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凤凰网资讯频道精英范栏目2013-09-24第018期《周有光:科学没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之分》
http://news.ifeng.com/exclusive/ ... 24/29843011_0.shtml
周有光:科学没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之分
文、对话/陈芳、李灏
9月7日,一间不足十平米的书房,一张老式书桌前,周有光穿戴整齐,坐在固定的位置,看清记者写在纸上的问题,便开始作答,思路清晰,声音洪亮。很难想象这是一位108岁的老人,亲历了晚晴、北洋、民国、共和国四个时代。
79岁的儿子周晓平告诉凤凰网,父亲现在每天仍坚持大量阅读,至少读六份报纸,身在书屋而知晓天下,“在父亲的价值观中,知识、教育、人格最重”。
周晓平这样概括父亲的一生:50岁以前搞金融,50岁改行搞文字,80岁又改行搞文化,但“都与常识离不开”。
周有光生于1906年,长在江苏常州青果巷。在他出生前7年,新文字倡导者瞿秋白在这条巷子出生;时间再倒流7年,“汉语言学之父”赵元任也降生于此。一巷三杰,邻里而居,是一种惊人的巧合。这种熏陶和积淀,让原本搞经济的周有光于1955年受命参与汉字文字改革,成为汉语拼音设计者之一。
周有光认为中国真正在文化方面实现现代化,标志就是语言文字的现代化。周晓平对凤凰网说,父亲参与文字改革,理由很简单,就是让中国老百姓认识更多字,从而能够有所觉悟,“搞民主,搞建设,没有常识不行,常识要靠教育,字都不识,怎么办教育?”
……【此处省略2800字】
文字改革运动,大陆跑到了港台前面
凤凰网资讯:您怎么看中国的文字改革?
周有光:中国是一个古老国家,有了不起的古老文明。中国现代化从清朝晚年就开始了,政治的现代化,是由帝国变为民国,而在文化方面的现代化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文字的现代化。
这个工作从清朝晚年提出,到现在差不多一百年,现在我们有了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这个法定的很好,一百年中许多研究成果都在这部文字法律中得到推广,这部法律的制定也
意味着中国语言现代化的第一个阶段告一段落。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语言共同化,就是推广普通话;第二是文体口语化,就是白话文运动;第三是文字简便化,就是简化字运动;第四是标音字母化,就是汉语拼音。将来怎么走,要从世界的角度来看,要进一步研究,否则你就看不清楚问题。
凤凰网资讯:现在两岸三地有用简体、有用繁体,您怎么看中国语言文字改革中的简繁之争?
周有光:大陆、香港、台湾,这三个抵御大小是不平衡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从民主来讲,是香港、台湾跑到了前面,大陆跑在后面;可是从文字改革运动来讲,是大陆跑在前面,香港、台湾跑在后面了。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和党派没有关系,和国家有关系,不会因为党派变更而停止。在大陆设立有一个文改会,专门搞这个工作,所以跑到了前面。
大陆语文现代化运动告一段落,第一体现就是普通话的推广,本来中国分为几个大方言,我小时念的书就是方言的,我能背古书都是方言的,用普通话我不会背。那么大的一个国家,有许多方言,在外国,一个上海人、一个福建人、一个广东人碰到一起,三个人要沟通只能讲英语。今天的情况就很不一样,这件事情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搞了一百年。
港台地区认为繁体是正体,反对简化,这个讲法不符合历史事实。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是用当时的字体来写古文的,就是所谓的今文写古书。中国的文字,继承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许多人不了解。台湾居然要把繁体字拿去申遗,我说让他去申吧,这个事情没有多大意思。假如你到台湾,你会感觉到台湾是看不起大陆的,香港也看不起大陆,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家就住在香港,香港人看不起大陆。他们有做的对的方面,也有做的错的方面。在简繁这个问题上,是他们错了。
凤凰网资讯:有观点认为,未来中文拼音化将越来越严重,担心造成文化传承的断裂,您怎么看?
周有光:拼音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拼音化我们已经有了,狭义的拼音化我们不走。我们写给周总理的报告中讲的很清楚,拼音是用来帮助汉字,不是代替汉字。有许多学者提出要拼音代替汉字,但国家政策不支持,至少一百年不可能,五百年都不一定可能,拼音代替汉字此路不通。
(版权归凤凰网资讯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