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棺主人是僰人还是僚人
悬棺究竟是什么民族的葬俗至今仍有争论。
多年的考古研究,一部分专家认为这个民族是僰人,一部分专家认为是僚人。
僰人作为一个民族,由于被彻底毁灭,没有留下自己的历史,因而对其民族来源,颇有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叙南地区的僰、僚、都掌族“同出一源,相承一脉”,因此,叙南的悬棺是古代僰人、中古僚人和元代时都掌人的(石钟健《悬棺葬研究》)。二是史志记载,董其祥先生在《四川地区悬棺葬分布及其民族问题的研究》中,引用元代李亦《云南志略》:“土僚蛮在叙州之南,乌蒙之北皆是。男子及十四五左右击两齿,然后婚娶……人死则以棺盛之,置千仞岭崖之上,以先堕为吉。”董先生认为:所说的叙州之南,乌蒙之北,正是土僚人居住的地方,也是僰人悬棺集中的地方,故可以说,僰人悬棺就是僚人悬棺,为了追本溯源、约定俗成,应照文献记载称“僰人悬棺”为宜。
另有一说,认为悬棺的主人是僚人。据宜宾市文化局现已离休的文史专家丁天锡介绍,“僰人悬棺”的称谓,是1956年国家进行文物普查时命名的,称其为“僰人”,是根据旧《珙县志》和《兴文县志》的记载。遗憾的是,由于修志时条件的限制,两部县志都没有注明确为僰人的根据。可是,近年文史专家考证中能说明是僚人所葬的资料却很丰富。
1978年文物部门曾开悬棺10具,其殉葬器皆为明代。1984年文物部门又开悬棺30具,殉葬品也多为明代,少数为宋代。
开棺考证的结果表明,棺内成年男子大齿皆被打掉,妇女儿童则牙齿完好,与僚人习俗吻合。由此可以推断,悬棺是僚人所为。1978年开棺时在棺内发现的一双筷子,上面刻有“阿旦沐”三个字。“阿”本为僚人的姓氏,这也是悬棺主人是僚人的佐证。
-一场大战僰人为明军所灭
《隋书.地理志》谓岭南诸僚“俗好相杀,多构仇怨”。可见僰僚民族是一个秉性刚直、暴烈强悍的民族。
明朝万历元年,在一场惨烈的战争后,僰人在史料中消失了。那一年,在四川巡抚曾省吾的奏请下,以刘显为总兵,14万明军于公元1572年3月在叙州集结,用诱降的办法捕捉了僰人首领阿苟。9月9日,是僰人每年一度的赛神节,这一天僰人大醉,刘显利用这一机会,以奋勇之士,缒城而上。僰人由于酒后放松警惕,明军奋勇攻克了僰人的军事重地凌霄城,进逼僰人统治中心都都寨,僰王阿大防守的鸡冠岭失守。
明军选择僰人军队斗志最弱的时候,以突然袭击的方式,给僰人以毁灭性的打击。僰人的历史从此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