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僚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点击进入授权页面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08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越语”关系词声母系统研究(节选)

[复制链接]

791

主题

2

听众

2万

积分

违规用户

Rank: 2Rank: 2

最后登录
2019-5-8
注册时间
2008-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21:0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汉越语关系词”声母系统研究


[  作者:韦树关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6-5-26    ]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理论依据

 

    一、什么是“汉越语”关系词

    越南语又称京语,是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语言。越南语言学界普遍倾向于把越南语划入南亚语系,属京芒语族(Nhóm Kinh-Mường),同时把我国学者认为属于汉藏语系的侗傣语族(越南学者称为Nhóm Tày-Thái“岱泰语族”)也划入到南亚语系中。

    越南语中有大量的词语在汉语中都能找到对应词,既然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越南语属于南亚语系,我们将越南语中的这些语词称为汉语借词似乎是无可非议的事。但我们认为还是用“汉越语关系词”这个术语更为稳妥。

    越南语与南亚语的关系,布勒敦(C. O. Blagden, 1913),欧德里古尔(A. G. Haudricourt, 1953)、哈夫曼(1985)等学者都作了深入的研究,把越南语归入南亚语系是有根据的。

    然而,把侗傣语族归入南亚语系,也是有道理的。京族与广泛分布于岭南及中南半岛的侗傣语民族有着共同的族源,他们都来源于古代的越濮人。

    “雒越”是京族与侗傣语民族共同的祖先。据越南史籍记载,京族是“瓯雒”人的后裔。约在公元前四世纪至三世纪,红河两岸的“雒越”人部落组成联盟,由其中最强大的部落的酋长担任联盟首领,称为貉王,也作雒王。相传貉王传十八世。貉王之下由貉(雒)侯、貉(雒)将,蒲政等氏族部落首领。貉人种有貉(雒)田。今越南仍有雒王陵和雒王庙(在永富省临洮县希刚山上)。公元前257年,改称瓯貉,亦称瓯雒、瓯骆。其地域相当于今越南北部和中部一带。瓯雒人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今天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

    侗傣语民族源于古越濮人,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据史籍记载,今侗傣语民族居住的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百越”“百濮”之地。秦代出现“西瓯”、“雒越”的族称。西瓯之名最早见于《淮南子.人间训》,写作“西呕”,《史记》、《汉书》写作“西瓯”。魏晋以后出现僚、俚、蛮、乌浒等称谓。如今云南傣族地区,因其地汉时为永昌郡,这里的人被称为“永昌夷僚”。汉珠崖、儋耳(今海南省属地)的瓯雒,《隋书.谯国夫人传》称“俚僚”,《旧唐书.李复传》称“蛮僚”。《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有“合浦蛮”、“苍梧蛮”、“郁林蛮”等。《蛮书》卷四有“黑齿蛮”、“金齿蛮”、“绣脚蛮”、“茫蛮”等。《新唐书.南蛮传》有“西原蛮”。《南蛮传》、《新五代史》有“东谢蛮”、“南谢蛮”、“西谢蛮”、“西赵蛮”、“牂牁蛮”、“蕃蛮”、“都匀蛮”等。《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东汉灵帝建宁三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光和十七年交趾、合浦乌浒蛮叛”。《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孙吴万震《南州异物志》载:“交、广之界民曰乌浒,东界在广州之南。”这些族称都分布于现今侗傣语民族居住的地区。唐宋以后,僚、俚、蛮、乌浒等逐渐分化称为今天的侗傣语族各民族。

    京族与侗傣语民族有着许多共同的文化特征。如嚼槟榔及以槟榔订婚、尚铜鼓、凿齿、断发、纹身、稻作农业、住“干栏式”建筑、喜吃酸食和生(猪、鸡、鸭)血等,这些在史籍中都屡有记载,在此不一一赘述。值得一提的是,京族和侗傣语民族的歌谣韵律特征。根据石林先生的研究,侗傣语民族的民歌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押腰脚韵(所谓腰脚韵,即奇数句末字与偶数句的腰字押韵;所谓脚韵,即两行歌的末字押韵)。我们发现,京族民歌的韵律结构与侗傣语民族民歌的韵律结构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试比较京族和壮族民歌的格律:

    京族民歌

          mi« ka:N üa2  ka:N tot7                           蔗越老越好,
          mi«5  ka:N2  /dot7  ka:N2  Nn1               蔗越咬越甜。
          /EN1  thμ:N1  /Em1  /daN6  Ni«4  vu:N1  t§n2      若是情哥真爱妹,
          m«i §oN kuN loi m«i hn kuN4  lEu1       爬山涉水也等闲!
 
    壮族民歌

         kuN2  /bou3  tμk8  /bμn1  tiN6                         穷不是天定,
          fou5  /bou3  tμk8  miN6  kwa:i1              富不是命好。
     pou4  ha:k8  pet7  pou4  ta:i2                          一个官人八个抬,
          kμn1  kei3 la:i1  pou4 so6                  害死多少老百姓!

