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第一卷第164至169页
——————————————————————————
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不断发展,封建统治者进一步加强了对广西各族人民的统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朝廷与地方各族首领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当时中央委派到广西的地方官员,多贪婪暴虐,常常以兵戚对各族人民,引起人民的反抗。少数民族首领趁机借用人民的力量,与朝廷展开激烈斗争,甚至公开起兵反抗。其中唐代西原州少数民族人民大起义,延续时间最持久,影响也最为深远。
唐代中后期,由于封建政府对岭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征敛日益加重,“竖立色目,妄配乱征”,特别是派到那里的地方官员,更是残酷地搜刮当地百姓,并对少数民族采取歧视政策,汉族官员把西原少数民族视为“蛮”人,称为“禽兽”、“虺蜮”、“群盗”、“山贼”,使得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终于导致西原州各族人民大起义的爆发。唐至德元年(756年)春,西原黄洞(今左江一带)人民在首领黄乾曜、真崇郁领导下,联合陆州(今钦州西南)、武阳(今罗城县北)、朱兰(今东兰)等100余洞,共20万人,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置官署设官员,建立政权。起义义所占区哉,跨壤连州,“方圆数千里,控带十八州。”起义军攻打官府,杀死官员,打开仓库,将玉帛分给贫苦人民,深受各族群众的欢迎。唐王朝调兵遗将残酷镇压,起义军英勇战斗,宁死不屈。经过200多天苦战,最后黄乾曜等英勇牺牲。贞元十年(794年),少数民族首领黄少卿又领导黄洞人民,掀起了更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他们进攻了唐王朝在广西统治的重镇邕州,相继攻下钦(今钦州东北)、横(今横县)、浔(今桂平)、贵(今贵港西南)4州。黄少卿儿子黄昌沔更是英勇善战,前后攻下13个州。第二年,黄少卿诈降,唐朝廷封他为归顺州(今靖西)刺史。不久,黄少卿再次举起起义大旗,继续领导人民起义。起义军占领了广西西部、广西南部18个州。由于唐王朝采取剿抚手段,加之于起义带有较大的自发性,互相联系不足,最后失败。
西原少数民族大起义,是唐代岭南地区一次大规模的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起义坚持了100多年,参加人数达几十万人之众,起义军活动地区,东到广东,北达湖南,西至云南、贵州,南抵交趾,影响很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在广西少数民族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