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 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01030/newgx4ccb50f4-3367547.shtml
因忙不完的政府事务远离群众 居委会期盼回归本色
2010年10月30日 06:55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记者 唐柳凤 实习生 吴莲
核心提示
说起居委会,上点年纪的人会自然而然想起“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这样一个光荣传统。然而,现在的不少居民却发现,居委会工作人员“坐办公室的时间多了,来串门的次数少了”。由于“脱离”群众,一些年轻的80后、90后,甚至不知道居委会是干嘛的(本报曾作过相关报道)。
面对居民的指责,居委会的不少社工们感觉甚为尴尬,但最多的是无奈的叹息。他们说,因为目前定位不明确,他们目前一直游走在“官管和民治”之间。对上,他们要应付“总也忙不完的政府事务”。对下,他们一方面想和广大居民走得更近一些,另一方面,大量繁琐的事务却困住了他们“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的脚步。他们觉得,只有政府等各部门能同心协力,一起破解了社区工作者众多的“尴尬”,社区居委会才能真正有个晴朗的明天。
现状:众社工感叹事情总也做不完
“书记、主任开会去了。”这是几年来,记者到不少社区居委会采访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而在居委会的办公室里,社工们忙得最多的就是做台账、制报表、整理资料等。
10月13日上午11时45分,记者来到兴宁区人民中社区居委会。该社区的书记贺伟芬一边招呼记者坐下,一边就忙着埋头整理和填写手里的报表。她告诉记者,上午11时30分,她刚从街道办开会回来,现在正赶在中午12时之前把一份统计表交上去。看到贺书记忙得不可开交的样子,记者只好坐在一旁等候。这期间,贺书记的电话却不断响起,有催她要报表的,有辖区单位找她办事的,有居民反映问题的……看到报表实在无法按时完成,贺书记只好拉住了一位在赶制其他报表的工作人员,两人紧赶慢赶,终于在中午12时10分通过QQ把报表传了出去。
“事情太多了,恨不得会分身术。”好不容易抽出一点时间和记者闲聊两句的贺书记一脸疲惫。她说,她在居委会干了差不多29年,至今已有21年没有公休过了。2001年居委会没“升级”为社区居委会之前,因为管辖的范围不大,事务没那么繁多,当时感觉没那么累。但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政府工作、考核、评比、被一层层压到了社区居委会,让广大的社工们感觉就快喘不过气了。
在兴宁区、江南区、青秀区……在记者所到过的社区居委会里,“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字眼。一些社区工作者表示,每天几乎都有干不完的活动。在居委会工作了30个年头、现任兴宁社区书记的杨园园说,从工作起,她从来就没享受过公休。“尤其是重大活动期间,我们更是一天也没得休息过。”
在北宁社区,主管计生的副主任黄婷一听记者说明来意,立即就捧出了几大沓台账。“这是‘创全国卫生城市的’,这是‘创文明城’的、这是人口普查的、这是计划生育的……”黄婷拿出台账一本本给记者介绍。她说,“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这个项目就有得大家忙了,其每年的档案资料就有组织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健康教育、病媒体防治共4本台账。今年,为了统计数据,需要把这5年来的台账进行整理。如此一来,社区居委会就得整理20本台账。计生工作每半年检查一次报表,每次检查的标准大同小异,却也要将报表“更新换代”。
采访中,几乎被问到的每一个社工都坦言,为应付各级部门下派的任务,他们经常要加班加点,哪还有时间进百家门和居民闲扯?
