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兰县城出发,驱车走近百公里后,再徒步一个多小时,大家来到了位于
兰木乡境内的一个山洞,这个山洞叫弄朝洞。
弄朝洞口十分宽敞,可容纳千余人。往洞里走几十米,大家看到一块用石头
砌成的平地,大约50平方米。
冉启林:这里是韦拔群派人来开办的兵工厂,当时他们是在这里上课,传授
革命道理,课堂就在这里。
冉启林年近八十,是当地的一名学者。他说,这个山洞不是一般的洞,洞里
有上个世纪20年代末红军秘密开办的兵工厂。不过,这个兵工厂没有具体的名
称,而且多年前就神秘消失,没了影踪。那么,事情是否如冉启林所说的呢?
东兰是红七军的故乡和百色起义的策源地,是邓小平领导右江土地革命的指
挥中心,也是我党早期三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韦拔群的故乡,有着重要的历史地
位。如果说这个山洞里有红军开办的兵工厂,那么这个兵工厂应该被历史记载。
东兰县政协主席 陈耀灵:这个地方在党史上没有记载过,参加兵工的老同
志们都基本上已经过世了。
史册没提到东兰有建在山洞里的兵工厂,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近代东兰都没
有兵工厂呢?为此,专家查阅史册,了解到上个世纪20年代末,东兰的确办有
兵工厂,名为“勉俄兵工厂”,位于东兰县武篆镇板免村境内。
东兰县党史办副主任黄好业: 刚才我们看到那一堵墙就是原来兵工厂的墙
壁。根据历史记载,勉俄兵工厂是在1929年建立起来的,1930年,邓小平在东兰
的时候,他曾经和韦拔群视察过这个兵工厂。
免俄兵工厂的开办与一段特殊的历史有关。1929年冬,邓小平和张云逸通
过军械船,把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及南宁兵工厂的弹药武器调到百色。由于长时间
内没有打仗,武器弹药存放在百色城里不安全。后来,邓小平和张云逸决定,将
部分枪支弹药运到搞农民运动时间较早、群众基础好的东兰县武篆乡,并在武篆
的板免村修建兵工厂,即勉俄兵工厂。
这片玉米地就是勉俄兵工厂的旧址所在地,板免村村民罗永杰是土生土长的
武篆人,他了解关于免俄兵工厂的一些情况。
村民 罗永杰:这里原来有六间房子,后来上级号召我们造田造地,我们把地
挖开,当时我们撤走,里面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只捡得一些弹壳而已。
史册记载,免俄兵工厂规模最大时,厂房多达9间,工人有40多人,分成
制枪组、子弹组、修械组等。免俄兵工厂正常生产期间,邓小平同志曾三次到厂
房视察。1931年9月,红军主力北上后,免俄兵工厂暴露出来,被迫停止生产。
免俄兵工厂规模大,影响大,有史册记载。人们所说的弄朝洞里的兵工厂没
有史册记载,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它根本不存在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继续探
寻。
往洞里走一百多米,大家看到头项上有一个通天的洞口,距洞内地面近百米
高。当地学者分析认为,当年红军炼制火药所需的柴火是从山上来,红军到山上
砍柴,然后捆好直接从这个洞口丢到洞内,这样既简便,又隐蔽,不易被外界的
人发现。
往洞里走几百米后,人们发现几个形似大锅的土坑,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红军
用来过滤硝水的土塘。
村民 冉陇奎:我父亲讲红七军进洞里来搞火药,主要是用泥巴来和水搅匀
了以后,拿来地滤,用滤出来的水来炼成硝粉。
冉陇奎是东兰县兰木乡农民,据说他的父亲曾跟随红军打仗,多次到这个山
洞里来,和红军一起生产火药,翻新子弹。现在,冉陇奎的父亲已经去世,至于
具体怎样生产火药、翻新子弹,人们无从得知。而冉陇奎所说的,或许也只是一
种猜测。
继续往前走几百米,大家来到一个名叫弄共的洞口。弄共洞与弄朝洞相连,
