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635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是最美的风景——黑衣壮印象

[复制链接]

138

主题

2

听众

7933

积分

九头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3
注册时间
2004-4-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0 21:4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从新浪旅游论坛转贴

人是最美的风景——黑衣壮印象. 从那坡回坡,电脑故障,数码卡故障,三百多张相片丢失。每天清早到深夜,只闻窗外扰人的打桩声。今晚,终于坐下来,让心暂离喧嚣的闹世,怀想那个遥远安静的小山村,那些善良淳朴的笑靥。 资料:黑衣壮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族群的标记,是壮族的一个奇特支系。壮族是广西那坡县的主要民族,遍布全境,按自称和语言划分有12个族群之多,如布壮、布央、布峒、布农、布税、布依、布路、布省、布决、布拥、隆安、左州等。其中的布壮、布敏与布嗷称为黑衣壮,总人口51800多人,占当地壮族总数33%。主要聚居在广西那坡县东北部大石山区,人口五万多人,是壮族族群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族群。 由于历史上战争和民族迁徒等原因,许多人躲入深山老林,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而保留了古老的文化。 一、干栏文化 干栏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工艺简单粗糙。下面为打磨过的坚固石柱支撑,上面用木头搭建楼房,呈形。反映出黑衣壮祖先自然生态的恶劣,以及生产及生活条件的艰苦。(在干栏式建筑的楼下,黑衣壮用石缸蓄水。) 二、银饰文化 黑衣壮妇女佩戴的银项圈,两边都制成鱼形状,有如双鱼对吻。双鱼对吻银项圈是壮族妇女婚嫁时的必备之物,说明黑衣壮有鱼图腾崇拜的信仰。现代黑衣壮居住的环境是缺水的石山干旱区,连人畜饮水都困难,何以来水养鱼?原来,在壮族传统稻作区,人们相信人死后变成鱼。黑衣壮佩戴的双鱼对吻银项圈,是崇拜鱼文化的遗风。 三、服饰文化 黑衣壮的衣裤套裙别具一格,为广西其他壮族地区所少见。这种着装显示出立体层次感,人也显得活泼秀雅。赶圩或走访亲友时,将围裙向上翻卷可作口袋使用,劳动时又可装少量的菜豆和零星杂粮。黑衣壮妇女所戴的双角形头巾,也是外地壮族服饰中所罕见的。以崇尚黑色为主题的审美意识,构成了黑衣壮独特的区域服饰文化。(妇女们的穿戴全靠自己巧手一针一线缝制而成。) 四、奇特的婚俗 黑衣壮从古至今一直实行严格的族内婚制,为了保持族群的纯正传统,恪守祖先传统遗制,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也保留了独特婚俗。通常黑衣壮男女在对歌中恋爱结婚后,女孩仍留在自家居住,每月由男方姐妹接去丈夫家住两三日。一直到一两年有了小孩后才可生活在一起。 五、丧葬习俗 走进黑衣壮的村子,便可以看到在住房附近或菜园里有一座座用瓦片覆盖的坟墓。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座埋葬在地下的小屋,仅仅露出屋顶部分,十分显眼。黑衣壮人认为,老祖宗的坟不能迁走,要让他们和子孙后代永远在一起。 那坡黑衣壮的分布: 那坡县黑衣壮遍布全县,但主要集中在龙合乡和城厢镇两个乡镇。 龙合乡果桃村的8个屯都是黑衣壮的聚居地,屯里100%的人都是黑衣壮:果桃屯、马独屯、达依屯、马存屯、果直屯、弄议屯、邓合屯、果列屯。 龙合乡果桃村共合村:旦鲁、达决、达文屯。 城厢镇龙华村:弄文、弄力屯(当地人也叫吞力屯) 城厢镇合群村:果把屯。 城厢镇弄楠村:弄楠、弄明、达故屯。

