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4026|回复: 5

冯明洋:壮族男低音歌唱家李志曙的艺术道路

[复制链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发表于 2010-4-7 00:19:00 |显示全部楼层

壮族男低音歌唱家李志曙的艺术道路

冯明洋

“山顶上松树林立,郁郁葱葱,不怕雨,不怕风。”这是被誉为时代歌手的壮族男低音歌唱家李志曙近几年常唱的一首壮族民歌。这歌声深沉、雄浑、淳厚、宏亮,恰似他歌烦的苍松翠柏,任凭风吹雨打,总是屹立在时代的山顶,讴歌时代的强音。

(一)

李志曙原名李士强,1916年10月诞生于广西贵县龙山区中里乡炉村的一个壮族农民家
庭。从小放牛、务农,断断续续受完小学教育。14岁考入贵县初中,族人高兴,变卖了村中最大的松树供他读书。从此他离乡求学,走上了艰辛的人生道路。

李志曙的学生时代不仅艰辛,而且曲折。1934年夏,由于启蒙老师李盛斋和贵中校长罗尔菜先生的帮助,18岁的士强改名志曙,进入桂林广西师专学习兼任仪器管理员,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不久,师专并入广西大学文法学院,他所在班归社会学系。此时,汉语拉丁文化运动和语言学知识强烈地吸引着他。出于对民族语言和民间音乐的爱好,他试验写了一篇题为《龙山壮话及其他>的短文,竟被《广西日报》看中发表。从此,他对文学艺术特别是歌唱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抗日战争爆发,李志曙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当时的广西军阀,认为这批学生思想“赤
化”,特令他们提前毕业,集体编入“广西学生军”,边学习边参加抗战。其实,学生军中确有中共地下组织活动,反倒使这些被视为“赤化”的学生受到了进步思想的教育。学生军于1937年冬抵达武昌,在“抱冰堂”驻防期间,就曾直接聆听到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等同志的讲演。次年春,学生军开赴鄂豫皖边区抗日前线的河南省演川县,先后在学生军和演川青年军团里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他们的业绩,在当地的中共党史中留下了光荣的记载(详见《中共河南横川县委党史资料汇编》)。同年夏,学生军调回广西。途经武汉时,李志曙有幸参加了国共合作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办歌咏干部训练班的学习。这个厅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影响很大。郭沫若、田汉、冼星海、张曙等同志的革命思想、抗战精神和音乐主张,对包括李志曙在内的广大热血青年参加抗日音乐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回到广西以后,李志曙在音乐教育家满谦子先生指导下,开始正式攻习歌唱艺术,并参加到抗日组织南宁民团千校工作。在干校开学庆典文艺晚会上,他登台表演r抗战歌曲《大丹河》(吕骥作于延安)。这是李志曙生平第一次当众公开演唱,对他自己和他的同代人,都。数十年后,听过当时演唱的老人都说他唱得确实不错。不久,他从事的宣传工作,完全转为教唱歌活动,先后在新成立的广西学生军、桂林中学生集训总队等处任歌咏指导员。

40年代初,李志曙转入教育界。曾任过桂林中学教员,广西教育厅编审室资料员,桂林职业学校音乐教师,以及唱片播放员等。直至1944年湘桂大撤退时,他才离开教学工作,也离开了广西,随大流来到重庆重新求学,于1945年初考入国立音乐学院松林岗分院师范科,继续公费深造,师从著名声乐家斯义桂教授主攻歌唱艺术,著名钢琴家范继森教授为他亲任伴奏、指导。这使他得以成为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也为他走上职业歌唱家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战胜利前夕,分院学生会改选,在进步同学王品素(中共地下党员)等人的鼓励下,李志曙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值此抗战即将胜利、内战一触即发的历史关头,学生会团结广大进步师生,经常举办音乐会,积极宣传团结进步、民主建国的主张,努力抵制反苏反共大游行等反动逆流,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荣的记载(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抗战胜利后,松林岗分院并入上海音专。李志曙随分院迁到上海,开始师从苏石林教授继续深造,直至1948年夏学成毕业。此间,李志曙除受教于苏教授外,对他影响较大的还有作曲系主任谭小麟教授。谭教授曾多次组织师生举办新作品演唱会、民歌改编曲演唱会等,经常邀请李志曙参加,使他得以接触更多的新作品、好作品和更多的听众。著名语言学家和作曲家赵元任教授的《老天爷》.谭小麟教授的《正气歌>、《彭浪矶>等,都是在谭指导下由李首唱出来介绍给上海听众的。其中,1947年冬在西藏路上海青年会演唱的《老天爷>影响最大。直至解放前夕,全国各地爱国学生掀起“反内战、反饥饿”民主运动,这歌声传退了上音、上医、交大、复旦、同济等院校,乃至上海各地。歌中的‘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吧”等有明显针对性的乐句,如同投枪匕首,令敌人丧胆,使人民称快。《老天爷>成了李志曙歌唱生涯中第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这洋滋着民主、战斗精神的歌声,伴随李志曙告别了学生时代,于1948年秋来到上海震旦附中任教。从此走上了以歌唱和教师为职业的人生道路。

