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18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内外汉族支系

[复制链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23:5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转引自http://hi.baidu.com/%D1%F4%B9%E2%D3%CE%D7%D3/blog/item/34f8e889f16b5793a5c2727e.html

国内外汉族支系2009-02-06 20:431.客家人

       客家认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支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广东梅州、河源、惠阳等县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台湾、海南、福建,香港部分地区,分布约120余县。先世居黄河流域,西晋末年(4世纪初)、唐代后期(9世纪末)因战乱大批南下。1270年代南宋灭亡後又迁至赣、闽、粤等地。自称「客家」或「来人」,以区别於本地人。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山歌别具风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妇女均天足,参加劳动生产,不受封建陋习约束,勇于进取。近代,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后,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有的转徙侨居南洋一带。

2.屯堡人

       今天的贵州,仍然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这里的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时至今日依然恪守着其世代传承的明朝文化和生活习俗,历经600年的沧桑,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这是一段关于明朝移民的历史记忆,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它既保留了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专家称,屯堡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后的明代古村。
      朱元璋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派30万大军进攻西南,消灭了元朝残余势力,并把军队留在云贵地区,又下令将留戍者的父母妻子儿女全部送到戍地。在当地,军队的驻防地称为“屯”,移民的居住地称为“堡”,他们的后裔就叫做“屯堡人”。 若是询问他们的家谱,多半会得到一个答案:南京应天府。六百多余年来,生活在天龙古镇的屯堡人,依然固守着祖宗过去的荣耀,他们身着长衣大袖,每逢节庆,男人们跳着地戏,妇女们穿上翘头花鞋,老年妇女念着佛歌,青年人山歌阵阵,寂静而热情的古镇,巷道如故,堡垒矗立……
    屯堡建筑将石头工艺发挥到了极至,有一段顺口溜将其体现得淋漓尽致“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的街面石头的墙,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走入屯堡古镇,看到的是石头,手摸到的是石头,脚下踩的仍然是石头,宛如走进一个石头的世界。屯堡的石屋体现了居住与军事的完美结合,无战事时为居住用房,有战事时为防御设施。
    屯堡妇女忠实守护着屯堡文化,一身奇异的“凤阳汉装”一穿就是600多年,展现出大明朝江南女子的独有风韵。用一句顺口溜来概括,“头上一个罩罩,耳上两个吊吊,腰上两个扫扫(shao shao),脚上两个翘翘”。

3.高山汉

      “高山汉族”是广西西部山区讲西南官话的汉族,他们自称“客人”,在当地的民谣中就唱道:“瑶人头,客人脚,本地人(指壮族)不用枕头也能睡得着。”而当地壮族则称他们为“布哈”,意思是“转移居住的人”。但广西百色右江民族师专党委书记、副研究员吴和培等人所著《族群岛:浪平高山汉族探秘》一书则这样论述:所谓高山汉就是居住在以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石山区,既不同于高原汉族,也不同于平原、丘陵、平坝和市镇汉族的一个特殊族群。
  高山汉族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徐杰舜教授介绍说: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广西的高山汉原本就是川、湘、鄂的汉族,从明末清初开始,尤其是在清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由于战争,以及历史、政治的原因迁移到广西,到了咸丰和同治年间则规模更大了,逐渐形成为广西汉族中一个特殊的族群。历代封建王朝在广西长期实行土司制度,尤其在桂西一带,土司势力强大,其世代相继,设有军队,置有属官,立有关卡。因此,汉族人是不敢贸然迁入土司统治之地的。但是明末的农民大起义,冲击了全国,也波及到桂西地区,据《清史稿》记载,明末李自成起义失败后,其余部在李定国的率领下,从顺治九年到十五年,以贵州兴义地区为中心,长期征战在滇黔桂和两湖地区,后来李定国“兵溃”,其部属流散于滇黔桂边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在桂西北是壮族高度聚居地区,高山汉是后来者,一开始就是弱势群体,扮演着在和当地土著的土地竞争当中的失败者角色,所以只好选择遁入深山,加上这些地区交通都比较闭塞,这些散居的汉人一方面渐渐与汉族主流隔绝,产生文化脱节,另一方面受当地的少数民族的影响同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汉族人慢慢地形成了生活、文化风格独特的“高山汉族”。目前,这些高山汉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乐业、凌云和凤山,以及田林的浪平、平山、平潭,隆林的隆或。此外,东兰、巴马、南丹也有少量的分布。与普通汉人相比,由于受生活环境和时间空间的特殊性,高山汉族一方面深受祖先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又受到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刻作用,故而他们的文化就呈现出既不同于祖先文化的地方,也不同于当地民族文化之处,因此就和普通的汉人文化也不相同了。他们既保留了古代汉人的一些特点和风貌,又渗透着一些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习惯。这从他们的服饰、发型等方面可以见一斑。

