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五年前,我偶然找到了僚人社区。于是也参加了一次聚会。但后来我没再登录,也没再参加聚会。可能是在聚会中找不到感觉吧。
我来自广西的西北部的壮族社区,周围几十个村庄都是壮人。在我初中毕业时,听说有同学到武鸣县学习状语。但我从来不知道如何书写状语。上学期间,我们都想学好汉语,以说出不夹壮的汉语为荣。我所说的壮语方言,其实没有清辅音、浊辅音之区别,比如说会把“上课”说成“上个”。后来到北方上学后,我背新华词典,在发音上学会了清辅音和浊辅音。
在北方生活,身边基本上是汉人。似乎他们对壮族没有特别的印象,而我觉得自己也没有受到民族歧视。一直以来,对这种相安无事甚为满意。但在城市漂游,有时也不免有身在他乡为异客的感觉,于是还能提醒自己是壮人,有壮族母语、心理归属。只是没念及此,也会徒生悲情于民族的日益式微。
在网上,每有藏族、新疆的民族事,评论都是一边倒的反对民族独立,即是民族自治也不行。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之所以我和身边的汉族相安无事,那是因为壮族归顺久矣。也就是说,我们有良民证。壮族实际上没有文字,那个以汉语拼音拼凑出来的所谓壮文字,我一点看不懂。刘三姐的山歌,居然是汉语唱的,而之前当被问及山歌,我们估计都会说我们有刘三姐的山歌,很好听的。
人老了,估计都会想寻找一种归属,比如民族的归属,希望自己民族强大,世代生息。但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归顺后,一个民族很容易逐渐被同化。而且,在工业化进程中,居于劣势地位的民族,更容易被现代化。汉族也被卷入全球化,但有国界和语言的保护。相比之下,壮族遭受汉化的同时,也遭受现代化,民族境况更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