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224|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驮娘江畔访古国

[复制链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7 16:25: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驮娘江畔访古国
南国早报记者 熊红明
  悠悠驮娘江,弯弯绕青山。
  驮娘江是游走于广西西北部“滇桂黔三省之地”的一条河,是珠江源头水系之一。驮娘江流程曲折,从云贵高原向东婉转而下,好比一个悠然行走于滇黔桂三省山间的壮家女人。它没有大江大河的奔腾澎湃,却在婉约、宁静中,默默地孕育出了神秘的古国文明
                 驮娘江畔 触摸人类远古文明
  驮娘江发源于云南省广南县五株乡,流经广西西林县八达、普合、那劳和田林县的定安、八渡、八桂等乡镇后,与西洋江汇合流入右江,最终归流珠江奔向大海。西汉时期,驮娘江被称为文象水,清朝时又被称为同舍河、驮阳江。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沙发
发表于 2014-6-17 16:26:05 |只看该作者

                       远古时代 谁在江边称王
  相传古时候,有一年大旱,人们纷纷逃荒他乡。一位壮族青年因家中70多岁的老母无人照料,不得不留下来。一天,母亲口渴难耐要喝水,青年就背上母亲翻越高山去找水。当他到达离江边不远处,看到这里有清澈的水,青年便把母亲安顿在一山崖下,独自下山取水。然而,当他把水取回来时,母亲已咽气了。青年失声痛哭,随后毅然背上母亲投江而死。后人为纪念这位孝子,便把这条江取名驮娘江。
  比传说更动人的,是驮娘江所孕育的神秘古老文明。
  西林县八达镇土黄村,坐落在驮娘江畔。“土黄”,壮语意为“王住的地方”,这一村寨依山傍水,是居住、生活的绝佳选择地。
  2009年4月25日上午,在西林县文化局、考古专家的带领下,记者爬上了土黄村西头的一座小山。考古专家说:“走到山顶,你就站在了5000年前古人类的历史之巅。”
  一个小小山头,敢称5000年前的人类历史之巅?这座山上究竟有何历史?
  站在山顶,土黄村寨尽收眼底,驮娘江从村头蜿蜒而过,留下一片肥沃的田地,村民们正忙着耕作,村寨间鸡犬相闻,好一幅田园牧歌景象。
  小山头上的旱地里,村民们种下的玉米已开始抽出新芽,泛出层层绿意。在玉米地的沟垄间,有一堆堆青色石头和砖瓦碎片。这些石头与山上的红色砂石相比,质地更坚硬,两石相撞,铿然有声;而不少残砖烂瓦大小约30厘米,厚8厘米左右,上面的祥云、花草纹饰清晰可见。
  “这些石头砖瓦都是村民从地里挖出来的。”考古专家、原西林县文化局局长陆辉向记者介绍说,几年前,县里的文物部门听说这里发现了一些带有花纹的砖块,来调查后发现,这些砖块与当地居民现在使用的砖块不一样,根据花纹、质地推测,这些砖瓦很像是明清时期的物件。
  根据清朝《西隆州志》记载,清康熙初年,土黄已设甲制(清朝的政府基层机构,相当于今天的乡镇的政权设置),而土黄村当地群众至今还有“土黄三百闸”的说法,一闸相当于一个大户人家,土黄有300多户大户人家的规模,在清朝应该算是比较繁荣的圩镇了。陆辉推测认为,山头上出现的这些砖瓦,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庙宇或是官府的遗留,而土黄在远古时代应该是部落首领居住的地方。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板凳
发表于 2014-6-17 16:26:30 |只看该作者