人是最美的风景——黑衣壮印象(1) 1.马独屯 山区的五月,已是炽烈的阳光,山风卷起路边的尘土在空中打转。三轮车在果桃村停下。司机对我们说马独屯不通公路,你们要徒步进去了 下车,近旁的一幢平房里有人闻声而出,是村支书和一个小学生。有人上前打听,支书便叫了小学生给我们带路。先是爬坡,翻过一个山口,看到了不远处的达依屯,小学生告别我们回家去了。五人顶着烈日继续前行。曲折的山道散布着修路的村民。经过时,他们总会停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向我们微笑招呼,并对我们说辛苦了。忽然愣住,谁辛苦了?我们只是背着简单行李去寻远方的风景。而这些普通的劳动人民却使着最原始的铁锹镢头,全凭血肉之躯在烈日下劳作,他们并不魁梧的身躯要砸开坚硬的岩石。汗珠从他们的额头上、背脊上浸出来,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有人感叹一幅生动的愚公移山图啊 就这样和路上见到的每个村民招呼微笑。转过两三个弯,终于看到了道路的尽头的马独屯,一个被大山包围着的安静小村庄。一近村口,便有热情的村民领我们穿村过巷来到了黄村长家。 走近,首先看到两只狗,一上一下守在房前。村长夫人前一天回娘家去了,家里的许多活计都得靠年青的村长操持。他三十多岁的样子,当时正光着膀子喂猪。我们爬上楼梯,卸了行李,坐在楼上歇息。这是一座典型的干栏式建筑。一楼养牲畜,二楼住人,三楼存放粮食,当地人又戏称为畜牧局,人事局,粮食局。房前一米外还有个水利局,因为黑衣壮生活在严重缺水的大石山区,家家户户门前皆建有蓄水窖。 村长找来黑衣壮的VCD碟放给我们看,又忙着给大家准备中午饭去了。碟上不久前电视台刚录制的黑衣壮山歌。几乎全是情歌。歌声清丽,歌词质朴。我们一边听,间中和他搭几句话。村长父亲因为行动不便,常常独自一个人坐在火炉边抽水烟。其母亲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手里总有忙不完的活计。这不刚从地里捧回来一大捆新鲜的菜蔬,我和LAHU便上去帮着择洗。很快地饭菜的香味飘了出来。村长的叔叔和弟弟也过来了。十多人围在桌前喝酒聊天,其乐融融。 午后和同伴去屯里闲逛。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走在屯里的小路上。两三个挑着粪桶的村民迎面过来,总会笑着和我们招呼。因为修路,许多人自带干粮在工地上午饭,所以大多数人家的房门都关着。偶然楼上有身影晃过,看到我们,总会热情地邀情我们上楼坐,刚上楼,农家自酿的玉米酒便端了上来。坐在阁楼上,山风轻拂。一边和主人闲聊,一边望着远处四合的青山,或邻居青灰色的屋瓦,桃树柿子树的枝叶伸出来,上面已结了青青的果实。 串了三四家的门。每家人的笑容都如同他们端上的玉米酒一样,纯净朴实。在黄安柏家,我一眼看到正房里挂了宁的匾额(注:黑衣壮很敬重老人,只要家里有超过60岁的老人,都要在神台旁边挂一张用红布做的锦旗,上书一个大字:福、寿、康、宁,如果是有60岁的人就写字,70岁的就寿字,80岁的就写字,90岁的就写字)一问得知其父已经八十三岁了。他坐在房间,显得神清目明,容光焕发。和男主人聊天,他说,因为天热,许多人已经不穿黑衣服了。一些年轻人去外打工,有些已不再严格的遵守古老的婚俗习惯了。但老人都保持着。后来我们问可以拍照吗?他愉快地答应,和妻子换了黑衣服出来,真漂亮啊!我们一边说一边不停地按快门。旁边有几个如欢乐小鸟般叽叽喳喳的小孩,有一个最让我喜欢了,她是黄的小孙女,明亮的眼睛、迷人的笑容,灵动的象只小鹿,真想把他拐带呀!我说。可最终我连她的镜头都捕捉不到。好几次,我像机还没举好,她已经飞跑的不见影了。 后来去爬山。阿兵和小朱走在前面,不久他们转向了村侧面的山坡。我和LAHU、大胡子继续朝向对面的山坡。山是突兀的石头山,路是坎坷的石头路,石头的颜色如他们世代相传的衣服一样,在阳光下黑得发亮。一些石头中间还露出花岗石的纹彩。沿路行,两边多是玉米田,绿绿的玉米苗微露出口渴的神情。