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似乎每年的7月都是我对民语贡献的好开端。
03年接触,04年7月蹒跚地走上民语之路,之后陆续做出了一些东西,这样做是基于一种意淫,建立半架空的民族文字文化精密世界的狂想,也因此而应者寥寥。而主流学者和民族文化卫士只重挖掘过去记录现实而不创造新事物的做法也为我所不屑。然而智商捉急,原生软件作品没有几个,好多软件都是借鸡生蛋,改改补补满足基本应用,望着国人高超的山寨能力我也只有羡慕的份了,毕竟大国如我,高手也会如林的。
断断续续快十年的业余时间里,成果出了一些,但离健全还差一大段距离。
1.两套07年后就没再改动的可行文字方案(坎兰拼音,阑干字母);
2.输入法三个(11年修改徐清白的源码做成了坎兰在线转写;12年用KLC生成了windows下可用的坎兰拼音输入法,还有09~10年做的之后被遗弃的输入法平台和极点、搜狗词库);
3.FontCreator 5.6做的若干字体文件;
4.一本10年7月到11年2月做成的PDF版坎兰布依汉词典;
5.录了一千三百个常用词汇的语音;
6.网站三四个(目前只有11年10月后不再修改的“坎兰在线词典”还可访问了)。
总的来说,回头看最初的作品,显得很幼稚。最大的体会就是,一是在教人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二是编程碰到难关时,转换切入角度问题可能就解决了;三是编程得多学多练,在做东西的时候才能有解决的思路和技术底子。在奔三的路上, 越来越不想走技术路线了。然而梦想却还在。
13年,大概会给网站扩展一下功能吧。
1.方言词汇对比系统(各方言可以顶选自己的常用词)
2.分类词汇系统(比如建筑,食物,军事,农业等类别)
3.在线测试系统(卷子考试)
4.分栏文章(比如语法,知识点讲解,文学作品)
5.在线文档(如百度文库)
在一篇论文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一种语言,它在21世纪的生存能力指数,体现在电子信息世界里它有多少语言处理软件来做支撑。比如输入法、词典,机器翻译,语音识别” 。
如若在还有激情,仍然贪玩的年纪,能看到民族文字的大量应用,那必将是极好的。
==================
顺便说一句,现在的论坛首面,那个栏目自动跳动好不习惯,直接导致我有段时间不来访问了。
上面的建设想法是做一个语文网站,有技术底子的比侬,可以自己建立一个啊。我现在只想造造词,写写句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