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92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演艺生涯(散文)

[复制链接]

118

主题

5

听众

856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0-6-17
注册时间
2013-8-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0:35: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勒布农 于 2017-6-29 17:03 编辑

                                                           我的演艺生涯(散文)
        我的演艺生涯,若要认真追朔起来,虽然文化不甚灿烂,历史却很悠久。

        那一年是1985年,我十五岁,在雁江镇初级中学上初二。那是一个港台影剧和流行歌曲泛滥成灾无孔不入的时代,无论走到哪儿,都不难听到“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浪奔!浪流!”的歌声——这可是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上海滩》的主题歌,当年传遍大江南北红得发紫的流行歌曲哦;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难听到有人唱《我的中国心》,都不难看到有人扭动身躯秀上一段《迪斯科皇后》什么的。
        受到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全校老师、学生,食堂伙夫、老师家的保姆、小孩,都无一例外染上唱歌跳舞的症状。特别是每逢晚会前夕,为了能在台上出彩,各班的班主任可谓费尽心机,全班同学也是积极配合。即使没有歌咏比赛、文艺晚会之类的活动,课余时间,同学们也会哼支小曲亮下嗓子放松放松,或者即兴来一段无名舞蹈,还煞有其事地美其名曰“青春迪斯科”。若干年后,我编了一段顺口溜来描述当年情景,其中两句甚是形象:唱歌要唱港台歌,跳舞要跳迪斯科。
        初二下学期,学校要在五四青年节期间办一台高规格晚会,各个班的老师学生很快行动起来,而我们班却迟迟未见动静。事后才知道,我们班主任最近身体不好,除了日常教学,还要加紧复习准备考试。他去考试那几天,语文课是别人代上,节目排练则由黄校长负责。考完试回学校,却没见他来上课,一问,原来是卧病在床。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最后派我去探望他一下。
        见到我来,班主任半躺在床上挣扎着说了一句:Hoj youq laek dai,daeh baenz seiq sib doh gau ciuq hah(难受啊,竟达四十度高烧啊)!
       我把班上的排练情况详细汇报后,递过一本手抄歌集,说晚会上要唱这首歌。班主任接过歌集,一眼掠过,满脸的疑惑。听到还有两位同学也要上台唱歌后,他眼神有些异样,而后答非所问地敷衍几句,大意是唱就唱吧,不过要唱好一点。很明显,光听口气就知道他对我们并不抱太多幻想。
        一眨眼,没过多久晚会如期举办。
        当时的舞台设备普遍很简陋,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一张破旧的背景幕,幕上贴上“庆祝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字样,一只麦克风,两个破烂的音箱,几条电缆,就算是全部家当。除了两个班跳舞的女生有舞台服装外,无论唱歌的、跳舞的、武术的、还是艺术体操的、演魔术的、唱京剧的,全部穿生活服装上台,而且没有胭脂、口红之类的化妆品。由于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同学们的舞技实在不敢恭维,没有卡拉OK伴奏带,歌手也只能清唱(土话叫ciengq yan)。尽管如此,台上演的丝毫不敢马虎,台下看的依然十分热情。受到这种氛围的感染,班上的同学无不群情激昂,我也是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终于轮到我上场了,我不慌不忙踱着方步走到麦克风架前,从架上取下麦克风,学着京剧武生的样子“啪”的亮个相。由于动作过于夸张,表情也太严肃,样子十分滑稽,不但不象武生,反倒象个丑生,逗得台下一片哗然。面对着台下几百观众,我昂首挺胸就亮开嗓子:哗啦啦啦啦下雨了,看到大家都在跑。啪啪啪啪啪计程车,他们的生意是特别好。当念到“你有钱坐不到”、“怕怕”、“哈哈”的道白时,台下的笑声更大了。
        这首歌叫《雨中即景》,是一首当年很流行的台湾校园歌曲,全曲轻松、诙谐且俏皮。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山寨版的京剧表演程式,唱得台下看的笑得前俯后仰。接着,同班陆受理、凌维全两位同学也先后上台各演唱了一首《小城故事》和《月光下的迪斯科》。同样是唱做俱佳,同样是人靓歌美,台下也不断发出“gaeuq lig(带劲)”、“haenq(酷)”之类的喝彩声。
        那次演出,对我的“艺术生涯”影响极大,三十年过去,当年的情景至今犹在眼前。遗憾的是,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数码相机这些玩意儿,现场也没有带录像机、照相机(用胶圈的那种)的,否则,就能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这个经典桥段就能传诸后人流芳百世了。

