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45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古代海南岛移民史

[复制链接]

69

主题

1

听众

3204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04-4-28
注册时间
2003-10-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4-3-31 16:1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转载自:http://www.sun-sand-sea.com/infopiazza/climate/shiliao/2.html

  海南岛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岛屿。现有人口655万,其中少数民族106万(黎话101万,苗族5万,回族0.54万)。汉族主要聚居省会海口,约50余万人,其余大多散布在环岛四周较平坦的地区,他们是秦汉以后由于饥荒、战乱、征剿戍边、流谪和经商贸易等影响而迁徙本岛的。黎苗二族,人数虽少,却散居在本岛的主要山区。回民入居则在宋代,现主要聚居在三亚市羊栏镇回新、回辉两个村里。

海南岛历来是一座开放的岛屿,其人口结构来源于多民族、多区域,春社会历史由以汉族为主体的移民延续不断迁徙上岛,生活繁衍,融合同化,共同创造。本文按照历史上各民族或社会群体入岛的时间先后,考察和分析这些移民迁徙上岛的原因、过程、数量规模及其对海南社会历史发展的贡献。

   一、 黎族,海南岛的最早移民

黎族是最先来到海南岛的民族,也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根据文献资料、考古发现,黎族古代活动在广东西部、西南的百越人中的后裔俚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汉书·贾捐之传》记载:西汉时海南岛上的原住居民称为"骆越之人"。根据考古学者研究,这里的"骆越之人"是古百越人的一支。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认为"有史以来,最先定居于粤东境内者,实为今日僻处于海南岛之黎族,汉、唐称'里'或'俚'者是也。"据此可断定黎族的先民是百越人中的后裔俚人。又据目前已发现的海地岛最早的文化遗迹--三亚落笔洞的"文化堆积层"来看,黎族的祖先均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距今7000年以上,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殷周之际)从两广大陆不只一次地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岛北部。来自两广的黎族先民,继登上本岛北部海岸之后,沿各大河上溯岛内各地,辗转定居,艰难创业。

根据黎族先民迁徙的具体情况、居住地和分布概况等因素,可把黎族划分为孝、杞、本地、美孚和茂黎等五个分支。

  (一)孝黎。是由大陆渡海而来的一支,起先在今文昌、琼山、临高一带登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入岛西南部,世代在那里繁衍,演变成今天的分布格局--现主要居住在西南部,包括乐东盆地、昌化江和宁远河谷地,三亚、陵水海滨狭长平原和低丘地带。

  (二)杞黎。他们横绝琼州海峡或北部湾以后,在岛北部停留过一时间,后经以上各县进入五指山腹地。现分布在五指山周围、各大河上游,以保亭、琼中两县最为集中。

  (三)本地黎。虽习惯上被认为是本岛最古老的居民,但其实不是土生土工的。所谓"本地只是他们的自称。过去他们活动范围较广,曾从岛东、西和北部向五指山区收缩。现深处白沙县山区,为一完整支系,至今仍未分散,语言上与其他支系不同,难与通话。

  (四)美孚黎。所谓"美孚",黎语原意指"客生"。他们自认为非黎族,系由大陆过来的汉人。他们从大陆过来继而散布在昌化江流域大小河谷内。现分布在西部昌化江中游盆地,人数最少。

  (五)加茂黎。因其自称"Snl",即"赛"人。赛语呼"吃饭"为"德透",故汉人取以为名,又因居住于保亭县加茂为中心区,故又称为"加茂黎"。他们经历了从岛北产、西北部向东南迁移的过程。今居岛东南部,以陵水、保亭相邻丘陵沙谷为居地,范围狭小。

  黎族各支系进入海南岛的先后顺序是:本地黎先进入海南岛,继是孝黎、杞黎,最后才是美孚黎。加茂黎不清楚。黎族先民进入本岛之后,群居洞穴,懂得用火,以简陋的打制石器作为生产工具,从事各种简单的生产活动,开始改变这里的原始面貌,揭开了以原始农业 起点的海南土地开发史的第一页,开创了海南区域人类的社会纪元。