一社区工作人员翻阅了当年的工作记录后告诉记者,一个社区每年接受市、区两级的考评项目达到几十项,而且考评内容重叠、标准相近,既有综合性的评比,又有各个部门单项的评比。工作人员说,每天一来到办公室就是做台账、制报表、写材料,加班加点几乎是每天的“功课”,拿材料回家做或用U盘拷回家做成了“家庭作业”。
探因:众多下派任务“异化”居委会职能
“以前我们和社区的居民那是绝对打成一片……”贺伟芬回忆起当年和社区居民亲如一家的日子,感慨颇多。她说,在以前,居民们大都把居委会当成“一家之主”,对居委会的社工们都非常信任,一有什么事,都会积极来找居委会。她还清晰记得,以前社区有位60多岁的老人偷偷存了一笔私房钱,这个“秘密”,老人没敢对谁说,却偏偏把实情毫无保留地告诉给了时任居委会主任的她。
“现在,不是我们不愿进‘百家门’,而是真的抽不出时间。”采访中,众多社工表示了这样的心声。他们坦言,开会多、检查多、评比多、统计多,政府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造成他们工作压力过大。“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这样的现状,使得居委会的行政负担过重,使居委会的职能发生了“异化”。如今,居委会工作人员坐办公室多了,到居民家“串门”少了,写材料、开会多了,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却少了,居委会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基层事务的主要承办者。
在社区居委会的“公示栏”里,记者看到,目前,居委会承担的工作职责有党务、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人口计生、公共卫生等众多项目。除法律规定应当协助政府开展的部分外,还承担了大量的行政性、事务性工作。社区居委会的一扇小门对着20多个政府部门,俨然成了社会管理的“大杂院”。“可以说,政府有多少个部门,在我们社区,就能找到这么多个部门。”
“社区工作者累,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一街道办的党工委副书记怜惜地说道。他说,他曾分管过民政事务,对社区居委会专门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了解。“可以说,所有工作在社区居委会都能找到,党委、政府、人大、政协这四家领导班子的工作都能在居委会找到。例如在节假日,居委会要做宣传、挂彩旗、挂灯笼,组织人员参加活动、维护秩序稳定等。”平时也经常代表政府做居民的思想工作。
就居委会的工作内容与其性质不相符合的现状,原因有多种多样。这位副书记分析说,以他所在的街道办为例,街道办管辖范围内共有近17个社区、村居委会,共10万多人,另外还有众多的市场、企业等需要管理。而街道办只有16名工作人员,若不依靠居委会的力量,工作根本就开展不了。所以他们也只能把工作下发到居委会,17个社区(村)居委会的所有工作人员做起来尚觉得“喘不过气”来,若仅是街道办干,其结果就不堪设想了。
呼吁:少摊派、少评比、少考核为居委会“减负”
采访中,不少的社区居委会主任表示,1954年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和1989年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都将居委会描述成一个“群众性自治组织”。但目前的事实是:政府等各级部门,将居委会当成了“政府的腿和行政的嘴”。把越来越多的政府工作“下放”到居委会,居委会为此不得不出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个小门要对政府20多个大门敞开”这样尴尬的局面。
其次,社工的身份也十分尴尬。其身份既不是事业单位、企业、也不是参公单位、公务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收入也不叫“工资”而叫“补贴”,而他们的补贴、居委会的办公经费等都是城区政府拨付的。
“有些事确实不该由我们居委会管的,但面对上级的摊派,谁敢说一个‘不’字?”采访中,不少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如此无奈地表示。他们说,根据相关法规和条例,居委会履行的是基层群众自治职能,居委会不是政府的派出机构,不能代替政府开展群众工作。但又有条例指出,政府对社区居委会有指导性。他们说,因为定位模糊,以致很多部门都把社区居委会定位为“政府的最基层机构”,什么事都往居委会推。居委会因为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应付上级安排的工作上,难免会疏于为居民服务,也难以赢得居民的信任。要让居委会回归“居民自治”的本质,上级部门就必须要给社区松绑和“减负”。
如何“减负”?几位在居委会岗位上干了十几年的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说,要回归本色,首先要处理好政府部门对居委会的任务摊派问题,有关统计数据方面的工作政府可以寻求社会力量帮助。同时实行居委会一定程度上在政府与群众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重视解决群众意见、要求和建议,并把居委会意见适当纳入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让居委会真正成为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对居委会面临的各种考评进行全面清理,简化考评程序,把不必要的台账砍断。“少开会、开短会、少评比、少考核”,让社工们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切实为社区居委会“减负”。
借鉴:成立“社区工作站”分流行政事务
待遇提高了、一些年轻的社区书记通过考核,直接被提拔为公务员……采访中,社工们在埋怨的同时,也对政府一些举措给予了肯定。他们说,近几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呼声下,政府部门在待遇、整治潜力等方面,都纷纷给予社区工作者一些促进的措施。但仅仅是这些还是不够的。
“居委会‘角色回归’需要转变思路,一些专业统计调查不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交给‘外包中介’,借此了解城市中坚以及新兴群体的社区生活需求,再通过居委会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一位街道办党工委副书记说,目前,像上海、杭州等发达城市,为了给居委会”减负”,目前已经慢慢将政府下派的一些事务进行“转移”,通过请专业公司,招聘专职人员专门处理政府事务等,以此来解放社区居委会的社工们。
这位副书记说,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推进居(村)委会建设、发展基层民主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大量行政性工作占用了其主要精力和时间,从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机关化、行政化倾向。目前,他和其他一些人大代表正就此问题进行调研。他觉得,学习上海、杭州等发达城市的做法,先是将社区的部分工作人员纳入“政府办事员”的队伍,成立社区工作站,专门办理政府的各项基层事务。另一方面,将经过民众直选出来的社区主任等专职委员,纳入“纯居委会事务”的办理中,让这些人真正履行和实现“居民自治”。
编辑:黄静文 作者:唐柳凤 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