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7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中国现在各个民族称呼的演变和发展简述

[复制链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6-12 14:4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转自:三苗网

【 呼……当文抄公也很累啊!不过这东西不错,抄下来共享!摘自《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2001年第1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1.汉族:先秦时期称为“夏、华、华夏”;秦汉时期为“华夏、汉”;魏晋南北朝为“华夏、汉”;隋唐时期为“汉、华夏”;宋朝以后皆称为“汉”直到如今。

02.藏族:先秦时期属于“古羌支属”,秦汉时期为“西羌支属”;魏晋南北朝称“蕃”;隋唐时期为“吐蕃”;宋朝称“吐蕃、蕃”;蒙元和明朝称为“吐蕃、西蕃、乌斯藏”;清朝为“吐蕃、西蕃、藏”;民国后称为“藏”到如今。

03.门巴族:古代均未单列(或尚未形成,或无明确记载,下面未注明的时期均属此情况,不重复),民国属于“藏族一部”,现在单独划分。

04.珞巴族:同门巴族。

05.景颇族:隋唐时期为“寻传一部”;明朝称“野人”;清朝称“山头、阿昌”;民国称“山头”;现称“景颇”。

06.彝族:先秦时期为“古羌一支”;秦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均称“昆明、叟”;隋唐称“乌蛮”;蒙元至民国称“罗罗”;现称“彝”。

07.哈尼族:先秦时期为“古羌一支”;隋唐时期为“乌蛮一部”;蒙元和明称为“和尼、爱尼”;清朝称“哈尼、和尼、爱尼”;民国以后均称“哈尼”。

08.纳西族:先秦时期为“古羌一支”;魏晋南北朝称“摩沙夷”;隋唐称“乌蛮一部、磨些”;宋至明均称“磨些”;清朝称“磨些、末些”;民国称“磨些、纳西”;现称“纳西”。

09.傈僳族:先秦时期属于“古羌一支”;隋唐属于“乌蛮一部、粟粟”,清和民国称“栗粟”;现称“傈僳(lisu)”。

10.拉祜族:先秦时期属于“古羌支属”,隋唐时期为“乌蛮一部”;明朝至民国均称“倮(luo)黑”;现称“拉祜(hu)”。

11.基诺族:先秦时期属于“古羌支属”,隋唐时期为“乌蛮一部”;民国属于“罗罗(彝族)一部”;现称“基诺”。

12.阿昌族:隋唐时期属于“寻传一部”;宋朝为“莪(e)昌”;蒙元以后均称为“阿昌”至今。

13.白族:先秦时期属于“古羌支属”;秦汉时期称为“僰人、叟”;魏晋南北朝称“爨氐、叟”,隋唐称“白蛮”;宋和蒙元称“僰人”;明至民国称“白、民家”;现称“白”。

14.羌族:先秦属于“古羌支属”;以后均称“羌”直到现在!

15.普米族:明朝属于“西蕃一支”;清和民国均属于“西蕃一支或称巴苴(ju)”,现称“普米”。

16.独龙族:蒙元称“撬”;明清称“俅人、曲人”;民国称“俅人”;现称“独龙”。

17.怒族:先秦属于“古羌支属”;隋唐属于“卢鹿蛮一部”;明朝称“怒子”;清朝称“阿怒、怒苏”;民国称“怒子、阿怒”;现称“怒”。

18.土家族:先秦时期称“巴蛮、巴人、廪君蛮”;秦汉称“賨、巴郡南郡蛮”;魏晋南北朝称“酉溪、酉阳、(三点水)娄中蛮”;宋称“土民、土蛮”;蒙元和明朝称“土民”;清朝以后称“土家”。