  临高人,广西壮族移民

  临高人现居岛北部,以临高县为中心,包括儋县、澄迈、琼山和海口部分在内的大片地区,人口50多万。在秦汉之际他们从广东、广西渡海迁入海南岛,到达本岛的时间比黎族晚,应在黎族先人从北向南迁移以后,地盘才为他们所占领,最迟不晚于西汉辟郡之后。故黎人一贯称呼临高人为"客",而临高人则从不称呼黎人为"客"。宋代的征夫,后来有一部分亦如入"临高人"行列。

临高人,与广西壮族同源不同流。临高人的语言为"临高话",俗称"村话",有很多壮语成份,同源词约占57%,被称为临高壮语,还有21%词汇与黎话相同。

  汉族,海南岛的主要移民

自西汉至明、清时期,海南岛的大陆移民成份主要是汉族。根据其迁移的来源地和分布的地域范围可分为中原汉人、闽人、客家人和潮州人。

  (一) 中原汉人。早在秦时,已有大陆汉人迁入海南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积极开拓疆土,征伐南越,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后)设置南海、桂林、象等南方三郡,并征发所谓罪人""、"赘婿"以及商人共约50万人防卫于五岭,"使与百越杂处",其中有些人到达海南岛。因为海南岛属"象郡外徽"。这是岭南地区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移。《台志》卷三记载:"越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则秦有至者矣。"由上此看来,经商者或因其他原因渡海到达海南岛是有可能的。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海南沿海东北部和西北部建立珠崖、儋耳二郡十六县,揭开了汉族进入和开发海南岛的历史新篇章。这是史载第一次由大陆到海南岛的移民,但数量较少,仅限于汉军士卒。自此之后,大陆移民开始连续不断迁居岛上。纵观历史,这些中原汉人迁入岛上的动机和目的大致有经商贸易、远避战祸、流谪官吏、戍边兵丁等几种类型。

  1. 经商贸易。海南岛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资源,在古代以盛产珠宝而著称。"(珠崖儋耳)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产真(珍)珠故曰珠崖"。汉武帝在海南置郡建县的动机和目的并非开拓殖民地,而是夺取这里的珠宝。海南岛拥有被中原视为珍品的丰富热带作物资源和各种海产品,吸引了不少大陆"经商贾者"。最初进入海南岛的商人主要是中原汉人商贩,后来逐渐以福建泉州和兴化、广东惠州和潮州的商人为主。这些商人出入村寨,有的是甚至深入黎峒,其中不少人在海南各地结茅为舍,安家设点,定居下来。也有些商人则因航行海上,遇风失货,飘落本岛,没有办法再出去经商,只好在岛内耕作不归,如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记载:"闽商值风水荡去其货,多入黎地耕种不归。"

  2. 远避战祸。我国古代中原地区长期内乱纷争、群雄割据,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沉重的灾难,生产凋敝,民不聊生。因此,每当中原大地出现战乱,都有许多人背井离乡南迁。从东汉以后,移居岛上人数最多之日必为异族征服中原之时。远离中原,交通阻梗的海南岛幸免于兵燹。这是本岛历史上吸引大陆移民的主要原因之一。五代时期,汉人为避中原战乱不断南迁者甚多。金人攻陷汴京、宋室南渡之后,异族侵扰日盛,东南沿海大陆已非乐土,琼州海峡俨然是一道天堑,海南成了可资避难的世外桃源,汉人举族南下者益众。据1993年神州国光社出版的《海南岛志》所记,到海南的汉人,唐以前岛上汉族人口约2万人,到唐代增至7万多人,南宋时增至10万人,及至元朝则达17万多人。人口增长很快的主要原因是大批中原汉人为逃避战争而迁移岛内。

