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30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济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黄果树风景区的教训)

[复制链接]

68

主题

0

听众

9768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12-15
注册时间
2003-2-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4-3 16:59: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经济的发展VS环境保护的问题同经济发展VS民族文化保护问题是两个很相似的问题,从电视上看到的广西许多景区的粗放经营实在让人痛心,我不禁想起3年前看到的一篇文章(下文),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同样处在僚区的黄果树瀑布的命运,不知道你能从中想到些什么?

黄 果 树 成 也 绿 败 也 绿(2000年的黄果树景区)fficeffice" />

位于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素有中国旅游宝库、世界天然公园之美誉。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贵州亮出了建设旅游大省的王牌,而居于该省旅游业龙头地位的黄果树风景区,其开发与保护的状况,也就很自然地成了人们关注的点。

今年7月,记者随西部开发生态行记者团对黄果树进行了采访。记者既惊叹于黄果树神奇壮美的风光,又对这一自然奇观背后潜伏着的危机感到深深的忧虑。

在黄果树,当地人告诉记者:今天的黄果树远没有过去好看了,山上的树越来越少,石头越来越多,大瀑布也分季节了,多雨的季节,瀑布的水很猛,枯水时节,瀑布就细得跟小孩尿尿似的。黄果树周围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全年降水量的70% 集中于夏季,对山体表土形成了强烈的淋溶、冲刷。再加上大炼钢铁、毁林开荒、滥砍乱伐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果树周边的森林植被大幅度下降,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进程。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为115平方公里,加上景区外围保护地带共310平方公里, 其森林植被的覆盖率仅为10.3% ,大瀑布和天星桥两个核心景区的森林覆盖率也只有15.3% 。据了解,黄果树风景区内的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现有植被为次生植被,并且正沿着森林)灌丛)草丛)裸岩的方向逆向演替。由于植被减少,水源涵养功能降低,黄果树不仅出现了明显的枯水期,而且枯水期逐年延长,现在枯水期竟达半年之久。就连黄果树周边一些村庄也出现了井泉干涸的现象。近年来,随着黄果树旅游业的火爆,宾馆、饭店、商亭和其他民用建筑如雨后春笋,然而,堂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竟没有一家垃圾处理厂,大量垃圾随意堆放,所有污水也都直接排放。有专家预言,若不下大力气进行生态抢救性重建,50 年后,黄果树将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目录中消失。8 年前,黄果树与湖南的张家界、四川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一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黄果树因森林植被少、人工痕迹重、环境质量差而被拒之于门外。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失败之后,贵州省方方面面也曾痛下决心,发誓要用10 年时间,把黄果树的绿化和生态环境搞上去。但由于管理体制混乱、资金短缺等因素,生态恢复的步伐迈得并不够大。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黄果树作为国家的风景资源,其门票收入应属国家,由政府用于景区资源的保护、建设。然而,黄果树核心景区的经营权和门票收入却一直由一家企业——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把持,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一级政府对风景名胜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的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年几千万的门票收入流入企业腰包。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企业不仅不用这笔钱搞景区内的生态重建,而且置景区的规划、保护于不顾,在景区内搞一些商业化、人工化建设,使景区内的视觉污染日趋严重。尽管扯皮的事情没完没了,但黄果树管委会自去年以来,还是制定出了黄果树生态重建的近期、中期、远期规划。按照规划,黄果树将建成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的生态保护与重建项目将投入2.8亿元,景区的森林面积将增加ffice:smarttags" />5384 公顷,森林覆盖率将达48.5% 以上。仅今年上半年,景区内就已退耕还林近400公顷,到年底将完成造林任务780 公顷,是黄果树开发20 年来绿化面积最大的一年。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年初,黄果树管委会按全年植树造林计划,给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下达了133公顷的植树任务,直到今天,公司一片也没有栽种。按照当年省领导做出的承诺,黄果树将于2002 年再次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但以目前黄果树森林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重建的速度,要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至少还需要5 年以上的时间。森林植被孕育了黄果树大瀑布和整个风景区,森林植被也将成为黄果树进入了世界自然遗产之门的一张绿卡。人们期待着一个新的绿色黄果树能尽快走向世界。 / 中国林业刊记者 刘 慎 元·2000年(摘自《中国林业》杂志2000年第9期) 后续: 1、黄果树瀑布也要断流了 http://heritage.tom.com/Archive/2001/9/11-56192.html 2、谁会为黄果树瀑布的断流负责http://www.cas.ac.cn/html/dir/2003/08/20/9550.htm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逝去的或正在逝去的东西,或许也正是在远离苦难迎来解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沙发
发表于 2004-4-11 21:48:00 |只看该作者
贵州黄果树瀑布态状况已到"最危险的时候" 2001年9月6日10:3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贵阳9月6日消息:有“中国第一大瀑布”之誉的贵州黄果树瀑布,如今宽阔的瀑布带已不是一块整“布”,而像一匹锦缎被从中间生生地撕开,景观受到了严重破坏。这是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的结果。有媒体称,黄果树瀑布生态状况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据当地旅游部门介绍,前段时间黄果树景区还水量充沛。由于近来没有下雨,仅七八天水量锐减。但科技日报的报道指出,各部门都和大瀑布争水资源是造成它水量不足的另一重要原因。   一个时期以来,白水河丰富的水能资源被流经之地当成可借以迅速致富的“钱袋”,并在河上留下了累累“败笔”。白水河在形成大瀑布之前就被分了流,有限的资源水几乎都被专门修建的渠道截留。据悉,黄果树大瀑布枯水期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每年两个月延长到现在的5个月,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断流。   报道指出,体制不顺给原本就管理不善的景区带来了更多矛盾,1999年,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管理处被撤销,成立了具有县级政府职能的管理委员会,但景区管理权和门票收取权被划出,交给黄果树旅游投资公司负责经营。双方却因职权划分、门票收益等问题,或忙于向上反映,或忙于相互争吵,而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无暇顾及。   再一方面,景区周边绿化率太低而严重影响了黄果树瀑布资源品位。1980年至今,景区的森林覆盖率仅由3%上升到10.3%。而国务院《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是55%的森林覆盖率。黄果树生态环境目前反而呈现日益恶化的趋势———植被稀少,周边荒山达10万亩,石漠化突出,水土流失严重。   据悉,1982年,黄果树即被国务院审定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黄果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时,因其森林植被差,人工化、城市化现象严重等原因而未获批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11 21:49:51编辑过]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板凳
发表于 2004-4-11 21:53:00 |只看该作者
贵州“黄果树”景区绿化20年森林覆盖率只有15.6%
(2001-08-30 08:44:13)

