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在这个民族4000多年的历史中,有2000多年他们没有家园,流离失所。他们遭遇过形形色色的排犹主义,在二战中,600多万人死于纳粹魔掌之下。然而,这样一个总是在夹缝中求生的民族,却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教育、服务等各个领域中,他们的地位都举足轻重。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在全球激烈的文化冲突中,犹太民族能够集世界文化之大成来实现本民族的发展创新?让我们听听刘洪一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答案。
创造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创造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民族与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古今中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创造力的竞争。美国是二战后兴起的超级大国,至今无人能撼动它的地位。一个建国至今只有两百多年的国家能够称霸世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善于开发创造力,并且形成了激活创造力的有效机制。举一个例子,在二战后40多年的历史里,美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共有125人次,占全世界获奖者的50%以上。这是非常惊人的。
然而更惊人的是:二战后,美国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约有一半是犹太人。从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全世界的获奖者中大约有22%是犹太人,可见其非凡的创造力。而且从人口总数来看,全世界犹太人最多的时候只有1500万,今天深圳市的人口就有1200万,所以犹太民族是个典型的小民族。
那么这样一个小民族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根源是什么呢?如今我国已经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广东省也提出要从制造大省向创造大省转变,那么怎样开发创造力,创造的秘密在哪里呢?
犹太创造现象:
人才辈出群星闪耀
学术界有一个重要的命题:没有犹太人,世界的历史将会重写。这个命题是否成立,可以看看犹太民族出了多少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伟人。
犹太民族是“哲学的民族”,在思想领域,基督教之父斐洛、近代无神论先驱斯宾洛莎、马克思、弗洛伊德、胡塞尔都是犹太人。
在文学领域,著名的犹太大师有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等。诺贝尔奖颁发以来到今天,已经有10多位犹太作家获奖,所以犹太民族又被称为是“文学的民族”。
在艺术领域,尤其是音乐领域,音乐爱好者非常熟悉的大师门德尔松、梅耶贝尔、奥芬巴赫都是犹太人。打开犹太人的《圣经》,会发现很多诗词是配了曲调的,就像我们的《诗经》一样。所以犹太民族也是“音乐的民族”。
在自然科学领域,犹太人的贡献就更巨大了,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计算机先祖冯.诺依曼,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波尔,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无一例外也都是犹太人。
犹太民族还被称为最会赚钱的民族。有一个小故事,犹太商人沙逊刚来上海时,住进了上海最有名的饭店,每天签单。当时饭店里的中国人以为他是有钱的商人,便纷纷和他套近乎,送礼品。但其实这时沙逊根本没有钱,身上只有一张纸币。一天,他和一个中国人在饭店吃饭,把身上唯一的一张纸币给了服务生做小费。从此,消息就传开了,饭店里来了一个超级大富豪,中国商人纷纷上门洽谈生意,沙逊也在中国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从这个小故事中就可以看出犹太人的智慧和胆略。
曲折的文化根源:
固守与采借
犹太人惊人的创造力从何而来呢?曾经有这样两种看法,一是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他们的创造力来源于上帝;二是天赋问题。但是,这两种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今天我们将尝试从文化的根源这个角度来解读犹太人的创造力。
犹太民族的历史其实是一个不断迁徙的过程,从乌珥到迦南,出埃及,被囚巴比伦,再到流散时期,犹太人在不断地迁徙。这种迁徙不定的历史程式就产生了特定的文化结构———流散结构,即一直散存于异质文化的夹缝之中的结构,这与中国正好相反。但是,这种流散结构虽然是犹太人悲惨的颠沛流离造成的,却导致了犹太文化与各种异质文化最充分的接触。犹太人以四海为家,在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文化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他们能够在异质中固守,强化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在文化冲突中,最极端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排犹主义,像对犹太人收取高昂的人头税、二战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身为“客家”的犹太人要生存下来就必须成功,所以成功是犹太人的义务。
虽然犹太人对文化有固守的一面,但他们也是最善于借鉴和采纳的民族,一个著名学者曾说:“接受不同的甚至对立的文化刺激尤其适用于犹太人———对于无论来自多数人或少数人的不同意见都予以容纳,这一直是犹太人当中流行的态度。”犹太习俗中的安息日、割礼和契约精神其实都来源于其他文化。所以吸纳异质文化中的优质要素已经演化为犹太民族独特的新质。
崇智也是这个民族的重要特点,犹太人把智慧看作是上帝神性的流溢。在《圣经》里就记载了“耶和华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犹太人的崇智仅次于敬神,他们十分重视教育,在中世纪就消灭了文盲。另外,这种崇智的特色是它神圣化和功利化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犹太人独特的智慧观和现世行为。
在外人看来,犹太人是非常传统的,但实际上,犹太人有很深的反思和反叛精神。在《圣经》里犹太人的先祖总是和上帝吵架,《圣经》里写犹太人不能吃猪肉,但很多犹太人到餐馆就点猪肉吃。所以说犹太人“自从出娘胎以来,便被称为是悖逆的”。这种反叛精神让犹太人敢于向权威挑战:永恒地自我反思,永不休止地变革。
最后,犹太人是天生的语言学家,不断地迁徙促使他们学习不同的语言。而其实每一种语言都是一种思维方式,通晓多种语言就给了犹太人认知世界的多维视角,让他们更全面地看待这个世界。
中国借鉴:
善于借鉴其他文明成果
说到这,就将犹太人之所以具备超强创造力的文化根源解读完了。这些文化根源与中国的有相同也有不同的方面,那么如何借鉴犹太人的创造现象提高中国的创造力?我认为固守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善于借鉴其他文明成果,敢于向权威挑战,重视教育、科学发展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值得中国人学习的。
观众:我们中国人在国内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到了美国有不少人获了奖,这个是不是说中国固有的文化环境不利于文化创新?
刘洪一:这个问题值得反思,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大师和创新人才?这和我们的培养机制是有关系的。高等教育的行政化、一刀切、官本位,在学校非学术力量来主导学术力量,教授、老师受这个处长、那个书记的领导。还有一些是我们的观念,比如对教学大纲统得非常死,全国目前有一千多所职业院校,全中国的发展情况非常悬殊,但往往是“一刀切”,按一个步子、一个标准去做。有时候我们还接到教育部发出的通知,要求我们必须开什么课,然后检查的时候要按照这个教学大纲去检查。这样我们怎么去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南方日报记者蒲荔子实习生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