        1990年冬季,为了庆祝县城解放N周年,官方要举办一个大型的“全县农村业余文艺汇演”,要求每个乡镇派一个代表队参演。在当时来说,那是一次本县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参演人数最多,艺术水准最高的演出。
       第一天下午,各队到县文化馆报到,接着到演出地点——县礼堂(在旧体委旁边,和人民医院隔着一条街和一个蝶城旅社,)走台。走台完毕,到县政府食堂吃晚饭,里面到处是人,有各部门领导的,有各界人士的,有组委会人员的,更多的是各乡镇的文艺队,热热闹闹熙熙嚷嚷的,足足有几十桌那么多。
        晚饭后开始了第一场演出,第二天上午、下午、晚上分别上演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第三天上午上演第五场。在这五场里,每场安排两到三个乡镇演出,全县十三个乡镇(当时小林、敏阳、杨湾三个乡尚未撤销,故全县共有十三个乡镇)无一缺席。
        颁奖大会在第三天下午召开,无非是有关领导发表重要讲话,获奖者上台领奖,然后合影等等。晚上是第六场演出,即在演过的五场里精选出十几个节目,凑成一台晚会。
       我能参加那次汇演,真乃三生有幸。台上可谓阵容庞大热闹非凡,戏里的精彩亦难以形容,而台下幕后的诸多经典桥段,同样值得回味。
       和现在相比,那些年的交通状况很糟糕,连续三天,晚上演出结束后不能回家。不过,全部参演人员吃饭睡觉都有主办单位统一安排,不但全额报销,还有误工补助。吃的有米饭、豆浆、粽粑,还有鸡肉、猪肉、鱼,睡的在劳动服务公司旅社。
       每晚演出结束一回到旅社,很多精力旺盛的后生仔意犹未尽,洗掉脸上的化妆品后,有的去玩电子游戏,有的去看电影,还有的上街四处兜风,上了年纪的不是静静坐着就是上床睡觉。我是个好静不好动的人,就留在室内听人聊天。同室的除了几个雁江队友,还有几个布泉人,其中一个吹笛子,一个拉二胡。就在那次汇演开始,我开始对笛子、二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汇演结束,回到家里不久,我买了一把二胡。

       汇演结束将近五个月后,有一天,镇里的凌主任突然到村里来找我,说有紧急任务要我去做。
       原来,县税务局和县总工会要举办一次“五一税务宣传晚会”,早就下了通知,要求每个乡镇都要派人参加。但是,当时没有程控电话、手机,更没有网络之类的先进工具,不知是什么原因,口头通知并没有传到凌主任的耳朵里。到了演出的前一天,工会某某主席来Yanh Gang公干,见到凌主任劈头就问:“你的节目准备得如何?”
       凌主任一头雾水:“什么节目?”
       “五一的节目!”
       “五一的节目?我怎么没有接到通知?”
       明天就要演出,没有节目,怎么去演出?组织人员排练已经来不及,想放弃又不太甘心。凌主任灵机一动,立刻马不停蹄赶到我家找我,叫我拿去年演过的几个节目,带着原班人马再次“征战”县城。
       我一拍胸口:“为了我Yanh Gang各族人民的荣誉,我愿再披战袍!”
       第二天中午,我们乘坐雁江至县城的轮船到县城。上岸后直奔县总工会报到,刚到大门口,就听见身后有声音说:“明天别去杠甘蔗了,上街相亲去。”回头一看,只见几个人尾随着我们,其中一个还拿着一杆秤,秤杆上挂着砣。这帮人是丁当乡(当时丁当是乡,还不是镇)的,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为参加演出来报到的。
       晚上的演出,仍然在上次汇演那个地方。屏山乡代表队演的小品《考姑爷》荣获戏剧类表演一等奖,丁当乡代表队,也就是白天遇到的那帮人,他们演的也是一个税务题材的小品。原来那杆秤是用来做道具的,拿着秤的人在剧中扮演一个卖鱼的奸商。我们的节目是一首原生态排歌,一个壮族舞蹈,剩下的就是那个上次演过的壮语小品《阿U大叔相亲记》。当我再次站在台上,再次说出那句经典台词:“明天别去杠甘蔗了,上街相亲去”时,得到的回报是经久不息的掌声。
       演出结束,我们回到总工会二楼宿室睡觉。正想躺下,几个丁当人去夜市买回熟狗肉、酒,还把晚饭吃剩的菜下锅热过,正端着盘子、拎着酒瓶进门来。安好桌椅,摆开酒菜后,他们邀我们入席同饮。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互通姓名籍贯,而后边饮边谈,天南地北三山五岳的好不惬意。杯来盏往中,我被丁当人豪爽、热情的性格折服。时隔多年,他们谈话的口气、坐的姿态、爽朗的笑声,至今犹在眼前。甚至猜枚的音调,喝酒时的表情,我都记得一清二楚。他们的姓名,更是终生难忘:为首的是他们的文化站长,叫罗邦干,坐在他身边的是马步劲,是丁当某学校教师,年经的,瘦瘦的那个姓劳——就是白天拿一杆秤,晚上演卖鱼的奸商的那个。还有一个美女,演新来的女收税员,和姓劳的做搭档,是个在校初中生。
       酒菜已了,人亦多有醉意,各自上床睡觉。第二天一起床,不仅是丁当的,还有几个屏山的,几个杨湾的,都依依不舍,却又不得不忍痛离别。

