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交趾的历史地理,我们不难发现,在交趾的政治史上,有五种图式:
一是自主时期,实际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时间约为公元前214年之前;当时的交趾泛指中国五岭以南的广大南方地区。秦平岭南之前,交趾地区与现在的中国两广南部地区具有整体性,交趾并没有正式划在中国的版图里面。
二是半自主半独立时期,实际上是建立有国家,但由南越国赵王加封为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羁縻关系,不是直辖地区,处于半自主半独立状态时间约为公元前214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国之时,赵佗在交趾设立交趾郡和九真郡,对其的治理主要是“从其俗而治”,仅派“二使者”典主,当时的交趾处于半独立状态,中原政权也未对交趾实现真正的统治。
三是“北属时期”,直接为中国郡县,时间约为公元前111年~公元968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开始在交趾设置郡县,交趾正式划在中国的版图里面。时后五年,又因岭南九郡而在交趾置刺史部。两汉王朝以交州刺史部统一监领岭南诸郡,从行政、政治、军事等方面加强了对南部边疆包括交趾地区的控制,促进了岭南各地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更进一步推动了汉帝国南部边疆与中原内地之间整体发展的步伐。交趾历史上的郡县时代,在中国称之为“郡县时代”,在越南称为“北属时期”,所谓“北属时期 ——Thoi Ky Bac t huoc”,是越南历史所用术语。共有三次:第一次北属时期——中国西汉;第二次北属时期——中国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次北属时期——中国隋唐五代。越南历代史家也一直也以丁朝时期丁部领自称皇帝作为越南独立与中国版图的开端。“越南的正史《大越史记全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等古籍,均把丁氏列为‘丁纪’、‘丁世家’视为越南正统王朝之始,独立的正统国家的肇端。正如黎嵩在《越鉴通考总论》中所说:‘自丁先皇以后,著为正统,以明君臣之分,我越正统之君,实自此始。”
四是五代宋初,交趾地区出现短暂零散的纷争局面,中国政令未达,当地统一未成。时间约为公元968年~1802年。
五是进入自主时期,时间约为1802年之后直至现代。
交趾政治史上五种图式形成的重要原因在于地缘、文化传播和民族迁徙流动等因素在古代综合促成了这一格局,影响了近代乃至现代该大区域的总体形势。
显而易见的是,交趾政治史上的政治图式演变过程是:由西南“各民族的先民自我开发经营、尚未纳入过中央王朝版图的自营民族政权的疆域”演变为“属于以前的统一王朝管辖的核心疆域区” 再演变为“属于以前的统一王朝管辖的羁縻疆域区”再到“原属于以前的统一王朝管辖而后来暂时割据于某中央王朝之外的中国分裂割据政权的疆域”等,在交趾的自主时期和半自主半独立时期,当时的交趾建立有国家,这个国家即不属中国王朝的管辖地区,也不是现代越南的直辖地区。因此与现代的国际政治应该是无关的。后来南越国失地,一直到五代十国,一千年中,交趾3郡一直是中国的直属领土,和内地的州郡没什么两样;交趾人也是华夏子民,并不以蛮夷相视(中国古代的最南端是林邑,林邑洋面向为中外分界海洋,在明代著作中已有记述。黄衷《海语.畏途.分水》中即有‘以域华夷’之语。……可知林邑为中国南界,是古代中外传统分界)(曾昭璇,1990)。他们在中央朝廷的行政序列中也是和内地州郡同列,而不是和羁縻州县同列,更不是和外藩同列。所以,那之前的战争是实打实的中国内部事务,有关交趾3郡的历史是中国的内政史。
笔者在这里不厌其烦的把交趾的历史地理交代清楚,无非就是想说明,在讨论分析西南疆域问题时,应该以动态的标准确定不同时期的西南历史疆域问题;而西南疆域地位不断演变,则是西南疆域变迁史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西南疆域形成过程的基本形式。另外,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讨论交趾的边界时,我们要把交趾的政治边界和文化边界区分开来,在历史上,交趾的政治边界(行使主权的地理界线)是不断变迁的,但严格意义上的文化边界其分界线显然是并不存在的。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一方面与该地区民族分布格局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随着民族迁徙、杂居、融合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