  3. 流谪官吏、名家和部分出任海南的封建王朝的地方官员。海南地处南陲,是中国最边远的州郡,封建王朝曾视之为极境异域,把它作为远谪"罪臣"的流放场所。道光《琼州府志》卷十三记载:自唐以后,宰相谪琼者,高宗显庆二年(657年)八月贬韩琼振州刺史;睿宗天授元年(690年)春一月贬韦方质儋州司马;延载元年(694年)九月贬李昭德陵水令;神龙二年(706年)六月贬敬晖,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贬杨炎,俱为崖州司户;顺宗永贞元年(805年)贬韦执谊,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闰正月贬皇甫钺,宣宗  大中元年(847年)再贬李德裕,俱为崖州司户;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九月再贬韦保衡澄迈令;昭宗光化三年(900年)六月贬王博,天祐二年(905年)五月贬独孤损,皆为崖州司户。据统计,唐代流谪海南的官吏共有22人。宋代流配到海南岛的谪客、名宦则有27人。如太宗时,兵部尚书卢多逊及其亲属一并流配崖州,后死于流放之地。仁宗时,司徒丁谓因涉擅议政事之嫌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南宋时期,兵部尚书李纲、宰相赵鼎、枢密院编修胡铨,参知政事李光等先后被贬来海南岛。元朝因王室争权夺位而流谪来海南岛的王族、权臣也不少,如图帖睦尔流谪海南达三年之久;梁王王禅被处死,其子云南王贴木不花儿即被贬为吉阳军等等。至明代以后,中央王朝不再把海南作为贬官流放的场所。

  4. 戍边兵丁。历代征戍海南的大陆兵士既戍守边防,又兼屯垦;战事完毕,有的解甲归田,不回大陆,繁衍后代,成为岛上居民。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遣任嚣、赵佗平南越之时,就有一批秦军官兵落籍岭南。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遣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平定南越,也有汉军兵马到达海南岛居留。隋大业六年(610年)冬,隋炀帝调陇西太守韩洪到海南岛镇压珠崖人王万昌的反叛。不久,又诏韩洪再次镇压万昌弟仲通的叛乱。唐天宝(742-756年)年间,进入海南岛的汉族移民计有34272人。宋朝,驻扎海南岛的禁军600人,厢军(镇兵)180人,均由国库给养。嘉定十年(1217年)广南西路经略司从桂林调来,"刀牌手三十人"部置于琼山。元朝在海南岛替派遣,并由万户一员统领。初时,每年更替一次,后改为二、三年更替一次。元至元年间曾对海南岛"奋师大伐",分兵四路"深入千万人迹未到之处,刻石黎婺五指山而还"。明代继续往海南岛派兵驻守或征剿当地人民起义。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征南大将军德庆侯廖永忠挥师南征,迫使元朝海北海南宣慰使司副都元帅陈乾富归降。十二月,廖永忠又命耿天壁统军征海南,克儋、万安等城,败小踢峒王宫泰,招黎人归化,开始明王朝对海南岛的统治。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任用兵部侍郎孔安授广西卫指挥佥事,率千户周旺、百户吴成等部以及张氏散军朱小八等千余人前来镇守海南,开设海南分司,隶属广西省。清初,不少追随永历帝朱由榔的明末遗民在抗清失败后也流入本岛各地,成为当地居民。光绪十二年(1887年)清末名将钡廉提督冯子材率兵渡海镇压汉族人民的联合起义,曾把一部分汉人留在当地,他们后来成为开拓五指山区的先驱。解放前有人调查五指山腹地保亭、水满峒、陵水、大旗、文化市等地汉人,他们自云是光绪年间随冯子材入山征黎留下来的。

  闽人。宋代之后,迁入海南岛的大陆移民成分发生变化。北宋初年,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辽、金、元等政权,他们之间连年混战,并不断南下攻宋侵扰宋朝边境,给中原以后江南地区的人民带来严重的灾难,迫使大批北方人民南迁,其中相当部分南迁的中原人先进入福建,再从福建迁入海南岛。这是最早的"闽人"进入海南的历史。南宋末年,福建遭到"元兵扰攘",又有一批"闽南人"迁入本岛。元兵攻陷临安(南宋都城)后,张世杰等先后继立赵鼎,赵鼎为帝,率领数以十万计的江淮军民从福建转入广东沿海各州。宋亡后,其军民余众纷纷落籍沿海州县,其中,有些人落籍海南岛。此外,海南岛中扼琼州海峡,地处天南,连七洲(南海诸岛),近交趾(越南海防),通合浦,为舟楫通达之区,是我国南端通往香港以及东南亚各国的主要中转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有些闽地商人往南洋经商贸易在此停泊歇息,其中有的遂落籍本岛。与此同时,亦有部分福建的农业人口移进岛内,及至文人学者也有居留等。如家山樊丹村的唐氏,琼山官隆张氏,苍原村的甲姓陈氏之祖等都是福建人在南宋时代,或罢官后继续留住,或因事特居的。明代邢宥的邢氏之祖,闻名的宋翰林学士蔡让之裔、蔡微之祖是南宋至元初期间迁来的。由于"闽"人南迁上岛,所操的"闽南话"逐步演变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海南方言--海南话。以福建漳泉人为主的迁来海南的汉人日益增多,使海南移民达到历史最高峰,至清中叶本岛移民已增加到217万。

