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25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然药库——岑王老山

[复制链接]

186

主题

1

听众

708

积分

山精灵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14-8-10
注册时间
2002-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5-27 11:4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个贴子最后由经常犯错在 2002/05/27 1144am 编辑]

比起广西其它名山来,岑王老山风光平平,并不险峻,但却是座令人敬畏的大山。它是广西第四高峰,海拔2062米,长年云雾缭绕,山中原始森林密布……登山人常常会在那密不见天日的丛林里迷失方向。再加上被当地山民神话化了的岑土王作恶山中的传说,更是增添了这座大山的神秘色彩,连当地人都不敢随意进山。可是,近20年来,却有两个人几乎每隔一年便要从南宁风尘仆仆赶来,冒着云雾进入岑王老山深深的丛林之中——他们是广西药材公司老中药师张超良和葛爱发。


两位老中药师对岑王老山何以如此着迷?说来原因也简单——岑王老山在他们眼里是座不可多得的“中草药仓库”。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西中药资源普查”便得出结论:岑王老山拥有植物药材多达817种。其中,国家保护的植物药材25种。而像野生首乌、天冬、百部、黄精这类名贵药材,老山还是主产地。懂药的人一登上老山,便会惊叹“进了药库”——强筋壮骨的鸡血藤、攀树过沟的过江龙;清热解毒的一支黄花、圆珠半夏布满山野;壮气补血的党参、黄精藏于深沟……


“带专家上山”,是当地山民经常要干的一件差事。远自北京、香港乃至国外的植物专家们,几十年来络绎不绝进入老山,其关注的目光大多盯在“药库”上。据当地《泗城府志》记载:早在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史德慰带助手跋山涉水进入古木参天的岑王老山考察,惊喜地采得珍贵植物药材标本“数十担”。时隔68年后,1990年6月,史德慰的晚辈同行——美国哈佛大学两位学者又远涉重洋来到岑王老山,当他们深入到老山猴子洞瀑布一带密林中时,不禁大发感叹:像岑王老山这样的物种极为多样的原始森林,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谈起岑王老山珍稀的中草药,中药师葛爱发从家中提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的是一小束马尾状的干草。葛爱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根对记者说:“这叫‘马尾千金草’,主治心绞痛、瘫痪和严重风湿病。心绞痛患者只要取这么两寸长一节,加入肉饼中服下,可保半年无病痛。它的收购价高到2000元一公斤,所以叫‘千金草’。这一束草还是我1973年在老山一棵长满青苔的老树上采到的,当时一次就采得一挎包。这20多年来远到北京、上海,不断有人来找我要它去救命,现在手里就剩这一小束了。”


广西大学林学院教授黎向东则对岑王老山的蒜头果情有独钟。这种结出的果实像蒜头的国家保护植物看来貌不惊人,却有着惊人的作用——它的果实含油量高达56%,从油中能提炼出麝香酮!黎向东带着研究生们跑遍广西追寻这种仅产于广西、云南的植物药材,最终将关注点锁定岑王老山——因为,在其它一些地方只能零星看到的蒜头果,在岑王老山却有一两百株呈小群落连片分布。


作为雄踞于桂西的“巨人”,岑王老山既不以险峻著称,也不靠秀美扬名。依靠着从湿润地带过渡到半湿润地带的独特地理位置,依靠着充沛水源和茂密丛林形成的“森林雨”奇观,依靠着兼有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丰富的植物资源,岑王老山储藏起一座巨型“药库”,年复一年默默地为人类造福……

老山登顶奇遇

迷路遇暴雨 4月17日中午来到岑王老山脚下时,面对这座海拔2062米的高峰,记者心中十分轻松:花两个小时,登上顶峰没问题!


在山脚小路上遇见一位放牛的老农,听说记者一行四个“不熟路的人”要登老山顶峰,马上把头摇得如货郎鼓一般:“不得不得!你们这样上山要迷路的!”记者听罢,哈哈一笑了之——为记者带路的老山林场办公室主任老唐虽然没登过老山顶,但在这一带已转悠几十年了。而记者也已经有了攀登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第二高峰真宝顶的“奇特经历”,还怕这座看来并不险峻的岑王老山!


顺着一条山间小径在山上绕行了20多分钟,一股股云雾迎面扑来,刚上山时灿烂的阳光瞬间消失了。而树林越来越密,小路越来越不明显,最终消失在丛林里……四个人在树林里转悠一阵后,上不见天,下没有路,丛林中竟连立足都难。老唐停住脚步,东张西望一阵后,忧虑地说:“恐怕我们已经迷路了。再这样乱走下去,连回去的路都会找不到的!”


难道就这样半途而废?记者很有些不甘心。正犹豫间,忽听一声马嘶,接着便响起铃铛声。“好了!山间铃响马帮来。”记者兴奋道:“快找马帮的人问问路!”