  本报讯(记者李新玲)稀疏的野草难以遮住荒山上裸露的岩石和薄土,这样的景象并非在贫困的山区,而恰恰是在闻名于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的周边。   近日,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瀑布风景名胜区采访了解到,经过20年的建设,景区森林覆盖率从1980年的3%仅上升到目前的15.6%,离规划要求的55%差距甚远,周边10万亩荒山成了一道“不谐调的风景线”。   国家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地跨安顺市镇宁、关岭两县,涉及黄果树镇、白水镇的36个行政村。据贵州省人大的一位人士介绍,黄果树风景区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黄果树”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时,因森林植被差,人工化、城市化现象严重等原因,未获批准。   镇宁、关岭两县分别在黄果树大瀑布的上中下游修建了陡坡塘、黄果树和红岩三个水电站,断水发电,严重破坏了景区瀑布流量及自然景观。在黄果树瀑布下游一公里处的螺丝滩瀑布全长405米,原来是黄果树景区中最长的一个瀑布,但是现在因为缺水,只有7、8、9三个月的丰水期。记者团在黄果树采访时,正值中水期,岩石裸露,看上去就像一条小溪,早就失去了往日瀑布直下、水花飞溅的美景。   贵州安顺市人大在今年7月一份对于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调研报告中提到,由于黄果树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近年来,瀑布上游两岸多处山泉水井已干枯断流,造成大雨时水猛涨而浑浊,晴天日久水源枯竭,甚至出现瀑布断流的现象。枯水期从20世纪80年代的2个月延长到现在的5个月,大瀑布景观的价值已大大降低。
银河网 http://info.inhe.net/guonei/2001-8/3692/3692_0.html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地板
发表于 2004-4-11 22:01:00 |只看该作者
管理混乱 中国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面临断流 发布时间:2003-8-20  新闻摘自: cctv
日喀则公众信息网 http://www.shigatse.gov.cn/news/view.asp?newsid=304&classid=2

中广网消息:

  编者按:国家级的名胜景区之一,黄果树瀑布正面临着断流,令人扼腕痛惜。是我们不知道景区资源枯竭的原因?是观念问题?是机制问题?是利益问题?黄果树瀑布,何时才能恢复她灿烂的容颜,为人类旅游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网记者孟海实地采访发来报道《谁为黄果树瀑布的断流负责?》,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今天的黄果树瀑布已远离了教科书中描写的辉煌,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细流,几行清泪”的凄清景象。黄果树瀑布面临断流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体制上的长期不协调,使得风景区在建设和管理上的混乱日益突出。