有人挑着担子走过。一路凡有土壤的地方都种了玉米,哪怕是夹在石头缝只巴掌大的一小块,引得文质彬彬的大胡子一阵感叹多么勤苦的劳动人民啊!山路渐徒,回望对面的村庄,安静地躺在群山之中,天空中有云彩飘过,投下或明或暗的光影,鸡鸣声远远传过来,恍如时光倒流。山坡上有妇人或小孩在拾柴木,有人正背了柴捆下山,巨大的体积几乎挡住了她的整个身体。大胡子给我们每人找来的一根树枝,省力许多。山间有一块小小的松树林,树干已经有碗口粗了。野花不多,野果不少,内中有的色泽嫣红如故乡山中的野草莓,极喜欢,摘一颗入口,有些酸涩。象喜欢某人的感觉。 翻过山口,看到山那边还是山。山中不见人,偶闻人语响。三人在山中坐了一阵,开始下山。远远地,望见一片青翠的竹林,在村边异常醒日。近前,看见翠竹青青、硕长挺拔,竹林里供着黑衣壮祭祀祖先的神庙。真是神灵庇护好风水呀! 黄昏时,照旧在村巷里逗留,当太阳的光辉在石敢当上在屋瓦上暗淡下来,忙活一天的人们各自归家,儿童的喧嚣停下来,鸡犬声岑寂下来。炊烟袅袅升起来。 深夜,月光如水。和LAHU从村尾走到村头。站在村前的空地上,万籁俱寂。等待的霎那,一抬头,惊见月光下小村庄,那么地宁静安祥,仿佛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突然就想到你。想起你说,要去这样一个安静迷人的小村庄。而现在,当我在这里的时候,你不在我身边。 天刚明,一阵叽叽喳喳声将我们唤醒。睡眼朦胧中,和LAHU说,这里小鸟叫的真欢呀!LAHU说是小鸡呀。我说鸡怎么叫的象小鸟呀?LAHU就乐了。这个大眼睛的女孩,一笑起来,眼神发亮。想起昨夜她被群狗狂吠时的情景,我也乐了。事情的原委是:深夜,LAHU起身去洗手间,我因与村长家人聊天至一两点,困倦中便没坚持陪她。过了许久,听得门外的激烈的犬吠声,又迷糊了一会,突然惊醒过来,LAHU还未回。黑暗中,找不着电灯开关,摸挲着下了床,绕过睡房的门,眼前一片漆黑,伸出两手摸着墙壁走,陌生的环境,方向不辨,进退不能。绝望中看到门缝里透过的一线亮光,惊喜不已。开门,月光明晃晃的照进来。站在阁楼上大叫“LAHU,我来救你了当时 LAHU正无奈地坐在房前的空地上,两只狗一上一下守住了归路。回头再看同行的GG们,唉,三个英勇的GG都喝醉了,正在月光下呼呼大醒,错过了英雄救美的良机。 为了节约用水,我们脸都没洗,只漱漱口便去村里闲逛。今天龙合乡赶集,许多人一早便启程了。几个去山上打草的小女孩回头好奇地望着我们,背篓比身子还要大。晨烟从屋瓦上升起来。很快地,村长叫我们回去吃早饭了。早餐进行时,阳光从头顶的亮瓦上射下来,正照在餐桌旁的村长儿子脸上,他捧着一个大瓷碗,定定在盯着电视,嘴半天才动一下,瓷碗边上的大的眼睛活脱脱跟希望工程小女孩的睛神一样。旁边的阿兵不停地按下快门。(可惜数码卡读不出来了) 饭后,去寻十几里外的水稻田。走过被玉米地间隔的石头路,爬上马独屯的寨门前。寨门以石头砌成,门边生长着一丛青青翠竹。离寨门不远处有一处窑洞,疑为从前放哨者居所。听村长做教师的二叔讲,马独屯祖先为壮族农民起义领袖侬智高的部将,后来逃到那坡大石山区,就在这块土地下生息繁衍。几百年来,男人种地,女人纺织,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黑衣壮的战备一意识一直很强,为了保护族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几百年来在进出屯的山口都有人放哨,一遇敌情就会在山口吹起狼号报警。现在,天下太平,乡人们荷锄从寨门走过,门和人便成了一道风景。 而水稻田还在十几里外,时间紧促,我们决定中断折回。在寨门前逗留一阵,开始下山。 回到住所,热心的村长叫了几年年青女孩穿了黑衣壮的传统服饰供我们拍照。时间也是正午,山风拂过屋前的柿子树,拂过黑衣壮女孩飘扬的头巾,美丽的身影在定格在古老的阁楼上、在木石结构的屋舍前,恍如时间停住。 午后,背起行囊,挥手告别热情的村长一家,告别正在烈日下修路的马独屯村民。转过三两个弯,古老静谧的马独屯就隐在身后了。

