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河池市委书记(一):保护好巴马的那份神秘
广西新闻网河池6月2日讯(记者 谢琳琳 邓昶)“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的知名度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不远千里来到巴马,“候鸟人”成为巴马独特的风景线。命河、百魔洞、水晶宫、百鸟岩等景点带着神秘莫测的风情,成为巴马的标签,标记着外面世界对巴马最初的认知。
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的巴马,全县总面积1971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2015年第一季度已经接待游客达247.14万人次。繁荣发展的旅游业带来了八方游客,也带来了环境保护的压力。如何保持巴马的生态环境,从而保护巴马独特的长寿养生旅游资源优势成为关键所在。5月30日,第三届全国重点网络媒体广西行采访团来到河池,本网记者采访了河池市委书记黄世勇。
记者:以巴马为核心的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区目的地已上升为自治区战略,河池旅游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渐入佳境。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巴马和巴马旅游业发展的情况。
黄世勇: 巴马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隶属于河池市,位于广西西北部,与百色、田阳、田东、平果、大化、东兰、凤山、凌云等市县毗邻。 县城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6万人。巴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土地显得很珍贵。巴马出名较晚,近年来它的知名度经历了爆发性增长,2006年到巴马旅游的人数11万,到201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538万。这个变化令人鼓舞。巴马为什么有这样的吸引力?根本是得益于“长寿之乡”这个响亮的品牌。目前巴马健在的百岁老人有80多位,平均每10万人就有30多位百岁老人。据第二次到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巴马百岁以上寿星占人口的比例高居世界五个长寿区之首。巴马人缘何长寿?这个奥秘吸引了很多专家学者来探究。我个人认为最主要有"山、水、土、气"四个方面的原因:“山”是指山青绿化生态好;“水”是指水质优良安全;“土”是指土壤富硒,含量不高不低,很适中,巴马农产品品质特别优良,另外是当地群众生活俭朴,保持浓厚的乡土气息;“气”是指空气清新、气候良好,以及人们心平气和,和睦相处。
记者:越来越多的人来巴马旅游,越来越多的“候鸟人”来巴马居住。请问在巴马旅游繁荣的同时,如何保护巴马的生态环境,保有“长寿之乡”独有的资源优势。
黄世勇:到巴马旅游的人数逐渐增加,固然令人欣喜,但是客观上也在消耗巴马宝贵的自然资源,给当地环境保护造成新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巴马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这对河池市委、市政府而言,是个“使命性”的任务。
关键是“保护”,在保护之中开发,在保护之中利用。
我们正在做的工作,第一,是设施性保护。从2014年开始,我们启动实施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32亿元的资金,用于交通、环保、旅游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环保设施是重点,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巴马国际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这是第一期项目。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改善整个国际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条件,计划从2014年到2020年建设230个项目,总投资约1450亿元。
第二,是法律性保护。前天,也就是5月2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同志亲自主持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盘阳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把这个区域的生态保护纳入法律框架,确保该区域环境保护的强制性和有效性。
第三,是全民性保护,就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和旅游景区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当地群众和游客的日常行为,形成“巴马环境靠大家”的公共意识。通过设施性保护、法律性保护、全民性保护,保持巴马生态环境的既有优势。另外,我们大力拓展巴马周边的凤山、东兰、天峨、大化、都安等县的旅游开发,这几个县也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每10万人口中百岁以上老人也达到30个左右,在这些地方也能够享受到与巴马一样的好环境。我们的目的是把更多的游客吸引到巴马外围的县份,减轻巴马这个核心区的环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