19.苗族:先秦时期属于“南蛮一支”;秦汉称“武陵、长沙蛮”;隋唐属于“僚峒蛮一賨部”;宋称“僚峒蛮一部、苗”;蒙元后皆称“苗”。

20.瑶族:先秦时期属于“南蛮一支”;秦汉称“武陵、长沙蛮”;魏晋南北朝称“莫徭”;隋唐属于“僚峒蛮一部”;宋朝至民国均称“徭”(清朝也称“瑶”);现称“瑶”。

21.畲族:先秦时期属于“南蛮一支”;秦汉称“武陵、长沙蛮”;隋唐属于“僚峒蛮一部”;宋朝称“畲民”;蒙元以后皆称“畲”。

22.壮族:先秦时期属于“百越一支”;秦汉时期称“西瓯骆越、俚”;魏晋南北朝称“俚、僚一部”;隋唐称“俚、僚、峒蛮一部”;宋至清称“僮(zhuang)、俍(lang)”;民国称“僮”;现称“壮”。

23.傣族:先秦时期属于“百越一支”;秦汉时期称“掸、滇越”;魏晋南北朝称“鸠僚、僚”;隋唐和宋朝称“金齿、银齿”;蒙元称“百夷、白衣、金齿”;明朝称“摆夷、百夷、白衣”;清朝称“摆夷、白夷”;民国称“摆夷”;现称“傣”。

24.布依族:先秦时期属于“百越一支”;秦汉时期称“西瓯骆越”;魏晋南北朝属于“俚、僚一部”;隋唐属于“俚、僚峒蛮一部”;宋朝和蒙元称“西南蕃”;明清称“仲家、夷家”;民国称“仲家”;现称“布依”。

25.侗族:先秦时期属于“百越一支”;秦汉时期称“西瓯骆越”;魏晋南北朝属于“俚、僚一部”;隋唐属于“俚、僚、峒一部”;宋朝称“峒蛮、仡伶”;蒙元称“峒蛮”;明朝称“峒人、侗蛮、侗僚”;清朝称“峒蛮、峒人”;民国称“峒人”;现称“侗”。

26.水族:先秦时期属于“百越一支”;秦汉时期称“西瓯骆越”;魏晋南北朝属于“俚、僚一支”;隋唐和宋属于“峒僚一支”;明朝以后称“水”。

27.毛南族:先秦时期属于“百越一支”;秦汉时期称“西瓯骆越”;魏晋南北朝属于“俚、僚一支”;隋唐属于“峒僚一支”;宋朝称“茅难、茆滩”;蒙元至清朝称“茅难、茆滩、冒南”;民国称“毛难”;现称“毛南”。

28.仫佬族:先秦时期属于“百越一支”;秦汉时期称“西瓯骆越”;魏晋南北朝属于“俚僚一支”;隋唐属于“峒僚一支”;明朝称“姆佬、仡、僚”;清朝称“姆佬、谨、伶”;民国起称“仫佬”。

29.黎族:先秦时期属于“百越一支”;秦汉时期称“西瓯骆越”;魏晋南北朝属于“俚僚一支”;隋唐属于“俚、峒僚一支”;宋朝称“黎、俚”;蒙元后皆称“黎”至今。

30.仡佬族:魏晋南北朝属于“僚(lao)一部”;隋唐称“僚、葛僚、仡僚“;宋朝称“僚、仡佬”;蒙元以后均称“仡佬”至今。

31.京族:先秦时期属于“百越一支”;秦汉时期称“西瓯骆越”;明朝至民国称“越”;现称“京”。

32.佤族:秦汉时期称“濮、哀牢一部、僬(jiao)侥(yao)”;隋唐称“望蛮、朴子蛮、濮”;蒙元称“蒲蛮、生蒲”;明朝称“哈瓦、哈刺、古刺”;清朝称“卡瓦、哈瓦、古刺”;民国称“卡佤”;现称“佤”。

33.布朗族:秦汉时期称“濮、哀牢一部、僬侥”;隋唐称“朴子蛮、濮”;蒙元称“蒲蛮、熟蒲”;明清称“蒲满、蒲蛮”;民国称“布朗、蒲满”;现称“布朗”。

34.德昂族:秦汉时期称“濮、哀牢一部、僬侥”;隋唐称“朴子蛮、濮”;蒙元称“蒲蛮、蒲满”;明朝称“蒲满、古刺”;清朝称“崩龙、古刺”;民国称“崩龙”;现称“德昂”。