       从初二那年的五四晚会开始,我先后参加了十几个晚会的演出(gou cam gya iemj cwt baenz sib gij aen hoih haemh),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俗务缠身,逐渐疏远了舞台。到十五年前的1999年,在某某县城参加了一场“庆祝澳门回归歌咏比赛”后,终于彻底告别舞台。
       告别舞台后,爱好文艺的天性并没有泯灭,茶余饭后听听音乐写写歌词编编剧本,是我最大的爱好,偶尔来了兴趣,也会和几个发烧友唱卡拉OK啦,吹笛子啦,拉二胡什么的。不做音乐,不玩表演时,无论练书法,还是写散文,我都尽可能把戏剧、音乐、舞蹈、表演等舞台元素融入其中。后来,我在几个论坛、贴吧注册。起网名时,不叫翰墨飘香,不叫文采逼人,而叫二胡独奏。这个网名,寄托了我对音乐的几多痴迷,对舞台的无限眷恋。

       这一告别之后,本以为今生与舞台永别矣,没有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竟使我在阔别演艺圈十五年之后重返舞台。
       今年正月底,村里某少年郎结婚,摆喜宴数日,我去赴宴,见到同来赴宴之友仔某甲。某甲自幼与我相好,在Haw Ndaem公干已有N个十年。当我问起Haw Ndaem风土人情,无意听到今年恰逢Haw Ndaem建亥80周年,官方要在农历二月十九日(简称二.一九,即南圩建圩纪念日)期间举办系列活动,几台晚会肯定是有的。
       听到有晚会,我心里不免蠢蠢欲动,问能不能帮我报名,我很想参加,某甲说试试看吧。
       农历二月十八日晚上,带上助手搭档,我来到Haw Ndaem社区,参加了“ Haw Ndaem传统文化节暨80周年大庆文艺晚会”的演出。在朝瑞山下,我如愿以偿登上舞台,首演我的原创节目《Damz raih vah doj haw Yanh GangYanh Gang土话顺口溜)》,得到同行和观众的一致肯定。
       事后,许多书法界、文学圈的朋友惊叹:早就知道你书法功底了得,散文水平一流,没想到你在台上也是顶呱呱!我回答:我本来就是做音乐出身的,难道你们不知道我的名字叫二胡独奏吗?
       Haw Ndaem二.一九之行,标志着我重返舞台,也标志着我的演艺生涯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

                                                                                                       2016年5月12日17时40分于寒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听众

415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8-9-7
注册时间
2013-7-29
沙发
发表于 2016-5-17 16:59:34 |只看该作者
这篇散文写得真好,重重地点赞一个。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文字清新朴实无华。主人公的文笔流畅朴素,道出了一个壮民的心声。雁江我多年前去过一次,在一个铁匠铺买了一把菜刀,如今还用着,十分顺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听众

415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8-9-7
注册时间
2013-7-29
板凳
发表于 2016-5-17 17:01:33 |只看该作者
散文结尾时间日期中,六月是不是五月之误。

点评

勒布农  Do singz beix nuengx yinx cingq。  发表于 2017-6-29 16:5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地板
发表于 2016-7-18 16:34:04 |只看该作者
遗憾的是,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数码相机这些玩意儿,现场也没有带录像机、照相机(用胶圈的那种)的,否则,就能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这个经典桥段就能传诸后人流芳百世了。这句话可不写。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2 15:35 , Processed in 0.151761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