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19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生命的享受

[复制链接]

56

主题

1

听众

3181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6-10-16
注册时间
2010-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3:0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生命的享受

  西方的哲学家,喜欢通过思想寻找生命的真理,寻找对于生命的认识。中国人的思想一重道德,二重境界,或者是一重境界,二重道德,境界和道德是分不开的,但是又不完全一样。如果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生命有了足够的认识和超越,就可以达到一种至少从心理上来说非常开阔,非常享受的境界

  生命的享受,就像法国的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Ithink therefore I am )”。思想是你存在的证明,一个人在开始有自我意识后,他最感兴趣的问题是“我是什么?为什么我是我?”当你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有了思想,按照西方人的说法是认识你自己。西方的哲学家,最喜欢举的例子就是斯芬克斯(Sphinx狮身人面像)之谜。开罗郊区金字塔边上有一座斯芬克斯像,斯芬克斯见到每一个来的人都要提一个问题说:“有一种动物,早晨是四条腿,白天的时候是两条腿,晚上的时候是三条腿,这个动物是什么?”答案是人。因为人小的时候是爬,所以是四条腿,现在是二条腿,再年纪大一点,拄个拐杖是三条腿。西方的哲学家,喜欢通过思想寻找生命的真理,寻找对于生命的认识。

  中国古代的学者,侧重的并不是“真理”这两个字,大家看古圣先贤并不是讲真理也不特别讲求真,他们更注重的是修身。修身追求的是通过思想的切磋、修养、精进、端正,来追求一种道德上的上乘,追求一种生命的境界。中国人的这个思想也很有意思,他是一重道德,二重境界,或者是一重境界,二重道德,境界和道德是分不开的,但是又不完全一样。“思无邪”指的是一种道德的品质,相反的“天人合一”、“三省吾身”这个本身就是一种境界。按孔子的说法“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达到这样一种既是道德修养的高度,也是一种精神的境界。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按照中国人的理解,我们对自己生命的思想反过来说,是能够使我们的生命进入什么样的境界?能够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充实?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视之为“我在我必思”,我只要还活着,就总在思想一些事,总在考虑一些事,其中也会思想、考虑自己的生命。

  现在国外在争论所谓的心脏死亡和脑死亡。心脏死亡是把脉搏、心跳作为生命的主要体征,脑死亡就是把思想作为生命的主要体征。你的生命什么时候不存在了呢?当你的脑子已经彻底坏死了,你其实就已经不存在了,没有思想,没有感觉,你变成了一个植物人。这时,虽然还有呼吸,还能够饮水,但是你已经没有了自我的意识。所以,思想既是人存在的证明,又是存在的第一要务,人活着就有思想,有想法。

  有时候我想,人在一生当中,如果从生命和思想的关系上,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一个途径。他可以是阶段的,也可以是并存的,我称之为第一是在游戏与生长中的生命。一个人的童年,婴儿时代我不知道应该怎么来讨论他的思想,我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儿童时代是在游戏和生长当中度过的,这个时候一个人还没有特别严肃的思想,他的思想往往离不开游戏和生长。但到了学龄阶段,我称之为是学习与成长的阶段(这和生长不一样,生长是生理上的),这个时候他的很多思想是模仿性的、吸收性的、学习性的。到了青年时代,很多情况下,他的思想处在浪漫和伤感的阶段,他既对自己的生命开始有了充分的爱惜,就是对自己的生命有了一种珍惜和拥抱,同时与生俱来地他开始对生命的这种短促,对生命的意义不能完全找得到,而会产生怀疑、悲哀和伤感。

  我所说的思想的享受中,对于生命的享受并不仅仅包括你的乐观、你的阳光、你的信心、你的信念,这些都是一种享受。但反过来说,对人生许许多多遗憾的觉察,就是说生命的滋味是酸、甜、苦、咸、辣都有的,不可能只有一种滋味,只有甜味,只有大白兔奶糖的滋味。自古以来,中国、外国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感叹生命的短促。这个也是一种享受,你既享受了生命的光彩、生命的宝贵,同时也享受了对生命短促的这种遗憾的心情,反过来这种遗憾的心情又促成了你对生命的拥抱和珍惜。如果生命不短促,每个人生命都是无限的,又何必去珍惜它呢?

