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歌手就是陆益,一个来自大化瑶族自治县共和乡古乔村的壮家小伙子。
陆益当天演唱的曲目是《壮乡山歌》,这是一首充满原生态风味的壮语民谣。陆益在演唱时特意注入不少时尚的流行元素,使得歌曲听起来有一种既对比强烈又谐调互补的奇妙感觉。一曲唱罢,赢得台下经久不息的满堂喝彩。台上3位评委虽不怎么听懂,但仍对这种音乐尝试给予充分的肯定。自称是“半个音乐人”的陆益,最终虽没能如愿成为超级“达人”,但他一点也不沮丧,他说,来参加达人秀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广、扩大壮语歌的影响,“把这些东西放大,让更多人感受到壮语歌的魅力”。显然,他的预期目标达到了,他不枉此行。
提及陆益的音乐才华,这里还得作一番简要交代。还在大化二中读高中时,陆益师从于在音乐演唱及创作领域颇有造诣的韦作云老师。从1996年起,陆益开始接触吉他,并很快在吉他弹唱方面显露非凡的天赋。没过多久,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大化县首支真正意义上的电声乐队,开始走上音乐之路。考上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之后,他先后组建了多支乐队,其中的“五枪乐队”一直活跃在南宁的各个摇滚舞台,参加过全国各种乐队的比赛和巡回演出活动。2004年陆益着手创办路易影音工场,专门从事音乐制作。2010年3月,陆益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香港BEYOND乐队鼓手叶世荣先生的灵山演唱会。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另外一首经陆益改编并成功翻唱的壮语歌。那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国际歌》。
回忆起那段艰辛的“改歌”日子,陆益说,那时我还没有自己的工作室,我和好兄弟刘敬柳苦苦奋战了一天,从头天下午一直熬到第二天清晨6点多,几张稿纸、一支签字笔、一张靠椅当桌子,硬是把《国际歌》6段歌词的大意译了出来。我们在汉文版的基础上,参照了英文版、法文版和俄文版,查字典,找资料,不断斟酌和修改了几次。我们坚决杜绝只参考汉文版本,机械地翻译成壮语。我们坚持必须弄懂西方语言版本是怎么一回事,只有那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份作业。我们不停地熬夜钻研,歌词定下来了,接着就要找伴奏了,伴奏不好找,只好自己做伴奏。做完伴奏,就要开唱。唱,那可是一遍一遍地抖擞全身的精神和释放全部的情感才能完成的啊!为了符合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汉语传唱版本的实际情况,方便传唱,我特意在第一、第二和第六段加上副歌。在编曲方面,我特意吸纳了唐朝乐队的摇滚风格,这样一来,整首歌曲就显得更加铿锵有力。直到2011年1月5日,传唱了一个多世纪、被译为几十种语言的《国际歌》,终于拥有了属于壮语的演唱版。最后陆益总结道,这是我们奉献给无数热爱生活和热爱母语的同胞们的新年礼物。
翻唱壮语歌曲的成功让陆益意识到,在壮语流行歌曲的舞台上,自己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是如何超越翻唱,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本民族的壮语歌曲。于是,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作原创壮语歌的艰巨工作中。
2011年5月,陆益协助小阿信发行了《哥唱的是壮语》——中国首张壮语原创流行音乐个人专辑。代表作有《木棉花开就回来》、《教你说壮语》、《嫁给我吧》、《征婚》等。这些作品的发表,连同他们之前翻唱的壮语歌曲,在壮族地区迅速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壮语旋风”。在2012年初由广西电影集团有限公司重点打造的第一部民族题材影片,也是广西的重点片——《天琴》中,片方邀请小阿信和陆益作为影片中的壮语歌曲的创作人,在被片方“禁闭”将近2个月后,他们终于创作出影片中11首壮族歌曲。
陆益的壮语歌无论在词曲的创作,还是在舞台演绎、商业制作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陆益更多地把关注的目光投入到壮人的生存状态、情感世界和思想性格当中。在他的音乐里,有对贫苦生活的感慨,更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有对都市流浪生活的无奈,更有对故乡田园风光的追念;有对现代最高音乐层次的探索,更有对民族文化、民族特质的挖掘。
从最初的用壮语歌回应网络恶搞,到用壮语歌翻唱流行歌,到自觉地用壮语歌去捍卫民族语言、宣传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陆益走过一条不堪回首的荆棘之路。尽管现在他穿的依旧是破了一节剪掉一节的牛仔裤,吃的依旧是最廉价的方便面,住的依旧是盖在楼顶上的铁皮房,坐的依旧是随时有可能散架的电动车,过的依旧是做完音乐口袋里已经没有半毛钱的狼狈日子,但陆益始终没想过要放弃。他乐此不疲,他无怨无悔,他不奢望扬名立万,只求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爱做的事情,至于能做到怎样的程度,达到怎样的高度,他没想过。
这就是陆益。一个很真实的行者。一个不平凡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