洞口非常宽敞,明亮。在弄共洞,大家看到几个相连的土塘。
东兰县政协主席 陈耀灵:据老人们讲,这个洞当时是韦拨群在这里搞兵工
厂,我们到这里看到以前用来炼硝的塘,比较完好,当时就是在这里炼硝。
陈耀灵研究东兰的革命历史多年,他说,前两年他才知道这里有个山洞,那
时是当地的群众到洞里来乘凉,看到洞里有这些奇怪的土塘,于是请他来考察。
东兰县政协主席 陈耀灵:我们到洞里的几个地方看了,发现一个情况,这
个洞有丰富的炼硝的原料,就是硝土,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这个洞内有丰富的
水源,因为炼硝需要用水来搅拌泥土。
陈耀灵介绍说,弄共洞地处偏僻,里面有丰富的水源和大量的硝土,具备开
办兵工厂炼制火药的物质条件,而且当地的群众基础很好,这就是红军选在这里
开办兵工厂的主要原因。
在弄共洞,大家看到有三道石墙,每道石墙上都开有枪眼。相传这些枪眼为
防防御敌人进攻所用,一旦敌人来犯,红军先在洞口防卫,如果抵挡不住,则退
守到第二、第三道石墙。
从弄共洞口往回走几百米,到洞的中间地段。当地学者介绍,洞的中间地段
就是红军兵工厂遗址的中心位置。在遗址上,保留比较完整的7座用于炒炼火药
的硝水池一字排开,被烧焦的硝土四处堆放,颇具规模。
大家于洞的中心位置转身往南走五六百米,来到另一个洞口。
东兰县政协主席陈耀灵:我们现在在的是可荒洞,与弄共洞连在一起,整
个大洞有三个洞口,也是有三个出口,他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弄朝、弄共和可荒三个溶洞连为一体,互为攻守之势,每个洞口都建筑有防
御工事,易守难攻,紧急时也方便人员转移。
据种种情况分析,大家认为,弄朝、弄共和可荒三个相连的溶洞就是红军兵
工厂的全部范围。不过,这只是推断,要证明这个洞里确实开办过有兵工厂,还
需要有活的证据。
事情出乎人们的意料,当地学者经过多次寻访,找到了两位洞内红军兵工厂
的见证者,一个是85岁高龄的韦汉灵,另一个则是百岁老人韦梦灵。
韦汉灵:当时经济生活很困难,加上国民党封锁,枪支弹药越来越少,我七
八岁这样跟父亲进洞,帮红军制造制造火药,修理枪支弹药。
韦汉灵是东兰县兰木乡仁里村人,仁里村距离弄共洞几里远。韦汉灵说,当
时他的父亲去帮红军生产火药,经常秘密出入弄共洞,他跟随父亲左右。
韦汉灵:当时搞枪支弹药都是经过试验的,打靶看响不响,响了,上级派来
的人才收。
韦汉灵到过山洞里的红军兵工厂,但是由于当时他只有七八岁,所以对兵工
厂的具体情况并不十分了解。这样,最了解洞内红军兵工厂情况的人就是韦梦灵
老人。
韦梦灵:1929年,国民党到处烧杀掳掠,所以大家连夜搬出村子,后来我
就加入兵工厂。
韦梦灵是洞内红军兵工厂的亲历者,他说,洞内红军兵工厂是韦拨群按照邓
小平、张云逸的旨意于1929年底秘密开办。由韦拨群领导,但韦拨群并没有亲
临兵工厂指导,而是派手下干将曹国雄来具体负责。曹国雄经常到兵工厂里下达
任务,带兵把弹壳运到洞里,又把洞里的火药运去给前线的部队。
韦梦灵:我们有的炒火药,有的翻修子弹,有的炼硝,硝粉是怎么炼的呢,
挖要山洞里里的硝土,拿硝土来和水一起搅拌,然后过滤,煎干后得到硝粉。
韦梦灵回忆说,当时在洞内开办兵工厂的红军和普通工人共30多人,每天
可修枪十多支,炼成火药五六斤,翻制子弹数百发,大部分子弹与枪械运往一线
战地,支援革命。
韦梦灵:过不久,敌人来进攻,向山上的兵工厂爬去,村里的妇女儿童把敌
人引开,被打死二三十多个人,后来红军从洞里面打出来。
韦梦灵说,当时兵工厂内的红军看到村里的群众惨遭杀害,不得不向敌人开
火,把敌人消灭,洞内的红军兵工厂因此暴露。1931年底,国民党反动派纠集
大量武装势力向洞内红军兵工厂发动猛烈攻击,驻守兵工厂的红军和工人顽强抵
抗,最后因寡不敌众,被迫转移,坚持了两年多的兵工厂从此解散。
洞内红军兵工厂解散后,东兰人民并没有停止战斗,他们继续发扬自力更生、
勇于创造的精神,制造大量的枪支弹药,和敌人展开长久的斗争,直至革命取得
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