  现闽人主要分布在琼山、文昌、定安、琼海、万宁、澄迈等地。

  客家人、潮州人。自晋代"五胡乱华"时代,客家人从中原迁徙有五次大南迁。

  其中迁入海南岛的主要在清初时期。有部分客家随人同其他闽粤人一起南迁本 岛。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朝廷发布《敕开垦琼州荒地》命令之后,移民日增。在海南祥发、怀集等乡的客家人,都是道光年间从潮州、嘉应州(今梅县市)移来的,被称为"老客"。在道光以后,从广州、肇庆府属之恩平、开平。高明、鹤山、新宁(今台山)、阳江等地来的移民,被称为"新客"。在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将开平、鹤山、恩平、新宁等的的1万多客家人南迁到儋、临、澄边界地区。据《儋县志》记载:"本潮州、嘉庆人,国朝(即清朝)嘉、道间,因乱逃亡,见祥发、怀集、嘉禾数里多山谷,遂掣眷聚处,嘉道、以前来为'老客',咸、同以后来为'新客'。多肇庆府恩平、开平人。其俗、言语、衣服、婚丧祭,皆率其旧,与本处风俗多不相同,故皆自为婚姻,不通戚属。"

南迁上岛的"中原汉人"、"闽人"、"客家人"、"潮州人"等,他们都是海南岛的开拓者,对开发海南,促进海南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第一, 带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促进海南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在苏轼父子咏吟海南农事活动的诗句中,常有"钽"、" 耜"、" 耰"、" 耦,"、"耕地"、"良田"、"凿泉"等词语。李光在琼州,更常见"老农勤畚锸"。近年来在东方县古镇州发现大量宋代铁质农器,这都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农具和耕作技术,无疑是大陆移民迁居本岛时带入的。

  第二, 中原地区心脏福建、广东等地商人和一些能工巧匠迁入岛内,促进海南工商业的发展。海南丰富的土特产吸引了许多大陆汉人进岛经商做生意。到宋人,岛东北部沿海港湾开始形成固定的停泊点,来往商船数量增加。当时经营沉香买卖的人很多。琼州的沉香胜于进口香,运到中原"一两之值与白金等。"此外,槟榔也是较大宗的贸易商品。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来自泉、福、浙、湖广的船只多载金银物帛等贵重物品;从高州、化州来的船只,则运载大米、牛畜、瓦器之类。"元朝至元三十年(1293年)在岛上设置了市舶司,专门管理港口与商船的活动。明末,本岛的商船常经大陆沿岸及台湾等地航行日本。