(二)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李志曙从中学来到军管的大中华唱片厂(今中国唱片公司前身)任文艺组副组长。在吉联抗厂长和范继森教授的指导下,他演唱的著名歌曲《国际歌>(狄盖特曲)、《祖国进行曲》(杜那也夫斯基曲)首次被录制成唱片公开发行。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展示中国男低音歌唱家艺术魅力的音响制品之一,及至1954年苏联艺术家代表团访华,著名的男低音歌唱家米哈依洛夫、小提琴演奏家奥伊斯特拉赫、舞蹈艺术家乌兰诺娃等听到唱片时,仍然为东方有如此优异的男低音歌唱家而赞叹不已。

50年代是李志曙在上音任教并频频举办音乐会、经常出国演唱和比赛的丰收时代。其演唱曲目,除《老天爷》、<国际歌》、《祖国进行曲》之外,还有《我老汉》(司徒汉曲)、《天下黄河十八弯>(桑桐曲)、《嘎达梅林》(桑桐编曲)、《大青松>(歌剧《刘胡兰》选曲)、《秋收>(电影《白毛女>擂曲)、《姿怎样的新娘》(匈牙利民歌)、《保卫和平》(肖斯塔科维奇曲》等,都先后录制了唱片。其中《我老汉>是刚解放时司徒汉同志从解放区带回上海的新作品,唱的是一位老农在解放后分得土地时的欢乐。作者委托李志曙首唱,又成了解放后在上海新音乐舞台上演唱新艺术歌曲的开创者之一。他还带着上述种种曲目,先后参加了华东区全军文艺会演(1950年南京),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1951又在访问德、苏、波、罗、捷、匈、保、奥地利等国时演出;其中参加“布泣格之春音乐会”演出时,《我老汉>又被捷录制唱片发行),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1953年布加勒斯特),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艺术团(1953年冬),上海音乐家独唱音乐会(1955年冬与蔡绍序、高芝兰联合演出),中国音乐家代表团访问芬兰、瑞典的独唱音乐会(1956年冬),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巡回音乐会(1957年夏与王羽、全如珑、林明平、林明珍、夏敬禄等联合演出于西安、成都)等等。他的歌声传遍国内外,他的学生遍及祖国各地。

1958年夏,李志曙偕全家回到故乡,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先后担任声乐教研组组长、讲师、副教授。到广西后,他经常利用寒暑假深入民间采风,或参加民间文艺会演,向民间艺人记录、学唱民歌。对每一曲,他都力求科学记谱、忠实学唱。对少数民族民歌,还亲自译词、配歌、编审钢琴伴奏。不仅自己演唱,还用于教学,热情地广为传播。至1962年前的四年间,就编辑出版了带钢琴伴奏的《广西壮族民歌十一首》(音乐出版社),汇集了壮、瑶、松佬、毛南等族多声部民歌精华的《广西二重唱民歌29首>(上海文艺出版社)。

他经常用于教学和演出的民歌<红水河有三十三道弯》、《鸿鸽舞>、《勤劳增产多荣堆)).<摇篮曲》等,也在此间录制了唱片出版。这些曲目的出版或演出,在广西乃至全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建设中,都曾产生过很好的影响。

经过十年动乱考验的李志曙已年逾花甲,但他的声音仍然在舞台和讲坛上发挥着深远的影响。1978年春他被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冬被晋升为教授。1979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和广西分会副主席。1981年调任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直至1988年光荣离休。离休前后,他仍然坚持演唱、坚持教学,还坚持搞些科研,继续为中国唱片公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制片。如今他虽已年逾七六,但在中国歌唱艺术这块园地上,他仍然不失为一位伏橱的老骥,壮心不已,奋斗不止。除兼任少量的教授工作外,正准备撰写些回忆文字,用自己数十年的心得体会和学术见解,为中国声乐艺术事业不断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三)