4.果敢人

        在缅甸掸邦北部的尽头,在中国云南西南的底端,在一个远离中原的地区,有一支汉民族已经在此生存繁衍了300多年。这支汉族就是生活在缅甸掸邦果敢及周边的汉族,在缅甸被称为果敢族。现在的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部,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 万。
      300多年前明朝灭亡之际,明朝的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永历皇帝朱由榔(桂王)从广西贵州和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朱由榔并押解回昆明,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各类随从和大批百姓仍死不降清,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西南的荒山野僻之地顽强生栖繁衍,其中包括闯王李自成手下的名将李定国,他沿路护卫朱由榔进入缅甸,此后又长期在边境地区与清军周旋,朱由榔在昆明被杀后不久他即病故在现中老边境勐腊县;通过300 多年艰苦而漫长的日子,这些流落他乡的人员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缅甸的果敢族和这一区域其他称谓的汉民族。
       长期以来,果敢人民在同英国殖民者和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争取民族利益的斗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缅甸耐温排华的年代,缅甸国内一律取消汉语和汉字,更不允许教授汉文,为了保存自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果敢人民被迫接受“果敢族”的称谓,并将他们操地方言的汉语称为果敢语,使用的汉字称为果敢文,最终保证中华文化得以传延。
5.艾人

      越南的艾族是由中国迁居越南的客家人、疍人、村人、黎人构成的,但是主体为客家人。由于他们讲话时“艾”字不离口,总是“艾”(ngai)什么“艾”什么,因而毗邻而居的人便称他们为艾人,其实“艾”是第一人称我的意思。他们与广西钦廉四属客家人的自称“捱佬”相同,自称客家或客家人,其他民族也称他们为客家或客家人。艾人祖籍在广西防城县五洞地区,通用客家话,事实上是客家人,是越南华族的一支。其民族的划分很不科学,甚至有政治图谋之嫌。

6.越南、新加坡等国华族

       东南亚各国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对华裔的称呼或他们的自称。越南政府把在越汉族人当成民族问题来对待,承认汉族人为华族以及肯定他们在越南革命与建设中的作用。1986年10月,越南政府颁布新的政策,确认汉族人为越南公民,拥有与其他越南人一样的权利,同时强调汉族人是越南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称为华族。越南华族居于本国人口的第四位,人口达140万以上。越南华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人口较为密稠的主要在南方各省以胡志明市(旧称西贡堤岸)和西南部地区为最。
      同样,柬埔寨、新加坡等国政府在处理汉族人和华裔的时候,把他们看成单一的民族即华族。

7. 平话人

平话人主要分布在广西的邕宁、宾阳、横县、贵县、马山、宁明、南宁市郊和左右江沿岸的百色、田林、乐业的一些村庄,以及桂北的桂林市郊区、临桂、灵川、融水、融安、罗城、永福、柳城、柳江、龙胜、钟山、贺县、恭城、三江、鹿寨等县(自治县)、市,总数在300~400万之间,①其中以宾阳平话人最多,约占全县人口70%以上,约65万人。②此外,还有少部分分布在云南富宁,以及湖南南部靠近广西的部分地方,③人数不详。平话人因以平话为基本特征,故“平话人”之称源于平话。

8.穿青人

穿青人是中国人里面民族归属有争议的一个族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把穿青人归类为中华民族里面的汉族人的一个分支。 通常被认为是8到9世纪到贵州征讨苗疆的部队的后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偏远山区里,也有一些住在县城。 目前估计人口有67万左右。穿青人原先使用的一种汉语方言“老辈子话”(这种方言现仍流行于贵州的黔南和黔东南地区)已多不使用。但大多数地区还保持着这种方言的痕迹。如“f”变“h”,“ian”变“ie”等,一说话就知道是穿青人。由于穿青先民较早接受汉文化的影响,母语消失,他们的语言已分辩不清,这种“老辈子语”是否是独立民族语言的痕迹,尚未查出确实证据。现在他们都普遍使用了贵州通行的官话。

9.疍家人

疍家人主要以粤语为主,过去是广东、广西、福建内河和沿海一带的水上居民,多以船为家,从事渔业和运输业。现在疍家人分布到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包括了海南和台湾,

10.者来寨人

者来寨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个未识别民族,目前被归为汉族。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永昌县境内的者来寨。