  第三, 在南迁的谪客、名宦们积极传播中原文化的影响下,海南封建文化教育空前发展。历史封建中央政权派系斗争激烈,致使素有"蛮荒之域"、"瘴疬之区"之称的海南岛成为流放贬谪官员的理想地方。其中比较有名的有王义方、韩瑷、韦执谊、李德裕、苏轼、折彦质、李纲、赵鼎、李光、胡铨等。居琼期间,他们中的一些人克服环境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发挥个人才能作用,传播中原文化,宣扬儒家正统思想,奠定海南古代文化的思想基础,给海南历史创造光辉的一页。如汉代的僮尹至琼任儋耳大守,戒敕官吏毋贪珍略,劝谕其民,毋镂面颊,移风易谷,蛮风日变。唐贞观元年(627年)王义方被贬为吉安(今昌江县境)县丞,召集黎族诸首领,稽选生徙办学,亲为讲经,开创了海南教育的先河。宋苏东坡谪贬儋州三年,开辟儋州学府,自编经义,自讲诗书,大力传播中原文化,发展地方教育事业,培养造就一批人才,如王霄、姜唐佐、黎子云、符确等,使他们成为饱学的鸿儒。儋州地区"书声琅琅、弦歌四起",成为当时海南文化教育的中心,有"小稷下"之称。地方官员如琼州知州宋守之、琼州教授古革、管帅韩壁等也热心教育办学。宋庆历四年(1044年)海南开始兴办了儒学。最早最高的儒学是琼州儒学。接着各州也先后办起儒学。府学设立社学和私学,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因而海南自宋参与科学考试,人材辈出,郑真辅考中探花,姜唐佐"破天荒"首中举人,符克为琼州第一进士。宋代共考取进士12名。明代海南读书风气大盛,海南文化教育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共有62人登进士,594人中举人。许多杰出人物,如薛远、邢宥、丘浚、王佐、钟芳、海瑞、王弘诲等就出现在这个时代。

  第四, 在广东、福建等地移民的影响下,使以"闽南"移民为主的海南人所操的"闽南话"逐步演变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海南方言--"海南话"。

  苗族,广西苗兵的后裔

海南岛的苗族,大约始于明嘉靖或万历年间,从广西凌云县和思恩州陆续迁入或人微言轻士兵被朝廷征调而来,落籍海南岛的。后来他们及其子孙亦留在岛上。嘉请十六年(1537年)乐东黎族起义,地方官"奏调目兵八万(苗人)合汉达官军士僮敢死士十数万人征之,"苗人仅占目兵一部分。据考证,他们初来时包括家属计约万余人,主要分布于崖州,又"调广西苗兵(山子瑶)防守,号为药弩手。后营讯废,子孙散放山谷,仍以苗名"。以后苗人流散白沙、陵水、万宁、定安、儋县等深山穷之中,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当时,沿海平原地带和大小河流两岸,已多为汉族和黎族聚居地,就连中部山地也为汉族或黎族地主、山主所圈占。由于当时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采取歧视政策,苗族被视为客体,被迫移上高山大岭流徙游居,少数在黎汉杂居地或黎境中落脚,但其聚居地多在偏僻之处。现在琼中、保亭两个黎族苗族自治县最为集中。苗人的入居,充实了海南民族集中分布区域,为山区土地开发做出了一定贡献。

  第五、回族,海南岛的伊斯兰教徒

历史上海南岛回族,主要分布于北部的海口市、西北部的儋县,东南部的万宁县、南部的三亚市、陵水县等地的沿海地区,其中以南部沿海地区最为集中,现主要聚居在三亚市羊栏镇的回新、回辉两个村,人口5000余人。

  回民入居海南岛,是分多层次、从不同口岸进入本岛的。

  (一) 三亚羊栏回民。三亚市近郊回辉、回新二地现为海南岛回族唯一聚居区。明万历《琼州储志》卷三记载:"番民本占城回教人,宋元间,因乱挚家泛舟而来,散番村、番浦。今编户入三亚,皆其种类也。""番坊港,在城西五里……,番人塘,在城西一百二十里。扣传番人覆舟于此,故名。""本初姓蒲,今多改昌,不食豕肉,不供先祖,不祀诸神,惟建清真寺。……捕鱼办课,广植生产,婚不忌同姓,惟忌同族。不与汉人为婚,人亦无与婚者。"

  (二) 儋县回民。亦来于占城,如《宋史》所指:"雍熙三年(986年)……儋州上言,占城人蒲罗暹为高州所通,率其族百口来附。"这支人数较少,居今儋县西海岸,地名番浦(在儋县新英镇)。据清初史籍记载,他们已食猪肉。他们亦原居番甫村,后移峨墁镇蒲姓居民七八百人,族谱记载他们亦原居番甫村,后移峨墁。其先人是回民,宋由山东迁广东南海,明代经商卜居儋县,故有海南回民从北部陆路入居一说。

