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2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西贫困人口从1500万减少为150万

[复制链接]

9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最后登录
2020-1-10
注册时间
200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9-28 22:5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广西贫困人口从1500万减少为150万
--------------------------------------------------------------------------------
 

   新华网广西频道9月28日电(谢彩文)
 
 这是几个绝非巧合的数字——
 
1986年,全国开展大规模扶贫开发工作之初,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贫困人口多达1500万人;现在,剩下不足150万人,减少至原来的1/10。
 
1994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之际,广西贫困人口约占全国1/10;现在,这个比例下降到了1/20。
 
 这是一个绝非过奖的评价——
 
 
世界银行副行长麦茨·卡尔森到广西考察世行扶贫贷款项目实施情况后得出结论:更好地准确了解广西为什么如此成功的原因,将有益于中国的整体扶贫工作和全球的扶贫努力。“老少边山”原姓“穷”
 
“老、少、边、山、穷”,这5个字约定俗成地成了固定搭配。事实的确如此,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山区,往往都是穷地方。
 
广西正是集“老、少、边、山”于一体的自治区。改革开放之初,全区农村七成人口处于贫困线之下。1984年,全区被认定的贫困县共49个,面积占了大半个广西,无情地印证着这四个字——
 
“山”:广西喀斯特地貌面积共8.9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近四成,这些大石山缺土缺水路难行,是贫困人口的主要分布地;而且,生存条件越恶劣的地方,人口密度反而越大,形成“人口超载-生态破坏-贫困落后”怪圈。
 
“老”、“少”、“边”:左右江革命老区23个县、全区12个民族自治县和8个边境县,无一例外地都戴上了“贫困县”帽子。
 
“老少边山”的贫穷,让各级领导牵肠挂肚。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赴广西“老少边山”的县、乡、村,将殷殷关怀面对面带给老百姓。1990年和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两次来到田阳县永常村,还在同一户人家落脚唠脱贫致富大计,这一佳话更是广为流传。
 
广西各级干部一任接一任,为“老少边山”脱贫致富费尽心血。近年,扶贫开发更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要务,从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主席到乡镇干部,纷纷自带行李,下到贫困村的贫困户中,与农民同住、同吃、同劳动,亲身体验老百姓的冷和暖。
 
 “老少边山”不信“穷”
 
尽管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老少边山”地区人民就是不相信“穷”帽子甩不掉,早就进行着改变命运的抗争。
 
天等县驮堪乡的立屯四面环山,从屯里到公路的直线距离只有2公里,但翻越大石山走出去要花上半天。每逢雨季,水无处排走,屯里的耕地年年都被水淹3个月以上。改革开放前,没有一个外屯妹嫁进立屯来。
 
苦熬不如苦干。1973年,立屯人在党支部带领下,开始了漫长的“愚公”凿“山”伟业:举起钢钎向挡在屯门口的大石山开战,凿一条既排涝又通车的大隧道。
 
历经22个年头,弟接兄班,子承父业,立屯人硬是凿穿了460米厚的石山,在1995年开出一条能通汽车的大隧道。这个当时400多人的屯子,男女老少都算上,等于每人凿了1米隧道。
 
现在,立屯人出门不仅不用再爬山,而且班车通到了家门口,田地也旱涝保收了。
 
在壮语意为“石头立起来”的天等县,像立屯这样由当代“愚公”凿出来的隧道,粗略统计共有60多条。
 
在凌云县通往弄福等6个村的大石山中,有一条从绝壁上新劈出来的村级公路,26公里的里程,转了12个回头弯,蜿蜒伸向云际……内行人来参观,感叹其工程之难、之险,不亚于当年轰动全国的红旗渠。
 
这是主要靠当地群众和干部义务投工投料捐资、风餐露宿、日夜突击创造的人间奇迹。
 
这是1998-1999年广西开展村级道路大会战的代表作。
 
一位发达省份的领导考察后感慨地说,像这样的村级公路,在沿海30万元一公里都没人愿意包,在广西,政府每公里仅仅补贴3万元就拿下来了,真是难以想象!
 
广西通过大会战实现村村通汽车,就是这样干下来的。2000年,全区又拉开万屯道路大会战,下一步的目标是“屯屯通”。
 
“老少边山”向贫穷开战,涌现出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广为人知的就有——
 
199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的莫文珍。这个田阳县尚兴村村委会主任,自己先行探路,引导农民大搞异地开发,带领全村从大石山上搬迁到山下丘陵地带,开始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2000年全国扶贫贡献奖获得者吴天来。这个凌云县陇雅村党支部书记,将自己经商得来的数十万元积累,一笔又一笔地投入家乡各项脱贫致富事业,直至耗尽家财;当全村乡亲几乎都住上新砖瓦房时,他一家人仍住着几十年前的老木屋。
 