11.临高人

临高人指的是居住于中国海南省东北部地区临高县、海口市西郊、澄迈县和儋州市部分地区的人们,因为操一种特殊语言——临高话而被归类成一个族群整体。总人口大约80万人,临高县为其居住核心区,所以称为临高人。临高话的语言系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语言与壮语可以认为是同一种语言,地位相当于壮语北部言和南部方言以外的另一个方言,可称之为临高方言。一般认为临高人的祖先是从中国大陆南方的广东、广西经由琼州海峡渡海到达海南岛,并于2500年前定居于现在海南岛东北部地区的,这一时间晚于黎族先民到达海南的时间,早于汉族等其他民族先民到达海南的时间。学者们的研究表明,从语言学和考古学的角度,临高人在语言和体质上与壮泰语支民族(泰族、老族、壮族、掸族、布依族、岱-侬族和傣族)具有同质性,他们应该和壮泰语支民族同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百越民族集团中的骆越、西瓯。


12.哥隆人是以汉族为主多民族融合的混合体。主要居住在昌化江下游两岸的昌江东方二县市境内。东方市的“哥隆人”主要居住在东方的北部昌化江下游南岸,集中新街、三家、四更三个镇。哥隆人所说的话东方人之哥隆话,(也称“村话”、“谟话”),是一种兼含汉语、苗语、黎语、越南语等成分的特殊语言,目前被学术界视为国内较典型的“新发现的语言”之一。其婚俗也与众不同。

13.其他很具人文而非地域特色的汉族支系有:富川“本地人”、“梧州人”;宾阳新罗村“本地人”;武宣伢人;广西融水县永乐乡“五色人”;“标话人”(标人);“蔡家”人;福建惠安人;福建兴化人(莆仙人)等。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沙发
发表于 2010-5-27 23:51:00 |只看该作者
疍家人

疍家人主要以粤语为主,过去是广东、广西、福建内河和沿海一带的水上居民,多以船为家,从事渔业和运输业。现在疍家人分布到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包括了海南和台湾。

疍家人是越人后裔,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他们既不是汉族人,也不是少数民族。后来,民族识别时,他们左右为难,只好填汉族。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板凳
发表于 2010-5-27 23:52:00 |只看该作者
临高人

临高人指的是居住于中国海南省东北部地区临高县、海口市西郊、澄迈县和儋州市部分地区的人们,因为操一种特殊语言——临高话而被归类成一个族群整体。总人口大约80万人,临高县为其居住核心区,所以称为临高人。临高话的语言系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语言与壮语可以认为是同一种语言,地位相当于壮语北部言和南部方言以外的另一个方言,可称之为临高方言。一般认为临高人的祖先是从中国大陆南方的广东、广西经由琼州海峡渡海到达海南岛,并于2500年前定居于现在海南岛东北部地区的,这一时间晚于黎族先民到达海南的时间,早于汉族等其他民族先民到达海南的时间。学者们的研究表明,从语言学和考古学的角度,临高人在语言和体质上与壮泰语支民族(泰族、老族、壮族、掸族、布依族、岱-侬族和傣族)具有同质性,他们应该和壮泰语支民族同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百越民族集团中的骆越、西瓯。

临高人不愿意做少数民族,就填汉族。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地板
发表于 2010-5-27 23:48:00 |只看该作者

6.越南、新加坡等国华族

东南亚各国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对华裔的称呼或他们的自称。越南政府把在越汉族人当成民族问题来对待,承认汉族人为华族以及肯定他们在越南革命与建设中的作用。1986年10月,越南政府颁布新的政策,确认汉族人为越南公民,拥有与其他越南人一样的权利,同时强调汉族人是越南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称为华族。越南华族居于本国人口的第四位,人口达140万以上。越南华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人口较为密稠的主要在南方各省以胡志明市(旧称西贡堤岸)和西南部地区为最。
同样,柬埔寨、新加坡等国政府在处理汉族人和华裔的时候,把他们看成单一的民族即华族。

这是外国的,不算汉族支系了。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2

听众

3396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5-12-30
注册时间
2004-3-28
5#
发表于 2010-5-27 00:42:00 |只看该作者
贵州的屯堡人我觉得不是汉人,从妇女的着装来看,他们自称来自江南,不是说是汉人的活化石吗,屯堡人妇女的着装和明清时期的江南妇女的着装明显不同,那种服饰只有在北方古代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中见到;他们说的话非常独特,弹舌音和卷舌音非常明显,吐字清晰,接近普通话,和江南的吴侬软语想去甚远,我们附近的布依族受他们影响,说的很多词语只有在北方的语言中才能找到,比如,炮仗,猪尿泡(注意“尿”念sui,而不是niao4),椽皮,舀饭,拈阄,凫水等我们从小就说的词语和北方话一致,要不是跟他们学,我们村百分之99%的人都不能正确读出这些词语;还有他们曾经组团根据家谱前往江南寻根,结果一无所获;在贵州他们是很独特的一群人,既不同于当地的汉族,也不同于当地的少数民族,他们也曾经向政府申请白族身份,无果。据这些情况推断,屯堡人很可能来源于北方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他们的确是明朝调北征南的屯兵后裔,但是由于元朝失势,这些部队里的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军队隐瞒了自己的民族身份。正如我们附近的布依族一样,也借这个事件隐瞒了自己的民族身份,很多布依村寨的家谱都说是从江西调北征南来的。其实我们贵州的布依族要么是当地人,要么是调北征南里的僚人士兵,如果真的跟这个历史事件扯上什么关系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2