2.吞力屯 晨起大雨,找车去弄文屯。由城东头走到西头,终于上了一辆三轮车。出城不久,田野青翠,远山空蒙。三轮车突突地在山中行进。山渐高,山体多为裸露的黑石头。山路蜿蜒,直伸向遥远地大山。在一个坳口,三轮车停下来,司机说:往下去弄文,在修路,游人多不去了。现在都去吞力呢我们便说那也载我们去吞力吧。过一座石头门,吞力屯就在眼前了。 未及下车,就看到坝场上簇拥着黑压压的人群,男女老幼,皆黑衣黑裤。有村长模样的人迎上来,带着我们上楼卸了行李。大家就在屯里闲逛。雨渐渐小了,阳光从云间泻下来,洒在新亮的阁楼上,洒在小路两旁的果树上。树下不时有黑色的身影晃动。 随意爬上一户人家的梯楼,壮家自酿的玉米酒便端上来。大堂里一侧炊烟缕缕,几人老乡围在火旁,通红的炉火映着他们淳朴的笑脸。围在炉前闲聊,听他们说起黑衣壮的历史,民俗,说起蓝靛的故事:相传,远古时期,布嗷、布敏族人居住的地区山林茂密,土地肥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有一年,忽然遭到外来入侵。布嗷、布敏部族一个叫侬老的首领带兵抵抗。战争中,侬老不幸受伤,在退入密林中隐蔽时,侬老忽然发现一片青绿的野生蓝靛,随手摘一把野蓝靛叶,捣烂当药敷在伤口上。谁知野蓝靛叶汁真的能消肿止痛,伤口很快神奇般地愈合了。侬老带兵重上战场,击退了入侵之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保住了家园。于是,侬老下令族人将野蓝靛移植到部落,视为逢凶化吉的神草,并号令用来染衣,本族人一律穿蓝靛染制的黑色服装,世代沿袭至今。黑衣壮因此得名。主人还亲自领我们去看了种在地里的蓝靛草。 就是这样一株普普通通的绿色植物,成就了一个民族的传奇。在黑衣壮寨,勤劳善良的人民世世代代沿袭祖先古老的染织技术。家家户户有织布机和蓝靛染缸,晒台晾着自种自染的织物。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植物清香。 弄力屯不太,很快我们就转遍了。站在屯后的高坡上,小小的弄文屯安静地倘在群山之中,炊烟从翻新的干栏式建筑上缕缕升起来。近处人家的院坝里一朵百合在风中张扬。我举着相机正欲调整角度,听到下面高音喇叭急唤我们去看演出了。 来了一队南宁游客,操场上正在进行黑衣壮歌舞表演。年轻导游举着喇叭正在向游客解说,刺耳的喇叭声夹在清丽的山歌里。舞蹈是传统的献红舞、贺对舞、团结舞、黑枪舞等。后来有两个的小女孩清唱,歌声恍如天籁。其中一个叫黄春燕小女孩两年前曾上过中央电视台唱歌。有人意犹未尽请她独唱,她非常淡定,稚嫩的童声在大石山中飘拂,久久不绝。 演出结束后,盛装的黑衣壮男女三三两两聚在操场上,我们便有机会慢慢欣赏他们最具特色的传统服饰。 在眼前晃动的黑影里,我最感兴趣的人她们的头巾和双鱼对吻银项圈。头巾都是她们自己织染的长条黑布,戴时,先围绕在头上一圈,然后翻折摆布成大菱角形的样子,罩在头上,再把头巾两头分别垂挂在双肩上,不仅看上去朴素美观,还可以当作帽子遮荫用。双鱼对吻银项圈是黑衣壮妇女婚嫁时必备之物。人们相信人死以后变成鱼,然后再投胎变成人。我想,在贫瘠缺水的大石山区,鱼崇拜是否也寄托了人们对生命之水的美好愿望呢?

