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壮语!”
在2013年7月5日下午举行的“广西民族语文工作征求意见会”上,广西大学覃凤余教授强烈呼吁保护处于濒危状态的壮语。
覃凤余教授认为:广西的民族语言生态环境在恶化,非常不利于民族语言的存活。广西民族语言生存状态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呢?是不和谐!从政策法规等看,民族语文好象是平等的。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存在着鄙视少数民族语言,抬高主流语言的位置的情况。比如,语言上音位不对立,成为歧视的对象。如“夹壮”这个词,在广西是一个贬意词。
正因为如此,在学校里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不愿意说自己的语言。本族人如果都认为自己的语言都不好的话,很可能一代人之后,壮语就没人讲了。
所以,以保护大熊猫的手段来保护民族语一点都不为过。
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民众对母语的忠诚。我们应该从政府官员做起,禁止传播歧视母语的笑话,比如一些和夹壮相关的笑话。要维护广西母语的生态环境。比如,多做一些宣传公益,汽车报站应该要说民语。
在谈到如何和民委合作开题民语工作时,覃教授认为,她个人在广西大学开展壮语文选修课,她要将这个课设成全校性的选修课,希望这方面得到委里的支持。
在进行具体的民语传承与保护工作时,覃教授认为,应该加强在世界母语日进行广西自己的”母语周“相关宣传活动。同时,要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普查,建立民族语料库。公务员录用时保证民族聚居区会民语者优先,当地教师在进行遴选时候,会民族语的老师要有优先的权利。
覃凤余教授还补充说:广西的壮语地名也很濒危。尤其是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对地名也是一个破坏,存在着对地名误读的现象。比如武鸣的“武”,有些人居然认为是是武力的意思。其实,武字,应该读为“pla”,即山的意思。在进行建设的时候,地名不应该随便动,广西地区应该要列入保护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