 

  同时在生命当中,如果更进一步,我说它会进入到一种辛劳与责任的阶段。在这辛劳和责任当中,恰恰成为大多数人的一种安身立命的心思。就是说虽然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解决不了,许多太空性的问题解决不了,许多历史性的问题解决不了,但是我作为一个人,总有自己要做的事。总有对家庭的责任,对父母的责任,对社区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我总要做这些事情。每天分得清意义也好,分不清意义也好,都要从早忙到晚。意义想得很透彻,要从早忙到晚,意义想得不透彻,也要从早忙到晚,因为要吃饭,要工作,要养家,要完成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同时我也享受国家和社会给我的关照和关爱。对大多数人来说,辛劳与责任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对生命的安身立命,已经可以使人安心下来了。

  辛劳与责任的问题,使我常常会想起梁启超有一篇很有意思,也很浅显的文章。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梁启超的一篇文章,当然现在的小学不一定会有,叫做《最苦与最乐》。梁启超说什么事情最苦?有一个事情没有做完就是最苦;什么叫做最乐呢?就是把一个事情作完了最乐。不管大事小事,人的一天有很多的事情,你该做完的事情没有做完,就会觉得很苦,思想有负担。比如本来今天应该去看望一个病人,结果最后搞得没有去成,明天还要去,你就会觉得很苦。他的说法很浅显,很简单,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又很高尚,你把应做的事情做了就是最乐,应做的事没有做这就是最苦。

  中国的哲人在生命的问题上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能够超越对自己个人生命的关切,能够达到一种超越。起码在思想里面,把自己和世界,和天地,和宇宙,和空间,和时间能够结为一体,能够得到一种真正的自在。自由是近代以来新吸收的一个来自欧美的观念,自由更多地讲一个人在政治和社会上应该得到的保障,不受干扰,能够自己来决定自己的选择。中国人喜欢讲的是自在(zai,轻声),不能说自在( ,第四声)。自在说的是一种内心的自由,就是我能够自得其乐,我能够不感受,我拒绝感受这种被动和痛苦,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

  我刚才说的不是从价值判断、也不是从实用的意义上,而是从享受的意义上说的。但中国古圣先贤的思路有一种非常让人愉悦的地方,那就是你不完全这么做也没有关系。你该斗争还要斗争,该努力还要努力,该辩论还要辩论,该争论还要争论,但是同时你还要知道人对自己的生命可以有一种更从容、更和谐的掌握,这样你就会有一种享受感。我随便举一点古书上的说法,刚才讲到了“天人合一”,讲到了“道”,讲到了“三省吾身”,通过宗教或者由于自己的使命感,可以达到一种快乐、逍遥、无忧、无疚,享其天年或者是光辉、流芳百世、正气冲天。按道家的说法来说,他们特别强调享其天年。一个人应该活多长时间就活多长时间,活得自在,无忧无虑,不感其忧也不感其乐。或者从更有为的角度上我也可以为正义的事业牺牲,那么我就可以光辉,可以流芳百世,可以正气冲天。

  我们常常会在思想当中感受到生命的这种愉悦,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上来就先告诉了你学习最快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看起来非常随便的三句话,包含着一种学习,处世,待人,交友,它们把古人、读书人的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内容都包括进去了,而且有一种天然的愉悦。或者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管怎么念,它是让你把生命和世界联系起来。山里面也有你的生命,水里面也有你的生命。

  《庄子.齐物论》里面有一段讲“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庄子说至人就是说一个人修养到家了,得了道,这样的人简直就跟神仙一样。到处起火烧着你,你不会热,河流都冻成冰了,你不会冷,有雷,有龙卷风,有海啸,但是你不害怕,这样的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对生死都不在乎,何况是利害得失呢!他讲的是一种精神境界,如果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生命有了足够的认识和超越,就可以达到一种至少从心理上来说非常开阔,非常享受的境界。这样的一些话,你当文学作品来读,当哲学的玄思来读,都是很享受的。

 

智慧的享受

  智慧的享受有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博闻强记性的智慧;第二个层次是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智慧;第三个层次是了悟和选择的智慧;第四个层次是一种多向思维和重组的智慧;第五个层次是最高级智慧的享受,就是创造,就是创新,就是创意

  智慧是什么呢?就是通过思想之后,把复杂的东西弄得越来越清晰了,弄得越来越明白了,把混乱的东西整理出头绪来了,过去别人不知道的东西,你现在知道了,你有所发现、有所发明,这种智慧对人的享受,可以说也是无与伦比的。我说智慧的享受包括了命题的喜悦与激动,就是你对一个什么事情,能提出一个问题和一个看法是别人所没有的,这是很激动人心的。

