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频道9月17日电(杨越 李佳佳)泰国学者首次承认了壮泰民族“同源异流”的观点,这标志着关于泰族起源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壮学专家、广西社科院研究员潘其旭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40多位中泰专家的历时13年研究,“同源异流”学说终于突破了滞留几十年的局限,泰国学者首次承认泰族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同源异流,并著书证明了这一观点。在中泰专家编撰的《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一书中,泰国学者认为,壮、泰民族本是“同源”,后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各自特色,产生并行发展的“异流”,并最终成为了两个民族。他们明确指出:“台语民族(注:包括壮族和泰族)共同起源于百越民族集团中的西瓯、骆越。这些地方包括: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北部红河口三角洲。”
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我国专家就对壮泰渊源开始了比较分析。但“同源异流”一说,中泰双方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只是我国专家单方面观点。关于泰族的起源问题在泰国也众说纷纭。
潘其旭说:“与过去只进行语言研究不同,这次研究涉及了考古学、社会学、语言学、经济学、文化艺术、建筑学、科学技术和教育学等15个学科。通过这种多领域,综合学科的研究,为同源异流理论提供了更为详实的依据。学者们还第一次得出了珠江流域原住民族之间具有公共体性的结论。”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远古时代信奉的创世神和人文始祖。在此次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在珠江流域的少数民族中,除了壮族,布依族,水族甚至东亚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有布洛陀的传说,且都把其尊称始祖神。布洛陀不仅是壮族的人文始祖,而且是整个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始祖。这一发现,把壮族文化和整个珠江流域的文化体系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