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1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壮泰族群的渊源——访覃圣敏教授

[复制链接]

56

主题

1

听众

3181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6-10-16
注册时间
2010-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22:5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壮泰族群的渊源
作者
: 覃圣敏

广西日报记者
曾培源
  南宁市竹溪南路的新兴苑小区,著名壮族史学家、《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一主编覃圣敏教授。
  刚获得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是一个社科项目,并不知道它的规模,因此,当覃圣敏教授从他的书房里颤巍巍地抱出一摞砖头搁到沙发上时,我被吓了一跳:五卷本,约300万字,参与研究编撰的中泰专家学者达40多位,研究时间长达13年之久。这样的规模,即使在中国的社科界也是罕见的。
  开始研究这个课题时,覃圣敏正当壮年,等到课题成果以一摞砖头的规模和分量出现时,他已将近花甲之年。人生能有几个13年?为了破译壮泰同源的密码,覃圣敏和课题组的专家们在事业的盛年期,把自己重要的一个13年贡献了出来。
  【一次惊奇的泰国之旅】
  1988118日,由自治区副主席张声震率领的广西民族文化代表团赴泰国访问。当时还是广西民族研究所业务人员的覃圣敏,被张声震钦点为团员。这让他本人和其他人都感到有点意外。其实,张声震看中覃圣敏是有原因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覃圣敏受命主持广西崖壁画的野外调查工作。不久,由他主编的《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正式出版,并荣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随后,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成果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也是广西第一次在北京大规模展出壮学研究成果。精通专业、视野开阔的覃圣敏深得笃爱壮学研究的张声震赏识。
  第一次到泰国,覃圣敏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有点纳闷,怎么曼谷街头的泰国人说话的语调,竟很像广西壮语南部方言?此前,他也听说过壮语和泰语有点相似,但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也没有深究过。
  晚上,泰方在饭店盛情款待广西代表团一行。泰国孔政大学的一位教授与覃圣敏共席。广西代表团只带了一名翻译,由于双方交谈甚欢,翻译忙得不可开交。覃圣敏一时插不上嘴,只好干坐着。忽然,那位泰国教授笑吟吟地招呼他:阿詹覃,斤阿斤阿!(泰语:覃老师,吃啊吃啊。)
  覃圣敏楞了一下,随即用广西南壮话答道:乜斤僚,音僚。(壮语:不吃了,饱了。)他当时只是想用壮语试音,没想到对方居然听懂了。
  泰国教授像发现了新大陆,兴奋地问翻译:阿詹覃是什么时候学泰语的,讲得这么正宗?翻译也很奇怪。覃圣敏只好如实交代,他刚才讲的不是泰语,而是广西的南壮话。
  泰国教授感到不可思议,他撇开翻译,指着桌上的一碟红烧鱼问:这个叫什么?覃圣敏用壮语说出一个词,对方也用泰语说出一个词。两人都惊住了:读音几乎完全相同!泰国教授接着一一指点桌上的牛肉、猪肉、螃蟹、虾、壅菜,问这个叫什么,覃圣敏一一回答。两人再次惊呼:怎么读音是一样的?!
  泰国教授干脆站起来,用手指点着自己的脑袋、耳朵、鼻子、嘴巴、牙齿、舌头……从上面一直指到脚趾头,覃圣敏也用壮语把自己身上的零件名称逐个念了一遍,结果读音跟对方基本相同。两人哈哈大笑,张开手臂拥抱在一起,几乎同时喊出了两个字:贝侬(壮语泰语都是兄弟的意思,也有叫比侬)。
  【缘结桂林甑皮岩洞穴】
  在泰国意外发现壮族的贝侬,让覃圣敏回国后,他写了一篇《壮泰文化比较初识??访泰随想》,把自己想到的一些有关壮泰民族比较的思考碎片写了出来。但他仍感到言犹未尽,意犹未尽。
  中国的壮族和泰国的泰族语言相近,风俗习惯相似,这个现象很早就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对两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关系,虽然从19世纪末起就有学者进行研究,但都是局部的研究,没有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系统的对比研究。
  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之后,覃圣敏心中有底了: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这个课题,不但还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得比前人更深、更广、更全。
  他很快就搞出了课题研究提纲。单从这个提纲看,就知道他的野心有多大:从地理环境、体质特征、考古文化、语言文字、生产习俗、传统建筑、生活习俗、人生礼仪、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社会结构等15个方面进行比较,涉及语言学、考古学、历史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十几个学科。这么大的课题,放在15年后的今天,他连想都不敢想,可他当时正当壮年,胸中蕴涵着气吞八荒的气概。
  覃圣敏把提纲交给了广西民委主任余达佳,并提议要中泰两国专家合作攻克这个课题。余达佳是一位资深壮学家,也看出了这个提纲的分量,他说这么大的课题,历史上从未有人做过。他答应覃圣敏,将尽快争取获得自治区政府的批准和支持。
  1989年,自治区政府外事办公室的泰语翻译利江宏到泰国进修,覃圣敏委托他在泰国寻求合作者。利江宏先找到曼谷的朱拉隆功大学,当时该校正与广西民族学院合作搞《壮泰词典》,因而对覃圣敏抛出的绣球不感兴趣。随后,利江宏又通过泰国艺术部(相当于我国的文化部),辗转找到泰国艺术大学的考古学院。也许是同气相求吧,该学院很快接过了同是考古专业出身的覃圣敏抛来的绣球
  1990年,泰国艺术大学代表团一行6人飞到广西。他们在广西壮学专家的陪同下,考察了壮族山村,参观了南宁、桂林、柳州三市的博物馆。在桂林市南郊独山西南侧的甑皮岩洞穴遗址,泰国学者的眼睛齐刷刷住了陈列室展出的蹲葬图片。泰国考古专家素林突然问覃圣敏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当初你们发掘遗址,有没有在遗骨上看见绳子?
  覃圣敏被问得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如实相告:这个遗址距今已有700010000年,即使有绳子也化成灰了。