  壮美的黄果树瀑布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上了全国小学统一语文教材,在信息传播还不发达的年代,这种早早确立的“江湖地位”让很多游客不远千里都要赶来一睹“芳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贵州经济的亮点在旅游,而旅游的龙头非黄果树莫属了。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黄果树开始背上了悲情的色调。

  断 流 之 危

  黄果树大瀑布高74米,宽81米,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瀑布之一,到过黄果树瀑布的人,没有不被它的气势所震慑的。只是,如此壮丽的景观在最近几年中出现的周期越来越短了。

  在2001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赫赫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却让日均12000人以上远道而来的游客大为失望。常年被飞瀑急流冲刷得光秃秃的断崖上,正上演着一幅被游客形容为“一股细流,几行清泪”的凄清景象,全然没了推介手册中“远隔五里,即闻瀑声”的豪放,更看不到所谓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与壮美了。

  据有关部门介绍,在此期间,黄果树瀑布上游的河水平均每秒流量仅1立方米,而流量至少要达到每秒4立方米,瀑布的水帘才能覆盖1/3的瀑面形成最一般的景观。

  作为贵州省的第一个国家级风景区,黄果树整个景区以大瀑布为中心,方圆450平方公里,皆为构造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的黄果树大瀑布,哪怕是在冬季枯水期,水流量也相当可观;即使是在10年前,春夏之交的5月,白水如练飞珠溅玉,不大不小的水量使大瀑布显得清丽而秀美。而现在,每年的枯水期长达半年,尽管上游建了水库,夜蓄日放,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一个镜头已经永远烙在了贵州人民的心中:1992年,在经过历时一年的“精心”准备后,黄果树瀑布第一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称号。该组织受理了申请,经过一番认认真真的考察之后,联合国官员毫不客气地指出,景区植被覆盖率低、环境差、人工痕迹和商业化气息过重,希望黄果树景区加快绿化和保护生态的步伐……。联合国官员走了,但是,与此同时,同期申请并接受考察的张家界和九寨沟却一次过关,“世界自然遗产”的美冠使得当地旅游经济大幅攀升,这让更多的贵州人多少有后悔当初的意味在其中。

  断 流 之 因

  事实上,“申遗”落败后,联合国官员对黄果树瀑布断流原因的评价是极其中肯和切中要害的:景区上游植被的大面积破坏,喀斯特地表日愈严重的石漠化,使得降雨量逐年减少,脆弱的生态环境日渐恶化。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管理体制上的长期不协调,使得风景区在建设和管理上的混乱日益突出。

  在现行规划的165平方公里景区范围内,众多的喀斯特石林,大大小小的瀑布群,星罗棋布的溶洞,幽深的峡谷和深潭,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使黄果树成为我国内容最丰富、旅游价值和科研价值都很高的喀斯特瀑布群游览区。

  但另一方面,由于景区内居住着3.5万多的布依族、苗族农民,过量的人口载荷和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垦荒量逐年增加,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现象严重。

  尽管落选“世界自然遗产”称号后,景区加大了的植树造林力度,但专家认为,植被覆盖率(连灌木丛在内)到今年也仅仅达到20.5%,远远达不到恢复景观和涵养水土的功效。

  从1999年开始,黄果树景区实施了外围绿化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绿化造林和封山育林近3万亩,退耕还林1.5万亩。但是几项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黄果树瀑布命运的大型项目:“黄果树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工程”、“珠江上游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石漠化治理”等项目,耗资至少在5亿元以上,虽早已立项,却迄今也没有资金实施。如果按照计划,建成这些项目,预计用8至10年的时间,黄果树景区的森林覆盖率可达到55%。