                         5000年前 谁在山上歌唱
  记者纳闷:山上的这些残砖断瓦最多不过几百年的历史,怎能代表5000年前的人类历史?
  考古专家手拿一块残缺的青色石头神秘一笑:“历史之门只会给那些懂得发现的人打开。”
  无意间,记者在一簇玉米苗旁发现了一条形状如茄子、质地光滑的青石条。记者伸手将石条从泥土里拔出,却发现青石条一端已经被折损,留下了一道锋利的缺口。本想当它作为奇石收藏,不想却是残石一块,记者有些遗憾地将它扔到了沟垄间的乱石堆里。
  见记者扔掉石头,西林县博物馆馆长王奕然赶紧将它捡起,仔细抚摸查看。他笑着说:“你已经拿到了历史之门的钥匙,结果又把它丢掉了!你刚刚丢掉的,是5000年前古人类使用过的石斧呀!”
  馆长的一句话,令记者大为震惊。
  “这是一个典型的旧石器时代的工具,有明显的古人类打制的痕迹。”王奕然向记者介绍说,这块石条断口的地方有明显的打击点,坚硬的石头断口锋利,可用来切割动物的骨肉或者兽皮。
  就在记者为刚才的冒失怅然不已的时候,考古专家又有了不少发现。他们在乱石堆里找到了不同类型的石器,有的是断口已经变钝的废弃石器,有的是经过精心打磨,中间有穿孔痕迹,具有明显的新石器时代特征的石器。
  考古专家介绍说,记者脚下的这座小山应该是古人类生活聚居点,山上的石器应该是古人类从驮娘江边背上来的,因为山上的石头容易碎裂,无法加工成劳动工具。古人将石器打制好使用后,一些废弃的石器就被丢弃在了山上,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从发现的石器看,这个不起眼的小山头存留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多种石器,代表的是5000年甚至上万年前古人类的生产力。
  如今,尘封数千年的历史在现代人的耕耘下逐渐显露,种地的农民将古人使用过的石器堆放在田间地头。一堆堆石块俨然将这片充满了生机的土地,变成了一个陈列新旧石器时期的古人类生产工具的天然博物馆。
  当天,考古人员在山头上收集到了整整一箱子的石器和残破的瓦当。王奕然说:“土黄山头新旧石器的发现,足以证明驮娘江流域曾繁衍出了古人类文明,而瓦当的发现则证明,驮娘江流域的人类文明就像江水一样连绵不断。”
   逝者如斯,来者如斯!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地板
发表于 2014-6-17 16:26:52 |只看该作者

                   历史碎片 揭开古国神秘面纱
  句町(音gou ding)古国,一个谜一般的国度。
  有关句町古国的记载,首见于《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书中记载,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句町侯亡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击反者,斩首虏有功”而被汉室封为“句町王”。晋代人常璩在《华阳国志》一书中也说道“句町国置自濮,王姓毋”。
  据历史记载,句町与古滇国、夜郎国属于同时期的西南小国。但句町古国究竟在哪里?这个神秘的国家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历史遗存?千百年来,人们为了解开句町之谜而一直在寻找。

                     铜棺出土 启封历史之门
  历史总会在不经意的时候,给人一个惊喜。正当人们苦苦追寻句町古国的踪迹时,一位筑路民工的铁锄,为人们敲开了通往神秘古国的历史之门。
  1969年冬,西林县政府修筑西林至田林的公路。公路通过西林县普合村普驮屯驮娘江南岸的一座叫洞龙山的小山坡,负责修筑这段公路的是八达公社(现在的八达镇)土黄大队平那小队的民工。12月15日下午,一个民工举锄挖土时,锄头碰上一件硬器,发现地下有异常的响声,像是敲铜鼓的声音。一起筑路的民工出于好奇,围拢过来,刨的刨,挖的挖,结果发现土里埋藏的是一具铜棺。
  看到天色已晚,也怕惊动工地上的其他民工,发现铜棺的民工七手八脚又把已露出的铜棺用土盖起来,然后收工回工棚吃饭。
  当晚,县里派电影队到工地放电影《农业学大寨》。县革委会要求组织民兵、民工观看并作观后讨论。天黑后,工地上的其他民兵、民工全都去看电影去了,发现铜棺的民工便悄悄地来到工地。到电影快散场时,他们已经把整个铜棺全挖了出来。约两米长的铜棺又大又重,撬不开棺盖,民工们就用钢钎、铁锄撬砸开铜棺。
  电影散场时,工地发现铜棺材的事很快被传开。闻讯赶来的人们把铜棺材团团围住,天黑人多,在火把和手电筒的照射下,大家将棺材里的东西抢个精光。
  第二天,得知挖到铜棺的那劳公社领队和公路指挥部负责人到工地查看铜棺。出土的铜棺为长方体,长约2米,宽约66厘米,高约70厘米,棺板厚0.5~1.5厘米,内外表面全部鎏金,棺上镶有虎头、人面、云纹,十分漂亮。
  这是无疑一件珍贵的文物!西林县革委会领导命令公路指挥部将铜棺运回县里,放在县革委会大院保管。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5#
发表于 2014-6-17 16:27:12 |只看该作者