李志曙的歌唱生涯,充满了爱国精神、民主精神和战斗精神。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民族,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矢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音乐文化事业而努力工作,是李志曙爱国主义精神的其体体现。自从他被家乡人民送出求学之日起,他就永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无论学习、工作、生活在什么地方,他身上始终洋滋着农民后代所特有的纯朴、执着、求实、自强的气质。青年时代,家乡的学生军使他从对一家一乡的爱,扩展到对一省一国之爱。走出国门,投身于国际音乐角逐,他为国争光,荣获了二等奖(1951年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独唱比赛)。中年时回到家乡任教,他不仅为广西乐坛培养出许多优秀歌手(如女中音杜辉、男低音陈进贤、男中音赓京生等),还不顾条件艰苦,深入学习民间音乐,努力发掘民族遗产,亲自采编出版广西民歌乐谱、唱片。把一位歌唱家、教育家成熟的爱心,整个灌注到民族文化建设之中。这种爱心,将他铸造成一位优秀的壮族歌手、声乐教授和中国少有的男低音歌唱家。

民歌是人民的心声。热爱人民的歌唱,遵从人民的意愿,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种民主精神的体现。李志曙早期演唱和教学的曲目中,除世界名曲外,大多是民歌(如《嘎达梅
林》),或民歌风味的创作歌曲(如<我老汉)),以及充分体现人民呼声的作品(如<老后期曲目则主要转为民歌。尤其是回广西后,他几乎把全部精力用于搜集、整理、研究、宣传民歌上。为此,他还翻译出版了柯达伊的两本嘴匈牙利民间歌曲选》(1953年上海文艺出社)以资学习、借鉴。从他后来陆续编辑出版的《广西壮族民歌11首>、<广西二重唱民歌29首>(197。年再版时改为30首)以及一些有关民歌的文章来看,他对民歌的人民性民主性特质是体会很深、热情很大的。特别是他以忠实态度学唱、用科学方法记谱,把民歌精心加工为教材和音乐会曲目,并且身体力行,积极宣传、热情演唱的模范行动,确实为广西广大音乐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至今仍被公认为具有开拓性和示范性的贡献。不仅影响着声乐界,而且对理论界也有推动作用,在全国民族音乐学术论坛上,研究壮族民歌和广西民歌的论文经常受到好评,这无不与李志曙的影响有关,人们都称他为民族音乐学者的良师益友。

李志曙是歌唱家,也是战士。他的战斗精神不仅表现在青年时代抗日、反蒋的队伍中,而且表现在为新中国呼号的歌坛上。一曲《老天爷>如同投枪匕首,一曲《正气歌》犹如爱国宣言,在新中国诞生前夕都发挥了催生作用。在建设新中国的战斗中,《我老汉>为城乡的民主改革大唱赞歌。而<国际歌>和<祖国进行曲>则鼓舞着人民为祖国的明天和崇高的理想去团结奋战。以中老年之躯为发展民族音乐事业而拼搏,也应一是一种战斗。他不顾冬寒夏暑、道路艰险,总是冬天身裹棉大衣,夏天头戴蚊帐罩,身背录音机、照像机,亲自深入山乡、田野、工地,锲而不舍地追踪民歌手的足迹,精心记谱,亲口学唱。有时独来独往,不求照顾;有时带领青年师生,谆谆善教。在特殊的战线上,树立了榜样,培养了人才,推出了成果。他60年代和80年代先后推出的两批书谱、唱片和音乐会曲目,无论在广西或全国,无论在声乐界或理论界,都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科学价值。

(四)

李志曙的歌唱艺术,同样融汇着纯朴、执着、求实、自强的品格。他的启蒙老师、声乐老师和钢琴指导,如满谦子、苏石林、斯义桂、范继森等先生,都是学西洋音乐的。他们在艺术观、审美观、发声法,以及歌曲处理和艺术表现方面,对李志晤都有根本性的影响。要使自己成为中国歌唱家,必须走自己的路。但是如何走,走怎样的路,却是艰难、曲折的。