循着不断的马嘶声和铃铛声左拐右绕,终于在一片林子里看见一匹正在悠闲吃草的枣红马,旁边却一个人影也不见。老唐长叹一声:“这是老山山民放的‘野马’——白天挂个铃铛放上山吃草,晚上再循着铃声来牵回去。”


“轰隆隆!”一阵闷雷响起。“不好,天要下雨!这山上可没有躲雨的地方。”老唐说着,毫不犹豫回头就走。不甘心的记者也只好跟着“走回头路”。没走出多远,豆大的雨滴洒落下来。四个人抬腿便跑。没跑出多远,瓢泼大雨铺天盖地下起来了,山间小路瞬间变成了一条水沟,泥水“哗啦啦”往下冲。四个人淌着水往山下跑,10多分钟后,见路旁树林中有间小木屋,便不顾一切冲进去。


木屋主人姓杨,这位纯朴的山民见门外冲进浑身湿透的4位“落汤鸡”,先是一愣,继而马上在厨房中堆起木柴点着火:“来,烤烤湿衣服吧!”

四人光膀子提着湿衣服紧围着火堆烤,水汽腾腾中看着对方的狼狈相,都忍不住笑了。

冲开箭竹林 4月18日,天阴沉沉的,却没再下雨。不甘失败的记者再次来到岑王老山脚下。这次不敢再莽撞,先在山脚弄阳村找到一位曾多次登顶、对老山十分熟悉的向导——老赵。


老赵登老山果然熟门熟路,带记者在原始丛林里一路左绕右绕,赏杜鹃花、看中草药……走到没有立脚的地方后,又跳进一条山洪冲出来的大石沟往上爬。山中随处可见枯干横陈的大树,树干上长满野香菇。早已有备而来的老赵掏出塑料袋,一路上山一路采菇。走出半个多小时,老赵手里的野香菇已是满满一袋。


顺着水沟中的一块块青石攀到海拔约1900米处,前方的“路”又断了。老赵指着水沟旁密密匝匝的箭竹林说:“穿过箭竹林,我们就胜利登顶啦!”说罢,猫一般灵巧地钻了进去。


急于登顶的记者连忙用手拨开箭竹往里走,那密不透风的箭竹却顽固地左勾右缠,让人寸步难行。“老赵,不行啊,我们进不来!”记者急得大喊。


“你们弯下腰,用脑袋开路,从箭竹丛底部往里钻!”老赵的声音从箭竹林深处传出来。


已经顶峰在望,岂能功亏一篑!此时的记者只得冒着脑袋被刺的危险,硬着头皮往里钻——这一招果然奏效!整个身子很快钻进了箭竹林中。钻啊钻啊,头发被雾水浸透了,衣服被青苔染得黑一块绿一块,这箭竹林却似乎没有个尽头。苦不堪言的记者突然想起登山前一位林业专家的介绍——“岑王老山上箭竹林特别丰富,有人曾提出过这样大胆的设想:把大熊猫弄到岑王老山来放养,‘国宝’们可就不愁没吃的了!”不由得在心里感叹:这回,算是亲身领教岑王老山箭竹的丰富了!


钻着钻着,忽觉头顶一片亮光。向导老赵的笑声随之响起:“你们到顶了!”


啊!这就是岑王老山顶峰的奇特景观——箭竹封锁,林木茂密,杜鹃盛开!

   
自治区政协282号提案—:呼吁生态保护升级

“岑王老山森林面积达28.63万亩之多,其涵养的水量相当于一个500多万立方米的水库,对红水河、右江直至西江的水源有着重要意义……岑王老山也是桂西最重要的生物资源库……建议研究和创建并争取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去年自治区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期间,李进杰等8位委员提交第282号提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岑王老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岑王老山曾经历一场“砍伐大劫”:老山伐木场当时就建在岑王老山森林里,斧砍声、锯木声终日不断,遭砍伐的树木在老山里堆积如山,却又因公路不通,运不出来,堆在山里一堆堆白白霉烂,教训极为深刻。


发源于老山的利周河纵贯地处老山南面的利周瑶族乡,这一带河谷阶地曾土壤肥沃,田畴连片,河水自北而南自流灌溉,所产大米品质优良,“利周好白米”名声远扬。然而,发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盲目毁林开荒,使利周河源头一带宽达2166.67公顷的原始森林,到上世纪70年代已减少680多公顷。上世纪50年代枯水期流量仍可达每秒0.8立方米的利周河,如今枯水期流量已减少到每秒0.2立方米。记者攀登岑王老山乘车经过利周时,只见沿路山顶光秃,河水断流,大片的田地因缺水而无法插秧……


区政协委员们考察后疾呼:岑王老山是桂西的水源中心,是宝贵的“中草药仓库”,应该在目前“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尽快争取升级,加强保护力度。自治区人民政府目前已下文同意将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列入“十五”期间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计划。


地处偏远桂西的岑王老山,即将迎来区内外更多科研人士的关注。

   犀牛塘之谜

4月18日准备再次攀登岑王老山顶峰时,浪平乡党委副书记老姚带记者先来到乡政府旁一个叫“场坝”的峒场土丘上,指着一口面积约400平方米的水塘说:“这犀牛塘可真是口怪塘!记者同志你写老山的时候也顺便写写这口塘,说不定有专家能解开这个谜。”


记者一打量,除了水的颜色较深外,眼前这口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便问:“塘怪在哪里?”


