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勒布农 于 2018-12-13 13:24 编辑
相逢即是别离时(散文)
曾记得很小时候,依偎在你怀里,倾听着你的心跳,是我每天的功课;坐在你身边,听你哼着无字歌谣,我浮想联翩;让你们牵着小手,走在乡间小道上,沐浴着即将落山的夕阳,流连于村中小巷间,听闻着乡音俚语。
那时候的我,是你的心肝宝贝,是你的掌上明珠。那时候的你和你,那时候的我们,天天相处快乐无比。
曾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每天一早,一辆嘉陵70C把我驮到学校门口,把我交给老师后一声“Byebye”之后不久,你扛着犁头卷起裤子筒下田,你高举锄头顶着烈日挥汗如雨。放晚学(cuengq hagcaeuz)回家后,你轻施巧手硬是把简单的食材弄出花样来,还手把手地教我弹琴识谱临帖;你不顾已经华灯初上,还在为“稻粱谋”而在地里汗流狭背。而别人家的孩子,却坐在四轮车外跟着家人去兜风,却坐在喷泉旁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撒桥。
一转眼,几个春秋又消消过去,我离开村小学去镇小学上四年级,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住校生涯。小学两年加上初中三年,这五年里,除了节假日,每周五天住校两天在家。每周五放完学回家,一跨进门槛,你原先紧绷的脸即可缓和,你即使再忙碌再疲惫,也会绽放出笑容。而我,一放下书包撒腿就跑四处疯玩,全然不顾你的感受,对你的呼唤置若罔闻,对你的唠叨毫不在乎。
高中三年,每个月只能回一次家。每次回家,除了同桌吃晚饭时不得不说的几句日常客套话,更多时候要么是刷屏,要么是宅在卧室里。即使同居一室同坐一凳,也多半是一声不吭。有时甚至干脆不回家,直接在学校跟着同学去她们那里,而且连不到一分钟的电话都不打,连一句牵强的解释都没有。假期结束,连一声“再见”也不说,有匆匆赶回学校。
大学四年,在首府就读,回家的次数更少。寒假,除了过节的那几天,在一起交流的时间也是屈指可数。长达将近两个月的暑假,按理来说,应该帮着你们割稻谷、插秧、淋菜水,而我却以勤工俭学自食其力为理由,走街串巷下村为商铺发广告。而你和你,却白天一刻不停在田里劳作,为了赶季节,有时晚上还要加班到半夜。明明知道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凑足那笔昂贵的学费,我却对你们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而泰然受之。
在你们的无私奉献下,我顺利修完学业。当我走上工作岗位,远离故土多年以后,看惯了灯红酒绿,见多了繁华春梦,一种情愫却油然而生。回想这些年来,多少寒门学子因交不起昂贵的学费而和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多少不再年轻的父母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归宿,背井离乡鏖战在建筑工地上,放下自尊从事着肮脏不堪的职业,多少同学的生活费,要靠父母的汗水换取。见过这种种状况后,才理解到你们的不容易,才忽然感觉到我的自私和你们的伟大。
参加工作以来,节假日要么搞party,要么去旅游。到过许多地方,去过许多景点,却没想到最美的景点就是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尽管她很偏僻,至今还是很贫穷很落后;进过很多美好的东西,却没想到最美的东西就是最爱我的你和你,尽管你并不富有,你也没有倾城之美貌;吃过很多美食,很多招牌菜,直到至今才明白:最好的食材是家乡那碗金黄色的玉米粥,最佳的招牌菜是当我风尘仆仆踏进家门口,你和你亲手煮好,然后又双手端上桌面的那碗大米饭。
长假快到了,可以暂时远离职场,心无牵挂地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当朋友找我探讨最佳攻略时,我果断拒绝了,朋友不解。想想这些年来,父母为我付出多少,我又给他们多少回报?现代社会交通便利,回家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通讯技术也很发达,WiFi早已代替过去的纸质书信,本来不缺时间,更不缺流量费,而回家次数却是少得可怜,偶尔通话,大多是答非所问心不在焉地敷衍着。每次回家,相见时的欣喜,随着不久以后的离开,变成父母眼中的无奈和失落。
古人说相见时难别亦难,而我们是相逢即是别离时——这是许多家庭的真实现状,也是没一个背井离乡的游子的真实心声。很有孝心的你,心怀感恩的你,还有通情达理的你们,都应该趁着还有时间和精力,常回家看看,趁着父母还不是太老,多和他们唠嗑唠嗑,别等到“子欲养时亲不待”时,想尽孝却无孝可尽,别等到永别时刻,才悔恨养育之恩未能报答。
2018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