  我们想一想,牛顿怎么能从苹果落到地上来开始研究,最后研究出“万有引力”学说。而且被事实所证明,不光是被地球所证明,还被宇宙所证明,被我们神七航天所证明。物体到一定高度就可以失重,人体的重量实际上是地球对我们引力的结果。这个让人觉得不可理解,因为东西往下落,我们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孟子说“人性向善,就好像水一定向下”,说明孟子那个时候不知道水向下并不是水性,而是地球的引力,但是牛顿就能够有这样一个严密的逻辑求证,无懈可击,有所认知的欣然与明晰,判断与发现的狂喜,论述的势如破竹,切磋、辩论的享受,服膺真理的虔敬,力排众议与一鸣惊人的骄傲,智力高扬的满足感。一个会思想的人,他能够用自己的智慧感受到那种满足,那种高扬,那种欣然,那种喜悦。

  对于这种智慧的享受,我也有一些初步的不成熟的说法。我觉得它有这样几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我说是博闻强记性的智慧。就是一个人可以做到博闻强记,可以有很多的具体知识,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自己的智力的开发,只是很微小的一部分。就像一个电脑一样,它的硬盘可能有20G,但是你也许只用了其中的不到1/20,但用得好的人,就会变得非常博闻强记,知识非常丰富。比如说钱锺书的知识就非常丰富!钱锺书在国际讨论会上,谈到一个意大利的古代诗人,他一开口就可以把这个诗人的许多作品背诵出来。据说,钱锺书上大学的时候,在图书馆里头和他的同学说这个书架上的全部书我都会背。他的同学于是就随意找出一本问第245页的第4行是什么,他立刻背了出来。

  更早一点的辜鸿铭,那更是博闻强记,欧洲的一切主要语言他都会,没有他不会的。他岁数大,胡适是后辈的,他第一次见胡适时问他干嘛呢?胡适说在北大教书。他就说我们是同事,又问胡适是教什么的,胡适说教西洋哲学史。他就改用拉丁语和胡适说话,胡适说:对不起,我不会拉丁语。辜鸿铭就说:你不懂拉丁语,怎么敢教西洋哲学史!辜鸿铭还梳着辫子,他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好,他宣传多妻。他说:一个茶壶可以配四个茶碗,哪有一个茶碗能配四个茶壶的?所以可以多妻。他说多妻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娶三个老婆,三个老婆的关系都很好,而你们这儿多人爱一个人就要决斗,你们是多么的野蛮啊,我们才文明。辜鸿铭在伦敦坐地铁的时候,拿着《泰晤士报》倒着看。旁边的几个英国年轻人就笑,说他是猪尾巴(PIGTAIL),因为他留辫子,说这个PIGTAIL不认字就不认了吧,还看什么报纸。辜鸿铭就用标准的牛津音告诉他们说:你们的英文太简单,正着看对我的智力是一个侮辱,你们这点事我两眼全看完了,倒着看还行。这种博闻强记性的智慧很了不起啊,他知识就是比别人多。现在我们已经没有这样的人了。北京大学的季羡林先生,起码我知道的他就会英语、德语、梵语,原来北大的金克木他也知道得比较多,但也已经去世好几年了。

  第二个层次,我称之为融会贯通,特别是触类旁通的智慧。这种智慧就不是前边说的博闻强记了,但是问题在于他能通。“通”也是中国古代的话,庄子也写文讲过这个“通”。通是指你懂得自然科学的道理,也能用它来解决人文科学的一些问题,你懂了西方世界的许多事情,也可以通过它来更好地理解东方世界发生的事情,能够融会贯通于古今,中外,东西,文理之间,而且要触类旁通,有些道理有某些一致性。对我们一般的人来说,学外语非常的困难,但是苏曼殊就研究中文和英语里头发音或者语意很接近的东西,他研究出很多东西来。我们很多人在那儿学英语,天天学,也学习得很好,但是从来没有人想到它们的这个相象。有的当然很简单,很容易,比如说英语的“fell”和我们的“飞”是一样的,而且这个是英语里面原来的词,不像是“typhoon”,这个本来就是从中文去的,甚至于“china”瓷器都和中文原来的词有关系,“Tea”福建话“te”,欧洲有的一种叫“cha”是广东话,但是他还研究出许许多多,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

