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西频道4月27日电 (黄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爱德蒙·木卡拉日前在广西巴马县考察当地的传统山歌时认为,广西少数民族歌圩有利于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
在距南宁市250公里的巴马县甲篆乡一个绿草如茵的河心小岛上,歌声如潮。上千名壮族、瑶族和苗族群众聚集在那里,正在进行传统的山歌对唱。不同民族的男女,不同年龄的歌手,以对歌的形式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草地上,壮族小伙子向着漂亮的姑娘唱道:“唱歌唱到五更天,灯芯灯油全烧尽。”姑娘灵机一动,即兴对道:“哥拿眉毛当灯芯,妹滴眼泪当灯油。”每一句充满智慧的精彩对唱都会引来阵阵的掌声,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
正在现场考察传统山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爱德蒙·木卡拉也被这古老而优美的山歌陶醉了,他说:“传统山歌的内容包含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而参加歌圩的群众既有十几二十岁的年青人,又有上了年纪的老人,这样非常有利于民间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歌圩是广西少数民族群众聚集对唱山歌的活动形式。广西的壮、瑶、苗、毛难等民族的群众均有聚集歌圩对唱山歌的风俗。年青人到歌圩对歌是为了传情择偶,年长者对歌则是为了展现智慧。对歌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岁时农事、伦理道德、恋爱婚姻等,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山歌目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去年,文化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了保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项目的行动计划,作为计划的一部分,木卡拉一行于18日到广西巴马县对当地传统山歌的继承和传播情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
据介绍,此前他们已经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对中国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工作。按计划,2000年至2002年他们将要完成对中国民歌的考察。
“巴马县的盘阳河歌圩是广西现有的640多个歌圩中较大的一个,参加者既有壮族,也有瑶族和苗族,多的时候人数达三、四万人,少的也有上千人。巴马又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拥有众多的70岁以上的老年山歌手,因此这里是研究传统山歌继承和传播情况的最佳地点。”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韦苏文对记者说。
巴马县巴马镇文屯一位75岁的壮族老歌手黄燕如说,他20就开始学唱山歌,现在还在唱。他的老师是著名的山歌手黄仲福。
“黄仲福因眼瞎年轻时没有娶到老婆,后来有一位女歌手称,若谁能与她对歌并胜出,她愿嫁给胜者,黄仲福与她对歌,3年不分胜负。但女歌手还是被黄仲福的才华和真挚所倾倒,最终嫁给了他。”韦苏文向记者讲述了这位歌手的传奇经历。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春香认为,这次考察对保护传统山歌这一民间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她还透露,在全面的考察结束后,他们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对传统山歌进行采录并刻制光碟,以此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