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情网
http://www.gxdqw.com/bin/mse.exe?K=a&A=9&rec=24&run=13
当前单库是 广西通志 旅游志
第一篇 桂南旅游区
第二章 崇左市景区(点)
第二节 凭祥市友谊关、金鸡山炮台、万人坟
友 谊 关
友谊关位于凭祥市西南18公里中国境内两山对峙险坳处,扼中越交通咽喉。是中国九大
名关之一。
友谊关历史悠久。汉代,因关口地处雍鸡县而称雍鸡关,后来改名界首关。
明永乐五年
(1407年)改为镇夷关,后又改为镇南关。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亦名大南关,一般简称
南关(一说明初建关,初名咘村关,正德年间改称镇南关)。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
放军把红旗插上镇南关,宣布广西全境解放。新中国成立之初还延用旧关名,由于南望友好
邻邦越南,于1953年10月改为睦南关,1965年1月,改名友谊关。
友谊关古来就是军事要地,曾有过多次战事发生于此。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占领
越南的法国侵略军越过边界,侵入关内。70高龄的清军将领冯子材率领的大刀队与法军展开
肉搏战,将入侵者赶出关外。此役击毙击伤法军两千,擒斩数百,是为闻名中外的镇南关大
捷。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1月1日,孙中山在这里发动了镇南关起义,与清军激战7昼夜,
震惊了清朝上下。
关上原有关楼,曾先后两次分别毁于入侵的法军和日军。新中国成立后,在城门上建一
层楼阁,琉璃瓦顶,檐廊木柱,四周有棂窗。1957年,政府又拔款重修,城门上建三层楼阁,
展览关史及中越两国领导人于此友好会晤的史料。通往越南的公路就从关门通过,关前为一
个小广场,从小广场沿公路再往前不远处即为中越两国国界。关楼左右筑有关墙向两边山上
延伸,关门上嵌刻陈毅元帅题写的“友谊关”3字。
金鸡山炮台
金鸡山古称右辅山, 海拔511米,紧靠友谊关西侧,兀然壁立,气势壮观,是关左右边
境线上最为壮险的石山。在关内侧贴山脚处,有曲折小道通至山顶,另有公路自隘口沿斜坡
上山。 山顶上有3座炮台,名为镇南、镇中、镇北。是中法战争后,当时的边将苏元春主持
修建的。炮台用长方形大块青石叠砌,十分坚固。这3座炮台与北面大连城的8座炮台遥相呼
应, 构成捍卫边关的屏障。孙中山领导镇南关起义时,起义军曾以此3座炮台为依托,痛击
清军。 孙中山、黄兴等也曾亲临炮台参加战斗,数百义军与4000清军激战了7天,虽最后因
弹药不继,主动撤出,但也取得了仅以牺牲2人的代价换来毙伤清军200余人的巨大的战果。
镇南台 位于右辅山之南。 进口甬道右壁上刻一幅记述修筑3座炮台的文字。再进便是
“地营” ,额刻“镇南台”,可住兵50人。炮台顶部置12厘米大炮1门,炮口还阻塞着一枚
弹头。它是3座炮台中视野最广的,可以俯览雄关内外。晴天还可望见越南同登市。
镇中台 位于镇南台东北方200米处。是3座炮台中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的。正门额刻
“镇中台” ,门前小屋有《镇中台记》,另有可住士兵200人的石室和指挥官室。台顶原配
置12厘米大炮一门和小炮数门。大炮已拆运北京军事博物馆陈列。
镇北台 位于金鸡山北面山巅, 距镇中台约400米。炮台外门旁有石刻《镇北台记》。
有宽约100平方米的操练场。炮台前后入口门额均刻“镇北台”3字。兵房可住上百人。台上
置12厘米大炮1门和小开花炮3门。今仅存大炮炮筒和炮座。
万 人 坟
万人坟位于友谊关通凭祥市公路旁的右辅山脚下, 距友谊关约400多米,距凭祥城区17
公里,是中法战争时为抗击法国侵略军而牺牲的部分清军将士集葬墓。
中法战争期间, 法侵略军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2月入侵,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就
任前线主帅。他团结各部,组织士兵,先筑起长墙御敌,在敌人来攻时,又亲率大刀队与之
拼杀,终于大败法军,并将之赶出关外。当时的主战场即在今距凭祥市区南14公里的关前隘
一带(今隘口附近)。战后,阵亡的清军将士就葬于右辅山山麓。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清明节,凭祥州官及商民等,又收集散葬在附近一带的阵亡者遗骨集葬于此,以梯级形
式排放骨坛,坛内安放英烈骨骸,并立碑文为“大清国万人坟”。左右有民国年间的碑刻,
记述集资扩修万人坟的事。坟旁遍植青松、木棉,给古战场遗址增添了庄严肃穆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