  (三) 琼山、海口回民。系元人征爪哇的俘虏,在当地安置,到明初已剩无几。

  (四) 东部万宁回民。因航海而留居。《诸蕃志》说,万宁城东有舶主都纲庙,往来船 舶必祭后才离去。后来《道光府志》和《万州志》所记万安州东北三十五里莲塘港门有昭应庙,上立番神,祭时忌用猪肉。这肯定是阿拉伯回民所建。这些回民入居以后,形成民族聚居地,不断吸引岛外回民迁居岛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代海南岛的移民历史可划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新石器时代早期黎族先民首先移入岛内,成为最早的居民。随后在秦汉之际,临高人迁入岛北部定居生活至今。第二阶段,自西汉辟郡至五代时期,以中原移民为主,主要分布在岛西北和北部沿海若干州县治所。第三阶段,自宋至明清时期,闽、粤、桂来岛移民是这一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其规模最大,经元、明至清达到高峰。闽人得宋地航运之便,先入为主,移居岛东北部和东部沿海,以后深入内地,成为这一带平原台地区的主要居民。粤东客家人和潮州人直到清代才比较多地移居本岛,分散在岛内各地,如儋县、那大、南丰、兰洋、洛基、海头、临高和舍以及三亚、琼中思河等地。广西壮族移民除早期的"临高人"外,还包括后来加入"临高人"先烈的宋代征夫。因此,本岛沿海及其内地自然条件较优越地方,都先后被这些来自大陆不同地域的移民所占据,成为早期海南社会历史开发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原居岛北黎族同胞被迫开始向南部山区转移,形成汉在外,黎在内,苗在山顶的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不同的民族分布层次。据抗战期间日本人在岛上调查统计资料,中原汉裔40万,占当时全岛人口235.1万的17%;闽人150万,占领63.9%;客家人(包括临高人)20万,占8.5%;黎人20万,占8.5%,苗人5万,占2%;回民1000人,占0.1%。可见海南社会、历史、文化呈现多民族、多区域特征,不同民族在岛上生活繁衍、融合同化为今日海南人。他们入居岛内时间不同,分布地域不一,各有所长,但都同样为改变海南落后面貌,开发岛上资源做出了贡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生为壮人 死为壮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9-5-31
注册时间
2004-8-9
沙发
发表于 2004-9-23 10:3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壮族万岁在2004-3-31 16:17:41的发言: 转载自:http://www.sun-sand-sea.com/infopiazza/climate/shiliao/2.html   临高人现居岛北部,以临高县为中心,包括儋县、澄迈、琼山和海口部分在内的大片地区,人口50多万。在秦汉之际他们从广东、广西渡海迁入海南岛,到达本岛的时间比黎族晚,应在黎族先人从北向南迁移以后,地盘才为他们所占领,最迟不晚于西汉辟郡之后。故黎人一贯称呼临高人为"客",而临高人则从不称呼黎人为"客"。宋代的征夫,后来有一部分亦如入"临高人"行列。 临高人,与广西壮族同源不同流。临高人的语言为"临高话",俗称"村话",有很多壮语成份,同源词约占57%,被称为临高壮语,还有21%词汇与黎话相同。

黎人一贯称呼临高人为"客",——黎人将汉族人称为“客”,而不是特指临高人。

“黎”并不是现在黎族人的自称,实际上源于汉人对海南“土著”的统称,从这个意义上讲,临高原属“黎”(俚),现在海口附近讲海南话的汉人还是把临高话称为“俚话”。

清朝时黎还有“熟黎”“生黎”之分,前者服王化,受朝廷有效管理,后者不服王化。现在的“黎族”专指后者,即聚居于五指山区的“生黎”,临高人应该是清朝时的“熟黎(俚)”之一。

黎族人常见的自称有“赛”、“杞”(发音近似于:“儿黑”二字连读)、哈 等。

?问题:黎族一个分支“加茂黎”,其语言与其它黎族人完全不同,不知那位贝侬有这方面的资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3 10:36:18编辑过]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正在起步的黎族峒 [url]http://www.chinalizu.com/bbs/[/url] [IMG]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4-12/20041229113259775.gif[/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3

主题

1

听众

3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最后登录
2018-9-1
注册时间
2003-3-15
板凳
发表于 2004-9-23 11:55:00 |只看该作者

总体来说文章是力图依据史事来写的,当然其中也有明显的错误:

第一条:“黎族的祖先均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距今7000年以上,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殷周之际)从两广大陆不只一次地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岛北部。”就算按照颇有争议的“夏商周工程研究成果”来衡量,“中原地区的殷周之际”距今最多也只是3600多年!