                         荒唐年代 遗落多少宝物
  然而,在那样一个荒唐的年代,好不容易重见天日的铜棺再一次遭遇厄运。
  1970年2月,西林县农业机械厂需要铜来做离心泵,于是厂里向县革委会提出口头申请,要将铜棺熔化来做原材料。当时是“文革”后期,每个县都在“抓革命,促生产”,“抓促”指挥部的一位负责人说:“不就是一副铜棺材吗?拿去熔了吧。”
  于是,铜棺被当作“四旧”之物拉到农机厂,砸成碎片,投入熔炉。没有用完的铜棺碎片后又被当作废品,有的流落到了民间,有的被做成了西林县水泥厂球磨机的轴瓦。
  记者在西林县博物馆见到了铜棺的复制品,这是一件按原棺1∶1比例复制的展览品,棺首镶嵌的虎头、棺身两侧镶饰的鎏金人面具、祥云纹饰,足以彰显铜棺的豪华。在铜棺旁边的陈列柜里,博物馆还收藏了几块铜棺棺体残片和一个鎏金铜面具残片、一个铜棺铺首环。
  说起这些残片和铜环的来历,工作人员都为人们当年的荒唐感到痛心。
  由于保管不善,铜棺的绝大部分棺板已被人为熔化,剩下的部分也被砸成碎片。文物工作人员在西林四处搜寻,也只收集到半麻袋,约116公斤重的棺板碎片。
  铜棺的一些关键部位已失散,再也拼凑不起来。铜棺上镶嵌的人铜面具8个,只收回5个。工作人员还收回了铜棺里的虎头一件、玉环一件、破碎玉环4件、4个跪俑以及一些的玉管和玛瑙。经过调查得知,铜棺里原来还有一对铜马和两个平面人像,至今下落不明。
  几年前,普合村附近的一位村民向西林县博物馆上交了一尊石制人首。这位不愿透露家庭信息的村民,可能就是当年的铜棺发掘者之一的后代。他将这个来自铜棺墓葬的“小人头”藏在家中,后来被妻子发现。妻子认为这是来自死人的东西,是不祥之物,就要求他把“小人头”扔到驮娘江中。他舍不得扔,就将“小人头”上交到了县博物馆。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6#
发表于 2014-6-17 16:27:33 |只看该作者

