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语文及其翻译工作的一次盛会
——国家民委民族语文暨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经验交流会剪影
本报记者 蒙树起 摄影报道
9月5日至6日,四川省西昌市迎来12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同胞,他们就是参加国家民委民族语文暨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经验交流会的嘉宾。各民族兄弟姐妹欢聚在美丽的邛海之滨,互相交流民族语文及民族语文翻译的经验。
与会代表认为,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以及国家民委发布《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民委组织召开的此次全国性的民族语文和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经验交流会,时机选择得非常好,将有力地促进全国民族语文和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发展。
在西昌市,藏、维吾尔、彝、朝鲜、蒙古、壮、傣、布依、侗、苗等20多个民族的同胞除互通有无,交流经验外,还参观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彝语文工作成果展等,同时还考察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彝语文的教学情况。
本报上期已刊发了会议的详细报道,作为后续报道,本版再发此次民族语文及其翻译工作盛会的剪影。
大会会场。 国家民委教育司司长田联刚在会上做重要讲话。
自治区民语委常务副主任杨启标在经验交流会上介绍广西的民族语文使用情况。
出席会议的壮族代表在认真听取兄弟民族的语文使用情况介绍。
各民族姊妹在开展小组讨论。
民族同胞一家亲,有缘相见合个影。
与会人员参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与会人员参观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了解彝语言教学情况。
自治区民语委常务副主任杨启标在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与学生们一道听彝文课。
彝语言文化雪雁学生书画展。
在西昌市,店铺门牌大都用彝文、汉文对照书写。
( 原载《广西民族报》2011年9月16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