第二条:“苗族,广西苗兵的后裔。”事实上他们是广西瑶族的后裔!

另外,迪椰 贝侬指出的而且也为大家知道的“清朝时黎还有‘熟黎’‘生黎’之分”的研究信息被作者忽视了,这在海南民族形成史的研究上是个严重的失误。我始终认为中原人南迁百越之地主要是呈渐进态势,南方民族的汉化也是渐进式。专制统治者的军事镇压并没有立即带来大量的汉民的进入,军事行动的作用除了杀人放火之外主要是起到驱赶部分原住居民遁入深山里而已,更多的与军事行动无涉或者涉及较少的地方的原住居民还是留居不动的。因此,海南岛平原地区的今天的汉族民众的主体主要还是原来的黎族与闽粤两地迁来的汉化越人再次相融合的结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3 11:59:01编辑过]

有容乃大 自强不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971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05-4-8
注册时间
2004-7-27
地板
发表于 2004-9-23 13:32:00 |只看该作者

好现象! 如果不参口水,我“担心”这个帖子要发展成为金花帖子。

(高句丽课还没有完结,我又在当学生听海南岛的民族课呢,尽管“上课”的方式好像不一样,我希望大家都从中知道很多相关的知识。)

在思想和理论探讨方面,希望大家完全抛弃私人感情和上下尊卑,更加大胆,更加“无所顾忌”,更加深入到更深的层次,去获得真正有价值的迷海珍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3 13:40:45编辑过]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唯一出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

听众

1151

积分

枫树精灵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04-9-25
注册时间
2004-8-30
5#
发表于 2004-9-23 15:3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FENGNMT在2004-9-23 13:32:31的发言:

好现象! 如果不参口水,我“担心”这个帖子要发展成为金花帖子。

(高句丽课还没有完结,我又在当学生听海南岛的民族课呢,尽管“上课”的方式好像不一样,我希望大家都从中知道很多相关的知识。)

在思想和理论探讨方面,希望大家完全抛弃私人感情和上下尊卑,更加大胆,更加“无所顾忌”,更加深入到更深的层次,去获得真正有价值的迷海珍珠。

在思想和理论探讨方面,希望大家完全抛弃私人感情和上下尊卑,更加大胆,更加“无所顾忌”,更加深入到更深的层次,去获得真正有价值的迷海珍珠。

----------------------------------------------------------------------------------------------------------------------------

你干脆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得了, 在那里才是像你这样的人 最适合的土壤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3 15:33:2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0

听众

9711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05-4-8
注册时间
2004-7-27
6#
发表于 2004-9-23 18:33: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我是朝鲜族在2004-9-23 15:32:58的发言:
你干脆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得了, 在那里才是像你这样的人 最适合的土壤

你也别太小看人了。 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高高在上的楼阁,我还担心那里没有多少土壤呢!

我看我还是跟自己的同胞和僚人贝侬们混在一起好。

好了,阁下,我们不要跑题好吗?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唯一出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2

主题

2

听众

1万

积分

社王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最后登录
2019-5-31
注册时间
2004-8-9
7#
发表于 2004-9-23 18:35:00 |只看该作者

看来版主得罪人了。

版主上面的话没什么问题吧,版主引导大家讨论其它一些问题,免得老是将目光集中在高句丽问题上,这应该是一种恰当的管理行为,朝鲜族朋友没必要这么激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3 18:39:44编辑过]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正在起步的黎族峒 [url]http://www.chinalizu.com/bbs/[/url] [IMG]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4-12/20041229113259775.gif[/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1-23 07:27 , Processed in 0.13341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