    京族民歌第一行尾字(脚字)tot7与第二行腰字(首尾字以外的字都可以称为腰字)/dot7构成腰脚韵,第二行为字Nn1与第三行尾字t§n2构成脚韵,第三行的尾字t§n2又与第四行的腰字hn2构成腰脚韵。再看壮族民歌:第一行尾字tiN6与第二行腰字miN6构成腰脚韵,第二行尾字kwa:i1与第三行字尾字ta:i2构成脚韵,第三行的尾字ta:i2又与第四行的腰字la:i1构成腰脚韵。

    石林先生指出,民歌的格律形式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它是鉴别民歌的民族属性的最为可信的尺度之一。侗傣语民族民歌的共同韵律特征,是侗傣民族共同原始文化的底层。这话很有道理。京族民歌与侗傣语民族民歌韵律特征上的共同性,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京族与侗傣语民族【共同原始文化的底层】。

    共同的族源、共同的文化特征,意味着越南语与侗傣语族的关系,是发生学上的关系,而不是类型学上的关系。

    越南语与南亚语系和侗傣语族都有亲缘关系。潘悟云老师和郑张尚芳先生的“中南语系”说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个很好的解释。

    潘悟云老师和郑张尚芳先生经过三十多年的合作,研究了大量的汉语材料(包括文献材料和方言材料)和外语材料(包括藏缅语族、侗傣语族、南亚语系、南岛语系上百种语言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前人学说的合理成分,提出在前上古期,亚太地区曾经存在一个“中南语系”,后来分化出汉藏、南亚、南岛几个语系(潘悟云,1995a,1995b)。这也就是为什么对越南语的归属问题众说纷纭的原因。越南语与侗傣语同为古越濮语的后裔,在考虑越南语的归属问题时,参考侗傣语族这个越南语的近亲是完全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越南语中那些能在汉语里找到对应词的词语,可以肯定地讲,这类词中绝大多数是从两千几年前开始就从汉语中陆续吸收的,但有的词语则很可能是更早的时期的关系词,很难断定这一部分词语究竟是借词还是同源词。以“稻米”和“干栏式建筑”两个词为例:

    “稻米”越南语讲gạo([Äa:u6],[Ä]<[g])。侗傣语族中这个词,泰语、老挝语、越南泰语、壮语龙州话khau3,越南岱侬语kh«u3,傣语xau3,壮语武鸣话hau4,布依语úau4,临高语Nau4,侗语南部方言au4,侗语北部方言«u4,锦语«u3,水语au4,毛南语úu4,仫佬语hu3,佯僙语Ä«u4,莫语h«u3,拉珈语kou3,标语kau3。显而易见,这个词越南语和侗傣语是同源的,在汉语中的对应词是“稻”。这个字潘悟云师的上古汉语构拟是*g.lu’。“稻子”是稻作文化的产物。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马家浜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中,已发现多处人工栽培水稻的痕迹。在江苏无锡的仙蠡墩、吴县的草鞋山、上海青浦的崧泽等遗址的下层、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和桐乡的罗家角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了成堆的稻谷壳、结成团块的炭化稻谷、稻谷颗粒、稻草等。这些地方都是越濮故地,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越濮先民已普遍种植水稻。

    “干栏式建筑”越南语讲sàn([§aùn2])。侗傣语族中这个词是“家,房子”的意思,泰语rμ«n2,越南岱-侬语rμùn2,佯僙语raùn2,老挝语hμ«n2,越南泰语hμùn2,傣语h«n2,壮语龙州话«ùn2,壮语武鸣话、水语Äaùn2,仫佬语Ä«:n2,布依语za:n2,临高语lan2,侗语jaùn2,毛南语、锦语jaùn1。这个词在汉语中的对应词是“栏”(至今白话、平话“猪圈”仍讲“猪栏”)。这个字潘悟云师的上古汉语构拟是*g.ran。“干栏式建筑”是一种上面住人下养牲畜或堆放杂物的建筑,至今居住在边远山区的京族和侗傣语民族仍保留着这种建筑。在浙江河姆渡、钱山漾、罗家角,江苏的香草河、梅堰,肇庆高要茅岗,云南海门口等新石器时代遗址里,都发现有干栏式建筑的遗迹。

    可见“稻子”、“干栏式建筑”一类的词十分古老,究竟是同源词还是借词(谁借谁?),难以定论。不如将越南语中的这类词连同汉语借词一并称为“汉越语关系词”。这个术语简言之指越南语中那些在汉语里有对应字的词语,包括汉语借词和可能的汉越语同源词。考虑到语言影响的双向性,其中还有少数词语可能是汉语向越南语借用的(如“椰子”、“蕹菜”等词)。

    二、汉越语关系词研究的简单回顾

    迄今为止,国内有关“汉越语关系词”的研究成果所见不多。主要有:

    王力(1948)的《汉越语研究》,潘悟云(1987)的《汉越语中的古汉语借词层》对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的层次划分进行了探讨。关于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的层次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还只是作了初步的划分,至于各层次划分的具体标准尚有待深入研究。