豪华铜棺 真正主人是谁
  记者来到了普合村普驮屯铜棺发掘地,这里现在是一个小村寨,西林至田林的公路穿寨而过。陆辉告诉记者,铜棺发掘点就在公路路基下面,当年铜棺出土时墓址就已经遭到破坏,不少陪葬品被民工用刮板随土一起刮走垫了路基。现在,不少人还想着有一天重修公路,好将路基下面埋藏的宝藏再挖出来。
  记者希望在村里能找到当年见证铜棺出土的目击者,四处打听却一无所获。村里的年轻人对铜棺一事也只是有所耳闻,40年前曾参与过铜棺挖掘的老人基本已经离世,而他们的后人与曾经在西林县水泥厂工作过的老人一样,对此也大多避而不谈。
  “我们相信还有很多文物流落在民间,但回收的难度非常大,这也给文物保管和历史研究带来不少困难。”王奕然说,当年参与过铜棺挖掘或者见证铜棺被损的人,对于铜棺一事很是忌讳,有的人是害怕被追究责任,但他们一定会对当年的无知感到懊悔。
  如今,文物部门收回的普合铜棺随葬文物经过鉴定,大多被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有的甚至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目前,这些回收的文物主要收藏在自治区博物馆和西林县博物馆。
  在云贵高原的南麓这样一个高山延绵的边远地带,如此高精度、大部件的铜器是如何铸造起来的?豪华铜棺的主人又是谁?他来自什么年代?
  西林县委托成都科技大学测试中心对铜棺残片进行显微镜扫描分析,基本确定铜棺的年代为西汉时期。
  对比史料记载,被句町谜团困惑多年的人们才意识到,筑路民工当年挥起的铁锄砸烂的,就是通往神秘古国之门的钥匙:在普合村普驮屯挖掘出的铜棺就是西汉时期的墓葬,而墓主人应该是同时代的句町古国的王室成员或是贵族。

                      铜鼓声中 雕刻青铜时代
  在铜棺出土3年后,历史再一次给了后人探寻神秘古国的机会。这一次,人们在与普合铜棺出土地不远的地方,有了惊人的新发现。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7#
发表于 2014-6-17 16:27:53 |只看该作者

                铜鼓墓葬 挖出句町贵族
  1972年7月3日,西林县八达公社普驮屯(现八达镇普合村普驮屯)粮站开辟新的晒谷场时,在距铜棺出土地25米处,挖出一座用四面铜鼓套合做葬具的古墓。
  这一回,发现古墓的工人没有像3年前的民工那样疯抢文物,而是立即停工,报告给了粮站负责人。发现古墓的消息报告给了县革委会后,县人武部派人来对古墓进行发掘,把全部器物取了出来,并运回县城。
  第二天,县文化馆打电话给自治区博物馆和当时的百色地区文化局。自治区博物馆立即派广西文物工作队工作人员赶赴西林调查,发现这座墓的形制特别,墓坑略为不规整圆形,直径1.5米,深2米;在地表之下深约0.6米处,有一块圆形石板盖住墓口,石板下面并排放着12块大小不等的石条,石条下面是4件是互相套合埋的铜鼓,在最内层的铜鼓内推放的一具骨骸,上面覆盖细如粟米的玉珠编织的珠襦。
  古墓的里随葬品散布在铜鼓周围,一部分装在铜鼓内,其中包括了铜骑俑、铜坐俑、铜钟等金属器共270多件,另外还有玉环、玛瑙环、玉管、玛瑙串珠等珠宝100余件。
  在众多陪葬品中,以一尊铜骑士俑最为精美。这是一件铜制模型明器,由铜马、铜马鞍和铜骑士3个部分组成,器表全部鎏金。这匹马除了马尾巴单独铸造外,其余整匹马和马鞍、骑士俑均为一次铸成,可见古人铸造工艺之高超。
  铜鼓内的骨骸很快被送到了南宁,经广西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鉴定,死者为男性,25岁左右。从骨骸堆放的情况判断,这个铜鼓墓葬是壮族地区典型的“二次葬”。以铜鼓作为葬具的“二次葬”在广西还是首次发现,墓里所出土的器物都有西汉初期的特征,所以专家们推断墓葬的年代为西汉前期,而墓主人极有可能就是当时句町国的王亲贵族。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8#
发表于 2014-6-17 16:28:13 |只看该作者

