年有上万名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就读。国家民委和教育部还从1988年开始在内地大学开办新疆班,近年来又在内地开设了新疆高中班和初中班。新疆的24所大学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到60以上。国家投入这麽大来搞新疆的教育,外因已经很充分,这个时候,民族的进步与否,就要看内因,也就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是否能跟得上时代的需要了。

另外,新疆的少数民族广播电视业,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国家和自治区也做了大量的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所以,并不是时代发展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就一定会被抛弃,相反,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在经济发展方面,国家和自治区民委更是不遗余力地开展了一些现实性的帮助活动。比如,在一些贫困县乡展开兴边富民行动,投入资金帮助农牧民接收新的农牧业技术和与市场对接的新品种,扶持农牧民致富。另外,还实践了“典型引路”的思路,在少数民族群体中树立起一些依靠先进技术和市场思维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典型,通过他们生活的改变去带动其他人想要改变的愿望。

各级民委还在个乡镇举办宗教人士科学技术培训班,先促进宗教人士学习适应社会转型,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时代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有一位南疆地区的宗教人士要去上学习班,这个学习班正好是9月份开课,正是麦子熟了需要收割的时候。临走前,他的妻子问他:“你走了,地里的麦子怎么办?”他想都没想就说:“把孩子们从学校里叫回来割吧。”结果等他在学习班里上了两天课,懂得了知识是今后生存发展必备的工具后,赶紧跑回家,对妻子说:“快让孩子们回学校,拿出点钱请帮工来割麦子吧!”通过学习班,他的思维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

促进少数民族思想观念的转变,一直都是我区各级民委工作的重点。民族平等不仅是一个政治观念,还要落实到经济、文化领域,只有少数民族群体在经济上努力发展,在文化素质上努力提高,才能实现与其他民族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现在,新疆的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已经实现了,而文化、经济生活上的平等,则完全取决于各民族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素质提高了,经济水平改善了,才能从市场体制上参与到社会大分配中去。

河南的木工,安徽的修鞋女,他们为什麽能背起一个铺盖卷就走出家乡,走南闯北?因为他们有一技之长,他们相信自己饿不着。但新疆的很多少数民族人不敢出去闯,就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这不单纯是观念问题,是他们不具备参与市场的能力。所以,培养少数民族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维持良好生活条件的能力,培养他们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的能力,成为新疆各级民委今后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

记者:应该怎样引导这次关于社会转型的讨论更健康发展?

阿比孜·尼亚孜:我认为《新疆经济报》对这次讨论的报道非常好,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也掀起了关于社会转型问题的全社会思考,接着就会有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内容出现,也就是说,讨论将会向更深处延伸,理论上的探讨也将向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和深入下去。自治区民委可以与《新疆经济报》合作做一些调查,到农村去,到基层去,看看少数民族农牧民究竟都是怎么想的?他们怎样看待这个伟大的时代,他们怎样逐渐参与到市场机制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碰到了什麽样的困惑和难题,他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功?

一切思想认识的基础都是实践。所以,我认为,现在需要给这场讨论注入一些实际内容,这样才能让这次大讨论取得更好的社会推动效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0

听众

1906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06-3-30
注册时间
2004-12-23
沙发
发表于 2005-3-13 10:22:00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的很好

在哈族论坛呆了一段时间

发现他们的商品观念还是很落后的

很少人愿意到内地来闯荡


呵呵 想做苗家女婿 誓做苗家女婿 是汉族,烦汉网! 安于现状 属老鼠的,喜欢找东西磨磨牙,要不难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6

主题

1

听众

9723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20-1-17
注册时间
2004-8-29
板凳
发表于 2005-3-13 15:18:00 |只看该作者
该转型的不止新疆的民族,其他内地的民众都应该在思想上有所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1-23 03:54 , Processed in 0.142493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