3.弄文屯 网上黑白相片首先推荐的黑衣壮寨就是弄文屯,也是我们原计划的首选去处。 由弄力出来,五人徒步去弄文屯。中途在石头寨门前小憩中餐。阳光明亮,空气清新。不久来了一辆顺风车,搭我们到了弄文屯的坳口。 与马独屯的满怀希望,弄力屯的热闹景象相比,弄文屯显得有些冷落。 还在弄力时,和村长说我们要去弄文。村长说那边少人去,政府不开发他们了。问原因,他微笑不语。转向往弄文的山路,远远地看到山下散落的屋舍和巨大的蓄水池。与马独一样,弄文也正在修路。路上没有一个人。路里侧岩石上均匀地散布着炮孔,外侧是疏松滚落的碎石坡。路面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石块,崎岖难行,大家埋头走路。不久,听见后来有老乡的声音,一个同伴和他聊天,隐隐听到他说:政府不管我们了,电都停两个多月了”“为什么呢?老乡长长叹了一口气,好一阵不说话(这个疑问后来无意间在那坡被路人道破)。 跟着村人去他的家。一个花季少女迎了出来。上楼,卸下行李,坐下歇息。老乡拿了两张大幅相片给我们看,一张特写,一张全景。原来他就是黑衣壮的巫师,特写镜头记录了他作法的精彩瞬间。全景拍摄的是节目期间,全屯男女老女几百人盛装拥在山坡上的巨幅场景,人和石头近乎融为一体。巫师告诉我们十日后(农历三月十六日)屯里有木傩表演,可惜我们等不及了。巫师正在百色上大一的漂亮女儿指引我们去屋后,我一眼便看到了青青的蓝靛草、石头的染缸,和晾在棍子上的黑布,在阳光下闪着光。 去屯里闲逛。狭长的村子被分割成两大块,中间有一排小平房,似是屯里的接待室,现在门窗紧闭。路边房屋周围有许多果树,结着青青的果实。树下走过来一位老奶奶,六七十岁的样子,典型的黑衣壮服饰。她背着一个大筐,里面盛着半筐草叶,手里握着一个象梳子的小割刀,刀上面刻着古朴的花纹。老奶奶向我们露齿笑,她的笑容温暖而坚韧。我注视在她,直到她的孤独的身影在前面的山路上慢慢远去。 没有清晰的路径,我们在石头间跳跃。石缝间凡有土壤的地方皆种了玉米,玉米苗已经两三指高了,一派翠绿。岩石上有黑衣壮神庙,大家不敢冒然闯入。便继续行,很快看到果树环绕的干栏式建筑群,我们走了过去。 一个中年人热情地迎我们进屋,屋里的簸箕里晾着金黄的花朵,闻一闻,奇香。原来是闻名已久的金银花。阁楼上六七个两三岁至十四五岁不等的女孩子正好奇地张着眼睛。这些女孩子们都生得很好看。其中一个正在县城读初一,穿着典型地学生装,颇具大家闺秀气质。她告诉我们金银花是当地的特色。接着她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做起我们的向导,领我们在村子里转悠。 与弄力新装过的木楼相比,弄文屯的干栏式建筑保留的较为完好。只新增了两三座石头房子。少数的木楼梯换成了石梯,石间刻着花鸟鱼水稻玉米等图腾。房屋周围的玉米地里有一座座用瓦片覆盖的坟墓,就像是一座座埋葬在地下的小屋,仅仅露出屋顶部分。坟头上都插了小小的旗幡,感觉象藏东南的墓地的经幡一样。他们认为,老祖宗的坟不能迁走,要让他们和子孙后代永远在一起。 村里的许多人家都外出做工去了,村子安静的很。有三四家的阁楼上贴了红纸,上面写了新婚祝辞。新人不在,阁楼下的染缸孤零零地裸露在时空里,现出一圈奇异的光影。另一座古旧的干栏式建筑前,一个老奶奶在明丽的阳光下专注地做着女红,偶尔和经过的乡亲闲聊几句。相机的咔嚓声惊扰不了她,世人的脚步声惊扰不了她。她和祖先一样,安静地生活在这座石头山里,象遍布的黑石头一样,朴素、坚定、沉默。 傍晚,告别了黑衣壮热情的巫师,告别弄文屯可爱的少女。几次回转看,看到她们仍在远处使劲地向我们挥手,一直到山岩挡住了视线。 我默默地走着自己的路。我愿象这些淳朴善良地乡亲一样,默默地过自己的生活,无论繁华,无论冷落。

