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懿陆
出版者:云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2月
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水下遗址的人工錾刻石质文字符号和图案表明,我国的文明史极有可能开始于远古云南,我国易学极有可能发祥于远古云南,商族的历史之根极有可能生长于远古云南。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商族起源的探索是一个涉及全球性的课题。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国际学术界承认了商朝的存在,中国的文字研究从此有了实实在在的奠基。但是,商族因何起源,在哪里起源,迁徙路线如何寻找,学术界众说纷纭,从司马迁开始,有名有姓研究商族起源的学者近百。壮族学者黄懿陆从沉陷云南抚仙湖水下2.4平方公里石质建筑遗址上金属錾刻的文字符号和图案推测,商族起源之根在远古云南,这极有可能成为本世纪重大的探索和发现。
黄懿陆在近期出版的《商族源流史》中认为,从甲骨文的结构来分析,只有阴阳之别、日月之分,所有甲骨文字的构成,都与云南抚仙湖水下遗址石质构件上人工錾刻的日月图案有联系。阴阳内涵是甲骨文构字的基础和理念,其表现形式分别有三角符号、十字符号、日月图形和祖形文化图形几种。这些图案一一出现在抚仙湖水下遗址人工錾刻的石质构件上,特别是甲骨文的“龙”、“王”、“易”、“帝”、“凤”、十天干、十二地支字和一些女性称谓的字;金文“王”、“皇”等字的结构和甲骨文数字的结构,都与抚仙湖水下遗址人工錾刻石质构件的文字符号和图案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殷墟甲骨刻辞类篆》列举甲骨文部首149个,至少有79个可与抚仙湖水下遗址人工錾刻石质构件的文字符号和图案联系起来比较研究。
2007年,云南大学民族考古研究与文物评估中心、云南省考古研究所等7家单位对抚仙湖水下遗址作过一次水下考古调查,“水底石构件所发现的多个单体石构件,其上痕迹经过地质学、岩石学等专家考察,又经过数名有数十年经验的老石匠辨认,认为其上雕琢痕清晰,比例协调,不是天然形成,当为人工雕琢构件”。考古报告证明,当时在周边生活的人类从抚仙湖水下遗址时期就开始铸造和使用金属器了。这就说明,学术界疑窦丛生、难于寻觅的中国青铜文化之根有可能就在远古云南。商朝仿佛一夜之间突然兴起的青铜文化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抚仙湖水下遗址时期就开始的金属器文化在考古方面作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今天看到的通行本《易经》是以符号卦的形式出现的,考古证实,我国哲学宝典《易经》起源于数字卦。专家研究认为,通行本《易经》的阳爻演变于甲骨文数字“一”,阴爻演变于甲骨文数字“八”。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为《易经》的起源争论不休,一个“易”字竟然也使许多易学大师臆想出各种各样的观点。易学数字卦在商代已经大量出现,让人们明白了八卦不是伏羲所画,也不是源于周文王这个道理。数字卦的基础是书写数字,而甲骨文数字构字方法起源于远古云南抚仙湖水下遗址时期,特别是人工錾刻的日月图像,直接出现在抚仙湖水下遗址的石质构件上。这个图像为易学界 “日月为易”的假说,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依据。200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抚仙湖水下遗址探秘节目时,许多学者迷惑不解的一个符号,乃是甲骨文“易”字的考古证据,但是,当时谁都没有往甲骨文方面来考虑。这个“易”字,就真真切切地錾刻在遥远的抚仙湖水下遗址时期的石质构件上。
历史研究的经验告诉我们,考古证据足可成为摧毁晚出文献揣测不实结论的一枚定时炸弹。一件考古证据的出现,往往会导致一座理论大厦的解体和坍塌,把文献上没有根基的结论击得粉碎。抚仙湖水下遗址有数十座,目前进行考古探秘的仅仅是其中两座。建筑体上石质构件出现的文字符号、图案不是一个、一件,而是数十个、数十件。种种证据表明,文献记载的远古历史极有可能出现失误;我国远古文化的传承,极有可能出现过断层;我国的文明史极有可能开始于远古云南;我国易学极有可能发祥于远古云南;商族的历史之根极有可能生长于远古云南。
真理源于实践,事实胜于雄辩。黄懿陆的《商族源流史》以抚仙湖水下遗址石质构件出现的文字符号、图案为依据,走进没有文献记录,只有图像文字符号文化遗存可与文字资料比较的历史。他的研究结果表明,抚仙湖水下遗址石质构件上出现的文字符号、图案可与甲骨文接轨,与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吻合。在仔细加以对照、鉴别的基础上,黄懿陆走出了文献的羁绊,还原的就是以上的一些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