  当然,这仅仅体现了规划设想美好的一面。如果从黄果树瀑布面临断流危机的角度来看,不少专家认为,光光在景区内的喀斯特地貌上封山育林,等待小树苗在贫瘠的薄土上缓慢成长,根本解决不了大瀑布面临的断流危机,必须植上一定规模的大树林才能起到涵养水分的作用,但是为此每亩造林费用将翻上几倍。另一方面,仅仅在165平方公里的景区范围内植树造林也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专家认为,黄果树瀑布位于珠江水系北盘江支流打邦河上游,而这一河流上游地区又是贵州省生态破坏和石漠化现象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如果不能在上游地区实施大范围的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很难遏止瀑布水量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大量资金,而窘迫的财力显然对此力不从心。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5#
发表于 2004-4-11 22:08:00 |只看该作者
为黄果树担忧 http://www.sina.com.cn 2003/01/19 13:22 新浪文化   作者:梅忠堂   不远处隆隆的瀑布水声更增添了黄果树夜晚的几分宁静。清晨起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晴朗的天气,碧蓝的天幕间,是朵朵飘浮的云团,远处山峦的翠绿和滔滔的瀑布声编织出一份美好的人间锦绣。带着种种美好的向往,我们走进了黄果树。   黄果树风景区是贵州省的金字招牌。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建设旅游大省”是贵州的总体目标之一,黄果树则无疑成为贵州旅游业无可争议的龙头。在风景区内畅游,无论是在玲珑剔透的天星桥,还是在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下,每一位造访者无不为它的雄美奇丽、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倾倒。   然而,当地居民的话却让我们心里充满担忧:与几十年前想比,黄果树地区今天的风景差多了!有关专家也忧心忡忡地指出,近几十年来,黄果树地区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如果再不下大力气进行生态建设,不出50年,这个全世界闻名的自然奇观将不复存在。   在黄果树风景区采访,我们才知道专家的预言并不是危言耸听。   黄果树风景区规划面积为115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195平方公里,,而其林灌木覆盖率仅为10.3%,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大瀑布和天星桥两个核心景区也只达15.6%的森林覆盖率。这的确与黄果树在世界上的名气极不相衬。   据了解,黄果树风景区现有植被为次生植被,由于人为活动影响,原生植被被破坏贻尽,逆向演替明显,结构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便很难恢复。如今原生性的常绿阔叶林已不复存在,现有植被为次生类型,并正沿着森林-灌丛-草丛-裸岩的顺序逆向演替。   植被的稀少使土地涵养水分功能大降低,多雨时河水混浊,少雨时瀑布细小,水源日渐枯竭,甚至出现瀑布断流的现象。而20世纪60年代以前,黄果树瀑布是不分丰水、枯水季节的。如今,她不仅有了明显的枯水期,而且枯水期越来越长,目前已达半年之久。黄果树区域内的一些村庄,井水枯竭,山泉干涸。这无疑是大自然向人们发出的一个危险信号。   一位外国专家不无感慨地说:“黄果树融瀑布、岩溶、石林、石峰、峡谷等自然景观和神秘莫测的文物古迹,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于一体,是颇具知名度的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然而,它的植被太少,视觉污染严重。”   黄果树开发虽已达20年,但至今没有垃圾处理厂。随着黄果树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保护区内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他们几乎不经任何处理,找地势低洼的地方一放了之,年复一年,现在已经难以找块“隐蔽”之处了,极大地污染了环境。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黄果树景区附近建起了多家宾馆、餐馆,它们都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废水几乎都毫无例外地直接排放到景区。加上上游的一些企业和小煤窑对河道的污染,景区水质污染逐渐加剧。另外,由于观念的落后,景区内“建设”极其随意,造成黄果树地区严重的建设性破坏,林林总总的宾馆、饭店,加上杂乱无章的民用建筑,使景区的面貌越来越差。   1992年,黄果树曾与湖南的张家界、四川的九寨沟一道,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当时因植被少、环境差、人工痕迹(景区内建筑多)而名落孙山。按既定规划,它将于2002年再次申报。八年前黄果树申报失败的阴影犹存,如今距再次申报的时间已不足1000天,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容不得有丝毫懈怠。   其实,能否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并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树立现代、科学的生态观念和旅游观念,理顺管理体制,管护好、利用好这片融瀑布、溶洞、石林、石峰、峡谷于一体的自然奇观。   作为贵州省的一颗“明珠”,黄果树的健康发展必将会为贫穷的贵州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人们来到黄果树,是因为这里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可以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有关专家指出,21世纪旅游的主题是自然生态旅游,贵州在这方面得天独厚,其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是非常宝贵的,而像黄果树这样处于岩溶地区的生态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便不可再生。如果这里的生态环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如果这里依然在管理上如此混乱,如果不时有凌乱的建筑和垃圾闯入眼帘,如果人们来这里缺少了美的感受,那么黄果树必将失去应有的价值,贵州旅游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想起这些,我们无法不为黄果树的明天担忧!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6#
发表于 2004-4-11 22:15:00 |只看该作者
新华网云南频道>>>关注西部生态
新华网云南频道 2002.04.10 http://www.yn.xinhua.org/ynnews/zt/2002/shtai/bd12.htm

贵州高原越变越美了

新华社贵阳4月6日电(记者 刘义)在海拔2000多米的贵州省草海自然保护区,一幅人与鹤和谐相处的自然画卷展现在记者眼前:成群的黑颈鹤一会儿翩翩起舞,一会儿跟在犁田的农民身后嬉戏觅食,人们在距离两三米远的地方与鹤留影,黑颈鹤不惊不飞。据悉,这里每年有一半左右的世界珍稀黑颈鹤来这里越冬。

