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伤疤好咯在2011-11-19 18:00:47的发言:个人认为,上声用倒"^"(高辅时是J调,低辅时是X调),
平声不标(若辅音是高的,而想表示低平的调值,上面加"-",而辅音是低的,而要表示高平调,侧也加"-".中辅音的平声通通不表示.)
去声跟你的一样(高辅时是Q调,低辅时是H调).
问题是要规划好高低辅音的对应组,傣文就是这样处理的.
南五拼音的来由是这样的:原来用4到5个声调符号上标,但有些调符往往不能正常显示,而且写法较麻烦。泰文的启发,想到要用辅音分级的写法。在泰文写法与拉丁拼音写法之间,炮制出了南五拼音。
用泰文拼写壮语,一个难点就是中辅音的问题,因为对于泰语的中辅音,壮语有可能六调都要拼读,显然声调符号不够了(南五由于也是五调,中辅音最多也拼读五调,不存在这个问题,只需调用那两个不常用的调号)。因此说明,中辅音的存在对泰语有意义,但对于壮语没有用处。因此壮语的辅音已经没必要再分出中辅音来,只需高、低辅音即可。
1)高辅音就是经常以1、3、5调出现,出现频率较高的那些词的声母(或称辅音),就把他们列为高辅音的级别;
2)低辅音就是经常以2、4、6调出现,出现频率教高的那些词的声母(或称辅音),就把他们列为低辅音的级别;
之所以这样,就是要尽可能的少标调而又能起到区分词义的作用。这样,1~2调就不用标调了,3~4调均只需加一个/即可;5~6调均只需加一个\ 即可。用 — / \ 的调号,是因为这几个调号能显示的范围较广,也更容易输入,视觉上对应“平上去”的概念,也分别对应泰文- ? ? 的调符,均可以看出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