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土著虎尾 于 2018-4-29 17:15 编辑
阅读《百色历史通稿》说说两个问题
土著虎尾
2018年1月到4月,我利用休息日阅读黄桂宁主编的《百色历史通稿》。通稿叙述了百色区域旧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的历史演绎过程。全书资料引用丰富,叙事清晰流畅,分析评价到位,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遗憾的是,通稿存在一些问题。这里,我要说说第五章“明朝时期的百色”和附录中的两个问题。
第五章专门论述了“土司制度的弊端”“土司制度的超经济剥削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却没有专门论述土司制度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么长久,有哪些可取之处。这样取舍,有违客观公正的原则。
大家都知道,土司制度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它是时代和历史的产物。土司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对地方政权和民族关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不可否认,它的影响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它的影响既有消极方面,也有积极方面。土司制度的确有很多弊病,比如职务世袭,管理方式陈旧落后,少数土官鱼肉百姓。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有效整合社会关系,利用土兵守家园,利用土政策守护绿水青山。我们不能因世袭不好有各种弊病而否定整个土司制度。作为史书,只谈消极因素,不谈积极因素,是说不过去的。
附录介绍了“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说到“早在南宋末年,江西人张天宗随文天祥抗元兵败后,率部300余于此定居,与当地壮民共同开发建设边疆,传播中原汉族先进文化技术,谱写出汉壮民族团结的壮丽篇章。”这样说,让我感到太随意不严谨。
早在1996年,白耀天先生就在《广西民族研究》发表标题为《切勿以假充真,伪造历史愚弄人──“南宋义士张天宗”辩》的文章,经过大量的事实论证了所谓的“南宋义士张天宗”这一人物乃人为虚构,并分析了其所产生的原因及其时代背景。没有想到,通稿竟然把某些人的编造内容抄录过来,放在“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这一目里,用来证明“旧州历史悠久地灵人杰”。
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