  素林指着蹲葬图片神秘兮兮地说:单凭这个东西,课题就可以立项了。知道是为什么吗?覃圣敏如坠五里云中,摇了摇头。因为泰国王族现在还有蹲葬的习俗,王族的人死了,也要用绳子捆成蹲坐的姿势,再进行火化。素林一语道破机关。
  19911月,中泰双方在泰国艺术大学举行《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合作协议签定仪式,广西民委主任余达佳、泰国艺术大学校长凯西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
 覃圣敏松了一口气。他暗下决心,要在三五年内把这个课题搞出来,最迟也要在1996年完成课题研究。他怎么也想不到,整个研究过程竟要花上13年的时间!
  【集体智慧的结晶】
  没有中泰两国40多位专家的的共同努力,我就是再耗上两个13年,也无法完成这么庞大的工程。覃圣敏抚摩着沙发上那五本像砖头一样厚重的书,感慨地说。
  中方参与研究并执笔的专家有18位,多数是壮族,泰方专家26人。他们要从15个方面对壮、泰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比较研究,其涉及的学科之多、工作量之大,在广西的社科研究上是史无前例的。
  课题里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运用体质人类学对壮、泰两个民族的体质特征进行比较。当时,覃圣敏委托广西中医学院的专家来搞这个子课题。由于武鸣县大部分人口都是壮族,而且该县的壮话被定为广西的标准壮话,所以有专家提出在武鸣县进行活体测量就可以了。但覃圣敏认为,在此之前已有学者在武鸣搞过活体测量,他们收集到的资料并不理想,而且武鸣县靠近南宁,南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贸交易的重镇,与外来人口接触、通婚的机率很高,与之相邻的武鸣难免会受到民族交融的影响。单单在武鸣采集样本,显然缺乏学术上的典型意义
  为此,覃圣敏提出,在广西北边的龙胜各族自治县、南边的大新县、中间的马山县,各选一个交通封闭、民族杂居较少的壮族村庄,再对十几代都是壮族的村民进行调查。他的建议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随后,专家们深入这三个县,采集了数百例活体的血液、毛发、唾液等样本,为日后开展壮泰民族的体质特征比较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对广西、云南壮族聚居地的调查,也充分发挥了课题组兵团作战的优势。专家们分为4个组,沿着左右江和红河流域,对广西的12个县、云南的4个县的壮族山村开展调查,历时3个多月,收集了十分丰富的原始资料。这些资料涉及地理环境、体质特征、考古文化、语言文字、生产习俗、传统建筑、生活习俗、人生礼仪、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习惯法规、社会结构、文化艺术、文化教育、民间科技等15个方面,其中,对后来破译壮泰同源密码起到关键作用的2000个古老壮族词汇,就是这次调查的重要成果。
  【用语言学破译壮泰同源密码
根据协议的约定,1991年至1993年,中泰双方的课题组专家每年都要互访一次,分别到泰族和壮族农村考察,每次访问的时间为20天左右。覃圣敏和广西课题组成员利用访问泰国的机会,在农村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孔子曰:礼失,求诸野。覃圣敏在泰国访问期间,对孔老夫子的话有了更深的体会。进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泰国的许多城市西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只有在农村,仍保留了许多从古代遗留下来的人生礼仪和生活习俗,而这些礼仪和习俗与壮族的相似性、相近性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比如:壮族农村有上面住人、下圈家畜的干栏式建筑,泰族也有;壮族农村有碓、竹篾泥磨,泰族也有;壮族有舂糯米糍粑的习俗,泰族同样有;壮族有壮锦,泰族有泰锦;壮族婚礼中有拦门歌,泰族婚礼中有拦路竿;更奇的是,壮族有竹编的捕鱼工具,泰族也有,而且叫法和形状几乎完全相同。难怪覃圣敏在泰国农村拍到这些照片时,连喊太珍贵,太不可思议了。