    蓝庆元(2001)的《壮语中古汉语借词及汉越语与平话的关系》提出,壮语的中古层次汉借词、汉越语与汉语平话方言有比较深的渊源关系,在中古的桂林地区曾经流行着内部比较一致的汉语方言,它可能是壮语中古汉借词、平话、汉越语的共同祖先。

    此外,还有一些论文涉对汉越语关系词的声、韵、调及汉语越南语接触的分期问题作了专题研究:潘悟云、朱晓农(1982)的《汉越语和<切韵>唇音字》,咸蔓雪(2002)的《浅谈汉语与越南语的接触》等。

    国外有关汉越语研究的成果也所见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法国学者马伯乐(Henri Maspéro,1912)的《越南语历史语音研究》,首次提出将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分为古汉越语、汉越语及越化汉越语三类;越南学者阮才谨(Nguyễn Tài Cẩn, 1979)的《汉越语读音的由来和形成过程》,探讨了汉越语与中古汉语的关系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日本学者三根谷徹(1995)的《中古汉语与越南汉字音》,将越南汉字音与《切韵》音系作了对比研究。

    此外,在越南还有一些论文涉及汉越语关系词(主要是借词)的研究,如:王禄(Vương Lộc, 1985)的《古汉语研究的初步成果》,黎春泰(Lê Xuan Thại, 1990)的《汉越语词的教学问题》,阮玉姗(Nguyễn Ngọc San, 1995)的《安南译语-研究十五至十六世纪越南语的重要资料》,阮德存(Nguyễn Đức Tồn, 2001)的《纯越语词与汉越语词的辨别方法》等。

    国外的汉越语关系词研究偏重于中古层次汉语借词(即汉越语)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踩过的脚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帖子永久地址: 

僚人家园 - 论坛声明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不代表本论坛管理方立场。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僚人家园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或转载本论坛原创文章时须征得作者本人及僚人家园论坛管理员的同意
4、发帖者承担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相关责任。僚人家园管理团队有事先不通知发帖者而删除或屏蔽本文的权利。

[size=3]vot vot vot[/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1

主题

5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12-14
注册时间
2008-7-4
沙发
发表于 2009-11-1 23:12:00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越南语里

称中老年妇女为A,和我们大新土话是一样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 23:13:4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0

听众

3450

积分

铜鼓精灵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最后登录
2010-4-14
注册时间
2006-2-26
板凳
发表于 2009-11-1 23:33: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土人香草在2009-11-1 23:12:49的发言:

我记得越南语里

称中老年妇女为A,和我们大新土话是一样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 23:13:40编辑过]

baj


爱白网www.aibai.cn[同志资讯、文化、教育和法律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

听众

6492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5-9-2
注册时间
2008-11-12
地板
发表于 2009-11-2 02:45:0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2

听众

7061

积分

东灵神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6-3-8
注册时间
2008-8-12
5#
发表于 2009-11-2 12:38:00 |只看该作者
使君子辛苦了,读这样的帖子颇有裨益。

欢迎猛击我的博客:http://miongzrauz.blog.163.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3

听众

5892

积分

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Rank: 12

最后登录
2017-7-24
注册时间
2006-1-12
6#
发表于 2009-11-5 18:36:00 |只看该作者

不只是“稻”这样的词语难界定谁借谁了,就连壮语中看似像汉语借词的词语,都很难界定是借词。本来这种考证就不能完全准确。其结论只能是“更有可能借用谁”的问题。

越人先种植水稻,那么“稻”来自古越语的可能要高于来自古汉语的可能。如此的话,这种词语我觉得不能算是“同源关系”。又如“象(动物)”,古中原一带不产象,那么汉语中“象”这个词的发音就更有可能来自古越语。

我注意到几个疑似汉借词的词语,如,“haengj [hang3]  容易(发生某事)”,例句:

  un doek haengj roen lauz.
  下雨后容易导致路滑。

。沙南说这个词语有可能是汉语借词“肯”,我也翻查了康熙字典,并无此义项。《辞源》1988,商务印刷版中仅释义:

  1382. 肯。苦等切,上,等韻,溪。①貼附骨上的肌肉。②許可,愿意。

另外还有释义:【肯分】正好,恰巧。

均跟壮语中“haengj 易于(发生)”不同。而唯一有一个类似的,在《高级汉语词典》中仅列出了

  [方]∶表示时常、易于 [often]
  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红楼梦》

如此看来,倘若壮语中“haengj 易于(发生;导致)”这释义是不是汉语借词,还是恰好跟借词“肯 haengj”同音。我觉得还得考证更多的释义。而现在我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haengj 易于导致”这是个汉借词。

类似的词语还有“boiz 重新;再次”,跟汉借词“boiz 赔偿”同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5 18:37:38编辑过]

以还原僚语思维、文字为己任。双定壮语:Gou yaenx euq doeg a? Gou zaemh mayj taen-roen gaz!汉  语:余岂好辩哉?余不得已也!
http://blog.tayrau.inf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允许回帖同步到新浪微博  

Archiver|手机版|壮族在线    

GMT+8, 2025-1-26 14:36 , Processed in 0.309967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