4.弄陇屯 原定行程没有弄陇。去弄陇纯属偶然,似乎也是必然。 最早知道那坡缘于那场著名的自卫反击战。后来从青云口中知道黑衣壮,查了广西分省地图册,不知又从哪里晓得了县境内有片原始森林,但具体位置一无所知。五月一日晨抵百色,阿兵买了张百色地图,图的边缘标有原始森林的符号。后来地图丢了。森林的具体位置仍然不明晰。到了那坡,几次向人打听森林的信息,包括车站的售票员,总是摇头。 从马独屯回来那天,晚饭后在街上转悠,在派出所(刑察大队)的门口,看到一个高大威武的警察,我想侦察员一定知道的多,就上前询问。果然,他不仅详细地告诉我原始森林的准确位置,怎样坐车,还说那儿也是黑衣壮,周围还有瑶族,苗族。次日从弄文屯回来,为了取得更多的资料,当我们见到看上去阅历丰富的,就上前询问。感谢淳朴热情的那坡人民,他们总是那么热心和耐烦,即使他们也不知道。从他们口中,我们知道了那儿的饭菜便宜又好吃,哪儿有三轮车租去弄文。从弄文回来,晚饭后回旅社,男士们在街头率先发现弄力屯那个可爱的导游MM,我和LAHU飞跑上去追问,她不能解答,急中生智说先去问我妈匆忙中鞋子都穿倒了。后来在车站附近,五人围着一个烟贩询问,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一直问了五六个,他都耐心地告诉我们。甚至无意中道出政府不开发弄文的缘由。(原因很简单,领导喜好不同) 第二天早七点,我们坐上了往弄陇方向的班车。 去弄陇要先去古隆。汽车在狭窄弯曲的山路中盘旋。于前几天荒芜的石头山大不同,越往南,山色越来越青翠湿润,细雨纷纷,雨中有两三点红,那是晚开的木棉花。十点半抵古隆。大雨。没有一个人,只有一个新修的凉亭。大家补充了食物,徒步前进。雨越大越大了,路边有人顶着雨衣放牛。半个多小时,看到山坡上有人家,我们转了上去。 依旧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爬上一户人家的阁楼,主人三四十岁的样子,说他们也是黑衣壮,但早已没有黑衣服了。我们问他弄陇还有多远,他说走小路起码有五六小时。庆幸的是他有车,正好可以载我们。于是我们爬上东风车的后箱,汽车在雨启动了。 这里是广西、云南、越南的边界,当地称金三角。车过部队的哨所不久,道路变得又烂又破,原来已入云南富宁境。路况太差,我们在车子晃来晃去,感觉象上青朴一样。过一座桥后车子折回广西,爬山,下山,又爬山,车子在高高在山间慢慢前行。路边野玫瑰花在风雨中摇曳,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下午两点多,终于看到了烟雨中的弄陇。 刚近村口,满村的狗一齐叫了起来。 司机带我们走过泥泞的乡村小路找到村长的家。村长大声欢迎我们,他四十多岁的样子,身上的衣服破了几个洞。上楼,一眼就看出屋内残存的黑衣壮遗风。一问,果然是,但黑衣服早没有了。卸下行李,稍事休息,大家便急切地央村长先带我们去看原始森林。 细雨纷飞,雨中弥漫着青草的气息,还有淡淡的花香。山路泥泞,鞋底很快沾了厚厚的泥。雨中有人仍在地里劳作,有人赶马归来。雨渐渐小了,远处群山拥翠,层峦叠嶂。村长说山那边就是越南了。我问他打过仗吗?当然了。打死过几个越南鬼子啊?”“谁知道呢,隔那么远,人影都见不到村长老实地说。他指着远处的山峰,比我想象的远多啦。脱口而出唉,差点把咱们神圣的领土看成越南的了有人说那干脆把越南的看成咱们的。大家都乐了。 越往前林越密,石头路上长满了青苔,两边生长着许多不知名的植物。经过一大片开阔的空地,前面的同伴穿着雨衣疾驰而过,感觉象武侠片中的剑客一样。