                      铜鼓史记 书写几多记忆
  考古人员对普合出土的铜鼓进行了仔细的研究。这4面编号分别为280号、281号、282号、283号的铜鼓现藏于自治区博物馆,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280号铜鼓是普合出土铜鼓中最大的一面,直径为77.5厘米,身高52厘米,胸径为85.6厘米,腰径为71厘米,足径为90厘米。这面铜鼓被誉为记录驮娘江流域句町古国难得的“青铜时代史书”。这面铜鼓的鼓胸上,装饰有6组船纹,每船有8至11人,在船台前者戴羽冠,其余均为项髻造型,其中立者上裸,坐者全裸并持船桨作划水状;船间有鸬鹚或大鱼图像。
  有专家经过研究分析认为,280号铜鼓上的船只纹饰结构独特,船身十分狭长且单薄,首尾两端高翘。这种船没有帆,靠桨推进,舵长并设于船尾巴。从这些较独特的设计看来,这种船应该是专为竞渡而设计的。从船上所载人物看来,他们大都头戴羽冠,有的腰系吊幅,但大多数没有衣着,上下身都裸露,应是有意化了装的人。这些人中,有执羽杖指挥的,有划桨的,有掌梢的,各有固定的位置和行动的模式。他们前后坐成一行,动作协调一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一般只有在竞渡时才有如此整齐划一的姿态。这有可能就是一幅当时部落间的划船比赛的画卷。
  有学者认为铜鼓上的这些人物,是经过化妆后的舞蹈表演者,表现的是西汉时期句町古国人民现实生活中的舞蹈,有的学者更是将这些羽人的动作,看作是舞疗疾之物理疗法的雏形,也就是说古人在铜鼓上雕刻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健身操。一面铜鼓,镌刻一段历史。无论今人如何解读西林铜鼓,它们已经成为人们对人类青铜时代的永恒记忆。

                         民族之宝 荣光毁于谁手
  《隋书•地理志》中说:“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在古代更有“得鼓二三,便可称王”的说法。一面铜鼓就代表了驮娘江流域少数民族的荣光,铜鼓也被当作民族之宝。
  西林发现铜鼓墓葬的消息轰动了中国考古界,西林也因存世铜鼓数量众多而被誉为“铜鼓之乡”。铜鼓在西林地区分布很广,上世纪50年代之前,西林的壮族山寨几乎每个寨子都有一面传世铜鼓,仅夜德壮寨就有6面之多。目前,西林县登记在册的民间收藏铜鼓有23面。
  说起西林民间收藏的铜鼓,西林作家岑隆业、教师韦定仍的见闻在今天看来实在是不可思议。在解放前,西林那劳寨存世铜鼓至少有30面,这些大小不一的铜鼓,曾悬挂在那劳“宫保府”的屋檐下,村里的祠堂、社庙里也都悬挂了不少铜鼓。解放初期,那劳小学上下课以打铜鼓为信号,一面铜鼓敲烂了,就再换一面,一个学期要敲烂好几面。韦定仍还亲眼看见村里的一位村民一口气敲烂5面铜鼓,拿到供销社当废铜卖。
  记者到那劳采访,向村里一位老人询问有关铜鼓的事,他颤抖着双手向记者比划说:“小时候还见好多呢,现在不得见了啊。没晓得到哪里去了。”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9#
发表于 2014-6-17 16:28:33 |只看该作者

                       句町古国 千年神秘待破解
  普合出土的有四面铜鼓陪葬的古墓,铜鼓墓葬的主人到底是谁呢?他与句町王又有什么关系呢?铜鼓墓葬给我们带来了惊喜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未解之谜。