李志曙的声音宏厚、宽大,低音特低、特浓,高音雄浑、优美。是一位国内少有的男低音(李凌语)。青年时代,他很欣赏自己浓重的低音,甚至认为“意大利学派”追求声音流畅,“德意志学派”追求声音干净、吐词清楚等,都不如自己的声音带劲。后来,受“俄罗斯学派”的影响,追求声音过份的集中和过份的音量,造成吐词不清、声音造作。演唱《老天爷》开始改变了他的观念,也促使他从中国语言和说唱音乐中吸取营养。《老天爷》的作者赵元任先生是位语言学家,该曲旋律带有明显的说唱风味,内容又富有战斗性。这就迫使他必须从作品的内容出发,从歌唱的表现需要出发,认真改变自己的唱法。经过大家的帮助,他的歌唱果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李志曙回忆说:“当年演唱<老天爷>,在声乐观点方面,在政治方面,对我都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多次演唱的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当时人民大众憎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对《老天爷>的演唱反应十分强烈,也认为我唱得很亲切、真挚,激动人心。这是我在唱别的歌曲时所未曾有过的体验。由于我注意了吐词清楚,减少了发声上的栓桔,自己觉得歌曲感情的表达也真实、自然多了。这些体验,对我后来改正自己发声上的一些毛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显然,这是一个转折,也是他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继《老天爷>之后,李志曙又经历了50年代的努力,通过演唱《我老汉>、《嘎达梅林》、《天下黄河十八弯》、《大青松>、《秋收>等中国歌曲,演唱<国际歌>、《祖国进行曲>、《保卫和平>、《娶怎样的新娘>等外国歌曲,他的纯朴、执着的艺术品格,他的求实、自强的艺术道路,已经基本形成。60年代至70年代的十年浩劫,使李志曙经受了人生与艺术的双重考验。80年代以来,他以更大的热情、更广阔的视野,继续致力于演唱、教学活动。他的学生已遍及上海、北京、广东、广西等地。还先后为中国唱片公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中外民歌、广西民歌数10首。特别是他的保留曲目《老天爷>、<正气歌>、《彭浪矶>、《我住长江头>以及两广民歌《落水天>、《不怕雨不怕风>等又以新的面貌重录重播。著名台籍作曲家江文也的《台湾民歌四首>也第一次被录音播出。通过以上实践,李志曙后期的演唱风格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正如李凌所评说:“李志曙不是排荡哨刻、剑拔弩张那一类的歌者,他也从来不去有意炫推他特有的优异歌喉,或卖弄技巧。他总是力求使深深埋藏在内心的激情,朴素地充分地放发出来。他的
《老天爷>、《嘎达梅林>、《天下黄河十八弯>以及《伏尔加船夫曲>等艺术作品,是深
深地在听众的心里长久回响的。”

对数十年的艺术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与总结,李志曙深刻感受到,建立中国的声乐学派,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唱法,灵活地借鉴西洋唱法,积极地发展歌剧与歌曲艺术的表现力。三者缺一不可。他说:“中国戏曲方面的声乐艺术是相当成熟的,但歌剧和歌曲的声乐还不能说是很理想的。我个人偏于这样认为:目前,学西洋唱法的,在唱法与教学方面都有些过度照搬,而学传统的则有点保守。可是,中华民族应该有自己风格的声乐艺术。”(给李凌的信)从30年代中期开始,李志曙在省报发表第一篇论文《龙山壮话及其他>,在抗日队伍中第一次公开演唱《大丹河》,在“反内战反饥饿”民主运动中第一次演唱《老天爷》,在新中国背乐舞台上第一次演唱《我老汉>,在家乡社会主义建设中第一次演唱《红水河有三十三道弯》,在新时期新长征路上高唱《不怕雨不怕风》等,半个多世纪以来,一步一个脚印,一直为探索中西唱法相结合,艺术歌曲与民间歌曲相结合,歌曲艺术与歌剧、戏曲、曲艺艺术相结合,革命的政治内容与民族的艺术形式相结合,以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一种综合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歌唱艺术而努力奋斗、默默奉献。他的人生和他的歌唱艺术,永远根植在人类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犹如一顺根深叶茂的青松,饱经风吹雨打,更加郁郁葱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9

听众

5万

积分

花王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最后登录
2020-5-28
注册时间
2005-9-17
发表于 2010-4-7 09:46:0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11-16
注册时间
2007-2-14
发表于 2010-4-7 00:30:00 |显示全部楼层
龙山的啊?我二姐就是嫁龙山李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11-16
注册时间
2007-2-14
发表于 2010-4-7 10:55:00 |显示全部楼层
在老贵县有一句民谣:“giuzhaw houj gaeqdaeh,ronghsan houj muizaej",意思是桥圩(镇)小伙子俊,龙山的姑娘漂亮。确实,龙山的姑娘真是漂亮,肉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8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灶君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最后登录
2014-11-16
注册时间
2007-2-14
发表于 2010-4-7 10:48:00 |显示全部楼层
贵县龙山称“小姑娘”为“dah nyaeu",不知何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

听众

5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20-5-27
注册时间
2003-12-15
发表于 2010-4-7 15:58:00 |显示全部楼层
经历坎坷,成绩卓著,李志曙教授令人敬重。

登上僚人网站,认识僚人历史, 弘扬僚人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推动对外开放,促进僚区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4-3-29 10:33 , Processed in 0.140617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