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称最在2010-8-6 18:3麽教
壮族民间宗教形式,属于一种由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发展的过渡形态。壮族及其先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知识的贫乏,面对自然力桀骜不驯的惊恐和急于主宰自然的强烈愿望,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为祈求借助神力来保护自身的物质生产及生存繁衍,形成了自己的原始宗教信仰,并在自然崇拜、神话传说和鸡骨占术的基础,发展形成了以祷祝神灵、祈禳降福的民间麽教形式。
“麽”[壮文:MO]意含喃诵经诗、通神祈禳。原始宗教无主神,由巫觋施法卜测吉凶。麽教崇奉壮族创世神布洛陀为至上神和教祖,有整套的法事仪式,壮语称之为“古麽”[Gueg mo],即做麽教法事仪式,并有相应的一系列原为自古口头传承的五言押腰脚韵诗体的祝词,至明清用古壮字(习称土俗字)记录传抄而成的“司麽”[Sw mo ]即“麽教经书”,简称“麽经”,由神职人员“布麽”[Bux mo]译称“麽公”做法事仪式时喃诵祷祝。壮族麽教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亦吸取了道教、佛教和儒家的一些观念,而其主体和本质上仍保持着原生性的壮族宗教文化的鲜明特征。
壮族麽教起源于越巫。越巫属觋,是由先秦时期分布于珠江流域的壮族先民西瓯、骆越部族的原始宗教巫师演化而来。越巫在上古时代壮族先民踏入文明门槛以后,经历了漫长的氏族社会发展阶段,直到西汉时期仍然盛行。据《史记.孝武帝本纪》载:“是时既灭南越,越人通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从俗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故衰耗。’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越巫鸡卜始用焉。”明代邝露《赤雅》记云:“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平(南)越,得越巫,适有祠祷之事,令祠上帝,祭百鬼,用鸡卜,斯时方士如云,儒臣如雨,天子有事,不昆命于元龟,降用夷礼,廷臣莫敢致诤,意其术大有可观者矣。”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巫与觋职能及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女巫主事通神和问卜,壮语北部方言称“娅禁”[Iah gin],即禁婆,简称“娅”[Yah ];壮语南部方言称“乜末”[Meh mot],即女巫,简称“末”[Mot ];男巫分别叫“卜禁”[ Boh gin ]即禁公和“末特”[Mot dwg]即巫公,除从事占卜外,还通过法事进行驱邪赶鬼、解厄禳灾活动。后来出现的“布麽”[Box mo ]即麽公,是由男巫即觋发展演变而来。大约自东汉以后,在道教、佛教的影响下,“布麽”把壮族的创世神、始祖神布洛陀奉为教祖,主要以“麽”即喃诵经诗的形式,通过古事秘诀来宣规明理,启示训诫,禳灾祈福,遂而由松散的形式向自成体系的麽教演化,形成了从以自然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发展的过渡形态,具备民间宗教的基本特征而历代传承。(潘其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6 18:50:29编辑过]
原来“古麽”在很早以前就有这个词了,我也没说错,“古麽”即做法事或祭神。gueg是古壮话的发音,现在查壮汉词典没有gueg了,已用guh来代替。guh mo 同样有做法事或祭神的意思。从你的资料可知,麽教很久以前就客观存在,但并没有“麽教”这个词,连“宗教”这个词都没有,只有“古麽”这个词。后来才有麽教这个词。司麽们很聪明,会用“麽”来代表mo。
我在壮汉词典查了gin(即禁),发现没有gin这个词及与其发音类似的词,这意味着gin不是原生态词,可能是借词,只有在壮汉词典查到的词才有可能是原生态词,否则多数是借词。在壮汉词典也没有查到表示巫的禁是什么意思。后来我在网上查“禁”,找到其中一个解释条文如下:
高级汉语字
禁j靚<名>
(9)禁咒术 [sorcery]。如:禁架(方士禁呪的法术);禁术(禁架术;禁咒术);禁法(禁术);禁咒(禁祝。相传以真气、符咒等治病邪、克异物,禳灾害的一种法术)
后来有查禁术,查到:
禁术又称“禁法”。“禁”有禁止、禁锢、遏制之意。道教认为用此可遏制鬼物、 毒虫猛兽和驱治疾疫。和超级破坏力的术。禁术盖由早期气术、符法派生而来,始见于东汉末。
从而我知道在东汉末汉族道教就开始有禁术,禁即巫。壮族在秦朝还是原始社会,被秦朝占领后才渐渐进入阶级社会。壮族在阶级社会北壮才有表示“巫”的“禁”,可见gin是借汉语的。当然北壮也是部分地区借用“禁”,壮族主要还是用麽表示巫。麽教形成后,“禁”就不在使用了,因为有麽代表巫、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