                       古国之梦 兴衰由谁诉说
  “句町”源于壮族语系,句,壮语直译为九;町,也是壮语,直译为亲、盟或红。句町之意用壮话来解释就是九部联盟。《汉书》记载,汉昭帝始元5年(公元前82年)诏封部落首领亡波为句町王,句町国故而得名。东晋穆帝时期的史书《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句町县……其置自濮王……受封至今”,当时是公元350年前后。由此可以看出,句町国在历史上存在了至少400年。
  句町建国以前,驮娘江流域有一个部落首领名叫亡波。此人既是九部联盟首领,又是握有兵权的统帅。当时,汉昭帝为了征服西南地区另两个少数民族部落姑缯和叶榆,派汉兵南下征剿,结果被姑缯和叶榆打败。不甘心失败的汉昭帝决定“以夷制夷”,于是派密使带着重礼找到了亡波,希望他带兵协助攻打姑缯和叶榆,亡波欣然应允。结果“斩首捕虏五万余级,获畜产十余万”,战果辉煌。因亡波“率其邑君长人民击反者,斩首虏有功”,汉王便将句町联盟诏封升格为四方国,亡波成了首任句町国王。句町古国也就成为有史以来产生于壮族地区的第一个古代王朝。
  《汉书》记载,封国之后的句町辖地,包含了现在广西的德保、靖西、那坡、百色、凌云、田林、隆林,云南的文山、富宁、岘山、开远等地,其中心区在现广西西林和云南广南两县境内。当时句町国的势力东北至贵州兴义,西至玉溪、通海、建水等地,实力与夜郎、滇国两国相当。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10#
发表于 2014-6-17 16:28:58 |只看该作者

                     故国风雨 兴衰由谁诉说
  公元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成功上位。野心勃勃的他开始四处征讨,公元12年,王莽开始出兵西南,打算一举消灭句町等国。
  《汉书》记载,王莽建国四年(公元12年),句町王邯被牂牁郡大尹(汉时辖今贵州大部、云南、广西小部分地区,大尹为官名,相当于军政首席长官)的周钦所杀,后来邯的弟弟承又杀死了周钦,附近的州郡起兵攻打承,没有成功。倒是附近的少数民族首领觉得受到了战争的侵扰纷纷造反,一起杀死了益州郡(时辖四川盆地、陕西汉中一带)的大尹程隆。
  在位18年的王莽没有实现征服句町国的愿望,公元前23年,王莽被杀,而句町古国则在与中原王朝的斗争和交往中,吸纳了不少中原文明,生产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句町国也逐渐发展成为当时西南地区的强大国家之一。

                     未解之谜 谁能给出答案
  在普驮铜鼓墓出土的文物中,一件青铜六博棋盘(国家一级文物)因其典型的中原风格,而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浓厚兴趣。
  据文献记载,六博是古代中原地区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也称为博戏,在战国时期非常流行。《战国策》中讲到齐国都城临淄的殷富时,举例说“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六博鞠者”。
  普合铜鼓墓葬的主人以六博棋盘作为陪葬品,可见当时流行于中原地区的游戏,已经传入驮娘江流域。这也充分证明了墓主人在当地的崇高地位,以及他与中原文明的亲近关系。
  “这个六博棋盘可能是汉王朝给句町国国王或贵族的礼物,也有可能是当年王莽与句町国打仗时,句町队伍缴获的战利品。”句町文化研究专家陆辉认为,普合铜鼓墓葬的发掘,为人们研究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流,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证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驮娘江流域,是一个容纳了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地区。
  但是,“句町古国的国都在哪里”、“两千多年前的古国是在什么年代消亡的”等问题,与六博棋规则一样,一直困扰着今天的人们。
  关于句町古国的首都位于何地,史学家们一直存有争议。不过,人们目标几乎都锁定在今天的广西西林和云南广南这两个地方。广南和西林山水相连数百里,历史上广南曾经置句町县,而西林也曾经属于云南句町县管辖。几年前,西林和广南曾掀起句町品牌属权之争(本报2006年4月11日曾作报道);如今,两地相互承认并开始走向合作,每年轮流举办句町文化研讨会和句町文化艺术节。
  谁能为我们解开句町古国留下的这一个个谜团呢?
  历史沧桑变,地下应有知。驮娘江依然婉转东流,相信有一天,历史还会再给人们一次机会,让我们去叩开句町古国的神秘大门。
南国早报   2009-05-19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11#
发表于 2014-6-17 16:29:56 |只看该作者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