曾几何时,这样的景致难得一见。是生态环境的好转,才使越来越多黑颈鹤又飞回来了。生态的保护与建设,不仅为人类也为动物拓展了宽阔的生存空间。

长期以来,贵州受自然、历史等因素影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7.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1.6%。由于水土流失80%来自坡耕地,每年流失表土约1.5亿吨,直接注入长江三峡库区的泥沙量就达1.1亿吨。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仅严重制约着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对长江、珠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长治久安构成威胁。

10年前,贵州省政府作出“十年绿化贵州”的决定,并相继启动了以林业建设、水土保持等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工程及“世行贷款造林”工程等。至2000年,全省森林面积达542.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上升到30.8%,人工草地面积累计达到13.7万公顷。

贵州是我国南方两大水系上游的分水岭,有67.5%和34.3%的国土面积属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保护“两江”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998年,贵州又将构建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列入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以退耕还林还草为突破口,向石漠化宣战。

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黎平说,贵州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占全省总面积的73%。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一方面为贵州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使贵州得以围绕“公园省”形象进行主题开发;另一方面,由于喀斯特地貌属生态脆弱地带,特别受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影响,极易形成石漠化,并导致贫困。所以,开发利用喀斯特自然生态现象与治理石漠化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新课题。

记者曾在位于珠江流域上游的黄果树名胜风景区采访中获悉,在景区24.4万亩的土地上,石漠化面积约占了一半。由于缺少森林植被覆盖,曾使大瀑布出现断流,由此失去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机遇。在黄果树镇油寨村,村民们告诉记者,过去由于人们生态环境意识差,为烧火做饭,人们连树蔸都挖光了。由于缺少水土,原来能灌溉几百亩粮田的水源断流了,群众吃水困难,贫困长期相伴。

为此,贵州省投入近2亿元资金,把黄果树名胜风景区作为石漠化重点治理区域。如今,经过治理后的黄果树景区,与往日的乱石荒山相比,已是满目苍翠。眼下时值春季,景区内桃李花香,瀑布飞泻。而景区周边农民通过退耕还林,不仅填饱了肚子,随着景区旅游业的发展,腰间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经过林种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珠江流域农民的年均纯收入从治理前的858元增加到1222元,粮食产量由治理前的73万吨提高到94万吨。

  据了解,今后十年,贵州将坚持以全民绿化为基础,以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为骨干,以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治理为突破口,以现有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保护为重点,以科技支撑为先导,实现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植被率,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为实现这一目标,贵州已正式启动森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治理石漠化、“两江”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六大林业工程。今年全省已开始实施230万亩退耕还林草和230万亩荒山造林工程。(完)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3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24-7-10
注册时间
2002-7-6
7#
发表于 2004-4-11 22:17:00 |只看该作者
金黔在线 http://www.gog.com.cn/jqpd/pd0304/ca471872.htm
黄果树景区全力打造新形象

(2003-09-29 07:02:37)

金黔在线讯 年初就在不断努力完善旅游接待条件的黄果树景区目前正抓紧时间准备,希望在非典之后的第一个黄金周以全新的接待形象出现在游客面前。今年3月开通的大瀑布新游道如今虽已接待了众多游客,但是景区管理者与经营者仍在不断完善各种辅助设施,希望贵州的“一棵树”能给接踵而来的游客留下不枉车马劳顿的欣慰。

连日来,笔者在景区见到四处都是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和游客开心的笑容,清秀适中的水量无言地辩驳着前段时间“大瀑布断流”的讹传,新建成的5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区广场上树起了高杆灯,工作人员正在检修埋藏于广场各个位置上的喷水管位。景区内外的大小路口出现了一批用奇石雕刻而成的新颖别致的标志、标志牌和警示牌,俨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安保人员在两个主要景区———大瀑布和天星景区仔细排查,剔除安全隐患。景区的私人餐旅馆和服务场馆已于节前接受了当地卫生部门的检查。景区黄果树宾馆也及时为游客推出了干净、方便的快餐和自助餐,全方位为游客服务。

(陈欢)


社 会 的 主 体——人口,  社会存在的空间——自然环境,  社会联系的纽带——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0

听众

9768

积分

热心贝侬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3-12-15
注册时间
2003-2-20
8#
发表于 2004-4-13 16:58:00 |只看该作者
没有去过那里,但真的希望这种生态环境的恶化只是一种讹传。

逝去的或正在逝去的东西,或许也正是在远离苦难迎来解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12-23 07:39 , Processed in 0.140228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