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土兵征黔史料
唐—唐五代(公元618-907-960)
▲唐代安南兵入黔。
南诏陷播州第二年(即咸通元年,公元860年),安南都护李鄠“复取播州”。而南诏则乘虚攻打安南。李鄠收复播州这件事,《通鉴》卷二五零,胡三省注谓:“播州属黔中道,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为云南所陷,此非安南巡属也,李鄠越境收复,欲以为功,而不知蛮兵乘虚已陷安南也。”……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五月,(《资治通鉴》):“南诏寇西川,又寇黔南。黔中经略使秦匡谋兵少不敌,弃城本荆南,荆南节度使杜棕囚而奏之。”
(《贵州通史》(五卷本),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卷第307页)
宋代(公元960-1279)
▲广西田、王、黄、侬、岑氏族谱记载入黔事迹。
据《田州岑氏源流谱》、《世袭三槐堂宗谱》、《黄氏历代宗谱》和《侬氏宗谱遗记》等文献记载,岑氏原为浙江大姓,随狄青平侬智高后,留守泗城。其部将潘显、许必达、李逵、杨廉贞、王初、王旦、黄慧等人分兵把守,逐步向四周扩散,潘、许二姓分守路程八甲,覃、杨二姓分守上林八甲,李姓分守天峨四甲。而王、黄二姓则向红水河以北地区发展,占领罗斛、桑郎、长坝即今贵州罗甸、贞丰、望模、册亨一带,形成所谓“上江黄、下江王”的局面。于是,今黔西南一带,遂以王、黄二姓为主,岑、侬、陆、周各大姓皆分地而治,分亭设甲,用军事力量统治当地各族,以后更发展为以亭目制为特征的军事封建领主制,对当地布依族先民等民族的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贵州通史》(五卷本),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卷第371页)
元代(公元1271-1368)
▲广西土兵入黔镇压罗甸王乃起义。
1、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白龙寨(今属龙坪镇)布依族农民王乃摔众起义,波及平塘、独山、惠水、贞丰、望谟及广西的南丹、天峨、乐业等地,动摇了元朝封建统治。明洪武三十一年(1388年)终因力量悬殊,义军失败。
(《罗甸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2页)
2、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布依族农民首领王乃,以仙女山为根据地聚众举起反压迫、反剥削的旗帜,率领各族人民起义。波及平塘、独山、惠水、贞丰、望谟及广西的乐业、天峨、南丹等地。冬,广西泗城土州派谐里守将黄朝率兵由广西进军罗斛,攻打王乃起义军,仙女山被占领。
(《罗甸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第2页)
明代(公元1368-1644)
▲洪武初年以岑善忠知泗城州事,又令其部将王初、王旦、黄慧等人越过红水河而入今贵州境,势力达于镇宁、永宁、普安边界。
(《贵州通史》(五卷本),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2卷第29页)
▲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罗甸的布依族人民在王乃的领导下起义,占据罗甸,并以罗甸对门大山——仙女山为营垒,各县各族人民纷纷响应。独山、平塘、惠水、安龙和广西南丹等处,均在起义军势力范围之内,声势十分浩大。他们一直坚持斗争达五年之久,直到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才在贵州、广西两省的官军和土司联合镇压下失败。
(黄义仁著《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63页)
▲公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今罗甸县境爆发布依族起义,首领王乃以仙女山(今县城北侧王乃屯)为基地聚众反抗压迫。起义波及今平塘、独山、惠水、贞丰、望谟及广西的乐业、天峨、南丹等地。到冬月,广西泗城土州受命派遣谐里守将黄朝率领桂北土兵进军罗甸,攻打王乃起义军。第二年,黄朝军队撤离。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黄朝次子黄毅率军再次渡红水河围剿王乃部。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黄毅于木星关中箭不久死亡,遂撤军返回谐里。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泗城土官再派属将王初、王旦和黄毅之子黄慧再次率兵征讨白龙寨(今县城)王乃义军。八月二十四日,因寡不敌众,王乃起义军最终战败。
(《罗甸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版)
▲《明实录》又载:“(天顺二年八月丙子(1458年)先是,广西总兵官武进伯朱瑛等奏,乞调征进贵州总兵等官与己协同杀贼。不从。至是,贵州总兵等官南和侯方瑛等移文广西起调泗城等州狼兵。瑛等以闻。兵部议请命两处总兵各将所部军马,剪除所在贼寇,毋得互相推调。从之。(《明实录》之《英宗天顺实录》卷294)。
(翟玉前、孙俊编著,罗康隆审订:《明史.贵州土司列传考证》,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84页)
▲弘治三年(1490年),泗城州土官岑应派兵入贵州,占领红水河以北之地,遂领有今贞丰、册亨、望谟、罗甸及安龙的一部分。
(《贵州通史》(五卷本),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2卷第180页)
▲弘治十一年(1498年),普安龙土官之妻彝族妇女米鲁率众反明,明朝调云南“广南土官侬泰”和广西“泗城土官岑辉率富户王、陆、周三姓戡乱有功,裂龙氏属地为土司”(任可澄《贵州通志.土司志》)。罗俊超《册亨乡土志略》载云南侬泰和广西岑凤英分龙氏之地说:“将各插草为标识之处,使五姓自行开辟,各自管业”。前后到达黔西南的“卜侬”、“仲家”汇聚一起,经过长期发展,形成黔西南州人熟最多的少数民族。因此,安龙、贞丰、册亨等县土官,我多定为布依族。
(田玉隆等著《贵州土司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76、287-288页)
▲天启二年(1622年),安邦彦、奢崇明反明。
二月,贵州水西土官奢崇明、安邦彦率领川南、黔西、滇东北等地彝族先民各部,联合黔中地区的宋氏土官反明。根据《明史》卷249《张橒传》记载,安邦彦等叛军统领“罗鬼、苗、仲数万,东渡陆广河,直趋贵阳”。先后占毕节,破安顺、平坝、龙里,围攻贵阳十月余。有关贵阳被围困情形,《明史.贵州土司》写到:“外援既绝,功益急,城中粮尽,人相食”。贵阳城通常住户10万,被围困300天,仅仅留存1000多人。这次反叛坚持了将近10年,明王朝调集周边邻省官军数万镇压,直至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才大致平定。根据《明熹宗实录》卷29记载,其间,广西巡抚何士晋奉朝廷之命,派遣泗城土官岑云汉、田州土官岑懋仁等率领土兵(壮族先民)进军贵州助剿。广西岑氏在明代多次受命“助剿”贵州土民反叛,与其他镇压反叛的官军不同,岑氏土官往往乘机侵占地盘,移民填北,于是有不广西籍土兵留居贵州,成为今贵州黔南与黔西南布依族的重要来源。但往次“助剿”多是进入红水河北岸的罗甸及其北盘江流域的望谟、册亨、安龙、兴义、贞丰、镇宁、关岭一带,惟本次“助剿”远达贵州中部的贵阳附近。本次岑氏官兵进军贵州中部参与平叛结束后,有一些士卒留居黔南腹地。今雅水镇为岑氏最为集中的地方,很可能为这个时候迁徙而来。此后,再也没有泗城岑氏入黔“助剿”事件发生,贵州布依族定居格局于明末清初就已经大体定型。
(罗朝宽编写)
▲
清代(公元1644-191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19 9:10:4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