  这种融会贯通和触类旁通的智慧,有时候会搞得牵强附会,但即使是牵强附会也让你自己高兴得不得了。就好像本来在这个房间里头,我没有开这个门,门是锁着的,但是我从墙缝里到了那边去了,这样一种快乐的感觉。我有一个朋友不知道是不是受苏曼殊的影响,他说英语很多地方和山东话接近,“I”就是“俺”,“Ithink”就是“俺寻思”。这个把它说成幽默的段子也可以,但是我也很佩服啊,我说这小子的脑子是怎么长的,从小道上,从山东话走到英语中来,这也不简单。

  第三个层次是了悟和选择的智慧。就是我们所说的悟性,同样和一个人说一样的话,有的时候很费劲,怎么说都不明白,而有的人就一点即透,而且能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西洋人讲政治家的时候很喜欢讲他们的直觉。比如说有几个方案,哪个方案能做,哪个方案不能做,当然如果让学者研究起来,研究十年也不见得研究得清楚。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害处,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风险,但是政治家往往会有一种直觉,三个方案一听就知道了。他实际早就决定了,只能采取这个方案,但是他道理说不清楚,然后再弄个研究室,请一帮子人,一帮子秀才,一帮子幕僚帮助他研究,最后找出25个理由来,其实没有这25个理由,政治家也早就明确了这个方案。所以,了悟和选择也是一种智慧。

  第四个层次,是一种多向思维和重组的智慧。所谓多向思维就是既有正向的考虑,也有逆向的思维。对于每一个对象,每一个事物,如果大家都从正面说,我也可以从反面说说,但也不光是从反面说。你看老庄的很多东西就是故意地从反面说。我是觉得名家往往是这样的,大都喜欢这种逆向思维。像老子说“世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你们都知道美是美的,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这个事可就糟了,你们都知道善是好的,这个事可就不好了,不善了。这个话他说得非常地简单。一般的都认为他就是一个相对主义者,有善就有不善,有了不善就善,所以有了善必然就有不善,有了美就有了丑,没有美也就没有丑。钱锺书曾经特别提到:实际上,美人还是美,丑人还是丑,不能说有了丑了,所以美也不能称之为美了。我接触这一段话的时候很早,才二十几岁,那时候我做青年团工作,还没叫共青团呢,还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我立刻就明白这个话了,虽然我的这个解释不一定是正解。

  什么叫“世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很简单,比如今天大家在这里听我的讲座的同时还进行一件事,在听众当中要评出一个美女和一个帅哥来,我们这个讲座就进行不下去了。这就是捣乱嘛,首先你分化了群众,本来大家都是来听讲座的,现在要评美女还要评帅哥,然后听完这个课后美女发20万元钱,帅哥发10万元钱。“斯恶矣”这个绝对就是恶意,第一是破坏了平等性,第二引起了竞争性,第三引起了虚荣心,第四引起了利害心,第五如果这个规矩以后有了,上海图书馆每次举行讲座都评一个美女,那么可能以后就有带着面具来的,有做了假胸来的,有从美容医院来的,它必然引起竞争。今天我举这样一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时候你从逆向思维也能有所发现,所以我主张既不是单向思维,也不是逆向思维,而是多向思维。多向思维以后你会发现,对于一个对象,一个命题,一个判断,可以有许多解释,当然一个时期会有一个重点。这种多向的思维往往会纠正一些错误,可以帮助你和别人进行一些辩论,可以让你享受到思想的快乐,只有这种多向的思维,才能够尽情享受自己的智慧。

  第五个,也是最高级智慧的享受就是创造,就是创新,就是创意。通过思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前所未有的,新的论点,或者写出了与众不同的,前所未有的,带有开创性的作品,这样的定律,这样的公式,所谓创造的享受,可以说是人类智慧里最大的享受。创造的享受包括个性的享受,包括纠错,包括与众不同的立论等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让流浪的心灵找到归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3

主题

3

听众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9-8-18
注册时间
2006-11-17
沙发
发表于 2011-1-17 14:04:00 |只看该作者

因为不认知。。。所以超越不了。。。所以,一直很痛苦。。。

唉,第二段都看不下去了。。。


独善其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5-24 01:21 , Processed in 0.198744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