人民的好“村官”王任光。这个都安瑶族自治县骨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带领群众解决“饮水难”,家家都建起了集雨水柜,惟独他家没建起;带领群众解决“用电难”,户户都安上了电灯,惟独他家还用着煤油灯;带领群众解决“行路难”,原本没有一个屯通公路的骨龙村,实现了“屯屯通”,他却在只身攀峭壁点炮时,坠落深崖,以身殉职……
 
 四面八方齐帮穷
 
1986年开始,像全国一样,广西打响了大规模扶贫开发的持久战;1994年,进一步展开攻坚战,全区性的大会战一场接一场打得有声有色。
 
广西降雨量并不少,但在喀斯特地貌的大石山区,雨水全都渗漏到地下去了,不仅农作物无水灌溉,连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1999年开始,广西借鉴外省旱区的经验,在28个国定贫困县大建集雨水柜,选择有集雨面的洼地,建一个水泥砌成的池子。经试点,一个储水60立方米的水柜,一般可基本满足一两亩地的灌溉。
 
要建这样一个水柜,单是水泥等材料费就要1000多元,这对于大部分贫困户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各方面经协调,采取扶贫资金拿一点,各级财政拨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的办法,每建一个容量60立方米的水柜,给该贫困户无偿补贴750元。各级党政机关、干部职工、技术人员还包村包户,翻山越岭送水泥,驻屯扎户同劳动。
 
这样大的扶持力度,使大石山区建水柜热潮迭起,28个国家扶贫重点县至今已建成水柜33万个,许多农民还成功地在水柜中养鱼。当地人做梦也没想到,从未种过水稻的缺水石山区,有了水柜后竟然变成鱼米之乡!
 
对于那些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恶劣、“一方水土”根本养不了“一方人”的石山区特困人口,广西成功地走出一条“异地安置”的路子。自治区政府在普查全区土地资源和需要异地安置人数的基础上,制定全区安置规划、试点方案、实施细则及其他具体规定,将人均耕地0.3亩以下、自愿搬迁的特困户,异地安置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使之达到人均耕地3亩左右,初迁入每户就有25平方米以上住房。
 
每安置一个人仅有4000元扶贫资金补助,显然远远不够。无论迁出地还是迁入地,社会各界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从1993年至今广西共建移民点1258个,成功安置4.9万户共23.23万人。
 
在广西扶贫攻坚战中,广东的对口帮扶助了很大的一臂之力。从1996年至2001年,广东先后无偿援助广西5.42亿元,其中资助异地安置贫困群众8万人;设立广东帮扶广西扶困助学基金1亿元,援建中小学和培训中心383所。此外,还为广西贫困地区安排劳工53.24万人。两广扶贫经贸协作实施项目663项,广东方实际投资近19亿元。
 
四面八方的扶贫帮困活动,出现数不清的感天动地的人和事,留下丰碑的就有——
跨省区公推的“扶贫状元”陈开枝。他原任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现任广州市政协主席。从1996年广州市结对帮扶百色地区至今,他先后到百色30多次,而且每次都是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由他直接发动或牵线给百色的无偿援助,累计已达上亿元。
 
“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获得者何方礼。这位驻扎少数民族地区的武警副指导员,先是自己每月从有限津贴中拿出1/3资助最困难的红瑶女童上学,后来又和战友们一道扶持办起一个红瑶女童班,使千百年来习惯于足不出竹楼的93名红瑶女圆了读书梦。
 
 不让西部再姓“穷”
 
 
广西本身就是西部省区。翻开广西贫困县分布示意图,49个贫困县几乎都集中在广西的西部,而且基本上是越靠西越穷。
 
自1986年大规模扶贫开发以来,广西开展了一系列大会战,除上述水、路方面的大会战外,还有村村通电大会战、村村通广播电视大会战、沼气池建设大会战、茅草房改造大会战、边境建设大会战……
 
这些会战的相继完成,使广西的西部面貌一新。请看一组未必是巧合的数字:全区49个贫困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85年370元增长到2000年3727元,相当于当年的10倍;人均财政收入由1985年24元增长到2000年240元,又是相当于当年的10倍。
 
目前,广西还有150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刚跨过温饱线的人群中也还有一部分需要继续扶持,广西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理出了新思路:以实现小康为目标,以贫困村为重点,以扶贫规划为基础,一是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区域性主导产业,稳定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推进贫困地区生态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实施科教扶贫,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
 
广西有关领导表示,经过新的努力,广西的西部——“老少边山”地区将逐步远离贫困,最终实现再也不姓“穷”的梦想!(完)(据新桂网—广西日报 )(责任编辑 农学熙)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Gin kauj ndip naz, Gin bya ndip dah(僚人民谚:吃饭惜田,食鱼爱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1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02-11-20
注册时间
2002-9-24
沙发
发表于 2002-9-29 20:13:00 |只看该作者
不容乐观。就我们百色,据有关调查 ,按照新的标准要求 ,仍然有50多万人处在贫困之中。 特别是我们南部山区扶贫任务更重。不仅是农村,城镇的贫困问题随着就业难度加大也日益突出。  加快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24 06:33 , Processed in 0.212699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