  但是,学考古的覃圣敏非常清醒,仅有工具、建筑、习俗上的相似性,还不足以证明壮泰同源,因为这些东西的相似性也可以是由接触的经验造成的,而同源的前提则必须是共同生活过,其中最关键的是语言系统中最稳定词语的相似性,这些词语主要有以及各种农作物和家禽家畜的名称。于是,他又组织专家利用语言学这个显微镜来破译壮泰同源的密码
  课题组收集了2000个壮族古老、常用的生活词汇,然后从中挑选出1000个词汇,跟泰族对应的词汇进行比较,结果相同相近率达到70?以上。这已基本能够证明和支持壮泰同源的推论了。但覃圣敏还是不满足,也不太放心。于是,他又运用语言学家、北京大学博士陈保亚先生最新提出的联盟树理论,对壮泰民族的通用词汇进行推演。
  联盟树理论,创造了一种区分两种语言之间是同源关系还是接触关系的新方法,它将语言学家斯瓦迪士1952年从印欧语言中挑选出来的被公认为人类语言中最稳定的200个词语,分为两阶,第一阶有100个词语,第二阶也有100个词语。在这两阶词语中,如果两种语言的关系词(语音相同相近的词)数量从第一阶到第二阶呈上升趋势,则属于接触关系;如呈下降趋势,则属于同源关系。利用这一方法,覃圣敏推演出壮泰语言是同源关系。
  接着,他又创造性地运用考古学的地层学原理,对壮、泰民族分离的时间进行断代,即通过分析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词汇,来划分壮、泰民族分离时间的上限和下限。他首先选择读音相同的词(说明共同时生活时间长)来推定时间的上限,这类词他选最晚的,晚至东汉时期,这类词主要有犁田买卖金银等;然后再选择读音不同的词(说明已经分离)来推定时间的下限,这类词他选最早的,早至晋朝、南朝时期,这类词主要有水车龙骨车拱桥等。这么上下一,壮、泰民族分离的大致时间就出来了。
  断代之后,覃圣敏再运用考古、历史、文化等学科材料进行印证,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壮、泰民族共同起源于古代百越民族集团中的西瓯骆越,他们原来共同生活的区域,主要在五岭以南到现在越南红河以北地区。他们共同生活的时间大致延续到东汉时期;他们分离的时间,大致在东汉以后至唐代以前这段时间,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6世纪),其中的一部分辗转迁徙到现在的泰国北部。大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才在泰国北部建立了王国,并逐步统一了今泰国境内的许多小国,建立起素可泰王朝。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最终逐渐形成了壮族和泰族两个不同的民族。
  泰方学者在课题研究总结中也认为,台语民族共同起源于古代百越民族集团中的西瓯、骆越,后来台语民族往西、往南迁徙,与生活在湄公河、湄南河流域以及东南亚沿海河口平原的孟族、高棉族和掸族产生血缘关系,演变成今天的泰族。
  壮、泰民族起源和发展的同源异流说,至此得到中泰双方学者的一致认可。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让流浪的心灵找到归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沙发
发表于 2011-4-4 15:20:00 |只看该作者
《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获得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主题

1

听众

3410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9-11-5
注册时间
2010-8-16
板凳
发表于 2011-8-25 21:55:00 |只看该作者
学了一堂历史课,受益匪浅。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48595221 QQ:8651385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9-29 05:37 , Processed in 0.155961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