听众

366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8-8-29
注册时间
2011-5-7
12#
发表于 2014-6-17 23:17:45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一点点,不看了,不看了,看不下去了

  相传古时候,有一年大旱,人们纷纷逃荒他乡。一位壮族青年因家中70多岁的老母无人照料,不得不留下来。一天,母亲口渴难耐要喝水,青年就背上母亲翻越高山去找水。当他到达离江边不远处,看到这里有清澈的水,青年便把母亲安顿在一山崖下,独自下山取水。然而,当他把水取回来时,母亲已咽气了。青年失声痛哭,随后毅然背上母亲投江而死。后人为纪念这位孝子,便把这条江取名驮娘江

这真是没文化啊,看江名“驮娘”就按自己那简单的头脑生编一个故事给它。
懂得“驮”字意思的呗哝来讲讲吧,我懒得扫盲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被封 ID 浑不怕 要留光芒在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主题

0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5-18
注册时间
2006-3-27
13#
发表于 2014-6-18 15:42:42 |只看该作者
这条江原来是汉名,没有壮名吗?

点评

石灰岩  “驮”系壮语,江河的意思。“驮X”“驮XX”在壮乡是常见的命名方式,用于标识地点。 97年读过一部驮娘河乡土题材的中篇小说,对驮娘河的解释并非上文中所述,具体说法忘了,但绝不是什么儿子驮着娘过河的说法,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6-20 15: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

听众

1921

积分

榕树精灵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最后登录
2016-4-28
注册时间
2008-6-29
14#
发表于 2014-6-19 14:51:12 |只看该作者
         这条河--驮娘江,是壮名或汉名?我猜测是壮语 dahnding 的汉字表示,也是驮町读音之变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

听众

3667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8-8-29
注册时间
2011-5-7
15#
发表于 2014-6-20 15:25:0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灰岩 于 2014-6-20 15:34 编辑
萧萧瑟瑟 发表于 2014-6-18 15:42
这条江原来是汉名,没有壮名吗?

这江不是汉名,是在壮名“驮娘”后加了一个“江”字形成的汉化名

“驮”系壮语,江河的意思。“驮X”“驮XX”在壮乡是常见的命名方式,用于地点、河流、村庄的命名。

97年读过一部驮娘河乡土题材的中篇小说,讲述主人公在“驮娘河”(非“驮娘江”)泛滥期、枯水期里斗争生存的生活,其中对“驮娘河”一名的解释并非上文中所述,具体说法忘了,但绝不是什么儿子驮着娘过河的说法,而且“儿子驮娘过河”的说法有很多版本,内容各异,光怪陆离,一看就是汉思维下生编出来的故事。

按壮族的命名方式来解释,
若“娘”为壮语“红色”的意思,“驮娘”就是红色的河的意思(旧时驮娘河定期泛滥,河水浊红)
若“娘”是壮语“蜇咬”的意思,“驮娘”就是指人到了此河段有被动物叮咬的可能,借指河流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被封 ID 浑不怕 要留光芒在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82

积分

土精灵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4-11-6
注册时间
2014-5-8
16#
发表于 2014-6-20 23:59:06 |只看该作者
这条江原来是汉名,没有壮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17#
发表于 2014-6-23 17:42:02 |只看该作者
“驮”系壮语,江河的意思。是了。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

听众

6579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6-7-21
注册时间
2005-8-15
18#
发表于 2014-6-24 05:04: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VUNZMBANJ065 发表于 2014-06-19 14:51:12
         这条河--驮娘江,是壮名或汉名?我猜测是壮语 dahnding 的汉字表示,也是驮町读音之变异

勾町国,驮町河。应是这个道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19#
发表于 2014-6-24 10:36:20 |只看该作者
勾町与驮町是不同的。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4-19 13:42 , Processed in 0.146025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