空地上散布着一丛丛嫣红的野玫瑰,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蓝色的黄色的花朵。在同伴的催促声里,我不停地举起相机,并忍不住采了好几颗。唉,真想有一整天时间,悠闲地提着篮子在草地上摘玫瑰,然后亲自做成芬芳的玫瑰花茶,送给亲爱的朋友们。几个牧人正在附近低矮的岩石下避雨。二十多头牛在森林边缘悠闲地吃草,牛群移动时,牛脖子上的铃当象清泉一样,丁冬作响。引得大家驻足了许久。 向往的原始森林如约出现在眼前。走入林中,光线即时暗淡许多。各种各样的植物呈明显的阶梯状分布,绝大多数连村长也叫不上名字。脚下有挖过的痕迹,原来正是被采过的水晶矿床。大家埋头寻宝,直后悔没带个镢头来。有两只鸟巢跌落在地上,精巧地制作几乎可以和最灵巧的建筑工人媲美。一个低矮的树枝上栖息着两只前所未见的蝴蝶,粉红的色彩,点缀着孔雀羽似的图案,象神话中美丽的公主。一转身,旁边满满一枝全是,足有二三十只,有人轻轻地拯动树枝,美丽的翅膀在空中飞舞,象花的仙子。 行不多久,村长催我们返程。说林子太深,极易迷路,大家终于恋恋不舍地回转身。 回程时走另一条路,村长带前面的人去探洞了,我留在后面摘玫瑰花。路边有许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后来我和LAHU也爬到洞侧的山坡,山坡上遍布鱼腥草,我忍不住摘了一大把,这可是小时候在四川乡下最喜欢的野菜了。我提议摘些野菜回去,村长随手就扯起一大把。野芹、薄荷、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仿佛一个天然的野生植物库。怪不得日本鬼子喜欢来这里挖掘了。哼,可恶的日本鬼子! 近村时,看到两个妇女正在路边采花,原来正是金银花。我们就在她们甜美的笑声和沁人的花香里,踏上了回村的路。黄昏,站在弄陇村口。 这个世外桃源般小村庄,我梦里一定来过。 或者前世住过? 村民们从阡陌纵横的田堤上走过来。每一个人都生的那么好看,每一张笑容都那么友好亲切。当看到举起的相机,多半会缅腆地快速通过,也有的人不知觉。旁边有人说给她听,咯咯的笑声,照到你了”“照到我了?呵呵背柴的村妇,扛锄头的男人,提篮的小孩,挑粪萁的老老少少,从我们面前经过,洒落笑声无数。 炊烟从青灰色的屋顶上袅袅升起。穿过窄窄的巷道路回村长家,一户人家的狗叫起来,满村的狗齐来唱和。我们却一点都不怕。路边的高墙上有三只小狗,胖乎乎的身体,奶声奶声的追着我们狂叫。狗妈妈却在后面不动声色。激烈的犬吠声,和着鸡鸭鹅、猪牛马的声息,一派生机盎然。 入夜,万籁俱寂。村长不甚酒力早早睡了。我们却睡不着,大家围在小小炉火旁,唱起所有当时能想到的歌曲,从西部到港台,从民歌到流行,从快乐到悲伤…… 那一夜,有皎洁的月,有微凉的风。有种思念,如深深的森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7-3-29
注册时间
2002-7-5
沙发
发表于 2004-10-21 09:11:00 |只看该作者
好向往!下次回广西找机会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1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7-4-6
注册时间
2003-4-8
板凳
发表于 2004-10-22 22:27:00 |只看该作者
最近买了一本《大山里的黑衣壮》,就是冲着那保存完好的习俗而买的。还没看完,粗略翻了一下,还不错。

