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连城 通讯员 汪火勇 文/图
公明楼村,是深圳面积最大的一个社区,也是深圳最古老的原村落之一。坐落在这里的琬碧公家塾,曾经是楼村儿童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也是辛亥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在深圳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至今它仍保持着明清时期典型的广府建筑特色。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已破旧不堪,面目全非。
私塾为镇闽大将军陈孝显后人所建
在楼村古老的明清建筑群中,有一条百余米长的麻石巷,在麻石巷尽头,两座用青砖砌成的联体古建筑独享阴凉,建筑的门楣上有“琬碧公家塾”5个石雕大字,苍劲有力,显得十分醒目。据介绍,它是自明清以来楼村唯一私塾,建筑年代已无法考证,从建筑中那大块青砖来看,它与周围的明清建筑群一样,约有二三百年历史。
据楼村村史记载,北宋年间,楼村陈氏的祖先、镇闽大将军陈孝显为抗击倭寇,率领乡勇离别故乡来到福建沿海前线,功勋卓著,被朝廷封为“承仕郎”,镇守东南沿海。“承仕郎”的后代最后定居楼村。为让村里的孩子读书认字,陈氏后人伐木建屋、开疆拓土,在村子里办起了私塾。
这里曾留下廖仲恺的足迹
据宝安县史料记载,辛亥革命期间,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先生曾来楼村从事过革命活动,往返于弯弯的麻石小巷,出入于琬碧公家塾,在此召开秘密会议。
1924年,共产宝安县党组织创建人黄学增、龙乃武等在琬碧公家塾建立了党小组。党小组长陈义妹在琬碧公家塾整训农民起义队伍,改编农民自卫队。
据楼村的老人介绍,1924年成立的楼村党小组是宝安县境内第一个党小组,是深圳最早的党小组之一,其中多数人毕业于琬碧公家塾。他们以琬碧公家塾为活动中心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组织、组织农民自卫队,最后加入了东江纵队。
藏身现代建筑中少人知
琬碧公家塾是深圳并不多见的古代建筑和楼村当地文化的发祥地,在深圳是不多见的古建筑,但是目前境况令人堪忧。现在,琬碧公家塾部分屋顶和屋内木质材料已损坏,但整体砖石结构保存完好,是一座典型的明清时期广府式建筑。屋上塑砌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屋檐下是生动精美的雕梁画栋,墙壁上有绚丽的彩绘、壁画,从中依然能够看出昔日的风采、曾经的辉煌。记者在琬碧公家塾前向一路人打听琬碧公家塾的相关情况,路人皆摇头表示不曾听说过有这样的地方,这让人惋惜。
据村里老人讲,数十年前的一场大火将这个私塾烧成断墙残垣。十多年前当地人把这里当作仓库,后又被人改为养鸡场。记者在现场看到,屋内外杂草丛生。琬碧公家塾四周已建起了许多新式建筑。
原地复原“教育基地”
琬碧公家塾的近况,让周围居民深感惋惜。不少楼村村民也向记者表示,希望政府文物部门能重新评估琬碧公家塾的历史文物价值,再施以妥善保护,给后代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楼村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曾先后向宝安、公明镇申请有关保护专项拨款,准备收齐村内所有明清时代相关物品,将村内所有明清建筑整体修葺等。同时将对古私塾周边建筑进行统一规划和清理,争取将其建成一处“教育基地”。这样,数百年古私塾和周边新建筑共存、对比,让楼村居民和外来参观者了解到有关楼村和深圳城市发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