听众

3396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5-12-30
注册时间
2004-3-28
6#
发表于 2010-5-27 00:56:00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点也可以说明他们不是来自江南,屯堡人非常不重视文化教育,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印象,我们那地方的重点高中,甚至普通高中都很少看到屯堡人的踪影,好多几乎都是仅念完小学或者初中,近年来是否有所改变不得而知,这一点也跟江南人重视教育有很大差别。这一点到是很像我们少数民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11-16
注册时间
2007-2-14
7#
发表于 2010-5-27 12:35: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cyberengli)贵州的屯堡人我觉得不是汉人,从...

恰恰相反,你例举的词在广西广东土话中用得很广泛,并不是北方汉语方言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听众

4039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6-10-21
注册时间
2010-5-16
8#
发表于 2010-5-27 13:24:00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些东东,联想到自己所说的汉方言,似掉进了乱麻之中,不解不解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听众

16

积分

禁止访问

最后登录
2010-6-3
注册时间
2010-3-26
9#
发表于 2010-5-27 16:05:0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

听众

4788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8-7-15
注册时间
2004-8-27
10#
发表于 2010-7-2 00:02: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土著虎尾在2010-5-27 23:48:33的发言:

6.越南、新加坡等国华族

东南亚各国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对华裔的称呼或他们的自称。越南政府把在越汉族人当成民族问题来对待,承认汉族人为华族以及肯定他们在越南革命与建设中的作用。1986年10月,越南政府颁布新的政策,确认汉族人为越南公民,拥有与其他越南人一样的权利,同时强调汉族人是越南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称为华族。越南华族居于本国人口的第四位,人口达140万以上。越南华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人口较为密稠的主要在南方各省以胡志明市(旧称西贡堤岸)和西南部地区为最。
同样,柬埔寨、新加坡等国政府在处理汉族人和华裔的时候,把他们看成单一的民族即华族。

这是外国的,不算汉族支系了。

那也不一定的,越南的岱侬族也可以算是壮族的支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听众

424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7-10-7
注册时间
2008-12-22
11#
发表于 2010-8-6 19:25: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cyberengli在2010-5-27 0:42:37的发言:
贵州的屯堡人我觉得不是汉人,从妇女的着装来看,他们自称来自江南,不是说是汉人的活化石吗,屯堡人妇女的着装和明清时期的江南妇女的着装明显不同,那种服饰只有在北方古代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中见到;他们说的话非常独特,弹舌音和卷舌音非常明显,吐字清晰,接近普通话,和江南的吴侬软语想去甚远,我们附近的布依族受他们影响,说的很多词语只有在北方的语言中才能找到,比如,炮仗,猪尿泡(注意“尿”念sui,而不是niao4),椽皮,舀饭,拈阄,凫水等我们从小就说的词语和北方话一致,要不是跟他们学,我们村百分之99%的人都不能正确读出这些词语;还有他们曾经组团根据家谱前往江南寻根,结果一无所获;在贵州他们是很独特的一群人,既不同于当地的汉族,也不同于当地的少数民族,他们也曾经向政府申请白族身份,无果。据这些情况推断,屯堡人很可能来源于北方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他们的确是明朝调北征南的屯兵后裔,但是由于元朝失势,这些部队里的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军队隐瞒了自己的民族身份。正如我们附近的布依族一样,也借这个事件隐瞒了自己的民族身份,很多布依村寨的家谱都说是从江西调北征南来的。其实我们贵州的布依族要么是当地人,要么是调北征南里的僚人士兵,如果真的跟这个历史事件扯上什么关系的话。

你错了,南京人讲的是江淮官话,并不是吴越方言。到明朝,江苏南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官话区。只有最发达的苏常锡是纯粹的吴语区,浙江除杭州外,也是纯粹的吴语区。

再说,你举的几个例子,譬如炮仗、猪尿包、舀饭这些在吴语里面也是这么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

听众

442

积分

水精灵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最后登录
2015-6-27
注册时间
2013-6-26
12#
发表于 2013-12-6 12:57:20 |只看该作者
这些人也许也被边缘化了慢慢消失了,还有什么研究介值

接受已成事实的地域统一,但永不认同别人的祖先就是自己的祖先,僚人文明是充满田园诗意的水稻文明,不是小旱作小麦文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1-23 02:17 , Processed in 0.14810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