冰天雪地时,谁在悄然独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地板
发表于 2004-10-26 14:42:00 |只看该作者

《壮家敬酒歌》为“时装秀”开场

由南宁黑衣壮文化研究有限公司组织排演的《壮家敬酒歌》被定为11月4日“2004年东南亚国际时装秀”开幕式晚会的开场节目。届时101个黑衣壮姑娘将穿起她们古朴美丽的黑衣壮服饰,用原汁原味的壮话演唱“尼的呀”山歌。“尼的呀”在那坡壮话里是“好的 呀”的意思,是当地黑衣壮生活地区流传民歌中的常用衬词,这种民歌曲调清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广西音乐的原始 富矿”。开幕式上《壮家敬酒歌》将由一位女高音领唱,其余100名女演员则分成10个方阵依次出场应和,最后再合成一个整体。 该节目的设计着意凸显“一”即中国欢迎、团结东盟十国的艺术内涵,以此把民族化、现代化、国际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来自那 坡县弄文屯的年仅20岁的黑衣壮姑娘李丽娜承担了这次的领唱任务,在节目中她将展示壮族“尼的呀”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的高音———过山腔。 《壮家敬酒歌》还将在11月2日的“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开幕式上演出,旋律优美、激昂有力的“尼的呀”音乐将带着中外嘉宾领略一番别样的壮家风情。(10月25日《广西日报》)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2

听众

6738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7-24
注册时间
2004-12-9
5#
发表于 2004-12-11 13:19:00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过那电视节目,确实"尼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0

听众

2363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2-1-5
注册时间
2004-11-13
6#
发表于 2004-12-30 12:44:00 |只看该作者
我去过那坡,那里很多人以穿 民族服装为荣,女孩子子长得很漂亮喔~~~!!!!![magic5]

路是凹的,山是凸的 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7#
发表于 2004-12-30 17:09:00 |只看该作者
前几日看了《马关县志》里的插图,得知云南文山州马关县壮族的代表服饰也是黑衣,联系到龙州天琴演奏的黑衣,以及各地僚人并非鲜见的黑衣,可知“黑衣壮”的黑衣算不上很独特,把那坡县这个壮族支系取名为“黑衣壮”显得不够严谨,有炒作之嫌。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3

主题

1

听众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6-9-11
注册时间
2003-4-28
8#
发表于 2005-1-1 22:28:00 |只看该作者
是的,把这个族群称呼为“黑衣壮”确实不妥,当然,这个人群是存在的,只是命名为黑衣壮是一种很随意的不妥命名。我认为这有如当年就把广西、云南的僚人命名为“壮族”一样的道理,壮族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命名为壮族有点过于草率。

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7-18
注册时间
2002-5-23
9#
发表于 2005-1-2 13:08:00 |只看该作者

把这个族群称呼为“黑衣壮”是不妥。因为各地的壮族都是以黑为主色的。

但靖西人称呼他们为“黑衣壮”应该有很长的时间了,至少在“黑衣壮”这个称呼还没有“出名”之前就这样叫了,还称他们的服饰叫“三层塔”。浪人想:可能相对来说,靖西、那坡一带的“央”人,老年人服饰以“黑”为主,但年轻的妇女一般更多的是头带白(浅色)头巾,上穿比较窄的蓝衫,下穿黑宽裤脚长裤。为了和别的“壮”区别开来,所以就以“黑衣壮”称呼吧!


土地 民族 家园 母亲 http://blog.163.com/gaisi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202

积分

新来贝侬

Rank: 1

最后登录
2005-1-27
注册时间
2005-1-27
10#
发表于 2005-1-27 13:17:00 |只看该作者

我和几个朋友正想这个春节去那坡,,谢谢楼主的文章,另外,请教各位还有其它什么建议吗?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7 13:22:1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16 17:28 , Processed in 0.238634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