姚副书记说:“这塘的来历有个传说:古时这里曾是个瑶寨。有年盛夏一个早晨,一个妇女起床看见桌底冒出一支‘竹笋’,挥刀便砍了下来。那‘竹笋’却流出鲜血来,接着就是轰隆隆的响声,整个村寨陷下去了,变成一口塘———原来,寨子底下躺了一头犀牛,那‘竹笋’其实是犀牛的角。从此就有了这口犀牛塘。”记者一听,笑了:“书记,这只能算是神话传说啊。”


姚副书记也笑了:“传说归传说,可这几十年来我们亲眼看见这口塘出怪事!浪平乡四周并无活水注入塘中,这塘水却自会盈枯,还会变色———有时碧绿,有时淡蓝,有时浅黄,有时微红,有时灰黑。这种变法,有时一个月里变几次,有时一年才变几次。有时天并没下雨,塘水却会突然变得混浊。你说怪不怪?”


记者一听,觉得有点意思,忙拿出相机选角度拍照。姚副书记仍滔滔不绝:“开始,没人敢用这口塘里的水。可是后来,看到往来的马帮经常在这里饮水,也没出什么问题,就大胆用抽水机抽塘水灌溉农田。正当大家庆幸这口塘利农不浅时,怪事又发生了———1992年7月21日,一阵轰隆声从塘底传出,村民们忙跑来看,整塘的水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都被吓坏了。可几个月后,塘水又慢慢涨了起来,一直涨到现在的水平面上,就再也不涨了……”


记者望着远处云遮雾绕的岑王老山,猜想:也许,这口怪塘和老山有点关系?

   探寻岑土王残迹

“它原本叫‘老山’。宋、元朝时,山上住了岑土王,占山为王,恶名远扬,老山也就改名叫‘岑王老山’……”在岑王老山一带居住的山民,谈起“岑土王”,几乎人人都能说出一段“古”来。


记者4月16日乘车赶到田林县县城时,得知岑王老山上曾有“岑土王宫殿遗址”。而在《田林县志》中,前人对岑土王宫殿遗址更是有绘声绘色的描述:


“岑土王死后,他的妻子、妹妹、姑姑都下山嫁人去了……岑土王的宫殿日渐破败,不过,至今还存留残迹。谁要能找到路上去,首先见到一个二十来米宽的小潭,潭水碧绿,据说这是当年岑土王的洗澡盆。潭的左边是一堵半人多高的土围墙,围墙倒塌残缺,里面是岑土王的果园,方圆二三里,有桃、李、梨、芭蕉、石榴、八月瓜……据传,这些果子不能吃,吃了要迷路……从潭的右边走,是一个花园……走过花园便是一座破烂的庭院,走上台阶,朽木、瓦片遍地皆是,石柱、石板上留下的图案、字迹已模糊不清,那些雕龙刻凤的木板、檩条,东一块西一截……”


一段段记载,增添了那终日笼罩着云雾的岑王老山的神秘。4月18日中午,曾多次登上老山顶峰的老赵,登山途中一路讲着从长辈口中听来的有关岑土王的故事:


相传,岑土王本名岑洪文,他父亲是当时泗城府(含今田林、凌云、乐业一带)一个大官。父亲死后,官场互相倾轧,岑洪文在泗城无立足之地,只得带上家人来到离泗城府几百里的老山居住,称王称霸,老百姓于是叫他“岑土王”。


岑土王在山上无恶不作,最让当地人痛恨的是他到处糟蹋妇女,谁家结婚,他一旦听说,便要占有“初夜权”。后来,竟连自己的妹妹、姑姑也不放过。有一天,忍无可忍的姑姑趁给他剃头的机会,一刀割断了这个恶魔的脖子……下午2时,登上老山顶峰的记者急切地要寻找岑土王的宫殿遗址。老赵站在顶峰上指着山下约100米处一个山坳道:“大概是在那个位置。可是,去年就有个搞研究的请了个老人带上山找岑土王宫殿遗址,在山上转了大半天,结果什么也没见着。”


记者在老赵指点的山坳转了好一阵,只见挺拔的大树遮天蔽日,枯枝落叶铺满林地……


岑土王残迹早已被封埋山中,而堆绿叠翠的老山则长留人间!


 

:  :  :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1-24 13:22 , Processed in 0.189926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