35.高山族:魏晋南北朝称“山夷”;隋唐称“流球人”;明朝称“蕃夷”;清朝称“蕃、土蕃、高沙”;民国后称“高山”。

36.蒙古族:魏晋南北朝属于“室韦一部”;隋唐为“室韦一部、蒙兀”;宋朝称“蒙古、蒙兀”;蒙元后称“蒙古”。

注:还有很多古籍中有不少异译,简述如下:蒙瓦、萌古、漠葛失、毛褐、盲骨子、朦骨、蒙国、毛褐室等。其它民族也有,不多写了。

37.达斡尔族:隋唐属于“室韦一部”;明朝称“萨哈连、索伦一部”;清朝称“达虎儿、达胡尔、索伦一部”;蒙古起称“达斡尔”。

38.土族:蒙元称“蒙古尔”;明清称“蒙古尔、察罕蒙古”;民国称“土昆、土户、土人”;现称“土”。

39.东乡族:蒙元时期属于“蒙古和色目人”;明朝至民国称“东乡回回、东乡蒙古”;现称“东乡”。

40.保安族:蒙元和明称“蒙古”;清和民国称“保安回”;现称“保安”。

41.裕固族:秦汉时期属于“丁零一部”;魏晋南北朝属于“敕勒一部”;隋唐称“回鹘、回纥”;宋朝称“回鹘”;蒙元和明朝称“撒里畏吾儿”;清朝和民国称“西喇伟古尔”;现称“裕固”。

42.维吾尔族:秦汉时期属于“丁零一部”;魏晋南北朝属于“敕勒一部”;隋唐称“回鹘、回纥”;宋朝称“回鹘”;蒙元和明清称“畏吾儿”;民国称“维吾尔”;现称“维吾尔”。

43.哈萨克族:宋朝属于“突厥一部、回鹘一部、并融合了乌孙等部”;明朝以后称“哈萨克”。

44.撒拉族:蒙元称“撒马尔罕”;明朝称“撒拉尔、撒拉回”;清朝和民国称“撒拉回”;现称“撒拉”。

45.乌孜别克族:蒙元属于“钦察汗国属下”;明朝后称“乌孜别克”。

46.塔塔尔族:隋唐称“达旦、达达、鞑靼”、宋朝称“达旦、鞑靼”;蒙元后称“塔塔尔”。

47.柯尔克孜族:秦汉称“坚昆、鬲昆”;魏晋南北朝称“纥骨”;隋唐称“纥骨、黠戛斯”;蒙元称“吉利吉斯”;明朝称“仡儿吉思”;清朝称“布鲁特”;民国称“柯尔克孜、布鲁特”;现称“柯尔克孜”。

48.塔吉克族:蒙元以后均称“塔吉克”。

49.俄罗斯族:清朝后均称“俄罗斯”。

50.回族:魏晋南北朝称“蕃客”;隋唐称“回回”;宋朝称“回回、蕃客、色目人”;蒙元后均称“回”。

51.满族:先秦时期称“肃慎”;秦汉时期称“挹(yi)娄”;魏晋南北朝称“勿吉”;隋唐称“靺鞨(mohe)”;宋至明朝称“女真”;清朝称“满、满洲”;民国后称“满”。

52.锡伯族:清朝后均称“锡伯”。

53.赫哲族:明朝属于“女真一部”;清朝称“赫哲、黑真”;民国后均称“赫哲”。

54.鄂温克族:隋唐属于“室韦一部”;明朝称“北山野人”;清朝称“通古斯、雅库特;索伦一部”;现称“鄂温克”。

55.鄂伦春族:隋唐属于“室韦一部”;清朝称“俄尔吞、俄罗春、索伦一部”;民国称“俄罗春”;现称“鄂伦春”。

56.朝鲜族:先秦称“朝鲜”;秦汉称“高丽、朝鲜”;魏晋南北朝称“高句丽、高丽”;宋朝后均称“朝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12 14:48:53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0

听众

1万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4-12
注册时间
2004-4-18
沙发
发表于 2004-6-12 19:14:00 |只看该作者
呵呵看起来南方的少数民族都是百越的分支,但是现在不论从语言还是风俗上诧异都比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0-28 19:21 , Processed in 0.136981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